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绿绿绿森林[暗恋成真] > 第4章 走起来

绿绿绿森林[暗恋成真] 第4章 走起来

作者:何金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7:32:54 来源:文学城

晨雾还没散尽,出发的站台上弥漫着淡淡的铁锈味。

列车慢慢滑入站台时,空气里有一种旧式的气味柴油铁轨,还有报纸墨水和廉价早餐的香味混杂在一起,这里还有很多老旧的绿皮车,咣当咣当的声音还挺有感觉的。

谢瑚背着灰蓝色的登山包,拎着保温壶,穿着那件浅米色防风外套。

她抬头望着那节绿皮车厢,笑着说:“好久没有坐绿皮车了,还有点怀念。”

“是啊。”徐睢在她身侧,语气平淡,“虽然绿皮车很慢,但是相对来讲还算是稳的。”

车门一开,一股带着油烟的热气迎面扑来。

车厢里的座椅是老式的硬座,浅蓝的皮革上布满细小裂纹,头顶的风扇在缓慢转动。

有乘务员推着铁制售卖车经过,各种奇奇怪怪的食物就放在上面,还有各种碰撞的声音在车厢里叮当作响。

谢瑚找到了靠窗的位置,把包放在头顶行李架上,徐睢坐在她对面,低头整理相机。

列车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咣当、咣当起来,像是某种有节奏的心跳。

对面的大叔掏出橘子,边剥边笑:“姑娘,小伙子,吃一个?”

谢瑚愣了下,笑着道谢,橘子皮带着水气,清香一瞬间就弥漫开。

大叔说自己是萍乡本地人,年轻时候在武功山脚下干过活。

“那时候路还没修好,我们都是背东西上山的。现在你们年轻人好啊,装备齐,拍视频,玩得精。”

他说着,又把橘子一个一个分给他们。

谢瑚接过,剥开后吃下一个又一口,汁水甜得像童年的味道,她忽然笑出声:“好久没吃过这么甜的橘子了。”

大叔也笑,露出几颗缺了的牙:“这路上能吃点甜的,就是福气。”

列车继续往前开。窗外的城市慢慢退成平原,阳光穿过玻璃打在两人脸上。

谢瑚把头靠在窗上,轻声说:“这车让我想起小时候去景德镇。那时候妈妈带我去陶博会,一路都在摇。”

徐睢问:“那你那时候多大?”

“十岁吧。那时候我觉得火车像在做梦。睡一觉就能换一个世界。”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徐睢正好在看她,他忽然想到,自己大概也在那个时候,坐过这条线。

只是不同的车厢,不同的方向。

如果命运宽容一点,他们或许真的在某一节车厢擦肩过。

他没把这句话说出来,只是轻轻嗯呢了一声。

对面的大叔笑眯眯看着他们:“你俩是去徒步啊?看衣服有点像。”

谢瑚笑:“对啊,去武功山。”

“情侣?”

她正要否认,徐睢却平静地接话:“还没来得及。”

谢瑚愣了一下。

大叔哈哈笑起来:“那就趁这次路上好好培养感情!”

谢瑚的脸微微红了,低头剥着橘子皮,她的手指有点慌乱,橘皮剥得参差不齐。

徐睢没再说话,只是抬眼看窗外。

阳光照在他侧脸上,眉骨和鼻梁的线条被光切得干净。

那一刻,她突然有点分不清心跳的节奏,是来自火车的震动,还是自己的。

绿皮车的速度像时间被拉长的胶卷,车厢里的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尘土和青草气。

一个小孩在过道里跑,手里举着汽水瓶,被乘务员追着喊:“小朋友别跑,车晃呢!”

前排的年轻人打开泡面,滚烫的水气冒出来,一车厢都是红烧牛肉味。

有人在听收音机,放着老歌,还是邓丽君的《甜蜜蜜》,可能期待着日子跟歌名一样甜蜜蜜。

谢瑚靠在椅背上,笑着感叹:“这车太有生活感了。”

徐睢:“你还挺适应。”

“怎么不适应?我以前坐过更挤的。”

她看着窗外飞逝的稻田,语气忽然变柔,“小时候我妈总让我坐靠窗的位置。她说,能看到风景,就不会晕车。”

“你还晕车?”

“以前会。”

“那现在呢?”

