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你和朝阳一起存在 > 第25章 电波·情愫

你和朝阳一起存在 第25章 电波·情愫

作者:半亩方塘219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4 13:50:37 来源:文学城

进入了十一月,杨昭的工作强度慢慢提升,手里经常是这个活没做完又来一个新活。熬夜、加班都是常态,这些他们都能接受,最难熬的是杨昭经常出差,杨昭最近新接手了一个项目,跟博物馆合作,开启文物可视化修复活动,出差成了家常便饭,随着活动的深入,出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聚少离多的日子,拉长了两个人的距离,也加深了两个人的思念。

又是一次出差,杨昭一直在卧室收拾自己的箱子,杨昭这次去长沙,新接手的项目有很多细节需要对接,清单列了满满一面,她估计这一次要去很长时间。

杨昭拿出了一个更大的行李箱,收拾好东西,上楼,她去工作室找正在回复网友信息的陈铭生。

“陈铭生,我们出发吧。”

陈铭生抬头看了一下时间,“还有5个小时才起飞,你今天要走这么早吗?不能多陪我一会儿。”

“我想去趟商场。”

“去商场?你是要买什么东西吗?”陈铭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我想给你换个手机,”杨昭拿起了陈铭生放在旁边的老款按键手机。“你这个老古董,都用多长时间了?”

陈铭生乐了,“没坏,还能用。”

“换个智能手机吧,我想你的时候,还能视频,你还能给我发个照片。”

陈铭生狠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行。”

杨昭把陈铭生的拐杖塞给他,大力给他从椅子上拽起来,“快走。”

“等一下。”陈铭生拐杖点着地板,突然停住了。

“咋了。”杨昭回头看着陈铭生。

“饭还没做呢。”陈铭生故意不紧不慢。

“不做了,出去吃,赶紧去买手机。”陈铭生的拐杖刚点到地上,就被杨昭超大力地往前一拽,拐杖在地板上一滑,陈铭生一下没站稳,幸亏杨昭眼疾手快,一把给他捞住才没摔倒。

“没事吧。”杨昭上下打量着陈铭生看。

陈铭生看着杨昭表情180度的变化,突然就笑开了,“你看看你急的,差点给我拽一跤。”

“吓我一跳。”杨昭一个拳头锤在陈铭生肩膀上。

陈铭生继续在一边乐,“不应该是你给我吓一跳吗?”

杨昭佯怒看着陈铭生说:“快出发。”杨昭把拐杖重新递给陈铭生。

“好好好,你先走,你别拽我,我自己走得更快。”陈铭生边走边乐。

杨昭有点可爱地瞪了陈铭生一眼,气鼓鼓地出门。

商店里,陈铭生很快就选了一个样式功能都比较普通的智能手机,他一向没有很强的物欲。买完手机,两个人找地方吃饭,杨昭从拿到新手机就开始一个一个给陈铭生安装软件。

饭桌上,杨昭一边吃一边摆弄,从旧手机里面取出来手机卡,然后摆弄陈铭生的通讯录,最重要的是,她给陈铭生申请了一个微信,然后添加自己的好友。

到达机场的时候,他终于把手机摆弄的差不多了。陈铭生送她到国内出发的大厅,办好行李托运和登机牌,就要准备安检了。

“去吧……”陈铭生轻轻搂了一下杨昭的腰,他不习惯在人多的地方过于直接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杨昭踮起脚,在陈铭生的脸颊轻轻亲了一口,“回去给我发微信。”

杨昭背着包,恋恋不舍地往安检的地方走,她一步三回头,每次回头的时候,就看见陈铭生穿着黑色的夹克,站在原地,一只手插在裤子口袋里,笑着对她挥挥手。

等杨昭过了安检,杨昭回头,巨大的行李安检仪甚至有点挡住她的视线,她还是看到陈铭生还是那个样子,穿着黑色的夹克,站在原地,笑着对她挥手。

这一眼,杨昭看了很久很久,她太舍不得陈铭生了。

杨昭的性子一直很清冷,杨家的处事方式,也很淡化亲情,但是陈铭生却给了她巨大的家的归属感,每次回家,家里的饭菜,一事一物,都让她深深眷恋。

不知道什么时候,杨昭发现,出差回去的时候多开心,离开就有多不舍,这一刻,她太舍不得了。

陈铭生也发现了杨昭停下的脚步,他往前走了两步,这时候,陈铭生指了指手腕,示意她别忘记时间,她才笑着,转身离开。

等陈铭生走到停车场准备发动汽车,他口袋里面的手机响了,换了新手机,他还有点不适应,拿出来,看到绿色的图标上面有一个标着“1”的红色的小点点,他准备点开。就在这个时候,手机又响了一声,上面的红色小点点,变成了“2”。

