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 第36章 小枣的心事(营养液破百啦,加更加更)

此时,外国银行在国内的数量经过一个急速扩张期后,已经维持了基本的稳定格局,而在这之下,由于各殖民国家对华的策略并不相同,作为战争的先锋、发动战争的本质因素的经济行业,也体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原本试图迅速控制住华夏大地的欧美国家在折戟沉沙后,对这片难以掌控的土地不再投注过多的关注,这些国家的银行也实行着更保守的策略。而与之相反的,为侵华准备了多年的某弹丸小国,却实打实地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打算在宗主国的土地上迅速扩张,而他们规划好的扩张策略中,的确有杨金穗提到的这点,通过金融手段打压一些支柱产业,扶持一些有利于深化殖民的产业。

无意间,杨金穗又一次和他们对上了,幸也不幸,此时这种以汉语连载的通俗小说,并没有进入这个国家那些收集华国文化的工作人员的视野,他们的目光还放在如何将传统文化偷盗出去。

倒是本国的经济行业人士,注意到了这个设定,还为此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数次交流,但他们并没有怀疑杨金穗知道什么内幕消息,毕竟家世实在简单清白得很,没什么途径得知内部消息,非要说的话,可能就是这个孩子天生对这方面比较灵敏吧。

杨金穗毫无所查,还在迎接一波又一波来自刚刚知情的亲友们的问询。

其中就包括南格。

南格最近忙得厉害,别说杨金穗这个早出晚归要去上学的学生了,就是南格自己的弟弟妹妹,也见姐姐不多,见不上面,杨金穗自然是差点忘记和对方谋划的IP运营大计,等南格一在杨家出现,杨金穗才恍然发现,怎么回事啊姐姐,你答应我的事呢,怎么没音讯了?

南格和杨金穗进了她的屋,这才问“你怎么突然公开身份了呀?””

杨金穗把炕边散落的小侄女写字画画的纸笔收拢好,让南格坐,这才回答,“也不是突然,之前冯主编不就知道我的身份了么,我想着也瞒不住多少,干脆就公开了,还能多卖几本书。”

南格有点忧心,她怕杨金穗和他们合作会被连累,但她又不能说,只能问,“我看你书里写了一些外国的阴谋,公开身份会不会被人找麻烦?”

这倒的确是杨金穗之前考虑过的问题,但她也想过,她并没有指名道姓,也只是在小说里写些反派的行为,在此时很多作家公开骂政府骂殖民国家、评论时事的当下,真不算什么,更何况,生活在这个时代,什么都不做也避不开危险,那勤勤恳恳工作的种田的市民农民们,难道都是得罪外国人了吗,没有吧,还不是会被压榨。

尤其是像她家这样,家底子薄,又远在异乡,家里有个能发出声音的人,真碰到什么事了,她还能影响一下舆论,让人忌惮一二,而不是无声无息地被害死。

杨金穗这样一说,南格也沉默了,是啊,这年头的百姓,做什么没有风险呢,就拿她家来说吧,祖母,母亲,勤勤恳恳一辈子,还不是因为养错了儿子、嫁错了男人,被害了一辈子,还有前世她的弟弟妹妹们,有什么错呢,落得那番下场。

这并不是一个闭上眼睛,堵住耳朵,只过自己小日子就能平安顺遂的时代,不破不立,唯有先破,才能迎来和平,即使这破的代价,是无数的牺牲。

不过即使如此,南格也还是和杨金穗说了,她的那些朋友身份比较复杂,合作的话可能带来一些风险。她并不怕杨金穗猜到他们的真实身份,主要是此时有很多理念不同的团体,三教九流的人物也各有各的风险,杨金穗并不能从这句透露中确定什么。

当然,那个前提是,杨金穗不是后世之人,不知道这是一本小说构筑的世界。就是那么不巧,杨金穗知道,哈哈哈。

不过她觉得这风险还是可以冒一下的。

说定之后,南格就预约了杨金穗周末的时间——国人就是这么看重学习,即使要商量的是一项长期的合作,也得等孩子上完学再说喽。

南格是知道杨金穗要上学,那边《家庭报》的主编裴青华可不知情,这日,杨金穗刚拎着书包放学回家,一进门,小枣就递给杨金穗一封信。

杨金穗看到裴青华三个字,再一想《恨也依依,爱也凄凄》连载快结束了,就猜是《家庭报》那里在问她后续作品呢,打开一看,还真不是。

是否能修改结局?

