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魔女霓裳(gl) > 第199章 渺渺

魔女霓裳(gl) 第199章 渺渺

作者:八千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01 00:25:43 来源:文学城

-

迎晓风,踏残霞,光阴迫人,只争朝夕。

除了基本的休息饮食,大多时候都是在马背上度过。只是辛苦了马匹,坐骑已换了几次,每到一处大镇,就抽空上集市将路上累到疲乏的马儿卖掉,再贴些银两重新买精壮坐骑,这样对人对马都好。总之钱不是问题,老爷子给的盘缠用得差不多了,自己也就像当初练儿那般做过两次翻墙越院的大盗,反正大镇都有富贾世家,那点儿损失也不会放在眼里……当然,放倒那些看家护院的人时,我也不会下多重的手。

没有任何陪伴的万里远行,反而令人渐渐觉得自己真正成了江湖中的一份子。

这般马不停蹄地赶时间,又一次打关中折返西北,一路过金城渡黄河,好在大体路线当初随老爷子西域行时走过,也算熟地理人情,是以沿途并未出现什么大差错。即使偶尔有些小风波,自己亦有能力将之消弭于无形。

一路做男子打扮,入河西四郡后,索性彻底改换了活动便利的胡服,无论似或不似,总之腰间四尺寒剑在,有眼水的反而不敢轻易近身寻衅。

可这顺遂的一路,却并无法将心放下来。

因为没有消息。

打听不到任何关于练儿的下落。我虽未结交什么武林旧识,但每到一地吃饭投宿,出没市集,都有留心去打探各种消息,这市井场所袁本是绝好的讯息流通地,可一路行经大大小小许多村镇,却愣是没听到半点有用的,哪怕是远避世嚣的行法,可那么一个白发的绝美红颜,怎么可能半点没引起闲人瞩目?

莫非……有时候心里会猜测,莫非练儿她和我一样乔装起来改头换面,做了一些遮住特征的打扮?但这猜测转眼就会被否定,再明白不过,哪怕再怎么变,低调行事英华内敛什么的,也绝不是练儿的风格。

否定了这些猜测,只会让心中更犯嘀咕。因为归根结底,我其实并没有关于她行踪的确切消息,一切所倚重的,不过是心中推测,以及关于命运的模糊记忆。

太过在意命运什么的,这种错误不想再犯,虽说除了塞外,也确实想不出她会去哪里——若是还在中原,铁珊瑚她们不应该半点找不到人。这点也是令自己坚定了寻觅之途的一个重要根据,练儿若要弃,素来是弃得极其彻底的……

只是用这些理由说服自己显然不够,远远不够,怕只怕南辕北辙,一方寻到天涯,一方却犹在哪个角落黯然神伤。

心中没底,心情矛盾,偏偏半点不能放缓行程。

古道西风,旧地重行,一路过戈壁关隘,终于入了肃州卫边陲第一重镇酒泉。投宿下来,还来不及做什么物是人非的感怀,就陷入了现实的琐事中。当初是铁老爷子全权包办了出关前一系列琐碎事,如今要自己去做难免各种麻烦,尤其是孤身一人者,没有合适的理由,通关文牒就尤难到手,嘉峪雄关也不是想出就出的,武功再强,总不能连物资骆驼等物一并携在身上飞檐走壁吧?

两手空空出塞去,明日愁来明日忧。这种潇洒不羁事,或者玉罗刹敢,竹纤……惭愧,自问不敢。

好在蛇有蛇路,经过一番打听,两日后终于给人寻到了门路。毕竟这儿是丝路要冲,许多商旅在出关之前都在此做最后休整,而所谓休整,除了水粮物资,还有就是谋些好的向导镖师,毕竟出关后艰险重重,商家的身家性命全系于其中,自然半点不敢马虎。

自己做不得向导,扮个随镖的却是绰绰有余,在当地的保人那里打点了一番后,很快就谋了个差事,混迹在一队商旅驼队之中,顺利地出了那横卧戈壁的最后关隘,当再一次回首看那巍然城台时,心中各种滋味难说。

记得彼此,她窝在我怀中,对这城台烽燧嗤鼻道:便是第一雄关?高算是挺高的,却拦不住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么……

盼只盼这嘉峪雄关真没能拦住你,我们之间的距离,正在越来越近才好。

做了商队随镖的,实在有利有弊,利处自然是能出行顺利,且一路吃饭投宿再不必操心太多,只要存些戒心留意周围就好,就算不做镖师我也向来警惕,所以这点根本不是问题。而弊端么,也是不言自明的,行程路途全不由自己安排,再怎么想赶时间亦是无可奈何。

既然是有求于人,那么这点弊端也早就心中有数,原本已打定主意姑且按捺下情绪的,可当出了关隘行进在千里戈壁时,陡然从头顶日光中发现行进方向不对时,还是心中一急,忍不住打马去到商队头儿那里,问道:“怎么回事?为何大队人马走这个方向?这可不是去丝路北线的方向吧?”

