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102章 浊流求清

泥阶 第102章 浊流求清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西山沟村委会前的空地上,黑压压的人群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愤怒的声浪几乎要将屋顶掀翻。李家洼村民的怒火被二次污染的突发事件彻底点燃,不再是举着枯黄的蔬菜,而是扛着锄头、铁锹,脸上混合着被背叛的绝望和破釜沉舟的狠厉。西山沟的养殖户们则聚集在村委会门口,同样手持家伙事,脸色苍白却又带着几分被逼到墙角的顽固。村干部声嘶力竭的劝解被完全淹没,冲突一触即发。

周砥的车被堵在村口无法前进。他推门下车,对随行的派出所长厉声道:“立刻呼叫增援!但告诉同志们,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准上前,不准动用警械!先把外围控制住,防止更多人聚集!”

说完,他深吸一口满是躁动与腥臭的空气,毅然拨开人群,朝着风暴中心挤去。有情绪激动的村民认出他,立刻围上来,手指几乎戳到他脸上。

“周乡长!你看看!这就是你让他们暂停排污的结果!直接排到河里了!我们的鱼全死了!” “说话不算数!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今天不彻底关了他们鱼塘,没完!”

唾沫星子溅到脸上,恶毒的咒骂冲击着耳膜。随行的干部紧张地护着周砥,生怕有人动手。周砥没有躲闪,也没有试图用声音压过众人,他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过一张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努力寻找着其中尚存理智的面孔。

他看到李家洼村那位曾和他一起核算过化工厂补偿款的老党员,此刻也满脸怒容,但眼神深处还有一丝克制。他也看到西山沟这边,几个熟悉的养殖户眼神躲闪,带着心虚和后怕。

“乡亲们!静一静!”周砥猛地跳上旁边一个废弃的石碾子,居高临下,用尽全力喊道,“我是周砥!听我说!”

这一声嘶吼,暂时压住了喧嚣。所有人都抬头看着他。

“二次污染,是事实!责任在我!是我考虑不周,应急措施没到位,监管没跟上!我向大家检讨!”周砥开口就先揽下责任,语气沉痛而诚恳,“死了的鱼,造成的损失,乡里认!一定依法依规,全额赔偿!”

这话让愤怒的村民愣了一下,砸过来的咒骂声少了一些。

“但是!”周砥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堵在这里,就能让死鱼活过来吗?打起来,就能让河水变清吗?我们已经犯了一次错,不能再犯第二次!打架斗殴是犯罪,是要坐牢的!为了出口气,把自个儿折进去,值吗?”

他指着下游的方向:“你们的家在那里,地在那里!真正的出路,是想办法把污染治好,把生产恢复!而不是把别人的塘子砸了,然后自己也什么都没落下!”

then,他又转向西山沟的养殖户:“还有你们!觉得委屈吗?废水是不是你们排的?鱼是不是你们养的?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别人死活,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次是侥幸没出人命,要是下游谁家的老人孩子喝了这水出了事,你们担得起吗?”

他的话像鞭子,抽打在双方心上。李家洼的人沉默了些,西山沟的人则低下了头。

“现在,都给我把家伙放下!”周砥厉声喝道,“是爷们儿的,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逞凶斗狠!李家洼,选出五个代表!西山沟,也选出五个代表!再加上乡里的干部,专家,我们现在就找个地方,坐下来谈!谈怎么赔偿,谈怎么彻底治污!谈不拢,我周砥今天就耗在这里,谁也不准走!”

他的气势镇住了场面。在他强硬而坦诚的态度面前,失控的情绪仿佛找到了一个泄洪的闸口。双方村民互相看了看,迟疑着,最终在各自村中长辈的呵斥下,慢慢放下了手中的农具。

代表很快选了出来。谈判地点就设在气味难闻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气氛依旧紧张,争吵不断,赔偿金额、治污责任、未来规划,每一个议题都寸土必争。周砥作为主持人,如同在走钢丝,既要安抚下游的损失,又要考虑上游的承受能力,更要把握政策的底线。

谈判从下午持续到深夜,又从深夜熬到凌晨。烟灰缸满了又倒,倒了又满,茶杯里的水冷了又换。周砥的嗓子已经完全沙哑,眼皮沉重得像灌了铅,但他的大脑却异常清醒,不断权衡、疏导、拍板。

最终,在天快亮的时候,一份艰难的协议终于达成:西山沟养殖户共同出资,对下游鱼类死亡进行即时赔偿;乡里紧急申请专项资金,补贴养殖户建设最急需的沉淀过滤设施;县环保局和水产站专家团队次日进驻,指导制定彻底的环保改造方案;成立由两村共同组成的河道监督小组;乡里承诺立即启动建设小型集中污水处理厂的规划申报工作。

当双方代表在协议上按下手印时,窗外已是晨光微熹。精疲力尽的人们脸上没有了愤怒,只剩下疲惫和一丝渺茫的希望。

周砥拖着灌铅般的双腿走出村委会,清晨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让他打了个寒颤。一夜鏖战,暂时平息了事态,但他知道,这远非终点。资金从哪里来?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漫长的改造期如何监管?集中污水处理厂更是遥不可及的梦。

更大的压力,来自县里。天刚亮,老陈书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焦急:“周乡长,你怎么搞的?事情怎么又闹这么大?县里主要领导都知道了,很不高兴!说我们柳湾乡怎么老是出群体**件?刚刚胡副县长还打电话来,语气很严厉,质疑我们的□□能力!”

周砥靠在冰冷的墙上,无力解释,只是沙哑地回答:“陈书记,事情暂时压下去了。我们会处理好后续。”

挂掉电话,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席卷而来。处理矛盾时,他必须强硬果断,面对上级的质询,他却常常感到孤军奋战。

回到乡里,他甚至来不及休息,就立刻召集相关人员,部署落实协议内容,安排专家接待,催促资金申请……每一项工作都困难重重。

下午,县环保局的专家来了,查看了情况后,直摇头:“周乡长,情况不乐观啊。这种高密度养殖,简易处理设施效果有限,要达到排放标准,投入非常大,而且运行成本很高,养殖户很难承受。最好还是引导转型,或者寻找环境容量更大的地方集中养殖。”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养殖户头上,也浇在了周砥心上。

就在这时,党政办主任又匆匆跑来,脸色古怪地递给他一份刚收到的传真文件。是县里转发的一份市人大代表提案复印件,标题赫然是——《关于审慎对待农村小型养殖业环保整治,避免一刀切影响农民增收的建议》。

提案内容看似公允,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但通篇都在暗示基层政府在执行环保政策时方式简单粗暴,不顾农民死活,影响了民生就业,建议要给予更长的过渡期和更多的资金扶持。

周砥看着这份提案,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他几乎能猜到这份提案背后是谁在推动。压力,从来不止来自于矛盾的双方,更来自于四面八方无形的掣肘和“关怀”。

他将提案扔在桌上,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浊流汹涌,求清之路,道阻且长。但他没有退路。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号码,语气恢复了平静和坚定:“李站长,是我,周砥。专家的意见我听到了,困难很大。但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有没有哪种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投入相对小一点,适合我们这里……对,就是那种鱼菜共生、或者稻渔综合种养……我想带养殖户们出去考察学习一下……”

话筒那边传来诧异的声音,但周砥的目光已经投向窗外。既然现有的路难走,那就必须努力蹚出一条新路来。这或许就是基层工作者的使命——在浊流中,艰难地寻求那一点清澈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