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111章 暗渠

泥阶 第111章 暗渠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李家洼河滩的惊魂一夜虽暂告平息,但涟漪远未消散。周砥回到乡里,来不及合眼,便陷入了更为错综复杂的局面。

县公安局环境侦查大队的介入,让废弃泵房偷排事件正式立案。物证确凿,但追查嫌疑人却如同大海捞针。泵房早已废弃多年,产权混乱,周边缺乏有效监控,那些化工原料包装桶也是常见型号,难以溯源。侦查员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有预谋、利用雨夜和下游纠纷为掩护的精准偷排,作案者对当地环境十分熟悉。

消息传回县里,马副县长的态度变得微妙。他在电话里肯定了周砥前期处置得当,避免了□□升级,但语气却加重了对“稳定”的强调:“周砥啊,案子交给公安去办,你们乡里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保稳定、促和谐上。尤其是生态养殖试点,现在是敏感时期,一定要严格按照县里的要求来,不能再出任何岔子。下游群众的损失安抚工作要做好,乡里财政紧张,也要想办法克服,必要时我可以协调县里支持一点,但大头还要你们自己承担。”

这番话,听起来是支持,实则处处是约束。破案的压力甩给了公安,而安抚赔偿的沉重包袱和试点工作的紧箍咒,则牢牢套在了周砥和柳湾乡的头上。周砥甚至能感觉到,马副县长似乎并不希望偷排案被深挖下去,那句“必要时协调县里支持一点”更像是一种暗示——拿钱平事,息事宁人。

几乎同时,市报记者林静那篇关于柳湾乡下游污染事件的初稿,也引发了波澜。她遵循新闻规律,客观报道了事件经过、群众损失、乡政府的应急措施以及存在的偷排嫌疑,但文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西山沟生态养殖试点近期备受关注,以及县里对其规模的限制。这篇报道被市报内部有些背景的人物压了下来,未能即时见报,理由是“需要进一步核实,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联想和矛盾”。

林静私下给周砥发信,语气有些无奈:“周乡长,稿子被暂缓了。台里有人打招呼,说涉及农业创新和环保敏感话题,要慎重。我会继续跟进,但阻力不小。”

周砥回复表示理解,心中却雪亮。这绝不仅仅是“慎重”,而是有一股力量在暗中运作,试图捂住盖子,模糊焦点,将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好能悄无声息地让它过去。

压力从明处转为了暗处,像无数条看不见的绳索,从四面八方缠绕过来。周砥感到一种窒息感,但他知道,此时绝不能退缩。一旦松劲,不仅李家洼的乡亲得不到公道,生态养殖试点可能被永远扼杀,那隐藏在幕后的黑手更会逍遥法外,日后变本加厉。

他必须破局。

明面上的调查由公安负责,他不能过度干预。赔偿安抚工作需要钱,乡里财政捉襟见肘,县里支持杯水车薪且附带条件。他想了想,指示乡财政所先挤出一部分应急资金,同时让民政办摸底统计受损最严重的几户,考虑先从乡里的临时救助渠道解决一部分,稳住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找到突破口,打破信息封锁和幕后操纵。

他想到了那个县委办的“熟人”。再次联系,对方更加谨慎,只隐晦地提示:“钱局那边最近和‘昌盛渔业’的孙总走得挺近,孙总好像对下游出事挺关心。”昌盛渔业,正是那条短信里提到的、由某位老领导公子孙伟代理渔药饲料的公司。

线索似乎串起来了。周砥决定兵行险着。他不再试图从正规渠道获得支持,而是动用了自己极其有限却关键的人脉——一位在省报业集团工作的大学同学。他没有要求发稿,只是将林静被压下的报道初稿和一些现场照片,通过私人渠道,辗转送到了省里一位以敢言著称的环保领域老记者手中。这位老记者常年关注基层环保问题,与某些环保 NGO 也有联系。

同时,周砥指示刘茂才,在不违反县里规定的前提下,将西山沟试点塘口和柳湾河多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偷排嫌疑点的照片、公安立案告知书(隐去敏感信息)等,整理成一份清晰的图文材料,通过生态养殖互助小组的渠道,暗中向所有感兴趣的养殖户、村民代表传播,甚至扩散到邻乡。他要利用群众的好奇心和最朴素的正义感,让真相以非官方的形式流动起来,形成一种无形的舆论监督。

他还做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事:他以加强全乡养殖户安全培训、排查污染隐患的名义,要求农业站和水利员对全乡所有可能通向柳湾河及其支流的沟渠、涵管、废弃设施进行一次“拉网式”摸底登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曾有企业或养殖场存在过的区域。这个行动光明正大,合情合理,但其深层目的,是摸清所有可能的排污暗渠,绘制一张潜在的“风险地图”,让下一次可能的偷排无所遁形。

这些动作,如暗流涌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几天后,效果开始显现。先是省里那位老记者在他的个人专栏和社交媒体上,以“柳湾河之痛:发展困境下的环保谜团”为题,发表了评论文章,虽未点名,但直指基层环保监管漏洞、利益驱动下的短视行为以及农民维权之难,引发了小范围的关注和讨论。紧接着,关于柳湾乡偷排和试点风波的种种细节,开始在梨安县甚至平湘市的民间舆论场、尤其是养殖户圈子里流传,版本众多,但核心事实清晰,矛头若隐若现地指向某些获利方。

这些暗地里的风波,终究还是吹到了县里某些人的耳边。

钱斌局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在一次部门联席会议上,他不点名地批评了“某些乡镇”不把精力放在踏实工作上,反而热衷于制造舆论,混淆视听,给上级添乱。马副县长也再次给周砥打电话,语气严厉地警告他:“要顾全大局,不要节外生枝,有些没根据的话不要乱传,注意影响!”

周砥听着训斥,嘴上唯唯诺诺,心中却冷笑。对方越是着急捂盖子,越是说明他们心虚,说明自己暗渡陈仓的方向打对了。

就在他似乎看到一丝曙光时,又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找上门来。

王老五和其他几户试点养殖户被县农业执法大队突然抽查,理由是“接到举报”,称他们“使用的非标生物制剂和中草药来源不明,涉嫌使用违禁添加物”。执法队员态度强硬,封存了部分样品,带走了所有的使用记录。

这显然是一次精准的打击,直指试点工作的核心——技术安全性。一旦被坐实,哪怕只是怀疑,也足以彻底摧毁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信任。

周砥接到电话时,正在下乡的路上。他立刻调转车头,赶往西山沟。他知道,这是对方组合拳的一部分,正面调查受阻,就从侧面迂回攻击,动摇他的根基。

车窗外,田野苍翠,远山如黛。周砥的心情却沉重如铅。脚下的路,仿佛布满了看不见的陷阱和暗渠,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并未熄灭,反而更加锐利。

这场斗争,已从理念之争,彻底变成了你死我活的较量。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