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泥阶 > 第100章 余波筑础

泥阶 第100章 余波筑础

作者:王胤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1:14 来源:文学城

梨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的落马,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久久难以平息。柳湾乡,这个风暴最初掀起的地方,反而呈现出一种暴风雨后的奇特宁静。人们惊愕、议论、观望,各种情绪交织,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规则重塑的悄然期待。

周砥没有沉浸在“扳倒”对手的快意中,反而感到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反腐惩贪是割除毒瘤,大快人心,但如何让肌体重新焕发生机,才是真正的考验。大湾村事件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几个干部的贪腐问题,更是基层治理的深层痼疾:权力运行不透明,监督机制缺失,群众权益保障渠道不畅。

补偿款的重新核算和发放工作,成了检验乡政府公信力的第一块试金石。周砥亲自盯着,组建的工作小组里不仅有乡干部、专业会计,更有村民投票选出的代表,还有他从县里请来的法律援助律师。每一笔账目都摊开在阳光下,每一个有争议的节点都反复核对、集体商议。

过程繁琐至极,争吵和质疑在所难免。有村民对多年前的地亩数记不清了,有村民拿出的白条子需要多方印证,还有村民对新的补偿标准提出更高要求。周砥耐着性子,一次次组织协调,一条条解释政策,既坚持原则底线,也充分考虑历史缘由和村民的实际困难。

最终,当一份份详尽清晰的补偿清单公示出来,当存有争议的款项被暂时冻结、待进一步核实,当第一笔毫无疑问的补偿款通过银行直接打到村民账户上时,积累的怨气和怀疑开始真正消散。

“周乡长是来真格的!” “这账算得明白,咱心里也亮堂了!” 拿到钱的村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踏实的笑容。

然而,周砥知道,经济补偿只能解决一时之痛,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悲剧重演。他推动乡党委政府连夜开会,出台了一系列“亡羊补牢”的措施:成立由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乡级政务监督委员会,对重大决策、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要求所有村级财务、事务必须按月细化公开,探索利用微信群、村务APP等新形式,让外出务工人员也能参与监督;建立乡领导定期接访和下访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些制度能否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时间检验,但至少表明了乡里痛定思痛、革除积弊的决心。

就在周砥全力处理大湾村后遗症、试图将柳湾乡拉回正常发展轨道时,一个电话再次将他拽入了漩涡的边缘。电话是县纪委副书记老谭打来的。

“周砥同志,说话方便吗?”老谭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依旧严肃。

“谭书记,您说。”周砥走到办公室角落,压低了声音。

“关于化工厂那个投资人,王天宏,”老谭顿了顿,“我们初步核查,他在邻县的几个项目,也存在类似的操作手法,拉拢腐蚀干部,规避监管。而且,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和市里某个退下来的老领导关系匪浅,这几年打着那位老领导的旗号,在外面揽了不少项目。”

周砥的心微微一沉。果然,水比想象得更深。

“谭书记,您的意思是?”

“案子还在深挖,阻力不小。”老谭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有人开始到处活动,甚至给专案组扣帽子,说我们破坏营商环境,打击企业家信心。县里赵书记压力很大,但态度还是很坚决。我给你打这个电话,是提醒你,柳湾乡这边,要特别注意后续影响。王天宏那个化工厂,虽然停了,但他肯定不会甘心。要防止他暗中煽动,或者利用各种关系给你们施压,甚至搞些小动作。”

“我明白了,谭书记。谢谢您提醒,我们会保持警惕,做好预案。”周砥郑重回答。

挂了电话,周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情复杂。反腐斗争,从来不是请客吃饭,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远超想象。打掉几个摆在明面上的贪官或许相对容易,但要斩断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触动那些隐藏更深的势力,则需要更大的决心、智慧和韧性。

他想起赵书记在常委会上破釜沉舟的表态,想起老谭这些纪检干部日夜奋战的压力,也想起自己初到柳湾乡时的懵懂与此刻的沉重。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却又不得不坚定前行。

几天后,周砥的担忧得到了印证。县里突然传来风声,说有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质疑梨安县近期对一些企业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影响了当地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建议县政府“审慎评估”,“区别对待”,“保护合法企业经营积极性”。虽然议案措辞委婉,但指向性明显。

几乎同时,柳湾乡政府接到县里转来的几封匿名举报信,内容不再是针对周砥个人,而是攻击柳湾乡新的监督制度是“搞形式主义”、“增加企业负担”、“开历史倒车”,甚至诬蔑周砥搞“独立王国”,“架空党委”。

老陈书记拿着这些信,气得手发抖:“胡说八道!简直是颠倒黑白!”

周砥却相对平静。他早就料到会有反扑,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手段这么“规范”,这么看似“冠冕堂皇”。

“陈书记,没必要动气。”周砥冷静地说,“这是正常的反应。我们触动了别人的奶酪,难道还指望人家鼓掌欢迎吗?市人大的议案,是正常的履职行为,相信县里能妥善回应。至于这些匿名信,更说明他们心虚了,只能躲在暗处放冷箭。我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只要我们自己行得正、坐得直,工作做得扎实,这些噪音影响不了大局。”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不过,这也提醒我们,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制度真正运转起来,让百姓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更加忙碌了。白天处理日常公务,推进各项发展项目,晚上常常熬夜研究政策文件,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乡里的治理体系。他频繁地下村,不再是简单地检查工作,而是更像一个学生,倾听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想法,收集他们对新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他发现,真正激活监督力量的关键,在于让群众感受到自己是主人翁,而不是旁观者。他在几个村试点推行“村民议事厅”,将一些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小型项目、资金使用方案,交给村民代表大会甚至全体村民讨论决定,乡政府只负责把关方向和提供指导。

起初,村民们有些不适应,吵吵嚷嚷,效率低下。但慢慢地,当他们发现自己说的话真的管用,自己的投票能决定项目的实施时,参与的热情被点燃了,讨论也变得越发理性务实。

试点村的成功,像星星之火,逐渐向其他村蔓延。一种新型的、充满活力的干群关系正在悄然形成。周砥看着这一切,虽然疲惫,却感到由衷的欣慰。

他知道,脚下的路依然漫长而艰难,暗处的较量远未结束。但每夯实一寸地基,每赢得一份信任,他攀登的“泥阶”就稳固一分。余波未平,却已在为未来的大厦,悄然筑起最坚实的础石。而他也在这不断的挑战与建设中,褪去青涩,磨砺得愈发沉稳、坚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