他点开,看到列表里面有一个标着“昭”的名字,点开,他看到了杨昭给她发的微信。

第一个是一张图片——人潮涌动的登机口,很多人在排队,旁边的电子信息栏显示航班的目的地和航班号。

下面是杨昭打的文字“我准备登机了,你回去开车慢点。”

陈铭生坐在车里,摆弄了一会儿,回复了一个字“好。”

晚上回到家,陈铭生洗了个澡,杨昭不在家,他比平常更早上床准备休息,这时候,手机响了。

昭:我落地了。

陈铭生:好,有人接吗?

昭:有的,估计40个分钟能到住的地方。

陈铭生:好,到了跟我说。

昭:嗯

陈铭生回复信息的速度不算快,杨昭能想到他可能新手机还玩得不够熟悉。

陈铭生躺在床上,虽然已经有点累了,他还是没睡着,窗外,是安静的夜,他看着旁边空空的枕头,他也在黑暗中将对杨昭的思念缓缓抒写。

不知道过了多久,陈铭生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第一时间打开,是杨昭发来的一个小视频。拍了一段自己住的酒店房间,干净整洁,窗明几净。

下面还有一条绿色的长方形,点开,小喇叭传出了杨昭的声音:“我到啦,住的地方还不错,陈铭生,你睡吧,晚安。”

陈铭生:你也早点睡,锁好门

昭:好

回完信息,陈铭生把杨昭那条6秒钟的语音听了好几遍,然后熄灭了手机的屏幕。

第二天,杨昭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日程排的很满,等深夜回到酒店,杨昭又不忍心打扰陈铭生休息了,一来二去,就到了周末。

周六早上,杨昭没有工作安排,她睡到自然醒,然后给陈铭生开视频。

视频响了几声,陈铭生接通。

杨昭睡眼惺忪地窝在床上,她看见陈铭生已经穿好了衣服,像是准备出去“陈铭生,你在干嘛?”

陈铭生接到视频慢慢悠悠地晃到沙发上坐下来,“我准备去游泳。”

“我不在家,你都在干嘛?”

“跟之前一样,工作,吃饭,睡觉。我前几天去游了两次泳。”

“陈铭生,你安排的还挺好的。”

“我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陈铭生笑了。

“陈铭生。”

“嗯。”

“你想我没?”杨昭眼睛透过屏幕,看着陈铭生。

“想了。”陈铭生想都没想,立刻说出口答案。

“这还差不多。”杨昭笑得很满意。

“你今天呢?还要工作一整天吗?”陈铭生惬意地靠在沙发上,看着屏幕那一端的杨昭,露出了一个暖暖的笑。

杨昭伸了一个懒腰,“今天歇一天,准备和这几天一起工作的一个小姐妹一起去长沙玩一玩,上午去橘子洲,下午去湖南省博物馆,晚上去尝尝湘菜。”

“挺好的,别太累,逛累了就回来,明天还有工作。”

“你也是,天冷了,怕你腿不舒服。”杨昭想了一下又问:“微信研究好怎么用了吗?”

“嗯。”

杨昭笑了,“那好,晚点等你分享照片,我要起床啦。”

两人依依不舍地再见,然后各自开始自己的生活。

陈铭生来到游泳馆的更衣室换衣服。上次他在游泳馆门口的体育用品商店闲逛,给自己买了一个不错的泳镜,外加一个黑色的泳帽。今天把新装备戴上之后,越发显得专业,他在镜子中仔仔细细打量了一下自己,就在他撑着拐杖准备锁柜子的时候,他又重新把手机重新拿出来,把照相机调成前置摄像头,拍了一张照片。

陈铭生看了看,照片有点没拍到自己上半身健硕的肌肉,他又重新调整角度,新拍了一张,然后很满意地给杨昭的微信发过去。

杨昭到了橘子洲,就看到了陈铭生发过来的照片:他戴着黑色泳镜和泳帽,**的上身能看到根根流畅的肌肉线条,陈铭生的脸上没有表情,好像是故意在装酷。杨昭看了,忍不住笑了,低低地对着屏幕说了一句——“傻样”。

杨昭也举起手机给陈铭生发了一张橘子洲头和主席的合影,并配上文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陈铭生游完泳,看到了杨昭的照片——杨昭站在巨幅青年主席雕像之前,秋风扬起了她的头发,迎着光,她嘴角微微上扬,看起来虽清冷,却也美得动人。陈铭生把照片放大,看了很久,然后坐在椅子上,跟杨昭聊天。

陈铭生:跟主席的合影很漂亮。

陈铭生:为什么是橘子洲头,真的有橘子吗?

