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52章 第 52 章

能工巧匠(工) 第52章 第 52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正月初二,李桃花和杨温带着杨谦与杨谚,回娘家拜年走亲戚去了。

李家姥爷住得离杭州城有三四十里,徒步要走近三个时辰。李桃花他们早晨一早就出发,能在下午时候到达李姥爷家,当天往返自然是来不及了。

他们会在李姥爷家留宿一晚上,第二天即正月初三再归家。

李桃花和杨温他们出门去的这两天一夜里,就只有老爷子和杨绦在家。

不过李桃花在出门前的头天夜里,就已经蒸好了足够爷孙两人吃上两天的窝头,到饭点时烧起火放锅里热一热就能吃。

而且还炒好了很下饭的咸菜,再加上凉拌咸鱼,让杨绦他们在家时不必担心没饭吃。

李桃花他们走了之后,杨绦果真在家琢磨起了春夏季要推出的三款新布。

杭州位于南方,二月份就已经开春了,那时的北方天寒地冻积雪还未消融,这里的‘二月春风’就已似剪刀,裁出了春天的花红柳绿。

因此春夏季的三款新布,得在二月初就推出。正好能迎接到,男男女女开春之后,外出踏青之前的小旺市。

杨绦在冬月初的时候,就已经去李绒那里定下了新布所需的彩线。所以,有关春夏季的三款新布,他心中早已有了确定的想法:

去年秋季和冬季的条纹浮纹布系列,蹭了‘锦缎’的噱头,索性春夏季的三款新布,就来蹭一蹭‘花罗’的名头。

什么叫罗?运用罗绸织法,在织物表面织出纱空眼,或花、或素的织物,统称为罗类丝绸。

品种分为横罗、直罗和花罗,其中以花罗工艺最为复杂。

所谓绫罗绸缎,罗这种布匹,也是皇室宗族和达官富豪才穿得起的,何况罗中的花罗。

杨绦主攻中档及中低档布市市场,纯正的花罗,他请的工匠大多为官家工匠、他们自然织得出来,但也太费工、费时还费本钱了。

所以,杨绦只打算蹭一蹭‘花罗’的名头,打出‘格纹花罗’的噱头。

实则春夏季的三款新布,可称为‘伪格纹花罗’。实际上也就是棉麻交织的格纹布。

罗有两要点,一是蚕丝织就,二是罗绸织法。

如今的工艺水平,早已普遍能将麻和棉,纺成较细麻线和较细棉线,织出来的布也可以很薄,能够用作夏布。

所以,杨绦织这‘格纹花罗’,其实不必用蚕丝,主要是蚕丝成本太贵。

至于罗绸织法,只是横罗和直罗的素罗,并不是特别费事。

织纬线时,每织出三、五、七等奇数平纹之后,就两两扭绞一次经线而已。

费事的是,需要提花织的花罗。

不过呢,他可以把‘格纹’这种花纹,说成是与花罗中提花织就的花鸟虫鱼等,一样的花纹。全了‘花罗’的名头。

罗的特点是,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是适合夏季的良好布料。

为了达成通风透凉、舒适凉爽的特点,杨绦打算采用棉麻交织的织法。

众所周知,棉吸汗保暖、麻透风凉爽,棉麻交织的话,两者优点兼具,就能又既吸汗,又透气凉爽。

主要也节省纱线成本。

杨绦就打算按照一般棉麻交织的织法,最初往织布机上牵经时,牵棉纱经线,之后在用梭子抛织时,织麻纱的纬线。

至于格纹,牵经时用棉纱彩线牵好经线上的条纹,之后织纬线时再用麻纱彩线,织出纬线条纹,经纬条纹交错,就织成了格纹。

只因早已决定棉麻交织,所以杨绦才在李绒那里,提前定下了麻纱彩线和棉纱彩线,这两种质地的彩线。

其实相比棉麻交织,棉麻混纺更接近杨绦的想法:既吸汗又透气,既有麻布的挺括,又有棉布的柔软,还改善了麻布不够细洁、易起毛的缺点。

但奈何,这时候蚕丝、麻纱、棉纱和毛线之间,还没有混纺的技术。

杨绦就只能先将就用市面已有的纱线种类,来一个棉麻交织,等到他珍妮纺纱机出来了,他再去试验棉麻混纺。

杨绦这样从头琢磨过一遍,再次确认了,这‘格纹花罗’的三款新布可行。

……

正月初三下午,李桃花和杨温他们果然都回来了。

“老二,你姥姥今年又念叨你了,问你怎么不去看她?是不是还在和你宴表哥生气?”

