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上午受了多少委屈嘛,许霆默默想。
“你别对着金穗发火,她请假和你有什么关系啊。”
沈娜拉很讲义气地把杨金穗拉到她身后。
杨金穗没想到,也就是她试图组织语言的这会儿功夫,可能也就一分钟?几个人已经闹得乱成一锅八宝粥了。
诶......她开始想喝八宝粥了,加红糖的那种,不要花生,多加紫米。
几个人的目光都望向目光迷茫的杨金穗,知道她又神游了,一起做了一段时间同学,他们也发现了,杨金穗经常这样,表面上认真听课,还时不时嗯嗯几声,仿佛听懂了一样地点头,但其实眼神都不聚光的,思维早不知道跑到哪里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在上课的时候,其他时候也是,聊着天,她就突然沉默了吃着饭,筷子就停在碗上了。
但是,这么紧急的时刻,你怎么还在放空?
杨金穗回过神来,这才想起来自己得替许霆澄清一下,不过班上人比较多,闹哄哄的,杨金穗想速战速决,先安抚住身边的几个人,就拉着他们出教室到了户外。
已经到了深秋,天气很凉了,但天却很晴朗,太阳也很大,正是一天中最热的下午两点多,单穿薄毛衣站在外面倒也不觉得冷,天际还有隐隐的鸽哨声,而教学楼里孩童们的吵闹似乎已悄然远去。
周司年刚从酒局上下来,为他正准备创办的一所职业技术学堂拉到了一笔资金,因此比平常回学校的时间晚了一些,进入校园,看到那些在校园打闹的孩子,嘴角便蕴出一抹笑意,真好,这些孩子,能如此快乐地在这小小的净土上成长,浑然不似生长在危机中的国家,而他拿到的那笔钱,想必能让更多的,平民家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科学技术,成长为支撑家庭和国家的大人。
“杨金穗!!!”
沉浸在对未来的期待中的周司年的思绪被打断了。
嗯?杨金穗?
他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第一次印象,就是入学考试的时候,她是这一届学生的入学第二名,曾在面试时大谈国家和地理位置的关系,说得还挺有道理。
周司年知道,类似的理论,国外已经有学者在研究了,因此倒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天才少年——更何况,社科的东西,也不像理科那样,是天才就能硬推出来的,还需要对相关领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贝佛小学入学时需要学生填写家庭信息,周司年也看过杨金穗的家庭信息,很明显没有条件去游历其他国家,家中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者。
那就应该是读的书比较多比较杂了。
此外,就是那次和Maria的争论了。
那让他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勇气。
其实Maria被安排进学校的时候,周司年就不太满意。
对方对自己的国家有着无比的热爱,对自己的信仰有着不允许质疑的虔诚,甚至因此而显得古板教条,周司年是想拉外国人的投资,为自己的国家培养少年人,而不是将自己国家挑选出来的优秀儿童,培养成输送给别国的人才。
奈何,他有私心,和他合作办学的人也有私心,对方虽然没有管理学校具体事务,但也有话语权,因此,Maria还是成为学校的一员。
好在,杨金穗的发难,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换人的理由。
当然,Maria自己也愿意走,她一向觉得贝佛小学的学生不好教化,北平的天气又过于干燥,这里的自然风景也不好,不如她之前长住的菲律宾、关岛等地,因此,周司年一提出她的问题,她也顺势提出回到她的祖国如今正在统治的那些地方,而不是冥顽不灵之地。
因为这种深刻印象,再加上他也认识许霆,周司年干脆停了下来,不远不近地旁观那群孩子在闹什么。
杨金穗他们完全无暇顾忌远处那个不懂尊重小孩**的大人了。
许霆得意地笑,大度地原谅了杨金穗上午不来上学的错误。
总是很平静很淡定的林西林和高能量小孩沈娜拉一左一右地抱着杨金穗,要她给个说法。
方明知本来不想跟出来的,她虽然也看《楚惊鸿探幽录》,但不像其他朋友那么痴迷,而且也打从心里不相信杨金穗一个小女孩能写出小说来,因此不想浪费时间和他们闹。
但田次想跟着吃瓜,又怕被这些性格都不很好的朋友集火,于是拉上了方明知。
此时,虽然两个女孩表现得最吃惊,但其实方明知内心更震惊一点,他自诩自己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事实也是如此,他自幼由祖父启蒙,熟读经典,也曾写过很多文章,会被祖父、父亲拿到他们的朋友小聚上品鉴......
