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78章 第 78 章

能工巧匠(工) 第78章 第 78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杨谦在外面和同窗的交际往来,在给了他五两银子去应酬之后,就没再多管了。

他们哪天出去,去哪儿找哪家酒楼,都由杨谦他们自己去商定。

至于在家中的宴客庆祝,第二天花掉十多两银子去买回了菜肉和六坛酒,在第三天的午后,准时宴开六桌。

这次邀请了李仙工家、钟二叔家、管工杨志成和袁宁,以及赵竟和王织匠等二十几个‘先锋工匠’,还有杨家租住的这个小院子的房东一家,热热闹闹地来吃喝一顿。

这次为杨谦考中秀才而摆了酒席庆祝,李绒也来了。

主要是李家全家人,连李经和李线兄弟都带着妻子儿女来了,李绒她若是不来,那就太显眼了。

只不过吃酒席全程,李绒几乎没有说话。

李绒就安静地看着,看着李络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停,活泼得跟只喜鹊似的。

然而,杨谦和杨绦一起,忙着去给客人敬酒应酬,竟从头到尾都没个空闲。

话本子里的男女主,竟然从头到尾都没说上话。

席间,杨绦和杨谦一起去敬酒应酬,游走客人之间尽显游刃有余,把所有的客人都照顾到了,没人觉得受到了怠慢。

热热闹闹地吃喝到散席,然后又客客气气地把客人陆续送走。

不过,管工杨志成有意无意地,落在了最后面。杨绦察觉到了异样,却也不知道是何缘由。

“唉,养儿当如你们三兄弟这般啊,我家那两个小子真是……”杨志成唉声叹气地,话说了半截就止住了。

杨绦闻言,心中一转,约莫猜出了杨志成留到最后的大概缘由。

于是,杨绦便顺着杨志成的话,道:“俗话说:‘一条虫虫儿、一条路’,子孙后人嘛总有老天给安排的一条路的,您大可不必太忧心。

说起来,小子还不知杨管工您家中的两位兄长,是在做甚么营生呢?”

至于以前杨温说的,按辈分杨绦应该叫杨志成“爷爷”,相应地就该叫杨志成家中的两个儿子为叔伯。他是没打算遵守的。

杨志成见杨绦说话这般见机,是真的有些羡慕杨温了,养了三个儿子、两个极会读书,还有一个天生人精一样还极会赚钱。

“他们啊,年幼时贪玩没定性,只在学院里上了大半年的学,之后……就出来了。如今还在私塾里进学读书。

唉,都是和你家大哥差不多的年纪了,却还没把握下场一试。他们看着吧很是勤奋,并没有那些不好的习性,但就是不见学识长进!”

杨志成都说这么多了,再结合今天是为了杨谦考中秀,才摆酒席庆祝,那么他说这么多的意图,也就显而易见了。

杨绦立即想到,他一直想去染作偷师学艺这事。

现在他已经打定主意要追求李绒,那么以前还不确定未来是否要和李绒抢染坊生意的事情,现在就很确定了:染坊他就不开了,让给李绒去开。

成了一家人之后,染坊是他开,还是李绒来开,差别就不是很大了。

所以他现在去染作的必要性,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不过呢,如果不太麻烦的话,他还是想去染作看一看的。

杨绦心念电转,面上神色却不显:“我虽不如大哥和三弟,那么懂得读书的事情,但我想着吧,就算私塾与学院的先生之间,就算教导和学识水平相当。但同窗的数量和质量,却是不一样的。”

听了杨绦这话,杨志成眼神一亮,显然是正说到他的痒处了。

杨绦继续说:“两位兄长既然勤奋,又没有不好习性,那或许是和同窗交流少了?我大哥考院试前,每旬的旬假都会去和几个同窗一起切磋讨论,听说如此颇有进益。

学子进学读书最需要专心专注,多半没有时间去体察民生、开拓视野,那么和同窗的交流就尤为重要了,不然不就如闭门造车了吗?”

杨志成立即附和:“是啊,我也这样想的。同龄同窗之间的想法最相近,互相交流可以拓宽思想,不然光是埋头读书,说不得脑子都读僵了!”

“您说的在理。”杨绦神情深以为然,点头附和。

他知道杨志成的意图,但他却不打算主动点破。这时候去上赶着帮忙,就很没必要了。

杨志成今天来,就已经做好了打算,为了两个儿子的前途,他低头一次又如何?

