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能工巧匠(工) > 第27章 第 27 章

能工巧匠(工) 第27章 第 27 章

作者:黄姜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4 21:18:29 来源:文学城

赵竟和钱勤两家在之前,就已经分别交过两匹和三匹布,钱是确确实实全给他们结清了的。

且到现在都还有订金压在他们这里呢,再者布匹织出来后总不会浪费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其中有诈!

都巴不得占了名额。

赵竟:“邻里就先不说,我亲弟弟一家、亲姐姐一家,织布手艺一样过硬,也绝对靠得住、信得过。”

钱勤:“我也是,朋友邻里便不说,我亲堂兄一家,虽不是局里工匠,却也是能代我在局里应役的人,手艺自然不必说,而且也靠得住。”

周光仙家里是挽花匠匠户,家学渊源,周家也多是靠着盘织妆花锦缎营生,只有他弟弟一家、手艺不过关,只能织普通布匹。

“若是还需用人,我亲弟弟一家倒是可以,虽他们织锦缎的手艺不够,可平素也都是织的上等布匹去卖。”

杨绦十二岁小子一个,却豪爽地拍拍胸膛!“既是说了给几位伯父留了位置,那刚说的这几家,便都可以来织那布。一匹一千一百五十文钱,分文不少!”

杨绦心中默算:杨志成那里一家有四个人手,姑且算作两家;赵竟弟弟一家、姐姐一家,也是两家;钱勤堂兄一家,周光仙弟弟一家。这一共就新增了六家。

加上先前已有的五家,就是十一家工匠。粗略估算,每个月至少能织出二十二匹条纹浮纹布。

虽然只和袁宁签了三十加二十,总共五十匹布的生意,但并不是说这笔生意做完了,以后便无继续合作的可能了。

如果谈得拢,做熟不做生,当然还是可以和袁宁合作的。

即便谈不拢,他能和袁宁谈下生意,费些心也一样能和其他人谈下生意。因此,这条纹浮纹布的生意,如今看来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

因此工匠人手多一些,织出的布匹有富余,也无妨。

再者,以三天就卖完七匹布的速度,一个月二十多匹,也没有富裕。

简单的算,一个月得要七十匹布,才够卖。不过正常来讲,市场都有一个饱和度在,布匹又不是生活易耗品,袁氏布店覆盖的区域有限,很难保持每个月都卖出七十匹的条纹浮纹布。

不能每个月卖出七十匹,但是,二十二匹的话却也过于紧俏了。

杨绦心里是这样盘算的,但话说出来就又是另一种样子了。

“这次且先让咱们的亲人先做着,若是在布店那里这布卖的好,又需要更多工匠来织布的话,小子我就立即就把活儿揽过来,让咱们的朋友和邻里也来织。”

眼前且先吊着,等他这月应役结束去和袁宁面谈过了,再来增加工匠人手罢。

到时若真要人手,李绒李家可以帮忙介绍,赵钱周等人也可拉来他们的朋友邻里。更甚至,他已经和临近织机的几班工匠,都混得半熟了,到时候如果需要找他们来给他织布的话,问题也不大。

杨绦先前开始铺垫下的人脉资源,这就已经慢慢展现出它的作用了。

在他需要工匠人手时,能立马就找得到。若需要更多,也能通过这些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拉够数。

末了,杨绦又特意拜托一句:“布店那边催得紧,怕还得麻烦伯父们稍微赶一赶工。”

赵竟他们都是满口答应,且还说会让他们兄弟姐妹那几家,也都麻利地赶工,尽快给他织出布来。

“也无需担心因为太快、太赶,织的布就是敷衍了事的。虽然这布说是浮纹布,但与织平纹原胚布也没差别了,我们便是闭着眼都能织得平整细密!”

朝廷织造局里的住坐织匠,相比民间把织布当做副业的平民妇人,总体上技艺要高上好大一截。即便赶工,织出的布匹质量也不差到哪里去。

就在老爷子去袁氏布店送货,袁宁让老爷子给杨绦带话,让他多织布送去时。杨绦就已经提前找好了人手。

……

晚上回去后,老爷子把话带到,并且催促他:“老二,如今显然是要增加工匠人手的,你心中有成算了吗?钱不等人,既然已经做起了这门生意,那就要全力以赴,方是为人之道。知道了吗?”

