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72章 第 72 章

能工巧匠(工) 第72章 第 72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此次的彩线属于段染,它的染色方法和验收方式,都与以往大有不同。

首先,李绒与钟二叔一方,先控制住一个变量——如控制染色段长短不变,进而调整不同的浸染时间,相应地染出不同的彩线来。

然后,交给杨绦挑选出晕染色彩最漂亮的一种。

之后,再保持恒定的浸染时间,调整不同长度的染色段,再相应染出不同的彩线来。

最后,再依旧由杨绦挑选出哪种长度最适宜。

调整浸染时间,染出不同晕染程度的彩线,挑选出染得最漂亮的这件事,还比较简单省事,直接就能挑选出来。

而调整染色段的长短后,想要从不同长短的染色段中,挑选出最适宜的。

还是得织出实物样品来,才能看得真切。

这次杨绦没再麻烦李绒,或者耽搁杨温,因为这次要织的布实质上就是最简单的平纹布。

他当幼匠也大半年了,平纹布还是学会了的,于是他在督查工匠织布之余,亲自上阵织布了!

把李仙工给他打造的那台织机用上,织了不同染色段长度的,两种颜色的四匹样品布。

才终于是试验出了最适宜的,染色段长短,以及两段染色段间隔的长短。

终于定下霜叶红和金秋黄的段染彩线时,也已经六月上旬末了。

杨绦堪堪在入局应役之前,下单了第一批的一千锭彩线。李绒接到订单,立即就去通知了钟二叔开染。

十天之后应役结束,杨绦去了工匠家里,收购上半个月织出的五十多匹布。

顺便地,向连同自家在内的这十七家工匠,说了把手上正织着的布匹织完后,自七月起就开始织造秋季两款新布的事情。

“……差别只是在牵经时,一股经线得牵两根细棉线,再之后的织法,与以前织的平纹原胚布,并无差别。

而我提供的彩线量,大约就占了纱线用量的一半。因此,秋季两款新布的收货价,定在一千一百文钱,可有异议?”

杨绦对十几家工匠,先后都这么问道。

在给杨绦织造指定样式的布匹之前,这些工匠织的全棉原胚布,卖价在一千文左右。而杨绦的收货价,却是给了一千一百文钱。

而且这次秋季两款新布,有杨绦提供全部纱线的一半,工匠们在纱线上面的本钱就降低了一半。

织的还是最简单的平纹布――真是闭着眼睛都能织,虽然牵经和织纬时需要用心对齐彩色格子,但这又能费什么功夫呢?

零零总算下来,每匹布能赚的银钱,完全不比春夏季三款布的少。

而且因为两款新布的织法简单,织布速度也就能提上来,以前每家每月只能织出两匹的,织秋季两款新布应该能织出两匹半来!

一个月多织半匹,两个月就能多织一匹,进项就多了一两银子还不止呢!

杨绦自然是将这些算计清楚了的,而工匠们在织布一行浸淫半辈子了,可谓鬼精。又如何会不晓得呢?

工匠们都没意见,纷纷答应。

还有一些工匠,在杨绦去收布顺便说这事时,听完他的话之后还感慨起来。

比如同班的牵经匠赵竟。

赵竟:“绦小子啊,你赵伯父之前在外面听说,你每季推出的新款布卖得那叫一个火爆啊!打听一下市面上的卖价,再把你在我们工匠手里的收货价比一比……

当然,布店老板赚去了大头,可想来你受布店老板差遣支使,从中也是赚了一些银钱的。”

至今为止,杨绦都没有明确告诉工匠们――哪怕是赵竟、钱勤和周光仙等人,他这桩生意是怎么做的。

只说他是受布店老板管辖,从中做些寻找工匠织布、督查织布和收购布匹,以及设计新款布匹的事情。

但世上总不缺一般的聪明人,大约也猜出来了他在这中间做着买进卖出的倒卖生意。只是出身世袭匠户、祖辈父辈都是工匠的他们,早已养成了工匠思维,极少有人懂得经商。

所以,无论如何他们也无法想象,杨绦究竟从中攫取了多少利润。

也许赵竟知道的这些,是他自己想到的,也可能是他们私下谈论时,听旁人说的。

总之,赵竟继续感叹:“你赵伯父羡慕啊,羡慕你这种脑筋灵活的年轻小子,虽然你操心、担事还要跑来跑去,未必就比我们起早贪黑织布来得轻松,但你赚的钱肯定比我家多啊。”

赵竟:“不过啊,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人还是有聪明和愚笨之分的,我们这种脑子愚笨的就安安分分织布罢!

