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食旅行家 > 第10章 扬中的“毒”

美食旅行家 第10章 扬中的“毒”

作者:笑匠徽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3:25:29 来源:文学城

(上)

在无锡感受过太湖的温柔馈赠后,苏晚的下一站,选择了一个让她心跳加速、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地方——扬中。

扬中,是长江上的一座岛市,也是中国最大的河豚养殖基地。苏晚在做攻略时,看到一句流传已久的古话:“拼死吃河豚”。这句充满了悲壮与诱惑的话,像一根刺,扎进了她心里。她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美味,能让人甘冒生命的危险?而如今,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扬中,品尝河豚,又会是怎样一番体验?

这不仅仅是一次美食探索,更像是一场对恐惧的挑战,一次与传奇的对话。

她通过美食圈的朋友,联系到了一位在扬中专门研究河豚料理的老师傅,姓丁,人称“丁师傅”。丁师傅的“江鲜楼”,在当地极富盛名。

苏晚抵达扬中,见到了丁师傅。他是一位年近六旬、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锐利的老人。他没有立刻带苏晚去厨房,而是先带她参观了养殖基地。看着池中那些圆滚滚、憨态可掬,一生气就鼓成一个球的河豚,苏晚很难将它们与“剧毒”二字联系起来。

“现在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鲀,毒性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做到无毒。”丁师傅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但是,处理河豚的规矩,一点都不能废。这是对食材的敬畏,也是对食客生命的负责。”

他带着苏晚回到后厨,让她亲眼观看处理河豚的全过程。从精准地去除有毒的卵巢、肝脏、眼睛,到将鱼肉、鱼皮、鱼骨分门别类,丁师傅的动作快、准、稳,每一个步骤都像是一场严谨的外科手术。

“今天,就让你尝尝我们扬中最经典的‘河豚三吃’。”丁师傅说。

第一吃,是河豚刺身。

这道菜,考验的是刀工和对食材新鲜度的绝对自信。丁师傅用一把柳叶长刀,将最精华的河豚脊背肉,片成了薄如蝉翼、近乎透明的薄片,然后像一朵绽放的菊花般,精心码放在冰盘之上。

苏晚夹起一片,蘸上一点点特制的、用河豚鱼骨熬制的鲜酱油,缓缓送入口中。

入口的瞬间,她的眼睛猛地睁大了。那鱼肉,带着一种极其独特的、劲道而又爽脆的嚼劲,在齿间发出了“咯吱”的微响。它不像三文鱼的肥腴,也不像金枪鱼的软糯,而是一种充满弹性的、鲜活的生命力。细细咀嚼,一股清淡而又极其悠长的鲜甜,缓缓在口中释放开来,回味无穷。

这第一口,吃的是河豚最原始、最大胆的本味。它像一个引子,告诉苏晚,这场味觉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下)

第二吃,是红烧河豚。

这一吃,吃的便是河豚的皮和肉。丁师傅用传统的红烧做法,加入了本地的秧草(草头)和竹笋一起焖烧。菜端上来时,酱色红亮,香气浓郁。

苏晚第一筷子,夹向了那块看起来最奇特的河豚皮。那皮上,还带着细小的、沙粒般的硬刺。她有些犹豫,丁师傅笑着说:“放心吃,这皮是宝,满满的胶原蛋白,炖烂了,刺也软了。”

苏晚将信将疑地将鱼皮送入口中。奇妙的口感发生了!那鱼皮,软糯、黏唇,充满了丰富的胶质,入口即化,仿佛在吃一块顶级的花胶。而那些细小的硬刺,在长时间的炖煮后,竟真的变得酥软,非但没有扎嘴,反而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沙沙的口感。

再尝鱼肉,经过红烧,河豚肉吸收了浓郁的酱汁,变得极其鲜美。它的肉质比一般的鱼肉更紧实,纤维感更强,吃起来滋味十足。垫底的秧草和竹笋,也吸足了河豚的鲜味和酱汁的醇厚,变得异常美味。