如果说这群朋友里,甚至是这个学校里,有一个人能在报纸上发表作品,成为知名,那那个人,也该是他啊。
方明知在风中凌乱了,只觉得穿堂风吹得他胸膛空荡荡的,就这么忘了情,发了狠,丢了魂。
“你在骗我们吧,你一定是在帮着许霆骗我们吧?”
“当然不是!我说的字字是真话!我还拿到了出版的版本,你们要不要?”
“要!在哪里?”
“在我书包里啦,你们放开我,我回去拿。”
“不行,不放你走,阿次,你去拿。”沈娜拉果断拒绝杨金穗的提议。
田次跃跃欲试,看杨金穗不反对,兴冲冲跑回去了。
然后他又迅速拎着杨金穗的书包跑回来,一边跑一边喊“好沉,好沉,一定有书!”
杨金穗接过书包开始掏掏掏,一本,两本,三本......
许霆被默认成为第一个接书的人,沈娜拉都开始哄他了,“沈三少,就是消息灵通,才思敏捷,可恨我当时竟然不信你,哎呀,太不像话了。”
许霆绷不住笑,给了沈娜拉一个“原谅你了”的大度眼神,就迫不及待接过书,哗啦啦往后翻页,他那天可是听杨金穗对记者说了,出版的版本是有几篇番外的,是只有买书的读者才能看到的,不会上报纸。
这是杨金穗想到的刺激销量小技巧,而且这钱吧,也就是挣有钱人的,不宰穷人,穷人听过书,或者看过报纸,是不会特意为了几篇番外买书的,手头富裕的人才会在看过之后再买出版书,虽然人家不差钱,愿意支持出版作品,但也得给人家提供一些情绪价值,比如报纸不连载的情节。
其实历史上的小说作品,没有明确的番外这个概念。
但是有续写,比如有的文人对某一部作品的结尾不满意,或者结尾失传了,就会有人续写,最出名的就是高鹗续写《红楼梦》了,当然,多数读者对续写的态度可不如对番外那么喜欢了,即使续写的作家文笔并不差,但对读者来说,这也不是原作的意图。
此外,还有附记、补叙,会交代一下配角的故事,或者写一下主角的剧情结束后的经历,这基本就和番外是类似的概念了。
而更会玩的作家,会进行多部作品的联动,形成一个世界观,这点,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体现的比较明显,在下一篇章中偶尔能看到其他篇章的人物的出场。也算是一种隐形番外了。
杨金穗写了五篇番外。
有楚惊鸿小时候的故事,那个还没有因为国仇家恨而变得沉默的,会像这世上所有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儿童那样,甜甜地笑,调皮捣蛋,小脑瓜里有十万个为什么。
还有IF线,如果楚父成功将消息传递给朝廷,那会发生什么。
还有楚惊鸿报仇之后,国泰民安,他隐居山林后的故事。
另外两篇,算是几个小番外的合集,那些单元故事里的受害者、幸存者,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
“你为什么往后翻?”
其他拿到书的人,一边学许霆的动作,一边问。
“因为金穗说了,出版书的版本有番外,就是不在报纸上连载的其他情节。”
“田次!沈娜拉!杨金穗!许霆!你们几个怎么回事?上课了还不回教室!”
这节课的老师原本已经进班做课前教学准备了,眼睁睁看着田次冲进教室,拿到杨金穗的书包,又迅速冲出去,他愣了十几秒,才反应过来,把手上的书放下,跟了出去。
“糟了,冯老师的数学课。”
杨金穗这才想起来,对啊,她下午是来学校上课的啊,怎么就本末倒置了呢。
冯老师是个很严谨的人,这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说法就是,他极其重规矩,这种迟到、课上举手上厕所之类不规矩的行为,甚至只是坐姿不标准,他都恨,能专门把你领到办公室训半个小时。
杨金穗就曾因为课间没有及时回教室被留下来训了半个小时,然后来接她的杨地主就知道了,回去又把她训了半个小时。
冯老师已经追了过来,看到几个孩子团团站着,手里还一人拿了一本书,他把书从许霆手里抽出来——就他还在那抽空看书,可恶的坏小子。
“这是什么?啊?上课了还不回教室,偷偷在这里看闲书!嗯?楚惊鸿探幽录出版了?什么时候,我怎么没听说,你们在哪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