不用多说,出关后取北道去哈密是丝路上最快捷安适的,经历一次已记在心中,近来又没什么战乱之事,这一点也早打听好了。如今见路线有异,询问一声也附和镖师的身份,那商队头儿不觉有异,坐在骆驼上一摇一晃道:“侠士莫急,侠士莫急,大队只是绕个道去别处取点货,取好了自然要返回北道的,多耽搁三天的功夫,不碍事的。”

“三天功夫?你这是要去哪里?为何在城中不早些对我说明?我心没个准数,怎么保镖?”

这些日子紧赶慢赶,节省出来的也不过几天光阴,听这么说,虽然脸色没显出来,但心中已隐隐有些犯恼。

““侠士是有所不知,如今是税负日重,各种盘剥苛扣,跑生意不容易啊……所以不瞒你说,我等常会托人私下先运些出来,避过重税。”

生意人最擅长察言观色,那胖老头约是看出了点什么,赶紧赔笑解释道:“在城中那是有口不敢言,本想出关后再寻机说明,没想到侠士您先看出来了,真是可敬可佩。我们此去装私货就在关外废地沙洲敦煌一带,不会有多大风险,您多担待,多担待。”

原本烦躁不已的心,就因为这话中无意中提及的一词而熄了下去。

更确切的说,是因提及这词时,脑海遽然升起的一个揣测,而熄了原本的烦躁。

怀念的地名,怀念的回忆,对我是如此,那……对她呢?

所以之后没再多说什么,老实随商队一同过瓜州,越荒镇,终于隔日下午抵达了沙洲敦煌。这儿仍是弱肉强食的荒芜之地,没谁认识谁,亦无半点亲切感,一别数年,此地愈发败落,连当初投宿的那间客栈都面目全非了,目光过处,处处陌生。

眼见于此,胸中已凉了半截,趁着商队忙乱歇整的功夫又偷偷向当地人打听一二,所得答案也俱令人灰心,将原先揣测扫荡去大半……毕竟,就这么巴掌大个地方,若真有什么奇人异事出现定会顷刻满城皆知,打听不到什么,怕就是真没发生过什么。

却终究余心不死,所以耐着性子尽职地守着两伙生意人碰头会面,装卸得当,各自银货两讫散去歇息之后,就乘着暮色未尽,偷偷推窗,对谁也没打招呼一个人溜了出去。

不过巴掌大个地方,这次不用再打听,也记得该往什么方向走。

余辉一路,一如当初。

或是记忆犹新,或是轻功进步,这一次所花时间竟比上回还要少上许多,以至于赶到鸣沙山东麓时,天边最后一丝红尚未彻底黯淡下去。顾不得喘口气,也顾不得眼前的巍然美景,径直就跃下沙山,往那断崖下千佛洞有火光处而去。

那里果然还住着几名衣衫褴褛的苦修僧,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数年前的那伙儿人,总之他们不识得我,我也不认得他们,面黄肌瘦的容貌和黝黑的皮肤令人瞧起来都差不多……开口才发现这些人不很懂汉话,只得连比带划,试着问他们近几个月里有没有见一个白发苍苍,容貌却年轻美丽的女子来过此地?或者不一定白发貌美,只要是单身持剑,身手了得的女子都成。

不曾想,这些提问的答案却都只有不约而同的一个——摇头。甚至连半点迟疑都没有。

最后,一个汉话半生不熟的僧侣磕磕绊绊解释道,除了当地百姓偶尔来拜佛发愿,已经好久好久未曾见过陌生外人了,更谈不上什么男女老少之分。

出家人不打诳语,人家也没什么理由骗你,所以只觉得一颗心凉了个彻底。

恍恍惚惚出了洞,天地间余霞已尽,四野沉沉。望着远处朦胧暗沉的沙山剪影,听着耳边如泣如诉的戈壁风声,一时间多少有些魂不守舍,一路上失望过很多次,这次却是最甚的,满腔期待皆化为了泡影……是自己又自作多情了?还是她压根就没出关?

