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 第49章 那些风流人物1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第49章 那些风流人物1

作者:金非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1 20:14:29 来源:文学城

屋内暖融融的,杨金穗深吸了口气,脸上挂起得体的微笑,跟在连莲身后进去。

然后就看到了一张熟面孔——“李教授,您也在啊。”

李教授,是杨金穗他们一家进京投奔杨大金时,同路的李老爷子的儿子。

他在大学做教授,当时杨金穗选择学校的时候,还获得过他一些帮助,此后两家每年也会互相拜访,除此之外的来往就不多了。

李教授家里都是读书人,又不像冯知明这种社会化程度高的类型,什么话题都能和人聊上两句。

李教授在专业以外的情商和能力,通过一件事就能看出来——

当时杨大金派人来车站接家里人,可是安排了好几个伙计,或赶车或拉行李。

而李教授呢,干人一个,连辆黄包车都不雇,就打算带着老父亲徒手搬行李。

更逗乐的是,因为人多,李教授的眼镜还被挤掉了,最后还是杨家的伙计把这父子俩捎回去的。

李教授如此,可见杨大金和李教授不是同类人,他俩不是很聊得来。

李教授的弟弟们也是同样的,有点清高不谙世事的性子,和杨满福认识之后,也不会约出去玩耍。

这可不符合杨满福的性子,要知道,腾克刚来家里的是时候,他俩可是迅速打成一片了,可见他也是个E人。

杨金穗自己呢,对李教授的妹妹倒是观感不错。

但李家对女孩的培养明显没那么新式,半新半旧的,虽然也去外面的学校读书,但去的是那种类似于淑女培养学校的地方,平时也不怎么出来玩,和杨金穗自然没什么共同话题。

好在,杨地主和李老爷子关系还不错,俩老头岁数大了,包容性都很高(这话在杨地主那存疑),对于不同观念的人,也能乐呵呵地聊点家常,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交往着。

李大花呢,很现实地出于在学校多个人脉方便孩子读书的考虑,也和李家太太维持着交往,两家才继续走动着。

李教授的厚瓶底眼镜片在屋内被炭火熏得起雾,他一下子还没认出来杨金穗,摘下眼镜,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仔细地擦了擦眼镜,重新带回去,这才回应:

“哎呀,金穗啊,长高了不少。你来这里是?哦对对对,你是身是客,期末的学校事情比较多。我竟然忘了”。

“诶,正好,我们正在讨论办一本专门面向儿童的杂志或报刊。

我父亲曾说,你在火车上时给家中晚辈讲了很多故事,颇有趣味,且你年龄还小,想必也比我们这些人更懂得儿童的需求和取向,不如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杨金穗的斗篷刚递给连家的佣人,连在座的各位都是谁和谁都没弄明白,就这么被李教授的一堆话砸得晕头转向,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教授,您的情商,总是一次又一次突破我的想象呢。

作为之前就认识的长辈,业内的前辈,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先给她介绍在座的各位的身份吗?

好在,李教授的情商令人发指,连尹和林芳许却不愧是能经常组织业内聚会的人,端的是长袖善舞(褒义版),很快就过来给杨金穗解围。

林芳许柔软又温暖的手掌牵过杨金穗的手,身上的兔毛披肩随着动作的带动轻柔地蹭过杨金穗的手腕和手背。

她朗声对周围的老朋友们介绍着杨金穗这位“小友”,又把其他朋友介绍给杨金穗认识。

正斜倚在绒布沙发背旁站着,身着一身蓝色湖绉丝棉长衫的身材消瘦中年男人,是周培安。

他戴着圆框黑色眼镜,颧骨高耸,嘴唇紧抿,眼睛在度数过高的玻璃镜片后微微有些变形。

嗯,杨金穗在心里偷偷说,有点像金鱼眼睛。

这是长期佩戴高度近视眼镜留下来的后遗症。

周培安对杨金穗点了点头,开口:“久闻大名。”

这话说的,杨金穗总觉得对方是在嘲讽自己,毕竟,以业界的名声、地位、资历来看,怎么也该她说这话。

更何况,那位留下‘小儿习作’的评语的文人,正是周培安。

杨金穗曾看过这位先生的文章,看过之后,就彻底释怀了他对自己的评价。

因为,他对自己还是嘴下留情了,甚至说是很给面子了,可能是顾及到她未成年的身份吧。

比如,他是这么骂政府的,“政令从城里衙门里递出来,过一道关卡剥一层皮,到民众间就只剩张印着黑字的废纸,字字句句都写着‘剥削’”;

“这班官儿,生就一副吸髓的本事,穿的是绫罗,吃的是山珍,做的却是祸国殃民之事”......

