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那欢声笑语的草甸,取经团队踏入一片奇异的山脉。此山名唤“无影山”,并非没有影子,而是山石林木的影子竟会自行移动,时而拉长如鬼魅,时而缩成圆点,光与影的界限模糊不清,行走其间,方向感极易迷失。
更奇特的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低沉的、持续的嗡鸣声,并非噪音,倒像某种规律的震动,直透心扉。
“师父,这地方邪门!”悟空以手搭棚,四下张望,“影子活了过来,还有这声音,搅得俺老孙心烦意乱!”
八戒捂着耳朵:“可不是嘛!嗡嗡的,跟几千只蜜蜂在脑子里开席似的!”
玄奘亦觉心神不宁,那嗡鸣似乎能引动气血,他默念静心咒,效果却不大。武媚娘袖中扫雪笔微颤,她凝神感知片刻,忽然道:“此非妖邪之音,倒像是……某种共鸣。这山,这石,这光影,似乎都在遵循一种独特的‘律动’。”
正说着,前方道路被一片巨大的、不断变幻形状的阴影彻底笼罩,阴影中传来一个空洞重叠的声音:“此路……不通。欲过无影山,需随‘影律’而动,找到与山共鸣的‘频率’。”
声音消散,那巨大阴影开始以一种复杂难言的节奏扭动、伸缩,仿佛在跳一支无声的舞,将前路封得严严实实。
“随影律而动?”八戒傻眼,“这咋动?俺老猪就会个高老庄秧歌!”
悟空尝试着挥舞金箍棒,想强行破开阴影,棒风过处,阴影只是如水波般荡漾,旋即恢复,那嗡鸣声反而更响,震得他手臂发麻。
沙僧沉默地试图用降魔杖定住一片影子,那影子却如流水般从他杖下滑走。
眼看众人束手无策,那嗡鸣声却似乎找到了某种突破口。小碧忽然感觉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节奏,与那嗡鸣的某个频率隐隐相合,她惊讶地发现,自己脚下的一片小小影子,竟随着她心跳的节奏,轻轻摆动起来。
“小姐……我……”小碧有些无措地看向武媚娘。
武媚娘眸光一闪,瞬间明了:“我懂了!非是外在舞姿,而是内在频率!需心与律动,身随影动!”她扬声对众人道,“勿要抗拒这嗡鸣,尝试感受它,找到与自己心跳、呼吸契合的那个点!”
她率先闭上眼,放松身心,不再用意志对抗,而是去倾听、去感受那无处不在的震动。渐渐地,她捕捉到了一种沉稳而富有力量的节奏,与她内心深处那份不屈与坚韧隐隐共鸣。她并未做出大幅动作,只是随着那内在的节奏,微微调整了站姿,指尖在空中划过无形的轨迹。她脚下的影子,竟也随之变得凝实、稳定,不再胡乱变幻。
玄奘见状,也依言尝试。他摒弃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与佛珠捻动的节奏上,试图与那宏大嗡鸣中的一丝平和韵律相合。起初艰难,那情愫杂念总来干扰,但当他想起武媚娘方才的沉稳,心绪竟渐渐平定。他并未舞动,只是那持珠诵经的姿态,在光影变幻中,自成一种庄严的韵律,周身的影子也安分了许多。
悟空性子急,抓耳挠腮半天,才勉强找到一种如同猴王巡视山林般的、跳跃而警觉的节奏,别扭地晃动着身体。八戒则干脆放弃了思考,凭着本能,找到了一种类似吃饱喝足后惬意摇晃的频率,虽然滑稽,倒也契合了他那乐天知命的性子。沙僧最为艰难,他心绪波动极少,最终是以那玄铁链随着脚步移动的沉重声响为引,找到了一种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节奏。
最出人意料的是悟璃。她心思纯净,毫无挂碍,几乎是立刻就被那嗡鸣中最欢快、最活泼的一段频率吸引,不由自主地就在光影中旋转、跳跃起来,像一只追逐光斑的琉璃蝴蝶,她的影子也随之舞动,灵动非凡。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与这片诡异山脉的共鸣。没有统一的舞步,没有刻意的表演,只有身心与这片天地律动的真诚呼应。
渐渐地,那封路的巨大阴影不再充满敌意,它的扭动开始与众人散发出的不同“频率”产生互动,时而随着悟璃的活泼而轻快,时而因玄奘的庄严而肃穆,时而被八戒的滑稽逗得波动(仿佛在笑)。
那空洞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讶异与满足:“频率……已接收。原来,‘影之舞’并非形骸,乃是心弦之颤……”
巨大阴影如潮水般退去,显露出后方畅通的山路。那持续不断的嗡鸣声也渐渐低沉,最终消散。山林恢复了正常的光影,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众人停下各自“古怪”的姿态,相视一笑,皆有恍如隔世之感。这一难,未曾战斗,未曾言辞交锋,只在无声的频率中,完成了一场心灵与天地的对话。
悟空挠头:“这劫渡的……比打一架还累人!”
八戒摸着肚子:“可不是嘛!心神消耗太大,得赶紧补补!”
沙僧默默点头,调整了一下肩上担子。
小碧脸色微红,还在回味方才心跳与律动合一的感觉。
悟璃则意犹未尽,还在原地轻轻转着圈。
武媚娘走到玄奘身边,看着前方重现的道路,轻声道:“法师,可见万物皆有律动,强行对抗,不如顺势而为,找到共鸣之频。”
玄奘颔首,目光扫过团队成员,最终落在武媚娘沉静的侧脸上:“女菩萨所言极是。心动,则影动。降伏其心,万籁皆可为助缘。”
队伍再次启程,经历这独特的“频率之劫”后,彼此间那无形的默契,仿佛又加深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