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六载光阴流逝,李从嘉已长到六岁。与宫中其他皇子沉迷弓马、醉心骑射不同,他自幼便对拉弓射箭、策马奔腾之事毫无兴致,反倒对案上笔墨、架上诗卷情有独钟。每当晨曦初露,其他皇子已在演武场随教头练习骑射,他却早早溜至藏书阁,踩着小凳取下泛黄古籍,倚在窗下软榻上静静研读,常常一读便是一整天,连内侍送来的点心都忘了品尝。藏书阁的老太监早已习惯了这位皇子的存在,每日都会提前为他备好温热的茶水,悄悄退到门外守着,生怕有人惊扰了他。
他的启蒙老师是当朝著名文人钟谟,此人学识渊博,曾奉命编纂国史,深得李璟信任。初次授课时,钟谟本欲循例,先授他《孙子兵法》《六韬》等兵法谋略,为日后辅佐君王奠定根基。谁知他刚铺开兵书,李从嘉却指着案上一旁的《诗经》,睁着清澈的大眼睛问道:“先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短短八字,为何能在民间流传千古,让百姓时时吟诵?”钟谟一愣,随即失笑,抚着胡须道:“殿下年纪尚幼,倒对这般情爱之词颇有兴趣?此句原出自《诗经》,描述的是战士间生死与共的誓言,如今却常被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
“并非仅为情爱,”李从嘉歪着脑袋,眼神清澈而认真,小脸上满是思索的神色,“先生请看,‘执手’是相伴,‘偕老’是承诺,此句之中,蕴着人间最珍贵的相守之诺、一世之信,比起那些攻城略地、杀戮征伐的兵法,更能打动人心,也更长久。”钟谟闻言大为震惊,他没想到一个六岁孩童竟有如此通透的见解,当下便改变了授课计划,郑重地将兵书收起,取过《诗经》《楚辞》,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讲起,一字一句为他解读诗中的意境与情怀。
李从嘉的文学天赋很快便显露出来,他有着过目不忘的记性,钟谟只教一遍的诗句,他便能流畅背诵,更难得的是,他对诗词的理解远超同龄人。八岁那年的春日,御花园的桃花灼灼盛放,粉白花瓣纷扬如雪,铺就一地锦绣。他在桃花树下玩耍时,忽见一阵狂风掠过,满树繁花簌簌而落,与青苔相映成趣,恍若天工绘就的丹青。一时兴起,他便即兴作了一首《咏桃》:“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诗句虽显稚嫩,却已将桃花盛放之明媚、飘零之凄美,尽数绘于笔端,尤其是“殷红片片点莓苔”一句,意境悠远,连钟谟见了都连连称赞。
李璟得知儿子的才情后,特意召李从嘉到御书房考校。御书房内藏着无数珍本,李璟指着窗外的雪景,让他即兴作诗。李从嘉略一沉吟,望着窗外栖在枝头的乌鸦、随风飘动的蓬草,朗声吟道:“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话音刚落,李璟抚须而笑,目中漾起欣慰之色:“此子有建安风骨,字句间藏着灵气,将来必成大器!”当即下令赏赐他大量的上等宣纸、徽墨与端砚,还将宫中珍藏的几卷孤本古籍也赏给了他,嘱咐他好生研习。
除了诗词,李从嘉对音律也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宫中的乐师萧承睿精通乐理,曾为宫廷宴会谱写过无数乐曲,李从嘉得知后,便时常提着自己抄写的诗稿去找他请教。萧承睿初时只道皇子不过一时兴之所至,谁知与他谈论起乐理时,发现他对五音、十二律的理解极为深刻,竟能于旧谱之中寻得疏漏所在。萧承睿又惊又喜,当即决定倾囊相授,从基础的乐理知识到琵琶、古筝、玉笛等乐器的演奏技巧,一一悉心教导。未几,李从嘉已能娴熟弹奏多种乐器,且能依己作诗词谱曲,其旋律或婉转悠扬,或激昂澎湃,颇具韵致。
他的兄长太子李弘冀对此却颇为不满。李弘冀,南唐元宗李璟的长子,自幼在军营中长大,骁勇善战,深得军中将领拥护。据推断,他出生在933年之前,生母是光穆皇后钟氏。李弘冀的祖父李昪原是南吴权臣徐温的养子,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李昪对嫡长孙李弘冀寄予厚望,自其出生后便亲自教导他骑射和兵法。李弘冀不负所望,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曾率军击退吴越的进攻,深得军中将领拥护。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巩固自己的储君之位,在他看来,皇子当以江山社稷为重,沉迷诗词音律不过是玩物丧志。
一次演武场上,李弘冀刚展示完骑射技艺,射中靶心,见李从嘉捧着一本诗卷在一旁观看,便当着众皇子与侍卫的面嘲讽道:“六弟整日躲在书堆里吟诗作对,莫非想做个只知风花雪月的酸腐文人?我南唐男儿,当提三尺剑,跨千里马,守万里疆土,岂能沉溺于这些无用之物!”
李从嘉闻之,只是淡然一笑,未作反驳。他深谙兄长之野心,亦明了自己天生不适朝堂争斗,唯愿沉浸于诗词音律之境,与古籍相伴,与琴瑟为友。当夜,他归至寝殿,燃起烛火,于灯下写下“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之词句,字迹飘逸洒脱,字里行间尽显淡泊名利、向往自在之心境。他将诗稿折好,压在案上的砚台之下,仿佛这样便能隔绝外界的纷扰。
这晚的月光格外清澈,如水般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诗稿上,映出淡淡的光影。李从嘉临窗而立,夜空如墨,繁星缀其间,忽忆起多年前满月宴上,那个攀着廊柱张望的粉襦小女。他偶闻宫人闲谈,言周宗长女娥皇,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容色绝美,更承周家才情,通音律善舞蹈,于金陵世家女中颇负盛名。不知为何,他心中竟生出几分想见一面的念头,想看看那个让自己幼时便展露笑颜的女孩,如今长成了何等模样。此念如细种,悄然埋于心田,只待时日,便将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