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第二部 > 第19章 归北

梦千年 第二部 第19章 归北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8:23:45 来源:文学城

羽明宫外夕阳斜照,金瓦映出柔光。

舒涵离去的香气还残留在空气里,淡淡的,像草原的风。李世民仍坐在原处,手中握着那枚她留下的玉佩。

他指尖的茧摩挲着温润的玉面,动作轻得近乎小心。

李世民抬头,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从门外探进来。

那是五岁的李承风,穿着明黄色小袍,眉眼几分像他,也几分像她。

“父皇。”他抬头,眼里亮晶晶的。李世民俯身,将他抱到膝上。

“母亲刚才从宫门走了。”

李承风眨着眼,“父皇,母亲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李世民指尖一颤。那句话像针一样细,却扎得他心里发疼。

他低头,看着那双和舒涵极像的眼睛——清澈,干净,还不懂人世的离别。

他缓缓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声音低而稳:

“她没有不要我们。”

“那她为什么走了,不带上我和父皇?”

李世民沉默。他看着殿门外的余晖,光从帘缝里照进来,正好落在孩子的发顶上,柔得近乎幻梦。

“她只是回到她该在的地方。”

“那她什么时候回来?”

李世民轻轻一笑,笑意很浅:“等风从北方吹来时。”

李承风皱起小眉,似懂非懂地问:“那父皇也会等风吗?”

“会。”

“要等多久?”

李世民望向远处的天光,喃喃道:“很久很久……也许一辈子。”

孩子不懂,只用小手去摸他的脸。

“父皇不要难过,我会陪你。”

李世民怔了一下,随即伸手将他抱紧。

那一刻,他终于没忍住——喉咙一紧,眼底泛着微光。

外头的风吹进殿来,卷起案上的玉佩,发出一声轻响。像极了那年晋阳城外,马蹄声踏风而过。

他轻轻在儿子耳边道:“风啊,是她最爱的东西。她若远行,风会带她来看我们。”

殿外的一缕光,照在父与子的背影上。金色温柔,像是有人在风中轻轻抚过他们。

马邑关外,风从北方吹来,卷起雪雾,也卷起舒涵胸口的寒意。

她披紧素衣,马蹄踏雪,每一步都像踏在自由上,也踏在未知里。

寒风扫过,她眼中闪过一抹亮光——清冷,却真实。那是属于她自己的光,不再是帝王的眷顾,也不再是历史的安排。

荒原辽阔,风声如号角,马背上的她紧握缰绳。唐方护送的侍卫默默跟随,秩序井然。

天色未明,他们终于到达北地草原,东突厥王庭,风已从北方吹来,带着雪水与草原特有的冷意。

舒涵骑在马背上,披着白色素裘,马蹄踏在积雪与青草交错的土地上。

远处帐篷林立,雪白与褐黄相间,什钵必骑马立在营地前方,披着旧斗篷,神色平静却带着微微的紧张。

风吹起他的发丝,也吹起舒涵胸口的悸动。

“回来了。”什钵必的声音低沉,像压在风里的余音。

舒涵轻轻点头,目光穿过荒原,落在他身上:“是啊,回来了。”

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历经风雪后的坚决。

什钵必递给她一条毛毡披肩,厚重而温暖:“外面冷,披上它。”

舒涵接过,指尖轻触他的手,心里涌起一丝温暖,却没说话。

风卷起她的发丝,她抬头看向远方的草原:这里是她的故土,也是她重新掌握自由的地方。

骑马来到营地中央,父王的棺木安静地躺着,白色毛毡覆盖着,风轻轻掀起角边,像在呼唤她的名字。

舒涵落下马,火光映在她眼中,映出冷意,也映出暖意。

弟弟阿史那社尔站在一旁,面色平和,目光中有温暖,也有对她归来的安心。

他轻声道:“阿姐,你回来了。”

舒涵微微点头,手搭在棺木边,动作轻,却稳稳托起血脉的重量。

颉利可汗坐于远方的高座,目光冷峻如锋刀。见舒涵回来,他不动声色地开口:“舒涵,你已成唐帝妃,早已踏入敌国宫廷。告诉我,你来哀悼父亲,还是替唐国传话?”

