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93章 暗流与基石

泥阶 第93章 暗流与基石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市纪委的问话,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在周砥看似平静的工作轨迹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坑洼。尽管他内心坦荡,应对沉着,但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寒意和压力,却不可能瞬间消散。

回到柳湾乡,周砥表现得一切如常。他依旧每天早早下村,督促水毁工程修复,查看果树灾后恢复情况,推进他构想的那些小而实的增收项目。他甚至比以往更加沉默,更加专注于具体的事务,仿佛要将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脚下这片土地上,以此来对抗外界那些无形的风波。

然而,乡政府大院从来不是密不透风的墙。县委组织部紧急召见,市纪委干部出现……这些消息如同水银泻地,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人们看周砥的眼神,再次变得复杂起来。敬佩他担当的,不免多了几分担忧;与他若即若离的,更加谨慎地保持距离;而那些原本就心存芥蒂的,则难掩几分幸灾乐祸的窥探。

老陈乡长在一次班子会后,特意留下周砥,关上门,递给他一支烟,语气带着罕见的沉重:“周乡长,县里……没什么事吧?”他显然听到了风声,但又不便明问。

周砥接过烟,却没有点燃,只是拿在手里捻着:“没事,陈乡长。组织上了解些情况,都是正常工作。”他轻描淡写,不愿多谈。

老陈看着他平静却明显清瘦了许多的脸颊,叹了口气:“唉,树大招风啊。你年轻,能干,也肯干,这是优点,但也容易惹人眼红。这段日子,稳着点,有些事,不必冲得太前,凡事多商量。”

这是老陈难得的、带着保护意味的提醒。周砥听出了其中的好意,点点头:“谢谢陈乡长,我明白。工作上的事,该干的还得干,我会注意方式方法。”

他感激老陈的维护,但他更清楚,退缩和回避解决不了问题。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用无可指摘的工作实绩来为自己说话。他推动成立的土鸡养殖合作社,第一批鸡苗刚刚分发到十几户受灾较重的农户手中;他联系的县农技推广站,答应下周派专家来讲授秋季作物田间管理;他甚至挤出时间,跑了几趟县里的交通局,软磨硬泡,为柳湾乡争取到了两条村级道路硬化的指标,虽然只是预备项目,但也看到了希望。

这些工作,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琐碎,却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柳湾乡干涸的土地,也一点点夯实着周砥立足的根基。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能“救火”的干部,更逐渐成为一个能“谋发展”的带头人。这种转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绩的证明。

几天后,一个消息悄然传来:县里对部分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微调,一位与胡副县长关系密切的干部,被平调到了一个更有实权的县直部门。这个消息看似与柳湾乡、与周砥毫无关系,却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有心人心中漾开波纹。有人解读这是胡副县长势力增强的信号,或许会对一直被他“关注”的周砥更加不利。

周砥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和农业站长老刘商量推广新型有机肥的事。他只是顿了顿,便继续刚才的话题,仿佛没听见一样。政治格局的细微变化,非他一个副乡长所能左右,过度关注只会乱人心神。他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眼前的工作和脚下的土地。

然而,暗流并未因他的忽视而停止涌动。又过了几天,县委组织部干部科一位副科长带队下来考察干部,名义上是了解近期年轻干部在重点工作的表现。考察组找了乡里部分中层干部和村干部谈话,谈话内容看似常规,但总会若有若无地引向涉农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周砥的工作作风和人际关系。

这种考察,带着明显的摸底和试探意味。周砥心中有数,却不动声色,一如既往地配合,该汇报工作就汇报,该提供材料就提供,坦荡无私。

考察组离开后的一天晚上,周砥在办公室加班整理资料,党政办主任悄悄走了进来,神色有些犹豫。

“周乡长,有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主任搓着手,显得有些不安。

“有什么事就说吧。”周砥放下笔。

“前几天组织部考察,找我们办公室的小李谈话了。小李后来偷偷跟我说,考察组的人……好像特意问起了之前您和那个施工队李老六打交道的事,还问了当时水利项目验收时,有没有人提出过不同意见……”主任压低声音说道。

周砥目光微凝。果然,矛头还是指向了这里。他沉默了几秒,问道:“小李怎么回答的?”

“小李说都是正常工作往来,验收也是按程序走的,当时没听说有什么不同意见。”主任连忙说,“我就是觉得……这事有点怪,所以跟您说一声。”

“嗯,我知道了。谢谢你了主任。”周砥点点头,语气平静,“小李回答得没问题。事实就是如此。不用担心,组织上了解情况是正常的。”

主任看着周砥波澜不惊的样子,心里佩服之余,也稍稍安定了些,又说了几句闲话便退了出去。

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周砥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远山如黛,轮廓模糊。压力如同这夜色,无处不在,沉重地压迫下来。举报信、纪委问话、背后的非议、组织部门的反复考察……这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网,试图缠绕住他,阻碍他前进的脚步。

他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激发的倔强。他想起自己从周家坳村走出来时的初心,想起在柳湾乡这些日子的汗水与挣扎,想起那些信任和期盼的眼神。如果就这样被这些暗流击倒,那他就不是周砥了。

第二天,是柳湾乡的逢集日。周砥没有待在办公室,而是去了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他像往常一样,在各个摊位前转转,看看农副产品价格,和熟悉的农户聊聊天,听听他们的牢骚和建议。

在一个卖山货的摊位前,西山沟村的老支书看到他,一把拉住他,硬塞给他一小袋新采的野山菌:“周乡长,尝尝鲜!今年雨水还行,菌子长得不错!多亏了你之前带人清通了那段水渠,不然坡上的果木哪有现在这精神头!”

旁边几个卖鸡蛋的妇女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合作社发的鸡苗长得挺好,就是饲料有点贵,问乡里能不能想想办法。

周砥笑着应承着,心里那点因外界风波而产生的阴霾,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市集上,在这质朴的乡音里,渐渐被驱散。这些才是真实的,才是他奋斗的意义所在。

离开集市时,他在路口遇到了大湾村的村主任王大奎。王大奎显然也听到了些风声,看着周砥,黝黑的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周乡长,你……没事吧?听说县里最近老是来人?”

周砥拍拍他的肩膀,笑了笑:“我能有什么事?好着呢。倒是你,村里那几户加固的房子,汛期前必须完工,可不能马虎。”

“放心吧,盯着呢!”王大奎用力点头。

看着王大奎离去的背影,周砥的目光更加坚定。这些和他一起在泥水里滚打的基层干部,这些渴望过上好日子的乡亲,才是他最重要的基石。只要根基稳固,又何惧风雨?

他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清晨新鲜的空气,大步向乡政府走去。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脚下的路或许泥泞,或许布满荆棘,但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踏实,走得稳当。因为路的尽头,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也承载着他自己不容玷污的初心。

暗流或许仍在涌动,但礁石,从来无惧冲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