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梦千年 > 第3章 雁门

梦千年 第3章 雁门

作者:趁早睡去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5:25 来源:文学城

隋帝杨广五月自长安出发,以巡视边关之名驾临晋阳城。城中百姓惊慌不已,官员却整日忙于应付皇帝的每一纸诏令。李渊此时已将汾阳宫修葺完毕,皇帝很是满意便将其改派到山西河东征讨叛军,而隋帝则沿长城以南的边境郡县巡视,军队日夜往返,旌旗猎猎。

突厥方面早已有所打算,始毕可汗亲率军马专攻长城防线。到七月,边关已有三十九城被突厥攻破,骑兵如风卷草原,以合围之势将隋帝困于雁门关。雁门关周边榆林郡、定襄郡、马邑郡相继失守,十万突厥大军将城池团团围住,局势险象环生。

宫殿内,隋帝怒目圆睁,声如雷霆:“都是一群废物,各地援军怎么还不到?难道都想造反吗?”

齐王跪在殿上回禀:“援军已从各地赶来,应十日可至沂县。”

“你说他们会救朕吗?”杨广目光如炬,手指微颤。

“陛下请放心,若陛下真死在雁门,突厥骑兵南下,各地王公贵族必受牵连,定会全力救驾。”

杨广冷哼一声:“罢了,都是废物。传令守城士兵,凯旋有赏,再者朕承诺,今后不再征讨高句丽。守到援军到的那一天,谁敢懈怠,一律重罚。”

而我此时身在已被突厥攻下的马邑郡,化作一名突厥商人,头戴面巾,用先前做生意积下的私钱暗中救济灾民。城内百姓衣衫褴褛,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疲惫,孩子们蜷缩在破屋角落,我的心像被针扎般疼。即便身为外族,我仍尽力为难民安排住宿提供饮食。

突厥军势如风,但擅长突袭,不善久攻,雁门关的防守者们也绝非无能。半个月下来,士气渐渐低落,帐中将领争论不休,呼喊声、骂声此起彼伏。义成公主在后方散播谣言说后方有人谋反,士兵们人心惶惶,互相猜忌,甚至有的悄悄拆了箭杆,打算偷溜回草原。始毕可汗怒喝,却也难以压制军心。

我偶尔乔装改扮来到前线观察战局。山谷间风声猎猎,突厥骑兵在营地巡逻,战马嘶鸣震得耳膜生疼。而远方山上隋军似乎派出了数十万大军,旗帜连天,日夜鸣鼓不息。只有我明白,这些“突如其来的援军”和山中布阵的动静,都是李世民的计谋。他冷静布置,使得突厥骑兵自乱阵脚,而我则在马邑郡暗中救助百姓,心中既惊又怕,却也为能在暗处影响局势而暗自窃喜。

九月初,始毕可汗终于意识到攻不下雁门,只得下令从马邑城撤军。我趁乱留在马邑,没有随大军返回草原。突厥大军离去后的城墙上,残旗猎猎,中原百姓从废墟间探出头来,眼中闪着惊疑与感激的光。

雁门解围后,我换上破旧的中原难民衣裳,混入那些被战火迫得流离失所的人群。尘土飞扬,哭声、呼喊声与马蹄声交织在耳畔。我紧紧跟在灾民队伍里,眼神不时扫向高耸的城门。

终于,我踏入了雁门关。

城中一片狼藉,兵士们正分发着救济粮,粗糙的麻袋被刀割开,成堆的谷粒哗啦啦落在木桶中。饥饿的百姓伸出枯瘦的双手,眼里闪着渴望的光。

我在人群中打听消息,直到听见有人提起“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心口骤然一紧。循声而去,便看见不远处的大营——旗帜猎猎,士卒进出,威严肃穆。

“禀将军,营外有个女子,说与将军相识,求见。”传令兵半低着头汇报。

李世民心头一震。女子?在此时此地?他第一个念头便是——是她吗?

我站在营门口,衣衫褴褛,满脸尘土。可当目光与那双锐利的眼睛相遇时,我忽然呆了片刻。果然,他还是一眼认出了我。

李世民神色复杂,疾步而来,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你,你怎么孤身一人在这里?怎么没随队回去?可知此地险恶!”