若是练儿真出关了,我真无法想象,她竟然这个地方都不想过来看一眼,我不相信,不信有些记忆只有自己才觉得珍惜可贵,有些地方只有自己才觉得意义特殊,而她竟会毫无感触与怀念。

她又不像我这样赶时间……心里甚至觉得有些委屈,如果要去天山,为什么不绕道来这里看看?

这般腹诽着,在昏暗天地间,举着僧侣所赠的松明火把,垂头丧气地一步步往回路上走,行不多远又忍不住回首看了看……还记得那片沙山之上,我黯然落泪,偏就那一刻她踏沙而来,令人赧然尴尬,而她却不急不气,随后一针见血的话话松掉了自己心头紧缚的丝线,第一次觉得,或者有朝一日,能将最深处的秘密说出口来,讲给她听。

之后,更是由着当时兴致,头脑一热带她去逛了莫高窟,在那些幽暗深邃高低错落的洞窟群中,放下包袱少了顾忌,对她讲了许多话,许多故事,佛洞中的故事,壁画上的故事,那些本不竹纤应该知道的故事……

不知该幸还是该叹,当时单纯的练儿只是听故事,直到结束,也并未对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些故事表示怀疑,又或者她怀疑过,只是不想问罢了。

那些菩提说法,女儿飞天,她还会记得么?若有机会旧地重游,若真来过,她又会想什么?做什么?

思绪到此,脚下倏地一顿,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毅然返身折了回去,这次没去僧人居所,而是直奔那以面屹然矗立的断崖,纵身蹬空,跃上每一处有立锥之点的高处,贴壁稳住身形,然后一寸寸摩挲着山壁粗糙风化的沙石表面,借了手中摇曳的火光,凭记忆,更是凭直觉,慢慢找寻。

天色彻底黑了,茫茫旷野只余风声,除了远处僧侣所居的洞穴,也只自己手中还有一点点光亮,在大风中显得微弱不堪,只能勉强照明方寸之地。

不知过了多久,换了几处地方,手中火把已燃得差不多了,正想着是不是该去僧人那儿腆着脸再讨点照明的时候,黯淡火光映在手指新拂过的一方斑驳崖壁上,突兀地,便有几个字落入眼帘之中。

当年刻的时候很是用了几分力,所以迄今那四个简体小字都如深凿般刻于壁石上,还远未被戈壁的风沙侵蚀模糊,拂去浮尘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唯一不同的是,如今这四字旁新又添出了痕迹,另有两个小字同样深凿于壁上,字迹谈不上多么龙飞凤舞,但笔力遒劲字迹工整,分明是以利器一气呵成。

那是极简单的两个字——陪你。

默然盯着这两个字看了一会儿后,手中的火把就彻底燃烧殆尽。

浓重的黑暗肆无忌惮地笼罩了一切,却已无心再去任何地方,瞧不见,指腹却能一遍遍抚过刀劈斧砍般的刻痕,那认真的一笔一划,撇捺习惯,不必用眼看,早已经烂熟于心。

这般摩挲了许久,久到风沙渐弱,月色初现,崖下僧人开始在洞中做晚课,诵经声声,俱是听不懂的梵音,和着四壁嗡嗡作响,最后漾出洞外,随风飘荡,直上九天。

眨眨眼,发现此时已能借模糊月色看清周围了,于是再看了最后一眼,拂了最后一下,凑上去,用唇触了一触那粗糙刻痕。

而后便跃下断崖,心情愉快地一路飞奔,神不知鬼不觉赶回了客栈房内。

早子初刻,众生安眠。

这天之后便放下心中大石,确定了所行无误。安安心心随商队上路,沿途虽也是有机会就多方打听,却不再焦急。日子久了,许多人都知道我在找一名白发持剑身手了得的女子,而这经商驼队中不乏好家长里短的妇人,每次被问起缘由,也只能笑一笑胡乱编个理由诳过去……直到某次途中帮他们击退了一伙毛贼,竟有一名队中姑娘不知为何竟错眼示好,逼人不得不指天发誓道是寻妻而来,说了一番亦真亦假的话才打发过去。只是以后商队中看人的眼神又纷纷变了,或同情,或不解,还有些瞧不懂的,着实令人啼笑皆非,唯有尽量保持距离。

