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分家时他们分了一块地,分家后杨发干脆不管了,这几日没去地里草又长起来了。
早起后做了早饭又熬好了汤药,杨桦叫醒于乔说要去地里薅草,让他起来吃了饭喝药,胳膊肘的药也换好了,别沾水。
刚出屋门外小路上传来几个村里后生的说笑声,手里都拿着镰刀要去地里。
“杨桦,你也上地啊,一起走啊!”柳周正眼神好,看到院里熟悉的挺拔身影忙叫住他,“我这儿有镰刀,借你一把,走吧。”。
杨桦道了谢就跟着出门了。
“杨桦你这段日子咋都没去先生那儿,你不知道,周先生天天念叨你呢。”
柳周正和杨桦是同窗,年龄又差不多,只是学了这么久连童生也没考上,他早就知道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总惦记往家里跑给家里干活儿。
杨桦听完点了点头,解释,“过几日便去,这几日家里出了些事情。”
“我都听说了,你娶亲了早该分家了,自己过日子多好,我早都盼着娶媳妇呢,日日央求我娘,她老人家可算松口了,说是今天就去找媒婆帮我说亲呢!”
提起这事儿柳周正红光满面,别提多精神了,一旁的同村人打趣,“你小子日日想这事儿,你看人家杨桦,不声不响考了童生又有了夫郎,你可追不上喽!”
柳周正一把搂住杨桦的肩膀,使劲拍了拍,唉了几声,“兄弟,我看下次考试你一定能考个秀才回来,咱们村就你能行,要我说你那弟弟读了这么多年还赶不上我呢,先生没少训他,说他啥了我想想……”
“想起来了!你资质差不要紧,不努力不刻苦才是关键,若是一直这么学,你小子八十岁也考不上童生!”
他学着周先生的腔调,有模有样的,可把大家伙儿逗笑了,杨桦也轻翘嘴角,摇了摇头。
“杨庆生本就不愿去读书,只是我后娘要让他占了我的读书份额,才把他送去的,也是难为他了。”
柳周正不赞同地说,“你这话可错了,我看他可愿意在镇上读书了,前几日还和几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偷去了县城呢,回来后一身的脂粉味儿,熏死人了,我看他再也不想回咱们村了。”
“这事儿我也听说了,这之前我爹赶牛车去镇上,杨桦你后娘还让我爹给他捎东西了呢,说是一件新衣裳还有点碎银子,让他用功读书,别心疼笔墨,好像他拿走后就和那些人去县城了。”
杨庆生虽不是杨发亲生的,可杨发对待他却比杨桦这个亲儿子还好,家里的银子紧着给他读书用,怪只怪杨庆生是个不争气的,读了三四年了也没考上童生,现在还和那些有钱的公子混到了一起,若是染上挥霍钱财吃喝玩乐的恶习怕是要惹出事情。
杨桦不想在背后议论他这个弟弟,只轻轻叹了口气。
柳周正是个机灵人,赶紧嘻嘻哈哈打岔,岔开了话题。
杨桦一出门于乔也起了,洗漱完去了趟灶房,掀开锅一看,一碗米粥一个蒸蛋还有昨晚剩下的鸡腿都在锅里热着。
于乔叉着腰站在锅边一动不动盯着那个鸡腿,不知较什么劲,等锅里的热气都散了,最后还是夹了出来,小口地吃了,蒸蛋却没动。
吃完饭收拾了家里就拿出针线做活儿,村里的哥儿和女儿家一样从小就学这些活计,学会了轻易忘不掉。
于乔拿着几块拆下来的补丁碎布试着缝了十几针,果然缝的不错,看样子这技能原身也是早早就掌握了。
把补丁布按大小裁好,又把几件破衣裳拆了缝到一起,正好做成了窗帘,既能遮光又能挡蚊虫。
挂好后他十分满意,又动手改起了睡衣。
眼下正是三伏天,后半夜才有凉风,两人都没有光着睡的习惯,所以穿着长袖长裤还是热。
正巧杨桦的汗衫穿的久了袖口也破了几个洞,索性整个袖子都被拆了下去,做成背心。
于乔自己的衣裳则是改成了背心短裤,这回就凉快了。
还有几针缝完时院里传来杨小东的声音,“
嫂子你在家吗,还去河边洗衣裳不?”
“小东你先进来,马上去。”
杨小东一进屋看到炕上改好的背心短裤瞪了眼,好奇地指着那衣裳问,“嫂子,这是啥衣裳,咋布料这么少呢?”
于乔手上动作没停,快速地把线打了死结锁了针,拎起来给他解释,“这是睡衣,睡觉时候穿的。”
“可我们睡觉也没穿过料子这么少的衣裳啊,穿这么少和不穿有啥不一样?”