李桃花从背回来的大包小包里,找出来一个小布包:

“这是你们姥姥,给你们三兄弟每人做的一双鞋子。因为这几年没见到你,你姥姥就比着你宴表哥的鞋子大小,给你这双往小做了一截,你过来试试。”

杨绦脱下鞋子,换上姥姥做的新鞋,走两步试了试。

“稍稍大了一截,等到明年过年时,我穿上应该就正合适了。到时我就穿着姥姥给我做的这双鞋子,去给她老人家看。”

李桃花听了杨绦这话,才算开心了:“这才对嘛,你宴表哥这几年成熟很多,已经和你一样,在你舅舅身边跟着当幼匠了。他打铁时挥舞起锤子来,也有模有样的,你明年再跟着一起去,他肯定不会再欺负你了的。”

“你说你也是,因为这事,让你姥姥念叨了你这几年。”

杨绦又想起来了,原身杨二去李家姥姥家时,姥姥见他长得精致漂亮,很喜欢逗他玩。

恐怕也是因为这,这些年李家姥姥才一直念叨着他呢。

杨绦:“是,是,宴表哥已经在学着打铁了啊?想来确是长大了,再不会放狗欺负我了的。”

李家姥爷家,是杭州卫驻军所属军器局中的军匠——铁匠,负责打造箭头和枪头。

既然那宴表哥以前欺负过‘他’,那不知可否让他帮忙打造弹簧?就当作是宴表哥对他的赔礼了……

……

因为年前就已经说好,要请客吃饭,所以李桃花第二天正月初四时,就开始整治饭菜了。

年前买的鸡已做成烟熏鸡,鸭已做成了酱板鸭,半扇羊肋也已风味十足。

年前切的夹瘦肉被放在通风处,冬日里放个几天也不会坏,拿出来做红烧肉也行。

李桃花已经开始准备,杨绦则去挨家挨户去请客。

管工杨志成,李仙工李家,同班的牵经匠赵竟、打线匠钱勤和挽花匠周光仙,还有王织匠,以及后来李绒帮忙找的十家信得过的织每季新布的工匠。

连同自家在内,一共十七家——但每家多半只会来一人赴宴,所以预备了三桌饭菜。

杨绦:“去年承蒙您诸多关照,小子真是感激不尽,家中父母兄弟也一直说过意不去,于是就在家备下粗茶淡饭及薄酒,还请您明天中午,一定赏脸光临!”

被杨绦邀请到的工匠,都很乐意到杨家做客,满口答应到时一定到。

“一定到一定到。”

“有好酒好菜吃喝,哪有不到的理!”

……

这些工匠去年给杨绦织布,在其他工匠还在织第一种薄款条纹布时,他们都已在织造冬季的三款新布了。

比旁的工匠家,多赚了钱不说,跟更说明了他们是被信任着的。如今杨绦又设宴款待,他们自然是欣然同意前往。

再者说,去年改织杨绦所给款式的四种新布后,他们每月的进项,平均下来可是多了七八钱银子啊!

杨绦这次请他们去做客吃饭,说不得就要商量今年的织布事宜呢。今年要想继续多些进项,那当然是要去的!

正月初五,被邀请来杨家做客的人,从早饭后起就陆续到达了。

因为来的客人除了管工杨志成,其他都是工匠,老爷子也不怵了。

他作为杨家当家人,出面招待着客人,也尚算招待周到。

杨谦和杨谚今天也没做其他事,抽出时间来,跟着杨绦一起添茶倒水,招呼着客人谈话聊天,把气氛烘托得热热闹闹的。

中午一到,李桃花就把三桌饭菜都置办了出来,在堂屋和院子里,宴开三桌。

杨绦他们都去帮忙,把饭菜端到桌上。

香芋烧鸡,清蒸酱板鸭,麻辣冷吃干鱼,甜口红烧肉,清炒雍菜,胡萝卜炖羊肋汤,爽口泡菜,配一盆白米饭。

每桌一葫芦两斤酒。

这样的席面,已经很丰盛了!

“我们家绦小子,去年承蒙各位关照多多,我们一家都感激不尽!备下了这一顿粗茶淡饭,还望各位不嫌弃。来,老头子敬各位一杯薄酒!”

老爷子说过场面话,又敬过酒之后,就招呼着客人开吃了。

席间,杨绦时不时会招呼一声,请客人吃菜:

“各位叔伯长辈,都别客气,夹菜吃、夹菜吃!小子暂且还请不起各位在外面酒楼里大吃一顿,不过小子的娘厨艺也不差,这一桌子菜肉色香味都不差,所以各位趁热吃,趁热吃!”

再又时不时地,敬他们一杯酒:

“来来来,各位喝酒,小子年岁小不胜酒力,就只敬各位这一杯了。各位就别客气了,尽管和同桌的、挨着坐的客人们一起喝就是,互相之间大多也认识、不必拘束,少数不认识的,一起喝一杯也就认识了……”

饭菜下肚,酒饮微醺,一顿饭吃的是宾主尽欢。

饭吃过了,李桃花去收拾残羹冷炙的餐桌,杨绦他们就陪着客人在堂屋里坐着说话消食。

杨家租的这个小院子逼仄得很,堂屋也没有多大,十几个客人工匠就把屋里坐得满当当了,不过屋里这些人家都不是万贯富豪,也不会去计较堂屋待客却不够宽敞。

消食谈笑之间,拉拉杂杂也说过不少话了,气氛已经很不错,杨绦终于把话说到了今天的主题上。“多谢的话,小子也就不再多说。便直入主题了……”

杨绦开场后,继续说:“去年的布匹生意,小子今年依旧打算做下去,那必然就还要请不在座的和在座的各位叔伯长辈,今年也继续多多关照了!”

说完,杨绦起身,向屋里的客人工匠拱手作揖行礼。

这些工匠,前来做客吃饭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要今年继续跟着杨绦织布,这样家中也好多一些进项。如今杨绦所说,正和他们想到一处去了,哪会有不高兴的?

“那是那是!互相关照互相关照!”

“绦小子你客气了,今年我们也一样互相关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