这段说来啼笑皆非,却也是难得轻松的旅途持续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到了约定好的地界,自己便与这一伙商队辞行,调转马头折了个方向,往南直下一头扎入了天山山脉之中。

这般路线走法其实并非便捷的,却是最稳妥的,对于单枪匹马又不熟悉塞外地理的旅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此时是深秋时节,距离旅程开始的盛夏,已不知不觉过去了四月有余。

虽说自己这番动作已算够快,但那边练儿她孤身一人,行动之捷应远在我之上,又是早离开两个月,此时不知道已在哪里安营扎寨,最好盼她是能在哪里安稳下来,怕只怕是她也同样漂泊不定神出鬼没,那就麻烦得多。

天山山脉绵亘三千多里,峰上终年积雪不化,就算当年做背包客有各种便捷工具,自己也没勇气将之踏遍,如今却要从中找出一个人,或者一朵花来,而且是什么线索也没有,偶尔沉下心来想想,真觉得如疯魔了一般。

没奈何,偏偏整个人就还疯魔得兴致勃勃,踌躇满志。

其实收获并非完全没有,入山脉后不久,就在山中零星的村落里听到过一个难得的消息,那时村人正聚在火盆边聊天,无意中提及前些月里,不知是谁将横行天山南路的一方恶霸逐了出去。那恶霸号桑家三妖,三兄弟各有独门武功,横行两疆已久,这次却吃了瘪。据说他们当时是见了一名行踪怪异的女子,上前围住盘问,却被那女子一人一剑杀得抱头鼠窜,几乎丧命,从此便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村人们提及此事,个个高呼痛快,我当时只是途经此地叩门歇脚,在旁无意中听得,已是十分动容,谁知接下来的对话更令人激动,原来传言不一,当论及那女子容貌时几个村人竟争起来,有的说是个面容冷峻风韵犹存的美妇,有的却说分明是个二十来岁声若银铃的姑娘,还有人信誓旦旦道你们都错了,那人头发全白了,分明是个鸡皮鹤发的老妇人……

争论到后头他们用了当地土语,我也无心再听下去,一翻身站起来,按捺住情绪含笑打听了那天山南路的大致方位,然后留下那身后几道不解的目光就不顾风雪夺门而去。

只可惜,当历经半月跋涉,自己终于找到那传言中的事发之地时,什么恶霸,什么女子,早就已经渺无踪迹,只成了一个传说。

这般寻寻觅觅,别的没什么,天倒是越来越冷了。塞外苦寒,入冬更是滴水成冰的气候,几场大雪之后,放眼望去,雪山插云,冰河倒悬,满目俱是白茫茫的荒凉,连出个太阳都依旧冷不堪言,若遇上刮风下雪那更是奇寒彻骨。

如此环境下还在外奔波,坦白说确实凶险,我自是不想冻毙荒野,但也不能就此停下,唯有想方设法保护身子动脑筋。好在身边马匹是北疆驮马,颇为耐寒,又能负重,可带许多辎重以解燃眉之急。有一次投宿时以顺手打下的雪貂做交换,按记忆请山民帮忙做了个厚实的小帐篷,内衬兽皮毛绒,还有地垫,必要时只需少量短杆绳索就能迅速搭建起,又再备了铁锹铁镐柴薪,这样万一遭遇暴风雪或是入夜无处投宿,至少在荒野也不至于束手待毙。

撇开这些对凶险的应变处理不谈,平日里问题倒是不大,天山地广人稀,积雪再厚也常可见野生的雪兔雪羊四处蹦跶,这些野物常人难以猎获,对于自己而言却还算轻松,没事打上一只,不但可以果腹驱寒,还能在山民那里换得各种必需品,生活物资倒并不匮乏,过得很容易。

人顺应环境的潜能总是可怕的,天寒地冻的日子一久,从最初的满面通红手足僵硬,渐渐竟然都适应了下来,且因在外跋涉时需不停催功护体,反倒觉得内修颇有进展,也没出现一直担心的染病抱恙。