而且啊,绦小子你也仁义,让我们每月比以前能多赚半两多银子,尤其是这次秋季量款新布,赚头比以前还要稍多。我也就知足了!”

其他的工匠大约也是和赵竟一样的想法,只是藏在心里没说出来。

杨绦从他每次去工匠家里督查,都会被热情招呼款待,就能看出来这一点。

杨绦确实将赚钱盈利视为他经商的主要目的,但他前世后来自考企业管理专业成人本科时,以及平常看的一些管理类书籍里,听的一些管理讲座上,都告诉了他薪酬和激励的重要。

他是想要赚钱,但通过苛刻的剥削来达到,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他让找来的工匠也能赚到钱,如此才能让他们一直保质保量地为他织布。

杨绦:“在局里应役时,赵伯父你们对我照顾有加,甚至不藏私地教授我家传的技艺。在帮我织布时,你们更是从未有过敷衍搪塞,说赶工时都没有二话就白天黑夜地织布不停。还有很多让我深受感动的事情,我一时都说不过来。”

“赵伯父你们如此真诚待我,我又如何能不仁不义?在可变通的范围之内,能让伯父你们多赚几十文钱,小子我都会争取让你们多赚钱!”

在职场上,不管是和上司下属还是同级相处,做过的事情都要说出来,还得说得好听些。别说‘表功’显得谄媚,可这种行为真的很有用。

赵竟:“绦小子你的心意,我们都知道,你小子脑子聪明,就趁年轻时加劲干吧,日后你的成就定然不会差的!到时候,我们这些伯父们,你可别给忘了啊。”

“哈哈哈!哪里的话,我们是什么样的交情,怎么忘了赵伯父你们?必然是不会的。”

这十七家工匠,将在七月时开织秋季两款新布。

至于其他的三十几家工匠,则和年初时一样,七月份先织着春夏季的三款布,等到秋季两款新布在八月推出之后,再全部改织秋季新布。

在秋季的两款新布推出之后,那些织出的春夏季布,就放在店里卖卖尾货。

……

样品布早已织好——就是之前杨绦亲手织的几块样品布之中最好的那一块,杨绦依旧让杨谚帮他画了一共八张成衣图,然后带着去了袁氏布店。

顺便也把收上来的六月上半个月的,五十一匹春夏季的布送了去。

袁宁验完布匹,依旧是定了上等,按照每匹布一千八百文的交货价,结给了杨绦一共九十一两八钱的货款。

杨绦把给工匠的货款付清之后,他还能赚十七两多银子。

如今每月的利润已经趋于稳定,一个月交货两次,每次交货五十匹左右,每次利润十七八两银。

一个月到头,至少也能有三十五两银子。

交完货之后,杨绦把样品布和成衣图拿出来:“宁兄,先给你看一看,这是我打算推出的两款秋季新布。”

在去年签订的契书中,是今年一整年中,袁氏布店都会从杨绦这里采买他推出的新款布。而不是由袁宁来拍板,杨绦每季要推出的新款布。

所以在袁宁还没看过样品布和成衣图之前,杨绦这边不管是工匠已经先开织,还是已经开染第一批彩线,都是没问题的。

三尺长、四尺宽的样品布,上面织出来了两排格子,然而已经美得令人惊叹

袁宁拿到样品布,几乎失语了,“天啊……”

最后定下的样品布,上面彩色实心格子排列得横平竖直,格子与格子之间的间隔,增一分显稀疏,减一分显拥挤,真正是井然有致。

而每个格子也正如先前所预料的,中间颜色最为浓厚,之后颜色就向四周渐变,慢慢变浅,呈现出彩墨画中,色彩晕染开来的神秘浪漫。

不过,这最终实物样品布的漂亮程度,比预想中还要更加变幻无穷,也要更加有起伏韵律之感……

因为是经纬交织,在纬线织到经线上的染色段下缘时,正是经线上颜色渐变到最淡的时候。

然而当彩色纬线织上去时,却有纬线上染色段中间最浓郁的色彩,和经线上最淡的色彩,在此交织,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韵律又炫目的色彩变化!

