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46章 第 46 章

能工巧匠(工) 第46章 第 46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杨绦开始把差点跑偏的话题走向,往他预设的方向拨转。

虽然他不屑于老爷子的所谓‘家族’,‘我们杨家的声望’,‘杨家祖上’……等说法,但话却大不必直说。

杨绦调动好情绪,起承转合层层递推道:“我们杨家这位祖宗,能够考中榜眼进士,并官至内阁次辅,必当是才华横溢之大才者,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树其为榜样。”

“不幸这位祖宗蒙受了冤屈、惨遭大难,然但凡天生之才的天才皆多磨难,此或为天意吧,留给我们后人就是无限遗恨。”

“虽最后高宗圣人为其平反,无奈先人已逝……徒留遗恨啊!如此,我们后人更应该去铭记这位祖宗,铭记他的光辉命途,并将复兴杨家声望的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此乃我辈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大哥、有三弟,我们兄弟互相护持,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衣锦还乡、荣归祖籍!”

杨绦这番话说完,老爷子先是一瞬无言,然后更热烈的情绪立即席卷而来!

无比激动道:“好,好!好啊!老二说得好!老二的话,也正是我想说的!”

杨绦这番话正是说出了老爷子的心声啊,他以前只是用他贫乏的词句,颠三倒四地念叨:‘我们杨家也曾是官籍’,‘杨家祖上那可是一品大员’,‘杨家人就该…’……

心里有很多想法,但话在心口却不能精准地说出来,他说出口的话总是被旁人误解,暗地取笑他只知无能的吹嘘。

他都知道,只是不愿去和人争辩而已。

这会儿,老爷子只觉得,他二孙子就像是知道他心中所想一般,代他把想说的话全都说了出来!

在杨绦看来,什么家族大义、什么家族名声、什么家族发展,和他个人有什么关系?过年过节时,人情往来表现周到了,也就罢了。

那些‘我们家一个大家族……’的话,也就说来听一听而已,终究还不是各过各的。说是一个大家族,遇见事情时会二话不说,一大家族人出去撑场子讨公道吗?会给他们借钱吗?

不,都不会,当时缩着不出声,事后再热情地关切两句,这就是极限了。或许有团结的大家族,但他没见到过。

杨绦会说出如此冠冕堂皇复兴家族的话,只是因为它有用,能让他有利可图。

对,他会为了达成目的,说话言不由心,他就是这样一个庸俗又虚伪的人。

但杨谦和杨谚不一样,他们两个年龄虽有差距,但他们都还只是纯正的少年人。

会为家国天下而热血沸腾,家族归属感还很浓烈,杨绦这一番话将两人心中的家族责任感,彻底激发出来了!

杨谦到底年岁大些,言行上要稍内敛,但也言语铿锵、坚定有力:“二弟说的对。我们杨家祖籍京城,若是因被贬充为匠,几代生长杭州,就数典忘祖。就实在太不该了!”

数典忘祖的杨绦,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他们杨家的祖籍是在京城。

杨谚在性情言行上,就要外放很多,直言:“如二哥所说,我辈子孙要把复兴杨家的重任扛在肩上,并为此刻苦奋进,一定能衣锦还乡!荣归祖籍!”

这时就连一旁的李桃花,也受到了感触,觉着被鼓舞了!

衣锦还乡、荣归祖籍的话,那她不就是官夫人了吗?不,官夫人是要丈夫是当官的,杨温那尊木疙瘩,想当官是不可能的。

那就是诰命夫人,她的幺儿这么聪明,当然能给她挣个诰命夫人做一做的!

感觉气氛烘托到位了。杨绦斟酌地说到:

“光复杨家的这项重任,并不容易。我们在目存高远的同时,也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需得谨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爷爷得把控一家的方向,不让我们家走了偏路。爹娘呢,做好全家的中梁砥柱,做好全家的坚实后盾。

如此一来,我们三兄弟就能放心奋进向前,大哥和三弟担着最重要的责任,科举脱籍、入仕为官,然后像那位祖宗一样成为朝中重臣!”