一切都出奇的顺利,除了,始终无法顺利解决挂在心头的两件大事。

无论那个人,还是那朵花,都渺无音讯。

一开始,自己就是抱定随遇而安的态度对待这两件事,并未特意偏重那一面,因为反正都是线索难觅。而数月的跋涉也验证了这预想,其实天山山脉中不缺人烟,有许多山民猎户为了药材和野味到处散居着,平时也常互通有无,托他们的福,关于一名脾气甚怪的白发女子倒是陆续有过传言,可惜全无时效性,待自己闻声而去无一例外都是扑空。至于那传说中的优昙仙花,当地更是几乎人人都听过,可惜,没有谁真正说得出来龙去脉。

日子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中悄无声息地流逝着,待到一日见山脚有积雪化流水,才惊觉在塞外的第一个冬季竟已过去了。

掐指一算,我与她已分离了大半个年头。

初春渐至,身上衣着开始渐渐不合时宜起来,考虑到整个寒冬都在山脉中奔来走去,也许久没有去真正意义上的人烟聚集地了。于是这天便就近穿过天山支脉的一座山口,打算出山去往北疆寻个像样的乡镇略做休整。

与气候炎热的南疆不同,天山这头的北疆是水草肥美的天然大草原,当地也以畜牧为主,某些习性反倒和马背民族蒙古人有几分相近。我按前些日子山民的指点方向,骑马入草原行了几个时辰,就听到了前方隐约喧嚣,看到了星星点点各色帐篷聚集。

眼见喧嚣,并不惊讶,原本正是冲这个来的。早就打听好了,这几天正是当地传统的奴鲁孜节,此乃本地人的重要节日,所以会有接连数日的盛大集会。在过节的日子里,邻近的各族各部落都要相约聚在一起举行祭祀仪式,然后族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活动,不分彼此地庆祝寒冬过去,四季开始。

或是因为在塞外已待得足够久,没谁注意到有一名牵马的风尘仆仆的旅人进入了人群。午后酒足饭饱,集会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这边场子在拔河,那边场子在摔跤,而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赛歌猜谜,外场还有在比叼羊的赛马的,而场子和场子之间的帐篷聚集处则到处飘散着食物的香味,男女老少身着各色服装,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笑容。

被这份质朴的欢乐所感染,自己心情也莫名地轻松畅快了几分。正牵了马四处闲逛,盘算着该采买点什么又该用怎样的借口投宿时,不知什么时候留意到了身后隐隐的吆喝声,原本这吆喝混在喧嚣中也不算什么,之所以会留心,是因为那是难得的用汉话喊出的。

听到这“姑娘,姑娘”的隐隐喊声时,就本能回头望了一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看不出个什么究竟。再转念一想,此刻身上分明是胡服男装的打扮,这吆喝与我何干?不禁就摇头笑笑,转身继续牵马前行。

谁知才走出没多远,突然又听得后面一阵纷乱地沉重脚步,有人大喝道:“前面那个牵马的外族人,站住!”愕然回头,就瞧见后面冲上来一队穿甲佩刀的高大人马,看打扮整齐划一,似乎是附近部落的兵士守卫。

不明就里,警惕顿生,手微微搭在腰间长剑上,却还来不及说什么,那队人马后面又传出一声道:“纳达!等等!我是叫你请她留步,不是叫你气势汹汹捉人家啊!”话音落地,闪出一名青年,穿着华贵,气势不凡,周围百姓纷纷向他躬身弯腰,而他却三两步过来,径直对我行了个大礼,欢快道:“姑娘,真的是你!我先还疑心自己看错了呢,太巧了!这些年不见,你可还好?是来这儿找我的吗?”

“呃,你……”满头雾水,这人好似认识我,我看他也略觉眼熟,可一时间……还没等理出头绪,这男子却已熟稔地过来一搭肩,转身对那些手下嚷道:“大家看,这位就是我一直提到过的汉人恩人!若不是她和她同伴,恐怕当初我在中原被皇帝的叛军打劫时,就永远也回不来这片草原了!”

因为这一句,令人陡然成功忆起了这家伙究竟是谁。

没想到几年光阴,已令当初还是少年模样的酋长之子,长成了高大壮实的汉子。

.

.

.

其实师姐又犯现代人的二了,人家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好吧,最后还是没码到预期点,于是这章又有些过渡加流水账了。不过没关系,遇到唐努也就意味着遇到某小盆友了……来乖乖叫师娘……(捏脸

.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9章 渺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