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明光宗主的邪智 > 第23章 第一次下乡的修士们

明光宗主的邪智 第23章 第一次下乡的修士们

作者:逸凡泽牧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2 01:38:02 来源:文学城

马文才几乎是小跑着进入议事大殿的,他刚从前山库房清点完第一批要带下乡的工具,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弟子马文才,拜见宗主!”他躬身行礼,青色的道袍因为急促的动作而微微拂动。

巫谐正站在殿中,手里把玩着一枚玉简,脸上带着惯有的、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文才啊,来了。”他语气轻松,仿佛即将要做的不是什么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便民服务”,而是一场寻常的宗门历练,“‘便民服务队’的第一批,就交给你了。”

“弟子定不辱使命!”马文才眼神坚定,他早已将金晚晴核算出的物资清单、人员分工、以及几个重点村落的信息烂熟于心。

“记住我们的宗旨,”巫谐收起笑容,难得地正经了几分,“不是去摆架子,是去做事。

让那些乡野间的凡人看看,我们明光宗的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眼睛放亮点,别忘了我们‘招生’的副业。”

“弟子明白!”马文才重重点头。

不多时,明光宗山门前的空地上,已经集结了第一批“便民服务队”的成员。

共计二十名弟子,统一穿着由宗门后勤新浆洗、熨烫得笔挺的青色道袍,个个精神抖擞。

队伍最前方,马文才手持一面简易的青色旗帜,上面用朱砂写着三个大字——“明光便民”。

“都听好了!”马文才站在石阶上,声音清亮,“此次下山,关乎宗门声誉,更关乎我们明光宗未来的‘人才战略’!

金长老已经将各项物资分发到个人,工具、符箓、探灵石,缺一不可!

路上注意安全,抵达目的地后,一切行动听指挥!

出发!”

“是!”二十名弟子齐声应和,声音算不上多么洪亮,却透着一股新奇与期待。

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青色的身影在蜿蜒的山路上渐行渐远。

他们的第一站,是距离青石坊市以西约五十里的李家坳。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落,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坳里,以耕种和少量的山林采摘为生。

当这支穿着统一、步伐整齐的“仙师”队伍出现在村口时,整个李家坳瞬间安静了下来。

正在田埂上玩耍的孩童被大人一把拉到身后,好奇又畏惧地从大人的腿缝里偷瞄;在河边捶洗衣物的妇人停下了手中的棒槌,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满脸惊疑;就连村口老槐树下抽着旱烟的几个老汉,也停止了闲聊,眯起眼睛,打量着这群不速之客。

“仙……仙师?”一个胆大的后生壮着胆子,结结巴巴地问了一句,脚下却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两步。

在凡人的认知里,仙师都是高高在上,要么御剑飞行于云端,要么深居于仙山,怎会突然出现在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

马文才上前一步,脸上努力挤出一个自认为亲和的笑容,但常年在外奔波养成的锐利眼神,此刻却显得有些严肃。

“诸位乡亲不必惊慌,我们是明光宗弟子,奉宗主之命,下山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之事。”

“做……做什么事?”另一个村民小声问道,眼神里充满了警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无缘无故上门帮忙的仙师。

他们怕,怕是什么山精鬼怪变化的,更怕这些仙师是来“抓壮丁”或者“收税”的。

马文才也不急于解释,他转头对身后的弟子们说道:“按照计划,两人一组,分头行动!

赵石头,你带一组去村东头张大户家,他家屋顶漏雨,先去看看。

周通,你带一组,跟着这位小哥,去看看村里水井的情况。

记住,多用眼睛看,多动手,少用不必要的法术炫耀!”

“是,马师兄!”赵石头瓮声瓮气地应着,他力气大,修屋顶正合适。

周通则显得有些兴奋,他如今已是云游子长老的助手,处理杂务得心应手。

说罢,马文才亲自走到那名刚才搭话的后生面前,指着他院子里歪斜的篱笆,问道:“小哥,你这篱笆,我看有些松动了,不介意我们帮你修修吧?”