“而我呢,就在后面支持你们。读书、科举甚至是为官,不吃不喝不交际凭借一身铮铮铁骨,那是万万不能成的。

我们也不说买官行贿,这是堕了祖宗名声的事,做了无颜面对地下的祖宗。但正常的笔墨纸砚、跋涉赶考的花费,以及和同窗、同僚的正常人情往来,这些都是正当花销,都是需要银钱的。

我呢,就在后面挣钱,支持你们的这些花销。”

杨绦的话说得入情入理,老爷子和李桃花都连连点头。

“对对,老二说得对,我们一家人各司其职,定能光复杨家!”老爷子道。

“老二很懂事,你有经商天分,谦儿和谚儿有读书天分,说不定这就是天意呢!”李桃花也道。

杨绦又收到了两个兄弟的感激目光,回他们一个笑容。

“经过半年在布市上的试水,我也总结出了一些经商之道。首先就是,得敢想敢为。如果我一直畏畏缩缩,那第一笔那五十匹的生意就不会开始,自然也赚不到钱的。

其次就是,要有出才有进。要敢往生意里投钱,才能挣得更多。如果我一直满足于最初那种薄麻条纹布,没有之后的继续投钱,织出厚棉布,那也就没有后来赚的那近百两银子,更没有明年一整年的独家采买契书。

那样的话,都还不知道明年要做什么生意,有没有钱赚呢。”

顺其自然地,杨绦就说出了今晚的最终目的:“我上次送货去袁氏布店时,偶然在街上迎面听到一对路人谈论,说是凤凰山那一带,有荒山出卖。

我心中一动,想到我们这生意做了明年之后,不知道后年还有没有的做,想来竟是朝不保夕。如果买一座小荒山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在李绒那里,杨绦说这生意做个三五年没问题,在家里人面前,他又说明年做完了之后还不晓得后年有没有的做,像是没个准话。

其实吧,都是根据当下情况需要,随机应变来的,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李桃花果然对银钱最敏感,疑惑道:“日后不是要回祖籍的吗,在杭州买山做什么?我现在连房屋都不打算买了,打算就一直租住到进京的时候呢。”

杨绦早已经有话等着她了,“凤凰山那一带,大小寺庙、道观,城隍庙、菩萨庙,甚至还有供圣人登高远眺的大观台,香客游人如织,有人便可以做生意,所以那里的山并非普通荒山。”

“如果我买一座小荒山,用些巧思在里面,建起几座院子来,不管是租给文人让他们去开山中书院或私塾,还是索性再栽些果木花草,用来接待城中富人 、甚至外地客商,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嬉雪,这都能赚钱。”

杨绦说出来的话都没错,而不利的话又都没说出来。

凤凰山那一带,在那些有庙宇道观的山上,确是香客游人如织,逢节日时还有集,当然能做生意的。

而且他所说的建院子招待富人的生意,也是可以做的。他正好学过两手推拿,再弄点泡脚、泡澡和美容的项目,建成一个度假会所,它不能赚钱吗?

只不过,杨绦要专心去做纺织行业,并不打算跨行。

而且,这种度假会所的经营过于依赖人脉(客源),他一个小小工匠,去哪里招揽富人顾客?再说了,这生意扛风险能力较差,市场也比后世的要狭窄很多,不算是一个好项目。

所以他没打算做这种度假会所,他想做纺织实业,主要是后者市场更广阔、赚钱更多。

杨绦要买的是普通荒山,丛高林密、杳无人烟的那种。不过,这一点暂时就不必告诉他们了。

杨绦赶在李桃花开口之前,又说到:“相比布匹生意的多变无常,这样的生意更稳当,布匹生意没了就没了,可这生意不景气了,总归还有一大块地放在那里,就算一时无法脱手卖了换钱,也能自己住。有地方归隐蛰伏,寻求东山再起,这也是准备的一条后路。”

“娘,能回祖籍的,只是你们而已。我们杨家的匠户户籍,总得有人承袭,大哥和三弟通过科举入仕,最终得以入官籍,那我就要去承袭杨家的匠籍。

我们家的匠籍是杭州织造局的住坐织匠,每月要入籍应役的,我还是得留在杭州。”

杨绦刚刚已将‘衣锦还乡、荣归祖籍’的美好愿景烘托至极致,屋中众人都在为有朝一日荣归京城的光辉未来而热切激动,结果杨绦就说:‘能回祖籍的,只是你们而已,我还得留在杭州’……

这是以喜衬悲啊……立时就让众人心中不好受了,或深或浅都生出了怜悯和愧疚之情……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同情吧,愧疚吧。’这样才不好意思拒绝他的要求啊!

但那话是怎么说的?没有能够算尽的事情。

杨谚真情实感地给他二哥提建议:“二哥,不怕,我们雇人代役,你不用亲自去应役的,这样你就能跟着一起回京了!”