杨昭笑了,低头回信息。

昭:橘子洲因为盛产橘子而得名,但是让它出名的还是主席的诗。

昭:真的有橘子,还有柚子。

杨昭抬手,给陈铭生拍了一张照片,橘子洲头秋风之中,近景的橘树上挂满累累果实,远处淡黄色的柚子也在沐浴阳光。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虽然没有特地等待,但是屏幕那端,总有一个牵挂的人,这种感觉很暖。

时间一晃,又到了下一个周六,杨昭出差了8天。这个周六杨昭没有休息,因为傍晚返程,今天需要把手上的所有工作好好收个尾。

等中午吃饭的时候,她才看到陈铭生发来的照片: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黑色的车身配上宽幅的轮胎,流线型的装饰显得很有运动感。杨昭很惊喜,忍不住给陈铭生打了一个视频电话。

电话接通,陈铭生正在家里吃午饭,他很放松的穿了一件灰色的卫衣,靠在家里的餐桌边上吃饭,杨昭看到他在吃炒米饭。

“中午就吃炒米饭了?”

陈铭生扒了一大口饭,笑着跟杨昭说:“昨天晚上剩的米饭,添个鸡蛋炒一下,我自己就随便吃点。你中午怎么吃?”

杨昭坐下来,拍了拍面前的工作餐,“我也有饭,看起来比你丰盛。”陈铭生抬头,是几样很精致的湘式小炒。

“杨昭,你今天晚上回来想吃啥?”

“我应该会在飞机上吃,不用专门给我做,太麻烦了。”

“我给你准备点,没事。”

杨昭笑了,她很认真地想了一下说:“面条。”

“行,”陈铭生继续吃饭,两个人都吃着自己的饭,对着小小的手机镜头,却像陪在彼此身边一样。

杨昭喝了一口咖啡,开口问:“陈铭生,买新自行车了。”

“嗯。”

“怎么突然想买自行车?”

陈铭生三下五除二地扒完碗里最后两口饭,靠在餐椅上,准备跟杨昭好好聊,“杨昭,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游泳见到的大叔吗?”

“嗯,记得啊。”

“跟你说,我上次碰到他了,我们比试了一下。”

“是吗?你们谁赢了?”

“当然是我,”陈铭生笑了,带着一份小小的得意,“今天我又碰到他了,游完泳,他邀请我去他店里坐坐,你猜他是干什么的?”

“干嘛的?不会是开出租的吧。”

“开出租……哈哈”陈铭生笑了,“大叔姓李,我就叫他李哥,他是开车行的,还是辽城一个业余骑行队的队长。我们聊了一上午,我感觉还挺好的,最后,我买了一辆车。”

“是吗?那我今天晚上回去就可以看到你的新车了。”

“嗯,我想试试看,看看我能不能骑,李哥说,我要是骑不了,他就给我把车退了,不收我的钱。”

“我觉得行,你今天骑了没?”

“我骑了,但我今天去游泳没穿假肢,骑得时候,下坡和平路还好,上坡稍微困难点。李哥说,下次他们骑行,准备叫上我,我去试试看。”

“行啊,你下次把你的腿戴上骑,我陪你。”杨昭一本正经。

“行……我戴上我的腿。”陈铭生低头笑,“对了,这两天辽城降温了,你没带厚衣服吧。”

“我有个风衣,能挡点风,不用太担心。”

“晚上几点到?我去机场接你。”

“不延误的话,9:20到。”

“行,晚上我去接你。”

等杨昭晚上落地辽城,刚刚走出机舱她才发现,原来,辽城已经这么冷了。飞机没有停靠廊桥,从楼梯到摆渡车的几步路,都让杨昭冷得瑟瑟发抖,她拉紧自己的风衣。

刚刚步入到达大厅,他一眼就看到了陈铭生,其实,陈铭生在这个大厅接过她很多次,但她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陈铭生,都会有强烈的心跳和归属感。

从小在人情淡泊的杨家长大,爸爸妈妈总是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种家庭的爱和羁绊,杨昭很少体会,她也很少会用“家”这个词去左右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结果,直到遇见陈铭生,她才迫切地想和他拥有一个家。

在辽城稳定下来的这几个月,“家”的羁绊就像密不透风的藤蔓,已经牢牢将她束缚,她想要回家,更期盼那个熟悉的身影。

陈铭生站在到达大厅的人流外侧,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喜欢凑热闹。今天他穿了一件黑色的冲锋衣,灰色运动裤,还是干净利落的短发,带着硬度的轮廓和眉眼让杨昭感觉久违的熟悉。杨昭看到,陈铭生的臂弯里,抱着一件她的羽绒服。