“绦小子啊,难得你这么懂杨伯父。”杨志成酝酿片刻,终于说出口:“你也知道同窗的重要,那不知可否请你,给你的兄弟们说一说,带一带我家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

杨志成赶紧描补:“当然!只是将伯父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介绍给你的兄弟们。若是相处之后合得来,那日后就多多来往,交流一些读书心得。若是合不来,又或是没有空闲,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家长,让自家孩子和成绩好的孩子一起玩。

“多个朋友总归是好事,若是两位兄长有空,尽管到我家多走动就是!”杨绦看似满口答应了,但其实什么也没有答应。

“那是,那是……”杨志成也听出来了,于是尝试着抛出好处:“绦小子想来你是最明白的,这学识啊,就是要融会贯通。就如同你先前与我说的,‘布’之一道的技艺一样。不管是读书还是学艺,都是一样,与同窗或同班多多交流,才能学得更快。”

‘布’之一道的技艺若要大成,得要融汇贯通织布、挽花、牵经和染色等技艺。类似这种话,是杨绦以前在杨志成面前,提起他想去染作观摩学习时说的。

所以,杨志成的暗示就很明白了。

杨志成想让杨绦将他的两个儿子,介绍给杨谦和杨谚,然后一起交流学习。好处就是,同意杨绦去染作观摩学习。

当然,就如同杨志成两个儿子,不一定能和杨谦杨谚合得来一样。杨志成暗示的,同意杨绦去染作当幼匠这事,也未必能成。

因为杨志成在这件事上,也只能起到提起建议的作用,就和杨绦只是起到介绍引见的作用一样。

杨绦心知肚明,不过还是笑道:“您说的极对!不过,我大哥连同他交好的那些同窗,一共八人,都是考上了秀才的,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如何更进一步,考取举人。

两位兄长与他们在一处,恐怕会觉得拘束,而且各自忙碌的事情不同,恐怕也会说不到一处去。”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杨绦觉得,杨谦的天赋不是格外好,若与杨志成的两个儿子交流,怕会耽搁到杨谦的学习。

不过,杨绦话音一转,接着又说:“不过,我三弟也和两位兄长一样,没有功名,一样是为童生试忙碌准备。或许,他们更能聊到一处去呢?”

杨志成明白,杨绦说的很对。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一介白身,去混入八个秀才之中,确实不太合适。

而杨绦的三弟杨谚,听说是学院里颇有声名的‘小神童’,与同窗之间也相处得很好。若是两个儿子能和与杨谚结识,说不得还真是最合适的。

“还是绦小子你想的周到!”杨志成亲近地拍拍杨绦的肩背,“你看这样可好?再有两日你三弟的学院就放旬假了,我让你那两个兄长到家里来找你三弟?他们结识了看一看,若是合得来,以后就麻烦你三弟帮忙带一带。若是合不来,那也没办法。”

杨绦漂漂亮亮地答应下来:“有何不可?稍后我会和我那三弟说一说这事,好生为两位兄长引见一番。若是合得来,我那三弟也就是多了两个朋友,何来‘带一带’的说法?就是互相来往、交流读书心得而已。”

这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给杨谚介绍两个人认识一下,聊得来就好好相处,聊不来便不再来往。

如今的杨家,杨谦已经有了秀才功名,不像以前一样什么人都能欺负的了,再者杨绦能挣钱,就算杨谚不与杨志成两个儿子来往,也不必怕杨志成使绊子。

杨绦还记得初见杨志成时,是何等高傲的模样,可今天和他说话、请他帮忙时,言语神态就已是客客气气的了。由此可见,杨志成也是识时务的。

当晚杨绦和杨谚说了这事,“……三弟你无需太过在意。若果真杨家那两个兄弟,和杨管工说的一样勤奋老实,你和他们也聊得来,那就只当多了两个朋友。你和同窗们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时,把他们也带上就是。”

杨绦一直有注意调.教杨谚,别把他养成了一个傻白甜或迂腐酸儒,所以平时在说话时,有意无意地就会和他分析利弊,以及一些言行背后的利益纠葛。

杨绦:“若是他们不值得结交,你尽管与他们不再来往就是,不必顾忌我和爹。

家中如今有大哥已经考中秀才,而三弟你又前途可期:两三年后,多半就是又一个秀才。杨管工不会为了这事为难、得罪我们的。

更何况,杨管工还有两个同是读书人的儿子,就是为了他两个儿子能在士林之中,走得顺畅一些,他也不会贸然得罪我们的。你明白吗?”

杨谚聪明得很,凡事一点就透,“二哥,我明白了。你放心,杨家兄弟值得结交,那我就多两个朋友。若是与他们合不来,那我也不会因此委屈自己、耽搁学习,就断然与他们不再来往就是了。”

老爷子觉得杨志成是织房管工,他们家得顺他意、交好他,那杨家两兄弟,也应该要好生地与他们相处,多上些心去带一带他们。

但是,现在听了杨绦这么说,就很庆幸刚才他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不然就要露短了,一家之主的威严也会有损。

然而老爷子一家之主的地位,真的还是稳固的吗?并不。

老爷子杨温,以及杨家其他人,已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了有事时就听一听杨绦的意见了。甚至好多事情,实质上已经是杨绦在拿主意了。

只是在事情基本定下时,杨绦会注意让老爷子去下那个决定,这样一来,才让所有人都没察觉到这些变化。

……

两天之后,杨志成的两个儿子,提着不厚不薄的拜礼,礼节周到地登门了。

放旬假的杨谚接待了他们,三个人在杨谚的起居室兼书房里,从上午聊到下午,看上去聊得很是投机。

两人离开之后,杨谚找到杨绦之后说:“杨万仁和杨万义两人,倒不难相处,不说一见如故,但也聊得来。两人之间,论学识水平的话,反而是弟弟杨万义要稍高些。”