我努力露出轻松的笑,语气却轻得发颤:“没事的,我父兄以为我与他们走散了……再说,我能自保。见了你,我就走。”

“只是为了见我?”李世民盯着我,眼底的震动几乎掩不住。

“是啊。”我点头,目光闪烁不定,却仍勉强一笑,“我给你的那个消息,自然知道你一定会来这。何况……听说你封官了,真厉害啊。”

李世民心口微颤,半晌才低声道:“你不能久留,我送你出塞。”

“我自己能行的。只不过——”我抿唇,仰头看向他,“在走之前,你能不能请我吃一顿面?”

他怔了怔,随即点头:“好。”

路边面摊,一碗热面,很快就端上来。我身上没有带银两,只有两个胡饼,看到这碗面,有点有了这顿没下顿的感觉,低头狼吞虎咽,热气扑面,眼眶却有些酸涩。

他看着我,轻轻笑:“别急,慢点,别烫着。”

这是我两天来吃的第一顿热食,倒并未觉得烫,只觉得暖暖的。吃完后,我抬起头,轻声道:“不知道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了……李兄可要多保重。”

李世民看着破烂衣裳的我,心中终是放心不下,“现在边关太乱,你一个人不安全,万一你遇到那些匪徒强盗怎么办,我送送你吧。”李世民站起身。

“你不是有家室吗?若被人看见……不好吧?万一我身份暴露,岂不是连累你?”

“我相信你。”李世民直视着我,语气坚定,“今日不忙,我送你到马邑。闲话,不会传到父亲那去。”

我心头微动,终是点了点头。

雁门大营里,士兵们仍在整顿,旌旗猎猎。李世民紧了紧披风,心里清楚——若贸然离开营地,军纪森严,他必须先向长官请示。

他走向云定方的大帐,见他正审阅军务,手边摆着厚厚的军报。

“伯父,末将有事需离营一趟。”李世民恭声道。

云定方抬眼,眉头微蹙:“此地乃边关,军纪森严,若非紧要之事,岂可擅自离营?”

李世民压低声音:“属下确有急事,关系到家人性命。短暂外出,不误大军调度。”

云定方凝视他片刻,眼神深邃。李世民感觉到一丝压力,胸口微微发紧。

“好,世民贤侄的人品我放心,你去吧,但速回,明日必须赶回来,不得逾时。兵士纪律不可轻犯,若后日才归,军令必追究。”云定方缓缓点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伯父,属下告退。”

李世民为我牵来一匹马,顺手将披风搭在我肩上:“九月的边关夜冷,别冻着了。”

我们就这样,骑马出了雁门。一路上尽是流民与尘土,行进缓慢。

“没想到雁门一战,居然有这么多人无家可归,真让人心酸。”李世民叹了口气。

“是啊,突厥攻进马邑城后,城里百姓根本出不去,他们家家户户都被索要财物,有些坚持不下去的就没能活下来。我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我说。

李世民看着我,皱了皱眉:“那些孤儿不会恨你吧?”

我轻轻摇头:“我蒙着面,他们不认识我的令牌,只当我是个好心人而已。”

他好奇地问:“郡主,你……挺喜欢中原人吗?”

我叹口气:“其实不管是草原人还是中原人,本来没必要敌对,只是住的地方不一样而已。或许有一天,草原人也能去长安、洛阳当官呢。”

李世民半信半疑地笑:“那可从来没发生过。”

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虽然两地分隔已久,大多数草原人都舍不得故土,但如果哪天失去家园,或者中原强大起来,为了生存,他们也会去中原。”

他眼神里有些期盼,也带着忧虑:“郡主想得真远……只是眼下中原衰弱,我不敢妄言。只希望两地和平,少些兵戈。”

我点点头:“最近我在读《魏书》,北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汉化后民族融合,游牧文化给中原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李世民点头赞同:“郡主的见解挺有意思,我母亲就是鲜卑人后代,不过去年她去世了。小时候母亲教我骑射……说起来,郡主怎么会对中原历史这么感兴趣?”

我耸肩笑:“草原生活有点单调,上次去晋阳,我顺便买了几本书回来,《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魏书》,挺有意思的。世民兄大概都读过吧。”

李世民笑:“这些我都读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我开心地笑了:“在这些浩瀚的史书里,不知世民兄最敬佩谁?”

他思索片刻:“私心来说,我最敬佩曹操,这人诗写得不错,我很喜欢。”

我莞尔:“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雄。”

李世民感叹:“郡主也喜欢曹操?”