太冒昧了吧。

杨金穗陷入了忧愁,她也觉得那个结局很报社,但是呢,作为创作者而言,她是有点依赖灵感的,开始的设定还能考虑到流行性、大众接纳程度,但一旦开始写,笔就不听她的指挥了,很有自己的想法,而那些人物呢,文艺一点的说法就是,会自动拥抱本属于他们的命运,说句实话就是,从来不按她的设定发展。

SO.....

杨金穗是不介意修改结局的,毕竟她很有自知之明,这就是为了商业性而创作的作品,并不是孤芳自赏,自然要考虑读者需求,但她怕修改后的结局不好看。

即使如此,杨金穗还是乖乖写了两个不那么悲剧的结局,一个是男主在战乱中失去了自己的家人,和女主重逢,两个孤独的经历乱世伤痛的人,再一次相互依偎在一起。另一个是国家恢复和平后,并肩作战的男女主选择分开,各度余生......

杨金穗磕磕绊绊写了两个结局,写完自己都没眼看了,赶紧封入信封里。

杨满谷在另一个屋子里和小哥打打闹闹,声音远远地传过来,并不真切,杨金穗把信封放在窗台上,翻身上了炕,然后蛄蛹着挪到了小枣身边,把头放在她腿上,平躺着看她,看了一会儿,杨金穗突然问,“小枣姐,我怎么觉得你最近有心事啊?”

小枣正在缝东西,听了这话动作一顿,把针往自己的头发上划拉几下,又继续缝,“没有啊。”

“才不是,我觉得你有心事,但你一直不和我讲,讲讲呗,有什么难处我也可以给你出出主意。”

“好吧”,小枣把布和针线放在竹编的筐子里,伸了个懒腰,双手支在身后,微微后仰着看天花板。

“老爷前段时间不是把我们一家的身契给我们了嘛,我爹就想着,给我找个本分人家定下来,但我娘不太乐意,她说,她听那些一起买菜的大户人家的佣人们说了,他们有的会把孩子送去平民学校读书,但我爹又说,我的岁数大了点,现在即使去,也学不了什么了。”

因为这事啊......

新政府上台后,就宣布了废除封建社会的卖身契等合约,不再有买卖奴仆的行为。当然这是明面上的,事实上嘛……也就是大城市里陆陆续续有主家把卖身为奴的仆人们放了,或者是允许他们赎身,在杨金穗老家,这条律令完全是废话一条。

不过来了北平之后,杨地主也算是见识多了些,知道法律已经禁止了,即使现在能留住人,也会让人离了心,还不如顺水推舟做个好人。

而且杨家人丁本来就单薄,尤其是缺少青壮年男子,真和杨小枣一家起了隔阂,他们家或许会过得不好,自家也会有诸多不方便之处。

因此,前段时间,杨地主就主动提出把卖身契还给他们,日后只当做雇佣他们一家,至于日常相处嘛,身在异乡,又都姓杨,就当做是远房堂兄弟家吧。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原本是身份所限,杨小枣的父母很难为孩子谋划什么,如今回归自由身,杨父就想找个靠谱的女婿,日后也能给他们养老。而杨母呢,日常总是外出采买,也和一些本地市民家主妇或者佣人混熟了,再加上看到杨金穗上学后就能挣钱养活自己,就有了更进步的想法。

杨金穗当然是赞同杨婶子的想法的,不仅仅是因为她带着后世的眼光去看问题,更是因为,杨小枣的年纪并不算大,按部就班地读小学中学大学是比较渺茫,但她现在去学一门技术还是挺有用的,本身就识字,人也灵巧,学一门手艺,说不定未来还能混到月月领退休金的生活,那不比嫁个男人管用啊。

当然,杨金穗也不是鼓励杨小枣单身,而是,经济独立之后,走进婚姻也更从容。

北平此时开办的专门收普通人家小孩的职业学校还挺多的。

比如传授女性实用工艺如刺绣、画图、编织等科目的女子职业传习所,可不要觉得这些技术是被时代淘汰的东西,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人工处理的,很多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女性,不仅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时期也凭此成为光荣的技术工人。

还有女子簿记学校、商科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会计方面的人才,这也是一门能长期保值的技术,即使是一百年后,女生学会计的也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