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逆熵者 > 第15章 熵,是怎么在生活里生长的

逆熵者 第15章 熵,是怎么在生活里生长的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5:39:35 来源:文学城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你知道什么是‘灰度同调’吗?”演讲的最后,王亦知忽然这么问台下。

一群哲学系本科生面面相觑,没人举手。

苏筠坐在后排,嘴角轻轻翘起。她知道他又在“埋雷”了。

“它是一个拓扑学概念。”王亦知自顾自地说,“大致是——你试图描述某种空间的连续性,却发现,越想用清晰的语言去表达,越发现那些‘边界’是模糊的。它们既存在,又无法被语言分割。”

他停顿了一下:“跟人类生活很像,对吧?”

讲座结束后,他朝她走来,两人轻轻拥抱。

“你这次回国,还是这么不讲人话。”苏筠笑。

“你也还是喜欢坐最后一排偷偷观察。”

他们曾是同窗。一个转向信息哲学、模型语言与自组织理论,一个留在传统哲学讲台上讲《庄子》《逻辑哲学论》与“道”。

这次,王亦知是作为“数据认知与语言模型结构研究者”来分享哲学在AI训练模型中的语义生成原理。台下听得懵懵懂懂,只有苏筠知道——

他讲的,是熵的哲学版。

讲座后,两人去学校西门外吃饭。

那是一家常去的小店,汤锅翻滚,蔬菜清脆,和年轻时没什么两样。

“你讲得很好。”苏筠说,“但这帮学生大概只能记住你说‘语义是自组织结构’那句,回去查不到还得找我补课。”

王亦知夹了块豆腐:“那你怎么讲?”

“我说——人活着,是为了在‘混乱’里找一条暂时的线索。”

“那你教得挺浪漫。”

苏筠低头,笑了。

“但你不觉得,”她忽然说,“我们讲的这些‘秩序’和‘系统’,在真实生活里,有时候就是很空洞的概念?”

王亦知放下筷子,认真看她。

“我一直在讲‘道’。”苏筠说,“讲‘周行而不殆’‘寂兮寥兮’,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但我最近常想一个问题——这些秩序概念,是不是只在语言里成立?”

“你怀疑什么?”

“我怀疑,我教的是‘秩序’,而我活的,是‘熵增’。”她笑了笑,却有一点苦涩。

“怎么说?”

“你记得我和林望吧?”

王亦知点头。

“我们分开,不是因为争吵,也不是变心,而是我们没法再在同一个时间轴上走下去了。”苏筠的声音很平稳,“我们都在做我们觉得对的事,可这些‘对的事’竟然不能并存。”

她顿了顿:“我现在在讲课、写论文、做项目,但有时候我回家,看到厨房台面上散落的书、没洗的杯子、翻倒的猫罐头,我会想——

熵,是怎么在生活里,一点一点生长起来的?”

王亦知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沉默地看着她。

“你知道我为什么去研究AI语义模型吗?”他问。

“不是因为高薪吧?”

“是因为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已经不再靠‘信仰’和‘哲学’维持秩序,而是靠‘算法’和‘预设的路径’。”

“所以你想设计那条路径?”

“不,我想知道,那条路上,能不能有别的选择。”

苏筠没说话。

他们吃完饭,一起沿着校园外的梧桐道慢慢走。初夏的风吹过,树影像是岁月的投影,斑斑驳驳。

“我其实有点想不讲了。”她忽然说。

“讲课?”

“嗯。”她低声,“我不知道我再讲这些,有没有意义。”

王亦知笑了:“那你为什么还在讲?”

她顿了一下,然后说:

“因为我希望,哪怕只有一个人,哪天生活垮掉的时候,会记得:其实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那就够了。”他轻轻说。

临分别时,王亦知送她到校门口。

“你其实不是教他们‘道’。”他说,“你是在帮他们认出身上那条还未命名的线索。”

苏筠站在暮色里,轻轻点头。

她知道,困惑还在,自己仍游走在混乱与秩序之间。

可那晚,她又翻开讲义,在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

“秩序,并非世界的本质。它是我们在混乱中,彼此照亮的痕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