杨绦笑道:“你杨谚‘小神童’的称号,可是众人皆知的,那两兄弟来之前,想来杨管工是叮嘱过的。所以他们并不会见你比他们小上五六岁,便轻视你。不过能够聊得来也好。”

然后又补充道:“杨管工家也是匠籍,杨万仁和杨万义兄弟俩总有一个人要承袭匠户的。杨管工的打算,想来是谁读书最好,谁就去科举当官,谁差些就去接他的班吧。”

杨谚觉得他二哥说的对,“那兄弟两看着,似乎早已心中有数。”

“或许是的。”

大约杨万仁和杨万义兄弟两人回去之后,已经给杨志成说了,与杨谚算是已结交成功。

所以在杨绦又一次入局应役时,杨志成特意喊住了他:“绦小子,给你说个好消息!”

“你不是一直想要去染作看看吗?我前几日和沈副所官提了提,昨日里沈副所官就告诉我,准了你去染作当半年幼匠的事情!”

“这事是真的吗?那可太好了!多谢杨管工!”不过,杨绦却总觉得有些奇怪。

李仙工原本为染色匠,中间却当过一年的织作幼匠,于是机缘巧合下学了一门打造织机的手艺。然而,李仙工的那一次跨工种应役,是因为织造局当时缺少织匠,于是就从染色匠和挽纱匠之中划拨过去了一批。那一阵忙过之后,就又回到了原位。

并非是像他一样,主动提出从织作转到染作半年,然后又转回来织作。

织造局多大一个机构,他杨绦不过是一个小小幼匠,怎会如此快速并轻易地,就同意了这转来转去的麻烦小事……

或许,是管工杨志成的功劳吧?除此之外,也想不到其他缘由了。

相比杨绦不清楚织造局的规矩,杨志成作为管着一个织房的管工,很多事情都是知道,所以他比杨绦更觉得奇怪。

那日他就是凑巧碰见了沈副所官,也是心血来潮,就随口提了一句。

然后沈副所官就问他:“幼匠?你是第九织房的管工?那幼匠姓甚名谁?”

他如实回答:“对,小人正是第九织房管工杨志成,那想要去染作见识半年的幼匠,叫杨绦。”

沈副所官当时听了,似乎若有所思,片刻后才说:“我回去问一问,且等我消息罢。”

再就是昨日,他竟然就接到了吩咐,说是同意让杨绦去染作的第三染房见识半年,从本月入局应役——也就是从今日开始。

杨志成觉着很莫名,他以为这事多半是不会成的。毕竟他从未见过,像这种主动提出调动,而且还成功了的事情。

如果真是那么容易成功的事情,那就不会有不擅长织布或挽花的匠户,只能请人代役这一个法子了。直接提出转到纱作,去做浣洗纱线或纺纱这种比较简单的活儿,不是更好吗?

所以杨志成猜测:莫非这杨绦,是有什么来头?不,杨家真真切切的世袭匠户,杨绦又能有什么来头。那就是杨绦认识东府的官员吗?可也没见着蛛丝马迹啊。

任凭杨绦和杨志成如何觉得奇怪,却始终都想不出原因,最后也搁置不想了。

……

北地京城,皇宫之中。

皇朝最高者永明帝,正在翻看一份手稿。

永明帝手中的这份手稿,正是百年前杨家祖宗杨崇慎所写,片刻之后出声感叹:“字字珠玑啊,只是可惜了……”

永明帝突然问道:“高正,你说杨家会再出一个杨崇慎吗?”

安静立在一旁的太监高正,心中快速思索之后,方才回道:“杨家嫡支早已覆灭,而杨家旁支也都已泯然众人,哦不、浙江那一支,似乎有些动静,长子前不久考中了秀才,三子也有‘小神童’之称……”

不等太监高正多说,永明帝又问:“那二子呢?”

高正在心下仔细斟酌过了,回道:“二子杨绦……虽于经商一道有些天分,投机取巧推出了好几款新样式的布匹。但细细想来,那就是一个稍微机灵些的半大孩子,或许是奴才眼拙了?”

“眼拙不眼拙,还真有些不好说。”永明帝不再多说。

又半晌过后,永明帝突如其来说了一句:“庸碌之人,嫉能人。庸碌之君,杀能臣。”

高正心中一转、一咯噔,又见皇帝并没问他,索性不去搭话,更安静地缩着了。

皇帝这话,哪是他们奴才能去附和的?妄议大行已百年的皇帝,他的脑袋不想要了吗!

现在的这位,杀伐果断、励精图治,想来是要做‘驭能臣’的明君的。

5000字get√

再更一章,就还完债了!

(第二更会很晚,别等了,早睡早起再来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8章 第 7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