他骂某位大官,说他是“茅厕之蛆,连百姓身上排下来的废物都要大啖几口,还夸‘肥美可口,再来再来’”。

这话是有前提的,这位大官,是当地粪阀(掌控着粪道、粪场等资源)的保护伞,年年都要从他的收入中大抽一笔。

而这位粪阀又是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的人物,会恶意哄抬收粪价格,不多掏钱就拒绝收粪,且不允许单干的跑海粪夫去收,甚至还会安排手下打手去对方门口泼粪,逼其就范。

而他对待手下的粪夫,同样残酷,视这些人为手下奴隶,无辜殴打其人,□□其妻女,苛扣应得的报酬,然后逼他们向自己借高利贷,最后以收贷款的名义,拉走他们家中妻儿去卖。

事情被记者曝光后,粪阀饮弹自杀,官员以“家中妇孺不知事庇佑坏人,付某因公事繁忙未及时察觉”的理由而脱身。

各大报业也被警告不得讨论此事,这个时候,周培安站出来大骂其人,极尽挖苦之能事,可以说是打响了反对他的又一GUN。

而周培安骂的还不仅是政府、官员,其他知识分子也同样在挨骂的行列。

他骂那些留洋派打着自由恋爱的名义抛妻弃子、与人同居是“狼心狗肺,不仁不义”。

骂不谈时政、避世隐居的读书人“不如把书烧了,改去庙里敲木鱼,这才是真清净真避世”。

他还骂老学究咬文嚼字,是“塞满破棉絮的枕头,腹内空空”,建议他们“改行去说书,还能多骗几个铜板”……

他也不是只挑着国内的“软柿子”骂,事实上,对于外国人,他同样大骂特骂。

甚至这些人一度是他早期攻击的主要目标,只不过,后来的他发现,外国人如何作恶,根本原因还是本国的**,政治体系失控,百姓骨头被驯化得太软。

于是他开始改变策略,试图通过文字唤醒国民。

总之,周培安身体力行诠释了一句话,爷们儿要战斗。

杨金穗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后,感觉他有点像是小说世界的鲁迅和闻一多结合的平替版。

说他像鲁迅,是因为他写文章的目的像;而说他像闻一多,那就是因为他的结局了。

在原本的小说设定中,这位周培安先生,因为从不矫饰也绝不给政府面子的发言,被对言论管控越来越严酷的政府和东瀛人秘密杀害了。

杨金穗很佩服甚至是崇敬这样的人物,因为她做不到那么大公无私,也没有这样的勇气。

如果说周培安是这个时代少数的可以推动时代车轮前行的人,那如她在内的大多数人,可能就是被车轮赶着往前走的人。

这其中,有良知一点的,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软弱自私一点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坏而变坏;没人性一点的,大概趁势而起,就是大发国难财了。

杨金穗想,或许他们写书也好,办儿童报刊或杂志也罢,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前者多一点,后两者少一点。

除周培安外,这次茶话会还有一个让杨金穗很感兴趣的人物,是位女作家,名叫张惠贞。

这可是位传奇人物。她的前半生,集齐了民国虐恋文学的众多时髦元素,自幼丧母,冷漠旁观的继母,又要摆官宦子弟架子又要抽大烟的爹,败落的家世,作为长女的她苦苦支撑。

张惠贞后来和自幼结下亲事的丈夫成婚,然后进入另一个火坑。

守旧的苛待儿媳妇的公公婆婆,流连书寓舞厅的丈夫,以及早早夭折的两个孩子。经历这一切后的她,不过25岁。

然后,某一日,她和丈夫的一位好友私奔了。

杨金穗之前了解到张惠贞的经历后,都怀疑她是哪本小说的主角。

毕竟,融合穿越也挺流行的,或许她杨金穗就是各个小说世界里那个打酱油的女配呢。

不过,不管是不是多世界融合的设定,对此时的她来说,也不重要,好好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好——主要是她也想不起来类似的小说设定了,何必徒增烦恼呢。

说回张惠贞,她的那位男小三,客观上来说,给张惠贞打开了新天地的大门。

她得以从娘家和夫家两个陈腐家族抽离出来,好好去看看这个日日新的世界。

如果事情真的这么发展下去,那张惠贞还真就成民国虐恋文学里的苦情女主了。

好在,那个男小三也并非良配,在张惠贞登报和丈夫离婚、决心奔向新生活的时候,对方因家族反对,乖乖回乡接受家族安排成婚了。

这是当时的张惠贞的不幸,却也是后来的她的幸运,不愿回乡,已然离婚,她别无退路,开始想办法谋生,于是开始了写作。

同时,她给自己取了笔名为徐绘真,徐是母亲的姓氏,绘真代表了她写作的决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那些风流人物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