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逆熵者 > 第3章 重返讲台

逆熵者 第3章 重返讲台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5:39:35 来源:文学城

纸上纲目皆焚去,口中只授旧时心。

苏筠站在教研楼外,风掠过裙摆边角,带来一丝凉意。她停了一会儿,没走进去。手机亮了两次,是办公室群里催课件的消息,她划掉,没回。

这是她回到这所大学的第三天。

她没告诉家里,也没发朋友圈。她只是累了,不想让任何人以为她“重整旗鼓”。她只是想安静一点。

辞职那天,前单位领导请她去办公室聊了二十分钟。

“苏老师,我理解你有自己的追求。”那人说话温柔又格式化,“可现在大环境这样,‘稳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啊。”

苏筠笑了笑,说了谢谢,然后签了字,交了工卡。

她原本可以去别的高校,待遇更好,甚至有朋友帮她争取了编制。可她偏偏选了这所老学校,一所她本科毕业的地方,一所早已被称为“清退边缘”的二线院校。

她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在一片教学废墟上,重新建起一点东西。

当然,她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到。

这几天她白天收拾办公室,晚上在短租房里备课。她打开《道德经》,翻到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念了一遍,又合上书。

她原本以为回讲台的感觉是熟悉的。可每次打开课件,看着那些“第一讲:绪论”“第二讲:道可道”,都觉得陌生得几乎刺眼。

她发现自己正在做的,是把“活的思想”,讲成“死的条目。”

第一节课排在周三早上八点。

她提前半小时到了教室,打开投影,调整音量,写下课题:《古代哲思与现代结构逻辑》。

学生三三两两走进来,大多穿着棉外套、戴着耳机,低头看手机,只有少数抬头点头算作打招呼。

她站在讲台上,深呼吸了一下。

“今天我们不从‘绪论’开始。”她说,“我想先讲一点,我为什么站在这。”

教室有点静。

“我不是学术型老师,也不是道德经专家。我是一个试图理解‘人为什么还要相信秩序’的人。”

她没有打开PPT,只是拿出一本折角泛黄的《道德经》,说:“今天我们讲的,是它第25章的前两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她顿了顿,继续:“这不是宗教开头,是一位老人想在混乱世界里找到某种‘始源’。”

后排有学生开始玩手机。她看到,但没说话。

讲到中段,有个男生举手:“老师,请问这个‘混成之物’跟现代物理的‘熵’概念有没有关系?”

她愣了一下,随即轻轻一笑:“你是第一个在我课上主动提到‘熵’的学生。”

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熵增”。

“是有关系的。”她说,“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混乱,也是可以从这个词来理解。”

“比如,一段感情的冷却,一间屋子的失控,一座城市的情绪崩塌。”

“人类不是在‘拥有秩序’,我们只是在‘维持秩序’,一刻不停地、缓慢地。”

“你现在坐在这里听我说话,就是在逆熵。”

前排几个女生抬头看她,她听见了安静的呼吸声。

她低头看了眼书页,忽然觉得有点晕。也许是因为这些话,不只是讲给学生听。

她喝了口水,继续说:“老子说,‘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我想,他不是在说宇宙。他在说——一个人,一个仍然愿意沉淀下来看清的人。”

讲台下面忽然很安静。

她知道,他们不一定听懂了。但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在复制课件,而是在对着某些愿意听的人,说她真正想说的话。

这就是她回来的原因。

不是为了成功,不是为了转正,也不是为了逃避感情。

而是因为她想重新成为一个能在混乱中构建一点秩序的人。

课下有个女生来找她,小心翼翼地说:“苏老师,你讲的那个‘维持秩序’……我能不能抄一句话下来?我觉得挺想记住的。”

苏筠点点头,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又写在纸上。

“人类不是在拥有秩序,我们只是在维持秩序。”

女生接过纸,说了谢谢,转身离开。

她站在空教室里,看着讲台,突然觉得阳光透过窗户的角度很熟悉。那是她当年做学生时最喜欢坐的角落。

她缓缓坐下,靠着窗边,看着阳光落在黑板上,心里忽然觉得,一切又好像回到当年做学生的那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