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乱世飘零:魂牵十六国 > 第7章 第七章

乱世飘零:魂牵十六国 第7章 第七章

作者:北洛春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09:17:28 来源:文学城

建武六年(340 年) 十一月二十八日

寒冬的清晨霜气很重,村外的田埂上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踩上去咯吱作响。刘霖怀里揣着半袋粟米,快步走向村西头的老货郎家 —— 他托老货郎在邺城跑了三趟,才好不容易找到了愿意给他们打制新犁铧的铁匠。老货郎是个赵人,头发花白,常年挑着担子走村串户,之前刘家还给过他半袋野菜干,今天特意将剩下不多的粟米去换犁铧。

“阿霖。” 老货郎把犁铧递给刘霖,又叮嘱道,“村里的国人铁匠不给你打,我去邺城找的赵人张铁匠,用你给的铁件帮忙打的,他以前给赵人打农具,后来被国人逼得不敢开门,你带的粟米给他也算给了他打犁铧的工价了。”

刘霖接过犁铧,沉甸甸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锈,却能看出轮廓还算完整。他连忙把怀里的粟米取出一些装在带来的空袋子里递过去:“李伯,谢谢您,这点粟米您收下。” 老货郎摆摆手,叹道:“都是苦命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你赶紧去邺城找老铁匠吧,再晚怕是出不了城门了。”

刘霖将犁铧抱起来,回家取了犁铧的木辕后,直奔邺城的张铁匠家。

张铁匠铺关着门,门上挂着破旧的草帘,刘霖敲了半天门,里面才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谁啊?”

“张叔,我是李货郎的邻居,找您有点事。” 刘霖把带来的粟米放在门口,又补充道,“我不会麻烦您太久,就想把犁铧再打磨下,再帮我固定在木辕上。”

门帘掀开一条缝,张铁匠探出头,看了看刘霖,又看了看地上的粟米和犁铧,叹了口气:“进来吧,快点,别让国人看见。”

铁匠铺里昏暗又闷热,角落里堆着生锈的工具,张爷点燃炉火,让刘霖把犁铧放在火上烤。“这犁铧一看就是老汉我打的,用的是好铁,李货郎急急忙忙拿走也没仔细打磨,得烤软了再磨下才好用。” 张铁匠一边添柴,一边说,“以前我给赵人打犁具,一天能打三个,现在倒好,只能偷偷摸摸帮人打,这世道……”

刘霖没接话,只是蹲在一旁,帮着递工具。等犁铧烤得发红,张爷用大锤轻轻敲打,铁锈一块块脱落,露出里面的铁色。刘霖接过磨石,蘸着水反复打磨,手掌被磨得发红,汗水滴在磨石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磨了小半个时辰,犁铧终于被磨得发亮,张铁匠又用铁钉和木楔子把犁铧牢牢固定在刘霖带来的木犁辕上,叮嘱道:“这木辕虽硬,却不如橡木结实,耕地时别太用力,免得断了。”

刘霖谢过张铁匠,赶着邺城城门关闭前出了城,抱着打好的犁铧跑回家。大父早已把木犁的其他部件准备好 —— 犁床是用柞木削的,犁评是找了块硬木打磨的,虽然简陋,却也算齐全。爷孙俩点着油灯,一起组装犁具:刘霖扶着犁辕,大父用绳子把犁评固定在犁床上,又调整了犁铧的角度,忙到深夜,一把简易的曲辕犁终于立在了院子里。

油灯下,磨亮的犁铧泛着微光,弯曲的犁辕看着比直辕犁轻巧不少。大父围着犁具转了两圈,伸手摸了摸犁辕,笑着说:“没想到咱们真能做出来,乘着地还没完全上冻,明天去田里试试,要是真省力,明年春耕就能省点力了。”

刘霖也很兴奋,连手上的疼都忘了,点头道:“明天一早咱们就去,让老黄牛也轻松点。”

阿娘也没睡,看着院子里的犁具,眼里也满是期待:“要是真好用,明年就能多收点粟米,不用再怕羯吏催税了。忙活完了时间不早了,阿爹和阿霖快睡吧。”

刘霖和大父闻言都回屋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刘霖就和大父推着曲辕犁,牵着家里唯一的老黄牛,来到田里。老黄牛已经十岁了,毛发稀疏,走路有些蹒跚,以前拉直辕犁,走不了半亩地就气喘吁吁。大父把犁绳套在牛身上,自己扶着犁把,对刘霖说:“你在旁边看着,要是偏移了,就帮着扶一把。”

刘霖点点头,退到田埂边。大父吆喝了一声,老黄牛慢慢往前走,曲辕犁果然比直辕犁轻巧 —— 以前老黄牛拉犁时,脖子上的绳子勒得很紧,走得吃力,现在却不用那么使劲,脚步也稳了些。犁铧入土时,虽然不算深,却也划出了一条犁沟,比直辕犁的沟更直些。

“真省力!” 大父笑着回头对刘霖说,脸上满是惊喜,“你看,老黄牛都不喘了,这弯辕还真管用!”