老爷子这一碗没甚实际用处的‘鸡汤’,杨绦听了也没甚感想,只回道:“增加工匠的事,我今天在局里时,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老爷子自然不信:“我话才带到,你怎么就安排妥当了?年轻人切忌说大话,到时兜不住可就不好了。”

老爷子话是对的,但没必要。

杨绦解释到:“袁老板昨天既然已经来催货了,那想必布匹卖的好,提前增加工匠织出更多布匹,也是理所当然。”

一旁的杨谚,此时接过话:“这就是《琵琶记》所说,‘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了。积谷防饥,储存粮食、防备饥荒。二哥,你真有先见之明。”

“三弟说话都有出处,读书应该是很有长进的。”杨绦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并且很是甘之如饴:“看到你这样,就算二哥在应役之余,也忙着累着去赚钱,心里也感到很高兴。”

一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

晚饭毕,收拾干净了,一家人坐着消食。

杨绦开口,向老爷子索要银钱:“今天新找了六家工匠,每家得付五百文的订金,一共就是三两银子。明天顺道带去,让赵伯父等人转交。”

接着又说去今天两匹布的货款,“今天交货的两匹布,分别是王织匠家和赵竟伯父家的,一共是二两三钱银,明天我顺道给两家把钱带去。”赵竟是同班工匠,带去很方便。

王织匠也是上旬在局里应役,只不过他在第十一织房。明天去了后,尝试去和杨管工说说看,能否通融一下,在中午时去找王织匠把钱给了。

如果不行,明天散工后就看是否碰得上王织匠,碰上了就顺便给他,否则回来时到王织匠家走一趟就是。

到目前为止,条纹浮纹布这门生意:第一次交货七匹,第二次交货两匹,付给工匠一匹一千一百五十文钱之后,杨绦从中每匹赚差价两百文,一共应该是赚一两八钱银。

不过李绒织出的一匹布是按原价给付的,不赚钱。那就是一共赚了一两六钱银子。

在最初,袁宁付了三十匹布货款的两成——八两一钱银的订金。

然而,这钱也没落下多少在老爷子手里,一开始就拿出二两银子,付给了几家工匠做订金。现在,又要拿走三两银子,付给新加入的几家工匠做订金。

“……现在落到手里的,也没几个子儿,只能眼看着银子在手里进进出出。看着是经手了好大一笔银子呢,可占大头的都是旁人家的,真正赚到自家兜里的,也才一两六钱银子而已。”

李桃花盘算着。

勤俭持家的妇女多半很爱算账,零零碎碎的收支都要念叨出来,就像李桃花这样。

杨绦前世时,不知道听过多少次这样的念叨,这会儿听李桃花这么念叨,竟没什么特别感觉。

可是,李桃花话里话外的遗憾、心疼,还有不满足,却很容易让人心生烦躁。

“娘,二哥已经很辛苦地在赚钱了!”杨谚年少没经事,脾性还在旺盛生长、没被磨平,闻言就替他二哥打抱不平了。

“这还没满一个月,二哥就挣了一两六钱银子,差不多是娘你们在家织一整月的布才能挣到的数目,已经不少了!”

“再者说,现在那布走俏,二哥又有先见之明、早就找好了工匠,能够立即就开始织布。日后能挣到的银钱,一定会更多!”说完,杨谚瞄一眼他二哥,神情中竟然很是引以为傲。

‘哈哈哈,这孩子……’杨绦心底好笑。

杨谚这样的小孩子,倒是可爱得很。

来到这里几个月了,杨绦又一次想起自己那个儿子……和这杨谚一样大小的年纪,性情也很相近,同样正直骄傲,读书成绩在同年纪名列前茅。

幸好的是,儿子他妈是一个坚韧精明的女人,有他留下的市内的一套房产,如今他出了意外,他们娘俩也不必担心没有住处。

虽然他们家的存款,都投进了那家小纺织厂,但厂子也已经筹办完备只差开业剪彩了,儿子他妈不管是自己把厂子开办下去,还是变卖设备机器、把厂房转出去,都能还清开厂子向银行借的贷款。

想来他们娘俩能好好生活下去的……

李桃花被她的心肝幺儿一通‘劝’,悻悻然地嘀咕:“娘就是随口那么一念叨……”

杨绦语调平淡:“再喜欢银子,再如何只见得银子进、见不得银子出,也不能把工匠该得的货款截留下来,不是吗?除非强占耍赖,否则或早或晚,都是要拿出去的。”

他说这话时,也像是随口一说的语调,仿佛无事念叨一句罢了。

李桃花:“……”

讲理吧,不知从何讲起,讲不赢的!撒泼闹一通、训骂吧,一家人又都在,都没她闹出口的机会!憋屈啊!

