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赛的考场设在省城大学的教学楼里,走廊上挂着历届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眼神明亮,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我和林砚之站在考场门口,手心都有点出汗,却不约而同地笑了。
“别紧张,就当是平时的练习。”他拍了拍我的胳膊,指尖带着熟悉的温度。
“你也是,发挥正常水平就行。”我回拍他一下,“你的几何思维那么厉害,肯定没问题。”
监考老师打开门,我们随着人流走进考场。座位是按准考证号排的,我和林砚之隔了三排,他回头冲我比了个“OK”的手势,我也冲他点点头,心里的紧张感消散了不少。
试卷发下来,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浏览题目。前面的基础题不算难,到了后面的综合题,难度明显提升,尤其是最后一道题,涉及到电磁感应和动量守恒的结合,光是审题就花了我五分钟。
我想起集训时林砚之教我的方法:“遇到复杂题,先画物理模型,把已知量标出来,再找守恒关系。”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勾勒,果然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中途抬头时,看到林砚之正专注地演算,眉头微蹙,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认真,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试卷上,像给那道难题镀了层金边。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我放下笔,手腕有些发酸,心里却很踏实。走出考场,林砚之已经在走廊上等我,手里拿着两瓶水。
“最后那道题,你用了动量定理?”他递水给我,眼里带着询问。
“嗯,还结合了能量守恒。”我拧开瓶盖喝了一口,“你呢?”
“我用了微元法,应该和你结果差不多。”他笑了笑,眼里的轻松藏不住,“感觉比模拟考顺手。”
我们并肩走在大学校园里,银杏叶在脚下沙沙作响。远处有学生在草坪上弹吉他,歌声混着秋风飘过来,格外惬意。
“这里的图书馆好大啊。”林砚之望着不远处的玻璃建筑,眼里满是向往,“听说里面有好多绝版的物理期刊。”
“等我们考上这里,天天来泡图书馆。”我笑着说,心里突然生出一个清晰的目标。
他转头看我,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好啊,一言为定。”
省赛的结果要等一周后才公布,回去的路上,我们都没怎么提考试的事,只是聊着大学校园的样子,聊着寒假去他家看星星的计划,聊着未来的种种可能。那些曾经让我们辗转反侧的困扰,仿佛都被这开阔的校园、明朗的天空,还有彼此眼里的期待,轻轻吹散了。
回到家,老妈做了一桌子菜,老爸拿出珍藏的好酒,说是“庆祝儿子出征归来”。饭桌上,他们没追问考试的结果,只是听我讲大学校园的样子,讲和林砚之一起在银杏道上散步的情景。
“那所大学挺好的,”老爸突然说,“我年轻时候去参观过,学风很正。”
“那我就努力考进去。”我夹了块排骨放进嘴里,心里的目标更坚定了。
老妈笑着说:“不管考到哪里,只要你开心就好。”
晚饭后,我坐在书桌前,翻看着林砚之送我的那本《天体演化简史》,扉页上有他写的一行小字:“宇宙很大,我们一起去看看。”指尖划过那行字,心里暖融融的。
窗外的月光很亮,落在书桌上,把那些关于星辰、关于未来的字句照得格外清晰。我知道,无论省赛结果如何,我们已经朝着更远的地方迈出了一步。而那些并肩走过的路,一起解过的题,彼此鼓励的瞬间,都成了这条路上最亮的光,指引着我们继续往前,走向那个有星光、有彼此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