舒涵行礼,声音清朗而坚定:“父亲已逝,我来哀悼父亲。唐与突厥的纷争,我无意参与。”

颉利可汗冷笑,缓步而下,直逼她面前:

“哀悼?你在长安的身份,让你不再是单纯的族人女儿。草原人会信你吗?还是会把你视作唐国间谍?”

舒涵心中一震,但面上不露分毫。她缓缓抬头,眼神坚定:

“父亲教我:族人安危,重于权势。今日祭礼,我来尽女儿之孝,同时,也尽我所能守护族人。”

颉利可汗眼神一闪,冷意陡升,他伸手示意两名近卫靠近灵柩:

“你说得冠冕堂皇。但族中有人不安,你可知?有人已在暗中窥探你的行动。舒涵,你可知,你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决定草原上多少人的生死?”

舒涵微微颔首,语气平稳而坚定:

“叔父,若你以我为筹码,我自愿承受。但请记住,草原的忠诚与尊严,不可被威胁。”

颉利可汗的目光落在舒涵身上,冷意如刀:

“诸位族人,祭礼完毕后,为稳草原局势,也为保障族人忠诚,我决定——不得放阿史那舒涵回长安。”

帐内一阵哗然,族人窃窃私语,舒涵眼神如雪中寒松,却不动声色。

颉利可汗声音更冷、更响:

“除非唐朝皇帝李世民——赐予我五千战马,千两金银——否则舒涵将留在此地,直至我认定草原局势稳固。她是我的筹码,也是唐与突厥之间的桥梁。”

族人默然,不敢出声。风雪呼啸,北风卷起灵堂周围的祭幡,气氛紧绷如弦。舒涵心知,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她不仅是唐朝与草原之间的筹码,更是族人命运的关键。

她缓缓抬起眼,目光坚定如寒光闪烁:

“我明白。若李世民能赐所求,我自会回长安;若不能,我仍愿留此,守护族人平安。”

颉利可汗点头,脸上露出一抹满意的冷笑:

“很好。今日之局已明,草原与中原的较量,将因你而起。”

夜深,营地的火焰在风中摇曳,烧得白毡映出一层昏黄的光。

祭礼已散,族人退尽,帐外的风声比白昼更寒。

舒涵换下素衣,只披一件浅灰斗篷,步入王帐。

帐内香烟缭绕,铜炉中燃着野松的气息。

颉利可汗坐于高座,双手负于膝上,目光平静得几乎让人看不透。

他身后的墙上悬着旧突厥的战旗,金线在火光里微微闪烁。

“你父王的葬礼,已按旧制完毕。族人因你归来,心中暂安。”他顿了顿,声音如冬夜的铁,“但你可知,他们安的,不只是哀思,还有试探。”

“我知道。”她抬起眼,声音平稳,“他们在看我,是看我是否还属于草原。”

颉利微微一笑,笑意却不达眼底。

“属于草原?可你如今的血,不只属于草原。你身上有唐朝的金印,有帝王的宠恩。”

他问道,声音低沉而缓慢:“告诉我,舒涵——你心里,是草原,还是长安?”

舒涵垂眸,手指轻触斗篷边缘,风从帐口钻入,带着松脂的香。

片刻,她抬头,目光平静如水:“草原是我根,长安是我路。根埋在土里,路却不必回头。”

颉利的目光一沉:“你在回避。”

“我只是不愿被逼着选边。”她淡淡道,“父王说过,血脉与信义并非敌人,只要心正,立何处皆可为家。”

颉利看着她,沉默片刻,忽然起身,步至她身前。火光照在他宽阔的肩上,影子压下,几乎将她笼在其中。

“舒涵,你若真愿为草原而留,我可以封你为‘北原王女’,继你父之位。我可给你军帐,可让你管辖东部部族。”

他语声缓缓,却像刀在磨石上擦出火花。

“但有一件事,你须明白——从此,你再无资格谈长安。”

帐中一静,火焰轻轻噼啪。

舒涵垂眸,眼睫投下一片淡影。片刻,她缓缓开口:“若我答应,可汗是否便罢兵不南下?”

颉利微微一愣,目光微闪:“你在为唐朝求和?”