李桃花泼辣厉害吧?可杨家的财政大权并不在她这里,而是老爷子杨英捏在手中。

老爷子每月会固定给李桃花五百文钱做家用,少了不补、多了不退,也给了李桃花一定的发挥余地。

杨绦从原身杨二的记忆里知道这事时,无语半晌,只觉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虽然不说绝迹没有,但也很少有人家,在家里婆婆去世后,由公爹管着家中财权的。儿媳从丧妻公爹手里支取每月的家用?这还真是……

“给王织匠他们的二两三钱银的货款,以及新增六家工匠的三两订金,一共五两三钱银。让你爹揣去局里,给你的话害怕弄丢了,又或是被偷了抢了。”

老爷子回他屋里去,窸窸窣窣一阵之后,拿出了五两三钱银子。

用一块麻布包好、系紧,交给杨温,再三叮嘱:“你们明天起得早,我便先给你了。你好生收着,明早路上也注意别出了差错。这可是将近五两银子呢!”

杨温瓮声答应:“嗯好,记得了,会注意。”

老二撒谎了!明天需要交订金的工匠,明明就只有五家!

赵竟的弟弟和姐姐这两家,再有钱勤堂兄一家,周光仙弟弟一家,以及杨管工一家,总共五家。就算杨管工一家的人手,能抵得上两家的,那也还是只能算一家,只用付五百文的订金。

而老二却要了六家的订金,那肯定是想要贪五百文钱!即使最后算账察觉出不对来,凭老二那一张嘴,随便扯一个半真半假的借口,就能轻易遮过去。

杨绦看一眼他爹,两人目光相撞……

交换过眼神,便当作无事发生。

如果把他们眼神交换的内容表述出来,大概如下:

杨温:‘你爹我知道,你在撒谎,你想贪钱!’

杨绦:‘你敢说出来吗?’

‘我一说出来,你肯定就另有借口!例如是,已经找了王织匠说好再介绍一家。’

‘倒是很敏锐嘛……知道就好。’

杨绦:‘到时有你的好处。’

‘好的!给你爹我打二两酒就行!’杨温‘唰’地收回眼神,仿佛无事发生。

眼神交换之间,传递的内容想必没有这么丰富又清楚,不过意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咯。

……

第二天,杨绦去把货款和订金都挨个付清了 。

能直接给到本人手里的,或者能让人带去的,杨绦都给到了。

不过王织匠那里,终究是没有得到管工杨志成的允许,没能在中午时去第十一织房找他。傍晚散工时,恰好碰见,这才把货款给他。

从这天开始杨绦他们在织造局里应役,各自家中的人就在家中,热火朝天地织着条纹浮纹布。

赶工效果显著,在杨绦结束本月的十天应役的第三天,率先迎来了阶段性地收获——这天一共收了三匹布。

次日,杨绦把这三匹布送去清河坊的袁氏布店,结了四两银并五十文铜钱。

当天回来就去结清了工匠的钱之后,除去李绒织的一匹布后,他每匹赚两百文的差价,一共赚了四钱银。

又过了两天,新加入的杨志成等几家工匠,有赶工织得快的,也织出了第一批布:一共五匹。

杨绦再次将布送去,五匹条纹浮纹布,按契书约定的结清货款,是六两七钱银并五十文铜钱。

居中赚差价,这一次赚了整一两银子。

至此,一个月时间之内,杨绦一共向袁氏布店交货十七匹条纹浮纹布,减去李绒所织的两匹原价布,他纯赚了三两银子!

比当初预想的,年前五个月平均每月赚二两银子,还要多赚了一两银子。

接下来,杨绦还要和袁宁再谈一次。可以预测到的是,之后每月所赚数目,应该不会比三两银子更少。

作话:

#杨谚:我把你当哥,你却把我当儿子!#

#杨温:我知道他在撒谎,但我不敢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第 2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