刘霖也很高兴,连忙跑过去,帮着调整犁评:“大父,咱们把犁铧调深点,这样粟米扎根深,长得好。” 他按照记忆里的方法,挪动犁评,犁铧果然入土深了些,老黄牛虽慢了点,却还能拉动。

可没耕多久,问题就出现了。老黄牛走着走着,犁具突然往左边偏移,划出的犁沟歪了不说,犁铧还蹭到了旁边的土坷垃,发出 “咯吱” 的声响。大父连忙停下,调整犁辕的方向,皱眉道:“怎么会偏移?是不是犁辕的弯度不对?”

刘霖蹲下身,看了看犁辕的弯曲角度,才发现弯度稍微大了点,牛往前行时,力量偏向一侧,所以容易偏移。他和大父一起,用斧头稍微削了点犁辕的弧度,又试了一次,偏移的情况好了些,却还是偶尔会歪。

“先这样,接着耕,看看后面怎么样。” 大父扶着犁把,继续往前走。可没走几十步,犁铧突然卡在了土里 —— 田里有块硬土疙瘩,犁铧不够锋利,没能切开土块,反而被卡住,老黄牛使劲拉了一下,犁绳都绷直了,犁具却纹丝不动。

“停下!别让牛使劲,会伤着牛的!” 刘霖连忙跑过去,帮着大父一起把犁铧从土里拔出来。只见犁铧的边缘被土块硌得有点卷,原本磨亮的地方也沾了不少泥土。

大父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锄头,蹲下身把硬土疙瘩刨碎:“这犁铧还是不够锋利,得再磨磨。” 他一边刨土,一边说,“咱们没打铁的工具,只能磨成这样,对付软土还行,硬土就不行了。”

刘霖点点头,心里有点失落,却还是说:“没事,咱们慢慢耕,遇到硬土就刨碎,总能耕完。”

爷孙俩接着尝试,这次走得更慢,遇到硬土就停下来刨碎,好不容易耕了半亩地,突然 “咔嚓” 一声脆响,所有人都愣住了 —— 犁辕的连接处,也就是固定犁铧的地方,突然断裂,木茬参差不齐地露出来,犁铧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犁具瞬间散架,犁床和犁评分开,落在田里。

老黄牛被响声惊到,猛地后退,差点把大父带倒。刘霖连忙冲过去,扶住大父,又拉住牛绳,安抚受惊的老黄牛。等牛平静下来,俩人看着散落一地的零件:断成两截的犁辕,掉在地上的犁铧,滚到田埂边的犁评,心里满是失落。

大父弯腰捡起断了的犁辕,看着参差不齐的木茬,叹了口气:“还是木材不行,柞木虽然硬,却不够韧,连接处受力大,还是断了。”

刘霖也蹲下身,捡起犁铧,犁铧边缘的卷口更明显了,他看着手里的犁铧,又看了看断了的犁辕,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说不出话来。他之前以为,只要有图纸,有材料,就能做出好用的犁具,却忘了这是乱世 —— 没有好的木材,没有锋利的工具,没有专业的铁匠,仅凭一点现代记忆,根本没法做出真正好用的农具。

“不怪你。” 大父拍了拍刘霖的肩膀,声音很轻,却带着理解,“这世道,汉人哪有条件做新东西?能做出个样子就不错了,咱们不亏。”

刘霖默默点头,眼眶有点发红。他想起找材料时的奔波,磨铁锈时的手疼,组装犁具时的期待,现在却只剩一地零件,心里的失落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他不是难过犁具坏了,是难过自己想帮家里改善处境,却还是失败了 —— 在这个缺乏资源、汉人被压迫的时代,连一件简单的农具都做不好,想要活下去,比他想象的更难。

老黄牛站在旁边,低着头啃着田里的枯草,像是也在安慰他们。大父把散落的零件捡起来,放在犁床上,安慰刘霖说:“咱们回去吧,这犁具还能修,就算不能用,也能拆了做别的,别丧气,咱们只是试试犁铧,距离春耕还早,有的时间。”

刘霖站起身,帮着大父推犁床,慢慢往家走。深冬的风刮在脸上,有点刺骨,他看着路边的枯草,突然明白:在这个乱世里,光有现代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得有适应乱世的能力 —— 没有好的工具,就用简单的;没有足够的粮食,就多挖野菜;没有反抗的力量,就先学会隐忍。

回到家,阿娘看到他们手里的断犁,没问结果,只是端来温水:“累了吧?喝点水,粥快煮好了。”

刘霖接过水,喝了一口,心里的失落慢慢平复下来。他看着断了的犁辕,虽然失败了,却也不是毫无收获 —— 至少他尝试过,至少他知道了问题在哪里,以后或许还能再改进,就算不能,也能靠其他办法活下去。

这个乱世里,活下去的路有很多条,改良农具只是其中一条,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属于他们的那条路。刘霖看着身边的家人,心里重新坚定起来:不管多难,他都要带着家人活下去,哪怕慢一点,哪怕辛苦一点,也要在这个黑暗的时代里,守住这个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