她笑着偏头看他,“有你聊天,就不晕了。”

徐睢愣了愣,低声笑:“那以后多带你坐几次。”

过道上的小贩推着餐车过来:“泡面、茶叶蛋、花生瓜子玉米!”

谢瑚掏了两块钱买了茶叶蛋。

徐睢接过,为她剥壳。

“我自己来…… ”

“烫。”

他头也不抬,指尖灵活地剥着,动作细致得像在修相机镜头。

她看着他,忽然觉得这幕有种说不出的温柔。

“你是不是走过很多地方?”她问。

“算吧。”

“那你最喜欢哪儿?”

“山。”

“为什么?”

他沉思了一会儿:“山不动,但风总在。”

谢瑚轻轻一笑:“你每句话都像拍视频文案,你是不是习惯了?”

徐睢看着她,神色柔了几分:“也许你适合出现在画面里。”

她没接话,只是低头喝水。

火车摇晃,瓶口的水波轻轻荡动。

傍晚的光线从窗外流进来,火车驶入丘陵地带,天边的云像被夕阳染成橘红,徐睢拿起相机,对着窗外拍了几张。

“你也拍吗?”他问。

“我?我只会拍糊的。”

“那我教你。”

他把相机递给她,手在她背后,声音低低的:“先取景,别急着按。看线条,看光。”

她看着取景器里连绵的山色,指尖微微颤。

“这样?”

“嗯,这样很好。”

火车在转弯,风吹进来,她的头发被吹乱,扫到他手背。

他没有动,只静静看着她。

那一刻,他几乎可以听见时间缓慢的流动。

“你拍的挺好。”徐睢轻声。

“真的吗?我第一次拍就这么厉害?” 谢瑚的声音轻声响起来。

“嗯。”他停顿了一下,“第一次就够了。”

谢瑚没听懂,只抿嘴笑笑。

火车广播响起:“下一站,萍乡。”

列车慢慢减速。窗外的天色已经全暗,远处的灯一点点亮起。

她收起相机,靠在窗边轻声说:“这趟车真像一场梦。”

他回:“那就别醒太早。”

她看着他,没再说话。

车厢的灯忽然闪了两下,像旧电影里卡顿的光。谢瑚想,也许有些人就是这样,在最普通的旅途里,让人突然心动。

火车驶入萍乡站时,天已经完全亮起来,太阳出来驱散了柔软的晨雾,远处的山像墨迹一样晕开。

谢瑚拖着包下车,第一步踩在地上的时候,脚下有种久违的实感。

徐睢在前面提着背包,一身黑灰的户外衣,整个人和早晨的风一样干净。

站外的广场上,老旧的出租车排成一列。空气里有油烟、早餐摊的葱花香,还有远处铁轨的余响。

谢瑚转身看他:“我们先吃点东西吧?我都饿了。”

他点头:“听你的。”

他们顺着车站边的小巷走进去。街边是低矮的砖房,招牌褪色,门口挂着蒸气腾腾的布帘。

谢瑚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是香味,藠头炒蛋、米粉、油渣汤。

“你想吃什么?”她问。

“都行。”

“那我帮你点。”

她熟练地点了两碗米粉,一盘藠头炒蛋,等的时候,她摘下帽子,额头上有细细的汗。

“这家店挺有味道。”

“你选的地方都不错。”

“我可没研究。”她笑,“就是闻着香。”

店里的人不多一对年轻情侣正在对面桌拍照。女孩把手机举得高高的,男孩帮她调角度。

谢瑚看了一眼,笑着说:“现在谁出去都得拍个照留念。”

“你以前也这样?”

“以前我只拍陶瓷。”

“为什么?”

“因为陶不会走。”

徐睢低声道:“所以你开始拍风景了吗?”

“算是。怕自己忘。”

他抬头看她。

阳光从玻璃窗外照进来,落在她脸上。那一瞬,他忽然觉得她的每一句话都在替他说。

米粉端上桌,汤面冒着热气,谢瑚咬了一口,辣得眼角发烫。

“呼…… 这辣椒真有劲。”

“要水吗?”

“不用。”她又喝一口汤,脸微红。

他拿起杯子递过去:“喝点。”

她看了他一眼,接过杯子。指尖碰到他的指节,短短一瞬,却像有电流穿过。

他假装低头喝汤,她装作没注意。

饭后他们沿着街边走,萍乡的老城区不大,街道弯弯绕绕,风里混着铁皮屋的味道。

路口的茶叶摊上,一个老奶奶在秤茶叶,声音沙哑却温和:“来尝尝,新茶。”

谢瑚接过纸杯,热气氤氲。

“这味道好像小时候的家。”她轻声说。

“小时候的家?”