如果说刺身是清冷孤傲的剑客,那这道红烧河豚,便是热情豪迈的将军。

最后,第三吃,也是被誉为河豚料理最高境界的——奶白河豚汤。

丁师傅将之前剔下的河豚鱼骨,用猪油爆香,加入滚水,熬制成一锅奶白色的浓汤。汤中,只漂浮着几片洁白的鱼肝和几颗翠绿的青菜心,看起来简单至极。

服务员为苏晚盛了一小碗。她先喝了一口汤。

就在汤汁触碰到舌尖的那一刻,苏晚感觉自己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鲜啊!它浓郁、霸道、醇厚,仿佛将长江水所有的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一碗之中。它不像鸡汤的醇,不像鱼汤的清,而是一种复杂到难以言喻、却又纯粹到极致的“鲜之顶点”。这股鲜味,瞬间席卷了她所有的感官,让她之前品尝过的所有鲜味,都黯然失色。

再尝那片被誉为“西施肝”的鱼肝,入口即化,细腻丰腴,甘香无比,毫无内脏的腥气。

苏晚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浑身都暖了起来。她感觉,这碗汤,不仅是在慰藉她的胃,更是在洗涤她的灵魂。她想起了父亲病重时,日渐消瘦的模样,想起了自己那段食不知味、内心灰暗的日子。

而此刻,这碗凝聚了生命精华的、极致鲜美的汤,仿佛一种“以毒攻毒”的良药,用最霸道的美味,冲刷掉她心中所有残存的阴霾与悲伤,让她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食物的力量。

“拼死吃河豚”,她终于明白,人们拼的不是“死亡”,而是对这种“极致之美”的向往。

回到住处,窗外是奔流不息的长江。苏晚摊开笔记本,手还有些微微颤抖。

她写道:“扬中,阴。河豚三吃。我尝了传说中‘拼死也要吃’的美味。刺身的脆、红烧的糯、白汤的鲜,每一种,都是味觉的巅峰。爸,我喝那碗汤的时候,忽然就不那么难过了。我想,美食的终极意义,或许就是让我们在品尝风味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活着’本身,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谢谢你,让我踏上这段旅程。”

她知道,河-豚这道菜,是绝对无法在家庭厨房复刻的传奇。它属于江鲜楼,属于丁师傅这样怀着敬畏之心的匠人。所以,这一次,她的笔记最后,没有菜谱。

她只是在末尾,郑重地写下了一句话:

“对食材最大的敬畏,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家常奶白鱼汤面】

(复刻一碗来自江水的慰藉)

食材准备:

鱼汤(灵魂):新鲜鲫鱼1-2条(个头不用太大,野生的更佳,完全可以代替河豚),生姜,小葱。

面条:细切面或龙须面。

配菜(可选):几颗小青菜,煎好的荷包蛋。

调味:猪油(或植物油),盐,白胡椒粉(大量的!)。

制作步骤:

处理鲫鱼:鲫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清洗干净,特别是鱼腹内的黑膜一定要刮干净(这是腥味的来源)。用厨房纸巾将鱼身内外彻底擦干。

核心步骤一 ·煎鱼:锅烧得滚烫,用一片生姜擦拭锅底(防粘)。下入一勺猪油(猪油是汤色奶白的关键之一),油热后,将擦干的鲫鱼放入锅中,转中火慢煎。不要急着翻动,待一面煎至金黄酥脆后,再翻面煎另一面。晚晚会在煎鱼的时候把鱼捣碎,优点是鲜味更加浓郁,缺点是吃不到一点鱼肉。

核心步骤二·熬汤:

待两面都煎好后。

关键一步:立刻冲入滚烫的开水!水量要一次性加足,没过鱼身。用开水冲撞煎透的鱼肉和油脂,是汤色迅速变白的秘诀。

放入几片姜和一根打结的小葱。

盖上锅盖,转大火,保持沸腾状态,熬煮10-15分钟。你会看到汤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清澈变为浓郁的奶白色。然后小火慢煮一个小时。如果把鱼捣碎,就捞出鱼渣。

过滤与调味:

熬好的鱼汤,用细网漏勺过滤掉鱼骨和鱼肉碎(如果怕麻烦,也可不过滤,吃的时候小心鱼刺)。

将奶白色的鱼汤倒回锅中,烧开,加入适量盐和大量的白胡椒粉调味。

煮面与完成:

另起一锅煮好面条,捞入大碗中。

将滚烫的奶白鱼汤浇在面条上。

码上烫好的青菜、荷包蛋等配菜,撒上一点葱花。一碗鲜美浓郁、能暖到心底的家常鲫鱼汤面,就大功告成了!虽然没有河豚的霸道,但这份温暖,同样无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