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逆熵者 > 第18章 结构不能自救

逆熵者 第18章 结构不能自救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5:39:35 来源:文学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林望站在地下管廊里,脚底是没退干的积水。

灯光打在钢筋混凝土的弧面上,泛着淡黄。他深吸一口气,混着水泥、铁锈、潮气和微微腐味。

这是一条老城区排水主干道的改造工程。几十年前修的时候,设计的最大排涝能力是五十毫米。去年那场暴雨,把它淹得一片漆黑。

他拿着测距仪,一步步往深处走。墙面上爬满白花花的盐析痕迹,像地图上未知的水系脉络。

前一天,甲方给了他一个新任务:

“再做一次方案,把容量提到一百毫米。能做到吧?”

林望当场愣住:“不行。”

“为什么不行?别的地方都能提标。”

“别的地方下面没这么多密集交错的旧管线,也没上面那几十年的房子。你要提标,整个老区要先腾空再拆。你腾得出来?”

甲方沉默了几秒,说:“那你想办法,至少写个‘技术可能性分析’。”

当晚回到宿舍,他睡不着。

他知道,他现在做的,是一场无解的计算题:

城市是一个布满历史疤痕的生命体。再好的模型,也没法一次算进所有未知。

他盯着电脑上那张管网剖面图,看着一排排管线穿过纵剖面。他忽然想:

那些水流,被设计成顺畅的,却总有一天,会在某处拐弯、倒灌、顶破井盖。

因为结构不能自救。

第二天一早,他下井巡查时,一个工人蹲在边上抽烟,说:

“林工,你说,这老管子真能撑多久?”

林望一时没回答。

半晌,他说:“管子能不能撑下去,看它是不是还有人在修。”

工人看了他一眼,又低头吐了口烟:“可修也修不过来啊,漏的地方太多。”

林望没说话。他心里很清楚:

有些地方,是再多混凝土和钢筋也修不回来的。

那天下午,林望回到工棚,坐在桌前发了很久呆。桌上放着管网检测报告,纸张微微翘起。

沈知衡给他打来电话:

“怎么样?”

林望靠在椅背上,说:“顶多再换部分支管,主干道提不到一百毫米,没腾挪空间了。”

“你不想再试试?”

林望沉默几秒,说:“再试,也只是在表面留一张安全表。底下的问题还是在。”

沈知衡没说话。

林望又低下头,翻了翻桌上的图纸,轻声道:

“我先写个技术可能性分析吧。把风险写清楚,也写几种临时措施,比如增加应急排涝泵,分流到周边次级支管。虽然只能缓解局部问题,但至少几场雨不受影响。”

晚上回到住处,林望刷开手机,看到陆真发来的消息:

“林工,我写了一个草案。想在老城区管网改造里,局部试点设置可视化观测装置,比如透明检修窗或检查井的观测孔。目的是降低未来巡检和定位故障的难度,减少大面积开挖。”

林望盯着屏幕看了很久。

这种材料耐久性有限,后期维护和污染防护都存在难点,但他知道,这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在部分节点小范围试验,是可行的。

他回复了一句:

“今天我也看到了。地下的问题,不是靠图纸一次就能解决的。”

他放下手机,走到阳台上,风从远处吹来,旧城的夜空没有星光,只有远远的灯火,像低温状态下的一点点局部熵减。

他忽然想:

哪怕所有结构终将失衡,至少有人,还在试着让这座城市留住自己的呼吸。

风继续吹着,吹过巷道、旧楼、地底那条暗暗的水脉。

他觉得自己听见了什么。

不大,却像一座城市的心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