“对。小时候我家门口也有茶摊。每次放学回去都能闻到这种味道。”

“那现在呢?”

“现在只有陶的味道。”

他笑:“挺好,茶和陶都能留下痕迹。”

“你又开始说文艺话。”

“习惯。”

他们继续往前走。街边有修鞋的摊子,老式理发店里传出收音机的噪声,一个小孩蹲在路边画画,手上全是粉笔灰。谢瑚弯腰看了一眼,那孩子画的是山,还有一个背着包的人。

“你看,他画的也在走。”

徐睢想了想才继续道,“也许他画的是我们。”

“你想太多。”她笑着抬头,却不敢看他的眼。

两人走到拐角处,风变大。谢瑚的头发被吹乱,他伸手替她压住帽檐。

“谢谢。”

“不客气。”

手掌一瞬间停在她的头顶,动作轻得像怕惊到她。

街边传来卖菜的吆喝声,远处有人在叫出租,时间就这么慢慢过去,他们没有谈心,却已经把心事说尽。

“我们找个地方坐坐吧。”谢瑚提议。

他们进了一家小茶馆,老板是个中年人,桌上摆着几只青瓷杯。

谢瑚一看就笑:“景德镇的釉色。”

老板惊讶:“你也懂?”

“我做陶器的。”

“那是半个同行啊。”

老板笑着给他们续水。

徐睢看着她和老板聊釉色、胎温、泥性,神情温柔,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笃定的力量,那是她在陶土世界里最自在的样子。

等老板离开后,他才开口:“你聊陶的时候最像自己。”

“那平时不像?”

“平时你太克制。”

“我?”她笑,“我可不是。”

“是。”他看着她,眼神认真,“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你情绪太多。”

她被他看得有点不自在,移开视线:“那你呢?”

“我?”

“你拍视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藏情绪?”

“可能吧。”他轻声道,“镜头总是冷的,但人是热的。”

她低头,指尖轻轻摩挲杯沿。

“所以你拍风景,也是在拍人吧。”

“拍风景,是因为不敢拍人。”

这句话让空气安静了几秒,风从门缝里钻进来,掀起几页菜单。

谢瑚看着他:“那你现在敢了吗?”

徐睢看着她,缓缓点头。

傍晚,他们终于到了客栈,客栈在山脚下,是旧屋改的,木质楼梯被踩得有些松。

老板娘热情地笑:“你们是去徒步的情侣吧?要不要订两份早餐?”

谢瑚想解释,徐睢却先一步:“要。”

她瞪他一眼,他假装没看见,房间在二楼。走廊尽头有一扇窗,能看到远处山影,夜色渐渐暗下,天边只剩一抹淡金。

她站在窗边拍了一张照片。

“拍什么?”他问。

“路。”

“明天要走的那条路?”

“对。”

“那第一张拍立得要签谁的名字?”

她笑着回头:“你呢?”

“那第二张就该是你的。”

谢瑚没有再笑。风从窗外吹进来,吹起她的发梢,两人之间的距离只剩一步。

他轻声说:“明天出发,早点睡。”

“你也是。”

“晚安。”

“晚安。”

她关灯前看了一眼相机屏幕,照片里,窗外的山被晚霞染成橙色,而玻璃上映出的,却是他们并肩的影子。

她想,那也许就是她想留住的第一条路。

睡梦里,谢瑚梦里,她又听见了那节绿皮车咣当咣当的节奏,火车的回声仿佛还在远处的铁轨上延续。

还有一个声音,在风里对她说,风景不会跑,但人要走。

事故之后,谢瑚的世界安静了很多,她忘记了一些人,一些地方,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喜欢的东西。

医生说,那叫选择性遗忘,她记得陶,却不记得谁曾陪她烧过一炉,后来,她开了一个小店,白天做陶,晚上上网,那时她在某个摄影论坛上发帖,照片是陶瓷店的角落,有阳光,釉色还有灰尘,都很好看。

连着配文是,时间流得太快,我只想做点能留下痕迹的事。半个小时后,有人留言,那我们的事情要用光影记住,他的昵称叫做行走的山风。

谢瑚随手回了句“摄影师?”

他答:“算半个。”

她笑着问:“半个是什么意思?”