陈铭生也穿过人群,一步一步走向她,“冷吧,快把衣服穿上。”陈铭生接过了杨昭的行李,给她披衣服。

“长沙感觉还是秋天,辽城一秒入冬了。”杨昭穿上带着陈铭生体温的衣服,感觉暖暖的。

坐到车里,陈铭生从口袋里拿出来一个小的保温杯,递给杨昭。

“什么?”杨昭接过来,有点不解。

“姜茶,去去寒,你例假快来了,我怕你肚子疼。”杨昭接过杯子,不锈钢的外壁上还残留着陈铭生手掌的余温,她抬头,眼中是溢满的温柔。

“这你都记得?”

“嗯,快喝吧。”一口下肚,生姜的**伴着红枣的回甘,杨昭感觉身上暖和了不少,车辆在辽城的夜色中穿行,陈铭生很专注地开车,如炬的双眸,凝视前方,两人依旧没有说什么,但是相邻的手,却紧紧地拉在一起,就像从未分开过一样。

到了家,推开家门,熟悉的气息又再次将她萦绕,和室外的寒冷相比,家里却是春天一样的温暖,辽城已经开始供暖,强大的暖气将屋外的寒意击退。

杨昭进屋,换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拖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陈铭生换成了棉的,粉色的长绒,让她的脚瞬间被温暖包围。杨昭进屋,陈铭生还坐在门口的换鞋凳上脱假肢,“最近你有不少快递,有包裹,也有信,我给你放工作室了,你休息一下,我去给你煮面条。”

杨昭看到餐桌的篦子上放着陈铭生已经提前擀好的手擀面,上面盖了一块湿纱布。

“面条买现成的就好,干嘛现做,太麻烦了。”

“不麻烦,这样好吃一点。你上次不是说喜欢吃有嚼劲的面条吗?”

“有吗,是不是我随口说的……”

陈铭生一手撑着拐杖,一手端着篦子,往厨房走。杨昭趁着这个空挡,去自己的工作室看看。桌子上面大大小小的放了六七个快递,有包装完好的国际件,还有几个扁扁的信件,东西明显被陈铭生整理过,都整齐地放在她的桌子上。

她又移步靠近陈铭生平常在家工作时的小桌子,电脑放在桌子的中间,没有盖上,靠近右侧还放了一本红色封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杨昭翻了翻,里面有陈铭生批注的字还有几页打了折。她在脑海中自己想象这段不在家的日子,陈铭生是怎么工作的,联翩的想象被楼下一声低沉的呼唤打破。

“杨昭,面好了。”

杨昭从楼上下来,陈铭生端着面碗从厨房往外走,面碗很大,又烫不太好端。杨昭赶紧快步走过去,双手接过了滚烫的面碗。把面放到桌上以后,杨昭才看大,陈铭生的大拇指和食指上烫了两个红红的印子,他正轻轻地搓着。

杨昭眼里有些心疼地说:“你放着,下次我端。”

“没事,尝尝看。”

陈铭生给杨昭做了一碗番茄牛腩面,牛腩炖的很熟很烂,已经跟橙红色的番茄汤汁融为一体。

杨昭看到面,有点惊喜,“你怎么知道我想吃这一口。”

陈铭生转身给杨昭倒了一杯水,“我看你最近在长沙辣的东西吃多了,给你中和一下。”陈铭生把倒好的温水放在杨昭的右手边,然后坐在她的对面,静静地陪她吃面。

餐厅温馨的橘色灯光,像水墨画的笔调,将陈铭生的剪影细细描画,陈铭生的点点滴滴,像一幅只用墨笔渲染而不用线条勾勒的水墨留在杨昭深深地记忆里。

杨昭懂得:不管在外漂泊多久,总有一盏家里的灯为你而亮,总有一颗心为你牵肠挂肚。

她的那颗清冷的高傲的心,被一股强大的暖冲击、吞噬,然后融化,她抬头看向陈铭生,露出一个灿若暖阳的笑。

陈铭生愣了一下,“咋了?”

“好吃。”杨昭咬着嘴唇,看着陈铭生笑。

陈铭生忍不住伸手揉了揉杨昭肉绒绒的头发,“下次再给你做。”

快乐很短暂,杨昭这次在家里只住了两个晚上,又出差了,她甚至还没来得及把桌上的快递都拆开,还没来得及陪陈铭生出去骑个车,就又踏上了出差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