后生愣住了,看看马文才,又看看那些已经开始分散开来,有些笨拙地拿起工具的青袍弟子,一时说不出话来。

李老汉,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近前。

他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着马文才,又看了看正在尝试搬动一块大青石修补井沿的两名弟子——那青石足有数百斤,两个弟子脸憋得通红,竟是完全没用灵力,纯靠蛮力在挪动。

“仙师……真的要帮我们修篱笆?”李老汉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马文才点头:“当然。举手之劳。”他说着,便真的挽起了道袍的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几根枯枝,开始比划起来。

起初,村民们都只是远远地看着,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赵石头那一组,在张大户家的屋顶上,动作有些滑稽。

他身材高大,在并不算宽敞的屋顶上挪动,显得有些笨拙。

他没有直接用法术加固,而是一丝不苟地将松动的瓦片取下,清理干净下面的泥土,再用带来的特制泥浆重新铺好,压实。

另一名负责递瓦片的弟子,则站在梯子上,小心翼翼地传递着,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

张大户站在院子里,仰着头,手里紧紧攥着烟袋锅,手心全是汗。

周通则带着人,仔细查看了村里的几口老井。

其中一口井的水位很低,取水困难。周通没有直接施展引水术,而是和村民打听,得知附近有条小溪。

他便和弟子一起,勘察地形,然后用带来的铁锹、锄头,尝试着挖一条简易的引水渠,想把溪水分流一部分到井里。

虽然进度缓慢,但那认真的架势,不似作伪。

最让村民们感到新奇的是林墨那一组。林墨性子细致,被分配去处理田地的虫害。

他没有直接放出火焰烧,也没有用毒药洒,而是从腰间的布袋里,取出一些特制的药粉——这是云游子长老临时配置的,对凡人无害,却能驱虫。

他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将药粉均匀地撒在禾苗的根部,动作轻柔,仿佛在抚摸什么珍宝。

撒完一片,他还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牌子插在田边,上面写着:“明光宗便民服务,虫害防治。”

时间一点点过去,日头渐渐升高。

起初的敬畏和疏远,在亲眼看到这些“仙师”们汗流浃背地干着和他们一样的粗活时,悄然发生了变化。

“嘿,你看那仙师,搬石头累得脸都红了,也没见他使什么仙法。”

“是啊,还有那个小仙师,撒药粉跟绣花似的,比俺家婆娘还仔细。”

“张大户家的屋顶,那几个仙师修得真结实,看着就牢靠。”

议论声渐渐从窃窃私语变成了正常交谈,村民们的眼神也从警惕变成了好奇,又从好奇变成了一丝亲近。

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童,手里拿着一个啃了一半的窝头,试探着走到正在休息喝水的周通面前,仰着小脸,怯生生地问:“仙师哥哥,你……你们真的不要钱吗?”

周通刚喝完水,抹了一把嘴,看到孩童清澈的眼睛,心中一动,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日子。

他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不要钱,我们是明光宗的,专门来帮大家干活的。”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手里的窝头往周通面前递了递:“仙师哥哥,你吃。”

周通愣了一下,随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摇了摇头,摸了摸孩童的头:“哥哥不吃,你自己吃吧。”

这一幕,被周围的村民看在眼里。一个大婶端着一碗水走了过来,递给最近的一名弟子:“仙师,歇会儿,喝口水吧。”

“谢谢大婶!”那弟子有些受宠若惊,连忙接过水碗,一饮而尽。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就有村民主动给弟子们送水、递毛巾,甚至有人开始主动上前搭话,指点他们哪里需要帮忙。

“仙师,俺家那头老黄牛这几天不爱吃草,你们能给看看不?”

“仙师,村西头的路不好走,一下雨就泥泞,能帮忙修修不?”

马文才看着眼前这一幕,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他知道,第一步,他们成功了。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修士,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接触到凡间的烟火气,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而不是灵力,去帮助别人。

赵石头扛着一根新砍的木头,从远处走来,看到村民们和师弟们有说有笑的样子,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他以前总觉得,修炼就是为了变强,为了摆脱凡人的身份。

可现在,看着那些朴实的村民因为屋顶被修好而露出的感激笑容,他心里竟然也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和修炼突破瓶颈时的喜悦不同,它更温暖,更踏实。

马文才走到李老汉身边,看着他沟壑纵横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开口问道:“李老汉,我们这些弟子,干活还行吧?”

李老汉咧嘴一笑,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行!

太行了!仙师……不,明光宗的小师傅们,真是好人啊!

比那些只知道收香火钱的道观里的道士,强多了!”

“我们明光宗,讲究的就是‘正义’二字,”马文才轻声说道,这一刻,他对宗主巫谐提出的“正义”,似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正义,不仅仅是斩妖除魔,也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为民分忧的小事之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李家坳的土地上,也洒在那些穿着青色道袍、脸上带着疲惫却又满足笑容的明光宗弟子身上。

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师,而是变成了一群可亲可敬、乐于助人的“明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