那人回:“拍风景,也拍人。只是风景不会拒绝。”

从那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论坛上聊天,他说自己喜欢徒步、拍摄,常一个人去山里,她说自己喜欢做陶,和泥在一起的时候心是静的。他们聊釉色、聊光线、聊云海,也聊孤独。

有一次,她拍了店里的小猫睡在转盘上。

他说:“那角度好,光从左边打过来,像梦。”

她回:“你是不是什么都能拍成风景?”

他:“也许我在找风景里的人。”

那时谢瑚只当他幽默,没想到,他找的人,其实是她,她总觉得他看起来温柔又安静,那种温柔是带距离的。

有一次,谢瑚打趣他,就说你是不是机器人?

而对方只说比机器人多一点情绪而已。

谢瑚问他是什么情绪?

“想念。”

她愣了几秒,发了个“哈”的表情。

那天之后,他们的聊天频率越来越密。她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每天晚上那条“你今天忙完了吗”的消息,而徐睢,也开始为一句刚出窑,好像有点裂纹想上半天的回复。

有时候,她会发陶坯照片给他看,问他“像什么?”

他说“像一段还没说完的话。”

她笑:“你这人,讲话总是留一半。”

他回:“因为有的事,想让你猜。”

她没再追问,但那天晚上,她梦见自己在山上走,雾很浓,有人在前面等她,影子很熟。就这样谢瑚也没想到,就在家附近看到了来徒步的徐睢,他站在店里的那一刻,谢瑚其实就有预感了。

那时候,徐睢站在街口,看着她店门口的蓝色灯牌,门上挂着风铃,风一吹,声音清脆,她从身后走出来时,穿着浅灰的围裙,头发扎在脑后。

那一瞬间,时间在徐睢心里有点乱。

谢瑚没有一点认出他的神情,但心里猜到了是他。

徐睢帮她搬陶泥、准备材料,谢瑚一边介绍:“你要先揉泥,这样空气会出来,不然烧的时候会爆。”

“像人一样?”

“嗯?”

“压一压,松一点,就不容易裂。”

她笑:“你比我会说。”

他没说,那些话他以前也对她说过,两人之间的对话轻松又暧昧,但每当她转身忙别的,他就静静看着她,那种看法,不是陌生人,也不是朋友,

是一个在心里重复过无数次的名字,终于能重新念出来。

谢瑚会问:“你为什么喜欢拍风景?”

他:“因为风景不会说谎。”

“那人呢?”

“人会忘。”

谢瑚沉默了一下,说:“那就让照片记得。”

徐睢点头:“你也在照片里。”

她抬眼看他:“我?”

“你在那天的光里。”

谢瑚不明白他什么意思,但那句话在她心里轻轻回荡,那天她不小心碰倒了一个未上釉的杯子,掉在地上碎了一角。

她有点懊恼:“这批要重做了。”

徐睢蹲下来,捡起那只杯子,笑着说:“这角度刚好。”

“哪里好?”

“像我。”

“你?”

“有缺口,但舍不得扔。”

她笑出声:“你真会安慰人。”

有一次他拍谢瑚做陶的视频,她看回放后说:“我怎么这么严肃啊?”

“专注。”

“那你拍自己会不会更好看?”

他淡淡:“我拍的不是自己。”

“那你拍的是什么?”

“你手上的光。”

有天深夜,谢瑚发语音给朋友抱怨工作,却不小心点错人,语音里有句:“有个客人总爱盯着我看,怪不好意思的。”

几分钟后,徐睢发来一个笑哭的表情,她立刻意识到什么,脸红得厉害,消息撤回也撤回不了了。

【谢瑚】:……当我没说。

【徐睢】:我会假装没听见。

【谢瑚】:谢谢。

【徐睢】:不过我确实有点克制。

她没回,只发了个月亮表情,然后躺在床上,半天没睡着。

有天夜里,他发来一张照片,拍的是她店门口的风铃,月光下晃动。

谢瑚问:“你还没睡?”

他:“在剪视频。”

“什么主题?”

“叫《重识》。”

“什么意思?”

“重头认识一个人。”

“你拍到什么了吗?”