她抬起眼,神色澄澈:“不,为草原。若南下再起战火,死的依旧是我族的子弟。”

颉利沉默,半晌后低声笑了。

“你倒真像你父亲——嘴里说不为唐,却替唐求情。”

他转身坐回高座,手指在扶手上轻敲几下。

“很好,舒涵。你不肯屈服,也不肯叛族——那我便给你机会。”

他抬眼,冷意闪过瞳底:“三日后,我将遣使入唐,谈和或谈战——由你随行。你要么为突厥取回五千战马;要么,亲眼看唐皇如何回应你的命。”

舒涵神色微动,心底却稳若寒松。

她微微一礼,声音清清冷冷:

“若那是我的命,那我便走一遭。”

颉利望着她,嘴角浮出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你果然是处罗的女儿——倔得像风,连我都不敢握紧。”

风从帐外掠入,火焰摇曳。

舒涵转身而去,披风在夜色中扬起一道灰影。

帐内只余颉利一人,他目送那抹背影,眼底的笑意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藏的警惕。

他低声自语:“风若无根,终归要找方向。可若方向背叛了风……那我便折其翅。”

夜色深沉,雪声低落。营地的火堆燃得极旺,火星在风里四散,又被寒气一点点吞没。

帐外传来马嘶声与铁具的碰撞,护使的队伍正在整备。

舒涵坐在小帐中,手里一盏油灯,灯影摇晃。

她案前摊着一封未写完的信,字迹凌乱,墨痕未干。

她写到“长安”二字时,停了笔。

风从缝隙灌入,灯焰一跳,墨迹轻轻晕开。

她默然垂眼,似笑非笑:“原来连笔,也不敢往那边去了。”

帐帘微动,外头传来低沉的声音——是什钵必:“还没睡?”

舒涵抬头,轻声道:“进来吧。”

他掀帘而入,披着旧斗篷,带进一阵冷气。

他手里拿着一小皮囊,放在她案前。

“干肉与酒。路上寒,防身之用。”

他的语气很淡,但眉目间的担忧藏不住。

“颉利的使团……不安稳。有人暗中不服,颉利意图未明。你随行,恐有险。”

舒涵神色平静:“我知道。”

她抚了抚案上那封未成的信,“若不走,这局就永远在他手中。”

什钵必静默片刻,低声道:“若有一日无归,你要我如何向——”

他顿了顿,咽下那句未完的话。

舒涵轻轻笑了笑:“向谁?向长安,还是向风?”

她眼底有一点亮光,清冷中带着一丝柔意。

“二哥,我回来的第一日,你就明白,我不会再让任何人替我决定去留。哪怕这次走出去,便不再归来。”

什钵必沉声:“那李世民呢?他可值得你这样走一遭?”

舒涵微微一怔,眼神深了几分。

“我这趟,不为他。”她顿了顿,语气更轻,“若我能让草原少流一场血,不论他如何看我,我也算心安。”

两人相对无言,只听外头的雪声愈发密。

风卷起帐门一角,火焰几乎熄灭。

什钵必低低道:“舒涵,你若有事,草原会乱。”

舒涵微微一笑:“那就别让我有事。”

她将皮囊推回他手中,语气柔却坚定,“你替我留着。若我能回来,我自会来取。”

什钵必目光一震,像想说什么,终究只是点头。

“那我等你。”

他转身欲走,却又被她唤住。

“什钵必。”

他回头。

舒涵抬手,将案上那封未完的信轻轻一折,塞入他的斗篷之中。

“若有一天……风再吹回长安,你替我带去。”

什钵必低头一看,封面只有两个字——未寄。

他怔了怔,终于轻声道:“我明白。”

帐门掩上,风声隔绝。

舒涵独自坐在灯下,指尖触过空白的案面。

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像站在命运的缝隙中——前方是风雪,后方是长安。

而她,只能向前。

另一边的营帐,阿史那社尔正在调兵布阵。

他听到使团将启,神色复杂。

他比什钵必更年轻,血气更盛,对舒涵有着天然的尊敬,也有不甘。

阿史那社尔低语:“阿姐,你总说自由要自己取。可若自由要以命来换,值吗?”

他望着远处舒涵帐外的灯光,眼中闪着矛盾的光。

那一盏灯,像是草原的心,又像他永远够不着的光。

天际泛出一丝微白,舒涵披上斗篷,跨上白马。

她的身影与使团一道向南,没入风雪。

在远处的高岗上,什钵必与社尔并肩立着。

风拂过他们的披风,卷起雪沫。

什钵必低声道:“风又起了。”

社尔盯着那渐远的白影,喃喃道:“她说过——风若有根,终会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