一个的实心格子,中间是一汪最浓郁的色彩,色彩也自此向四周晕染流淌开来。

然而,浓郁色彩自然地就向着,东南西北的四方山涧流淌而去……色彩在山涧流淌时逐渐耗尽了浓郁,终于一抹淡彩消失在边框处……

而从格子中心向四个角的斜线上,就像是卧着四道山脊,山脊上的色彩也由浓郁渐变至淡彩……

或者换一个更具体的意象,每一个实心格子,都像是摄了一朵四瓣鲜花,给镶在了相框里。

袁宁把两块霜叶红和金秋黄的样品布,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都还不舍放下!

“绦弟啊,你真是每一次都能让我大吃一惊啊……这红色格子,最令人惊艳,只一眼就能让人对它一见倾心!

而这黄色,给人一种阳光般和煦温暖的质感,虽不如红色惊艳,却是格外耐看。”

杨绦接受了袁宁的赞美,接过话来:

“我给这两款布取名:‘霜叶花’,‘黄叶地’。分别源自‘霜叶红于二月花’、‘碧云天,黄叶地……’的诗词。”

经过春夏季的三款新布,已经会走文艺范的袁宁,明白杨绦的意思:

“形象又贴切,而且名字一出,诗情画意便跃然心间。这两个名字取的好!”

杨绦又用指尖敲敲小几上的成衣图,“看看成衣图吧。老规矩,每张两百文。”

袁宁终于放下两块样品布,拿起成衣图,眼睛不由圆睁,片刻后惊呼:“天啊!天啊!天啊!”

竟是连呼三声苍天!

扑面而来的惊艳稍缓之后,袁宁神情激动地舞着手:“别说每张两百文!我还要每张多付五十文钱,只当给我们三弟买纸墨了!”

“我光是看样品布时,就已经惊艳不已了,可这成衣图上的衣服……让我的惊艳之感又更上一层楼了!

尤其是本就极易让人惊艳的‘霜叶花’,在惊艳之中,又更添了仙灵之气!”

袁宁幼时上过几年学,他能读会写更是精于算术,但于绘画一道却没什么造诣。

以至于他想不出更多华美词句,来夸赞杨谚的这八张成衣图。但他就是觉得,这几幅成衣图非同一般。

“绦弟啊,我们也算异姓亲兄弟了,你的三弟,也就是我袁宁的三弟!我三弟的这些成衣图,我觉得要好生保存着,说不得以后就值大钱了呢!

你还真别说,你大哥已连中童生,若三弟的天赋比他还高的话,日后未必不能高中进士、成为一代名臣画家,到时候他的画作真迹或许千金难求!”

对于袁宁直接喊杨谚为‘三弟’,杨绦没什么意见。因为袁宁这样攀关系,对杨谚是没坏处的。

杨绦应和道:“这也是一些富家翁,热衷于找读书人写字题匾的原因啊。”

“那我得把三弟的成衣图收好,万一破损了、丢失了,那损失可就是金银啊!”袁宁这话里,有五分夸张、五分真意,说的半真半假。

样品布和成衣图都看过了,杨绦就问起卖价来:“这布的卖价怎么定?”

袁宁动作.爱惜地翻看着成衣图,嘴上回答着:

“不说绦弟你还在底布上费了心思,使得经线粗、纬线细,形成了低调别致的小竖纹,细看就能发现它的别致,粗看也很有韵味。

只说这令人惊艳的格子花纹,就已经能让很多人看过一眼后,就毅然决定掏钱买下它们!”

“所以,虽然从织法上来论,实质上只是最简单的平纹布。但它实在是太漂亮了!

不如比照着春夏季三款布的卖价,依旧定两千四百文钱一匹,绦弟你看如何?”

渣言渣语:大天使们,请大胆地四舍五入一下,就能得出一个结果:这一章是二合一双更章(呸!!!)

(总之,今天只有这一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2章 第 7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