“拍到她笑的样子。”

她盯着那条消息,半晌没动。

最后只回了一句,“那希望这次,她记住。”

他盯着那行字,指尖停在屏幕上许久,然后轻轻地打下一行,“我会帮她记。”

……

而现在,夜色在萍乡的街上铺开,灯光一盏一盏亮起,风里混着油炸臭豆腐的香味,街角有人拉着二胡,曲调老旧又温柔。

谢瑚提着相机,跟在徐睢身后,他们刚吃完饭,正往客栈方向走。

“你这视频,到底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拍?”她问。

“明天。”

“明天不是要登山?”

“拍上山前的准备,算开场。”

“那你要我帮你拍吗?”

“要。”

“我不会用摄像机。”

“我会教你。”

徐睢语气平平,却让她有点慌。

“我又不是主角。”

“那就暂时借我拍一段。”

“借?”

“等视频发完,你要是觉得不好看,我删。”

“我没说不好。”

“那就答应了。”

徐睢笑了一下,目光掠过她脸,那种平静的笑,有一点慎重的温柔,两人拐进夜市,摊位的灯泡发出暖光,空气里全是油香和吆喝,谢瑚被一堆烤豆腐吸引,掏钱的时候,徐睢递了张纸巾。

“怕你弄脏相机。”

“我还以为你怕我烫着。”

“也怕。”

“……”她低声笑了笑,“你挺多心的。”

她咬了一口,辣椒酱太多,辣得直吸气。

“辣?”

“有点。”

徐睢把自己的那份递给她,“这个少放辣。”

“你不吃?”

“我尝过了。”

“哦。”

她低头接过那串烤豆腐,耳朵发热,走到街尾时,有个卖15一张拍拍立得的小摊。

摊主是个年轻女孩,笑着招呼:“拍一张纪念吗?马上显影!”

谢瑚刚想摇头,徐睢却问:“能帮我们拍一张吗?”

“我们?”她惊讶。

“你说你不会摆动作,正好试试。”

拍立得的闪光灯亮起时,她下意识地眨了下眼。

显影的过程中,她伸手去拿,结果被他抢先。

“我看看好不好。”

“让我看啊。”

他把照片藏在背后。

“你笑得挺好。”

“骗人。”

“真的。”

谢瑚伸手去抢,徐睢退后一步。

“给我!”

“不能。”

“为什么?”

“我要留着。”

他笑着转身离开,谢瑚怔在原地,风吹乱了她的发。

回到住的地方,她坐在床沿,心还没静下来,窗外有风吹动窗帘,带进一点夜里的凉,她拿出手机,点开他们的聊天框。

【谢瑚】:你拍立得那张……真的要留着?

几分钟后,他回:

【徐睢】:明天上山时给你看。

【谢瑚】:为什么上山才看?

【徐睢】:那是明天的开场。

谢瑚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嘴角不自觉弯起来。

第二天早上,客栈的风铃声很清脆,他们一起吃早餐,谢瑚喝豆浆,他喝黑咖啡,她看着他倒糖,笑:“你居然喝甜的。”

“山上风大,怕低血糖。”

“那你挺专业。”

“不是专业,是习惯。”

“那明天我也要学。”

“好。”

徐睢低头喝了一口咖啡,手指轻敲桌面。

“谢瑚。”

“嗯?”

“明天上山,我想拍个开始和结尾。”

“开始和结尾?”

“如果那天光线好,我想说几句话。”

“要我帮拍吗?”

“好。”

她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心忽然微微一紧。一种模糊的直觉告诉她那几句话,大概不是对镜头说的。

到时间出发了,两人走出住的地方,街道被阳光晒得发亮,远处的山影浅浅浮着,徐睢背上相机包,回头冲她笑。

“走吧,去看明天的风景。”

“你真像个导游。”

“那你得付我费用。”

“多少?”

“一顿饭。”

“太便宜了。”

“那就加一句话。”

“什么话?”

“等下山再说。”

他走在前面,风把他的声音吹得有点散,谢瑚追上去,笑着问:“你是不是又想拍视频台词?”

“也许。”

“也许?”

“也许是表白。”

谢瑚怔住,徐睢没回头,步伐平稳。

“你说什么?”

“我说明天风大,记得穿厚点。”

谢瑚站在原地,风从她身侧掠过,阳光照得她眼睛有点酸,她笑着骂了一句:“混蛋。”可那笑意里,全是藏不住的柔软。

很多年后,谢瑚再想起来,只觉得徐睢总说要拍风景,可每次镜头里都有她,也许,他只是借风景,告诉她一些,还没来得及说的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走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