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那个写诗的早疯了 > 第4章 刘禹锡

那个写诗的早疯了 第4章 刘禹锡

作者:上官赏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19 17:01:09 来源:文学城

公元826年,唐皇朝的统治者敬宗李湛,在继位后改年号为“宝历”。

宝历是个好听的名字,便是在这第二年,一个被贬谪了二十三年的京官,终于得以从巴山楚水的地方,回到洛阳。

这原本也只是一条寻常的行程,毕竟他曾经走过的路太多了,那么多年来,他不是被贬,就是走在被贬的路上。

不过这次,他在扬州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白居易。

老白刚从苏州返回洛阳,乘着秋天的气息,一见故人,内心簌簌,仿佛有无限落叶飘下。于是,他唱了一首歌,叫《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老白拿着筷子,敲打这盛水的碗沿,他唱得好像这份凄凉是他自己一般。

别人都说“文人相轻”,但在这里,他们是“惺惺相惜”。

老白这一哭,让坐在对面的那位才是真惨的朋友反过来安慰他,于是,也和了一首诗,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诗名如此之长,也许作诗的人都没想到,往后一千多年里,后来的读书人连这首诗的诗名,都背得明明白白。

而这位京官,就是刘禹锡。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也说自己的惨,这二十三年来,他被贬了太多次:朗州、连州、夔州、和州……其中,夔州属于古巴国,而其它地方多属于古楚国,所以他说:巴山楚水凄凉地。

纵观唐宋诗词大家,有这种人生待遇的,也就只有“苏东坡”可以跟刘禹锡比一比了。

苏轼的词情是经历磨难困顿后,演变成了阔达,所以世人爱他,是为无论身处何地,面对何事,他都能排遣自身,而不至于固执己见,和想不开。

而放在刘禹锡身上的“难”,也没有轻多少,要知道,他的起点不可谓不优秀。

他出身书香门第,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二十一岁,进士及第。

一开始,刘禹锡在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来入朝,官至监察御史。

彼时,刘禹锡还有个爱好,是下围棋。那会他认识了一个棋友,叫王叔文,这人的棋技堪称出类拔萃,是为太子教师,封为“棋待诏”。

可见,刘禹锡不仅诗文了得,棋术也不遑多让。放眼望去,似乎没有他做不了的事情,尤其是他内心还怀有本真的才情。在那个朝代,有这种光芒的人,是要当宰相的。

所以,王叔文组阁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刘禹锡。

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拉开了序幕,也是刘禹锡的人生,开始走向磨难的引线。

*****

唐贞元二十一年的正月,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一直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皇帝信任进入中枢,史称“二王集团”。

内部的核心成员有八人,除了刘禹锡外,还有那位后来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柳宗元。

这个集团在执政的短短时间里,实施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方案,当时还年轻的刘禹锡,热情高涨,有使不完的力气和要实现的政治抱负。

但过往历朝历代里,但凡说及改革,它的失败似乎都有共同的轨迹,那就是触及了宦官集团和保守官僚的利益,于是,在反对势力的联合反扑下,最终,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

随之而来的,是顺宗禅位于太子。

二王死,刘禹锡先是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等他行至江陵,再贬连州刺史。同时被贬的有八个人,这就是史书记载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是这八个人里面,被贬时间最长的,总共二十三年。

所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别人都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而刘禹锡几乎是花去半辈子承受命运的痛苦,大概就是那个形容词:起起落落落落落……

其实,被贬了十年后,朝堂里还是有人想起他的,于是把刘禹锡召回来。

但是,谁能想到,十年了,刘禹锡还是那个刘禹锡。

他因为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再次被贬: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

当时刘禹锡回到京城,看见玄都观赏花的达官贵人们,不禁好笑,这些人大概不知道,你们赏的千万朵桃花,可是当年被贬官的我,老刘种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这一首讽刺诗,让刘禹锡再次被痛贬,连带着柳宗元也被扔到了柳州去。

刘禹锡的才情和意气,让他不屑于和阿谀奉承往上攀附的世人同流,在他心里,始终可以为理想和百姓,去与宦官集团殊死一搏,而这,才是他奉为荣耀的精神。

所以,他坚持,十年,二十年,哪怕二十三年,都磨不去一个“刘禹锡”。

人生最难得可贵的,是没变。

*****

刘禹锡有一个很好听的字,叫“梦得”。

好像是,永远把自己活在梦里的少年。

过去,对于那些充满抱负但是一直被时代碾压的文人们,他们的文章能流传千古,大约都是找到了与自己和解,与自然同处的方式。

但刘禹锡不同,他似乎总是一个孩子,跳动着赤子之心,永远都说:我不,我就是我。

他的厉害就在于,不仅强大不屈,还非常乐观开朗。

有的人固执自我,总是悲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怨天怨地,却最后让自己陷入抑郁之中。

而刘禹锡呢,他固执地对政敌和小人投以轻蔑,但从来不被这些时运不济而影响情绪,他看秋天,会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能写出《秋词》这样诗句的人,才会在白居易替他深感不值的时候,回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的乐观,是真的乐观,他活了七十岁,这在古代来说是高寿了,熬死了政敌,回到长安,还写了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刘禹锡身上,却没有物是人非的悲伤,反而在这首诗里,读出了几分物非人是的高兴。

所以,不必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真正有价值的,始终是那颗快乐地坚持自己,追求自我实现的真心。

这样的刘禹锡,白居易是很喜欢的,说他的诗是“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连老白都要避一避他的锋芒。

所谓“诗豪”者,唯“梦得”而已矣。

今时,能读到这样的诗,并从中品出他无畏的快乐来,便会生出一种错觉,如果能与这样的人交到朋友,该是多么的幸运。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刘禹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