我点头:“我更敬佩曹操的谋士郭嘉。当然曹操和荀彧我也喜欢。郭嘉虽然史料不多,但每一策都算无遗策,对曹操忠心耿耿。赤壁之战,曹操说‘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读来令人遐想。”

李世民笑了:“听郡主这么一说,我得回去好好看看《三国志》。”

我继续聊:“你认识刘文静吗?上次见面,他帮我们把信送给你父亲。你们应该是旧识吧?当时我女扮男装,还说自己叫哥舒翰,因为我汉文写得不错,叔父把中原的生意交给我处理,我和他经常来往。”

李世民点头:“刘兄和我父亲关系很好,经常来府里。”

我们聊着少年时代的往事,渐渐夜幕沉沉,我们只走到一半路程,前路的驿站早已因为战乱而荒废,只得露宿荒野。

篝火燃起时,我递给他一个胡饼:“连累你了。”

李世民接过,注视着我洗净尘土后的面容。火光映照,因为连连奔波我的脸上显得疲倦,不似往常神采奕奕,却有一种静态的美,薄唇失了血色,却越发显得纤巧。眉眼间漾着一层雾般的柔媚,睫毛投下颤抖的阴影。

他忽然移开了眼,心绪翻涌。

我亦悄悄侧目看他,他用树枝拨了拨火堆,火星四散飞起,映得他眼神里都是光。那光不再是军营里那种冷光,而是少年人的亮,带着一份还未被现实磨掉的自信与锋芒。

“我自小在军中,露宿野外是常事。”他淡声道。

“我却是头一回。”我笑了笑,“多亏世民兄照顾。来日我定送几匹突厥好马给你。”

“郡主不必客气。上次我欠郡主的人情还未还完呢。一会儿我睡这边,你睡那边。”他指了指树干两侧。

我笑道:“若有一天我去长安,记得请我喝一碗长安的酒就行。”

他转头,目光澄亮:“好。我记得。”

夜色渐深,篝火仍然燃烧着,我们在树干两旁睡下。我轻声开口:“我上次见你父亲,他似乎并无谋反之心。但……隋朝气数将尽。若李家需要兵马,我突厥可以相助。若以并州为基,攻入长安,必能势如破竹。”

李世民静静听着,目光凝在我身后的火焰上。

“郡主是希望我李家去夺天下?”李世民问道。

“曹操能夺天下,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低声道,“如今杨广昏庸,民心皆失。若李家一举入长安,另立新帝,必可得正统。”

“另立新帝……难道不会如董卓?”

“董卓不得民心,所以失败。如今推翻隋室,却是顺应天命。”我看向他,眼神清澈而坚定,“李兄,你该学曹操。”

火光摇曳,他凝视着我,许久才缓缓吐出一句:“曹操,确是英雄。”

我们聊着三国的故事,渐渐困意袭来,竟不知何时睡去。

翌日清晨,风声猎猎。我被冻醒,大大的打了一个喷嚏,我们再次启程,这时路上人少,我们快马加鞭终于在巳时抵达马邑。城门前,我下马,回眸一笑:“李兄,多保重。”

他望着我背影,似欲开口,却终究没说什么便匆匆离开马邑,连饭也未吃,快马加鞭赶回雁门。

而我转身北上,消失在茫茫草原的天际。回到突厥后,父亲和叔父担忧了好几日,但见我平安归来,也没有责怪,只是叮嘱我再不得私自出草原。

李世民一路急行,风尘扑面。他翻身下马回到雁门大营时,夜色已沉。篝火通明,军士们正各自就寝,只有巡逻的脚步声与犬吠声此起彼伏。所幸没有超过答应云定兴的一日期限。赶忙去军帐中报告。

“想不到侄儿艳福不浅啊,这雁门关里居然也有老相好。”云定兴半开玩笑地迎上来。

李世民神色微动,正色道:“伯父莫要取笑了,只是一位远方表妹,我看她无依无靠,就送她去找父兄罢了。”

“贤侄放心,我不会告诉你父亲。年轻人嘛,有些风流韵事并不是坏事。”云定兴摇头笑了笑,转身入帐。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李渊之子世民,年十六,应募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说定兴多赍旗鼓为疑兵……定兴从之。师次崞县,突厥候骑驰告始毕曰:王师大至。由是解围而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