“……”真是谢谢了啊。

但杨绦心念一转,就又把自个儿身上的悲情,往上再推进了一层:

“就算雇人代役,我终究还是匠籍,只是一个低贱…罢了、一个工匠而已,在遍地是权贵的京城,我这样的小人物怕是走路都不能抬头,因为贵贱有别。”

“即便到时有大哥和三弟你,愿意给我撑腰,但我到底是狐假虎威。而且,听说官场凶险,万一有人拿我作筏子,去羞辱或者对付你们呢?再还有,京城那是什么地界,京城的商界凶险恐怕不下于战场,我想闯进去做生意?怕是不容易的。”

“我还是留在杭州吧,经营几年后也会有一定根基,再者这里也有熟人,不比去京城更强吗?”

杨绦的话合情合理,将他的无奈、可怜、悲情,通过这些话尽数道出来了……

“二哥……”杨谚这小孩子,心中又恨又气,把自个儿逼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我、我以前不知道,二哥你承袭匠籍之后,会、有这么难……我、对不起你!”

唉哟,这孩子真是……“没关系,你觉得对不起二哥的话,就努力读书有出息,将来当官做宰给你二哥撑腰!这样好了吧?”

杨绦伸手揉了揉杨谚小孩子的头顶,像撸猫一样。

“嗯,一定会的!”不能再贪玩了,他要努力读书,以后当官做宰给二哥撑腰!二哥真是太难了……

直到这时候,杨谦才深刻体悟到了,当初二弟投河醒来之后,对他吼着说出:‘长子承袭家业……按理应该你承袭杨家匠籍户籍……你算什么长兄!’时,心里是多么的悲愤无奈……

确实是他这个做长兄的,亏欠了他的二弟。

“二弟,一切尽在不言中,总之,日后我们兄弟一定互相扶持。”杨谦又对老爷子说:“爷爷,二弟说的买一座小荒山这事,我觉得可行,要不您看能否同意了?”

杨谚颤抖声音也跟着附和:“对,我也觉得可行!”

老爷子和李桃花两人,多半是没像杨谦杨谚一样被触动很深——只觉得二哥/二弟真是太难了!但或多或少也被触动了一点恻隐之心。

加上杨绦说的布匹生意多变无常,没有买小荒山做生意稳当,又有杨谦和杨谚一起劝说。

老爷子还是点了头:“生意上的事情,老二在行,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罢。”

李桃花则想着银钱:“买一座小荒山,得要多少银子啊?你大哥正在童生试的紧要关头,得留些银子以防万一,家里这百来两银子够吗?”

既然已经点头同意,其他都好说了。

杨绦:“大哥明年的童生试是我们家最要紧的事情,我们全家就算是节衣缩食,也不能短了大哥的银子。这点我早就想到了,不管如何,家里要留足五十两银子以备急用。”

“听说一座两百亩的小荒山,需要百来两银子,那现在就还差大约五十两银子。

不过也不是立马就能定契书交银子的,等找到合适的小荒山,再去衙门定地契交钱,怎么也得明年五六月了。”

“就算开年之后的生意,不如过年前好,每个月也能赚个二十来两银子吧,到时候存足银钱是没问题的。”

老爷子放下心来,“你心里有成算,这就好。”

李桃花也没意见了。

杨绦:“那这事就定下了,开年之后去请李姨父帮忙,请他给我介绍一个靠谱掮客,去把这事办妥。”

“好,就这么定下罢。”

目的达成,杨绦对今晚这个除夕夜,更满意了。

小荒山一旦买下来,之后花银子的地方就更多了。他敢保证,在资助杨谦杨谚两人读书科考,以及投入必要的生意本金之外,他会把剩下的他赚的银钱都花出去。

山买下来了,得把山修整修整,留下以后打造织机时用得上的树材,或者再栽种上百棵生长快的樟树,到时就能伐了山上树木,木材用来打造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

既然是打算做生意,那道路得修一修吧,修到连通大路。

还得把属于他的山标圈划清楚,围墙得修一修,石材和黏土能够就地取材,砌墙的人工就要花钱雇人了。

或者不修围墙,直接修建砖石厂房……

一边做手上的布匹生意赚钱,一边修建他的纺织厂,这就跟在玩基建游戏一样,真是令人期待呢。

……

在之后的一日,记述了有关杨崇慎后人(浙江一支)的密信,再次被放到了皇城最高者的案头:

二月初,长子谦中县试。月中,二子绦新出伪格纹花罗三款,众人竞逐。

四月初,长子谦中府试。五月初,二子绦购凤凰山内小山包一座,颇低矮,无土产矿藏。

#杨谚:二哥真是太难了!呜哇哇哇!

杨·太难了·绦:笑眯眼.jpg#

绒姐:我不喜欢杨家人!

绦绦:分家分户,他们住京城我们住杭州!可以吗,可怜兮兮.jp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第 4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