于乔噗嗤一声笑了,“布料少穿着就凉快,如果夜里冷了也不至于着凉。”
杨小东听懂了点点头,忍不住从心里感叹,“嫂子你真厉害,咋想出来的这样式。”
于乔只说梦里梦到的,含糊了过去。
两人到河边时人不多,正巧上次那几个长舌妇都在,之前还唠得热闹,余光暼到于乔的身影走过来了赶紧噤了声,一声不响地低头洗衣裳。
她们可不想再像柳家媳妇似的惹出麻烦,不仅要赔东西还要去给人家道歉,还得受着村长的冷眼。
于乔目不斜视直接从她们身边走过,压根儿不看她们。
杨小东把脏衣裳放了水抹上皂角就开始拿棒槌锤衣裳,于乔则是用手搓。
虽然大家都用棒槌洗,可用起来费力气又慢,说不定这衣裳料子不结实也容易洗破,这些干活的汗渍泥渍用手搓搓就干净了。
搓了一会儿他动作一顿,想到什么似的问,“小东,镇上有没有卖搓衣板的,我用不惯棒槌。”
“嫂子,啥是搓衣板?”杨小东满脑子疑问,“我从小就见我娘用棒槌洗衣裳,没听过搓衣板啊,这也是嫂子梦里梦到的吗?”
这回轮到于乔惊讶了,这个时代竟然没有搓衣板吗?那东西省力气用起来也比棒槌效果好,还不费手,做起来也简单。
“咱们村别人也没有用过搓衣板吗?”于乔在河边一望,个个都拿着棒槌锤衣裳,他又试探问一旁的老妇人,“婶子,镇上有没有卖搓衣板的,我用不惯这棒槌。”
老妇人撇撇嘴摇头,压根没听过搓衣板。
于乔这下确认了,脑海里瞬间冒出个主意。
他长眉微敛却藏不住眼底的兴奋,悄声问杨小东,“洗完衣裳你还有活儿吗,能不能带我去村里的木匠那看看?”
杨小东毫不犹豫点头,两人动作麻利地洗好快步回了家,于乔研了墨拿笔在纸上慢慢地勾着线条,不多时一个搓衣板的图纸就画好了。
“嫂子,这就是你说的搓衣板啊?我确实没见过这样的。”
于乔收好图纸笑了笑,“咱们去问问王木匠能不能做,用这东西洗衣裳又省力气又好用。”
村里王木匠是祖传的木匠手艺,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养活一家人足够了,这么大的院子收拾的干净整洁,看得出来主人很勤快。
王木匠正在院中央的台子边打柜子,最近接了镇上的活儿,每日从早忙到晚,看到院门口的于乔面生得很,停下动作问,“你们找人还是要做物件?”
“王师傅,我这有个样子,您看看能不能做。”于乔拿出图纸递过去。
这东西虽然看着陌生但用不上啥技术,拿块木头搓出凹痕磨平打光后就成了,简单得很。
王木匠对自己的手艺有把握,一口答应下来,随手去院子角落拎出块板子掂量掂量,“你看做这么大够用不,不是我吹,这东西小半个时辰就能做好。”
“大小够用,再薄一点儿就好了,多少钱?”
“给我八文钱得了,小东西简单不值钱。”
于乔点点头,王木匠索性先给他做,边刨木头边问,“我看你面生,你是谁家的夫郎?”
“杨桦家的。”
王木匠动作一顿大笑一声,“嗨呀你早说啊,杨桦没少帮我的忙,我哪能收你的钱,这东西送你了。”
“那咋好意思!”于乔想到家里的桌子板凳都是人家给的,这都是人情,更不能再欠人情了,“王师傅我做这个叫搓衣板,是我想出来的洗衣裳用的,我寻思做一个试试,若是能卖出去的话,还得来找你多订一些呢。”
“真这么好用?那我也做一个给我媳妇儿试试。”
两人说话的功夫搓衣板就做好了,锯齿处打磨的很光滑,于乔满意地付了钱领着杨小东回家了。
“嫂子咱们试试赶紧这搓衣板好不好用吧。”
杨小东觉得新奇,主动打了盆水,看着于乔把缝好的窗帘摘了下来泡进了盆里。
“你看好,把搓衣板放盆里,然后抹上皂角,双手这么抓着衣裳来回搓几下。”于乔搓了几下皂角就出了泡沫,水盆里的水也变了色,窗帘上的脏污果然很快就被洗干净了。
“这也太快了,嫂子,我能试试吗?”
于乔把窗帘投出来晾在栅栏上,又收拾了几件脏衣裳让他拿着盆和搓衣板,“咱们别在家试了,去河边试,让大家伙儿都看看。”
过了晌午日头向西移,河边有了树荫,来洗衣裳的人就多了。
于乔特意找了人多的地方挤了进去,也不多说话,蹲下去就拿着搓衣板开始搓。
一番动作下来把周围人看傻了眼,纷纷停下了棒槌,互相递眼神,那意思好似在问,乔哥儿用的啥东西,咋洗得那么快?
还是那日在河边为他说话的那个年轻夫郎敢搭话,主动凑过来问,“乔哥儿你用的这东西叫啥,我们刚才看了半天了,你这东西洗得真快,看着就比棒槌好用,在哪儿买的?”
夫郎语毕,于乔的三件衣裳都洗完了,他特意卖了个关子,反问,“我洗完了,你要不要试试?”
“那感情好啊,借我用用!”
搓衣板真的好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搓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