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乱世飘零:魂牵十六国 > 第3章 第 3 章

乱世飘零:魂牵十六国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北洛春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0:06:12 来源:文学城

建武六年(340 年)十 月初五日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过邺城近郊的田野,把成片的粟穗吹得微微弯腰。那些粟穗大多不算饱满,穗粒干瘪,是今年伏旱留下的痕迹。即便如此,却依旧散发着谷物香气,给贫困的汉人农户带来了希望。经过再三恳请,大父终于答应带刘霖收割庄稼了。这天清晨,天刚泛起鱼肚白,刘霖就跟着大父往田里走,手里攥着一把旧镰刀 —— 木柄被磨得光滑发亮,刀刃却有些钝了,边缘还卷着个小缺口,是大父用了十几年的老物件。

从家走到田里大约一炷香时间,到地里天还没大亮。

“拿镰刀得这样握,大父走在前面,停下脚步转过身,示范着握住镰刀的木柄,手指扣在靠近刀刃的位置,“别太用劲,不然割久了手会酸;也别太松,容易掉。弯腰的时候要慢,盯着粟秆的根部,一刀下去要利落,别割太深,免得把土里的根须带出来,也别割太浅,留太长的茬子浪费。”

刘霖学着大父的样子握住镰刀,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刀刃,心里有点发怵。他在现代虽然参加过学校的劳动课,割过杂草,可从没碰过这种老旧的镰刀,更没割过成片的粟米。他试着弯腰,对准一株粟秆的根部,用力一割 ——“咔嚓” 一声,粟秆倒是断了,可镰刀没控制好,顺着惯性划到了旁边的粟穗上,好几粒干瘪的粟粒掉在土里。刘霖看到情景,心中有点愧疚,没干多少活,却添了乱。

“哎,慢点!”大父连忙上前,捡起地上的粟粒,小心翼翼地放进随身的布兜里,“阿霖啊,庄稼人靠天吃饭,每一粒粟米都金贵着呢,掉在土里就找不回来了,这可是咱们的口粮啊。”他的声音带着点急,却没责备,只是重新站到刘霖身边,握着他的手,一点点调整角度:“你看,刀刃要贴着粟秆,稍微倾斜一点,这样既割得断,又不会伤着穗子。”

刘霖跟着大父的力道再试一次,这次稳了些,粟秆顺利断开,穗子完好地握在手里。他心里刚有点雀跃,没注意脚下的土坷垃,脚下一滑,手不自觉地往前一送,镰刀尖正好划在虎口上,瞬间渗出了血珠。

“哎哟!”大父眼疾手快,立刻抓住他的手腕,从腰间解下一块旧布条,轻轻按住伤口,“怎么这么不小心?快别割了,先歇会儿。”

“没事大父,小口子。” 刘霖摇摇头,看着虎口上的血珠被布条吸住,心里有点愧疚 —— 自己不仅没帮上忙,还添了麻烦。他看着大父扶着腰的样子,老人刚才为了拉他,弯腰时明显顿了一下,显然是腰疾又犯了,却还是强撑着关心他。

“怎么能没事?手上流血了要包好,不然破伤风了更麻烦。” 大父固执地把布条缠紧,又从田埂边摘了片野薄荷叶子,揉烂了敷在伤口上,“这叶子能止血,还能止疼。你先在田埂上坐会儿,看我割,等手不疼了再试试。”

刘霖坐在田埂上,看着大父转过身,重新拿起镰刀。老人的背更驼了,弯腰时得先用手扶住腰,停顿几秒才能慢慢弯下去,每割一束粟米,肩膀都会跟着颤一下,偶尔还会忍不住咳嗽两声,却从不停歇。阳光慢慢升起来,洒在老人的花白头发上,泛着细碎的光,也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金黄的粟穗上,显得格外单薄。

刘霖握紧了没受伤的手,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 —— 他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农民辛苦”,可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真切地感受到:不是文字里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手上的老茧,是腰上的旧疾,是每一粒都舍不得浪费的粟米,是明知天旱收成不好,却还是要拼尽全力去收割的坚持。

等虎口的疼稍微缓解,刘霖站起身,重新走到大父身边:“大父,我再试试,这次肯定不会掉粟粒,也不会割到手了。”

刘老汉看他眼神坚定,没再阻拦,只是在旁边看着,偶尔提点一句。这次刘霖学得格外认真,每一次握镰、弯腰、下刀都格外小心,虽然速度慢,却再也没割伤手,也没让粟粒掉在土里。割了大概半个时辰,他的手臂就开始发酸,腰也隐隐作痛,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土里,瞬间就被吸干。

“歇会儿吧,别累着。” 大父递过来一个水囊,是用猪膀胱做的,里面装着凉水解渴。刘霖接过水囊,喝了一口,水带着点土腥味,却格外解渴。他靠在田埂上,看着成片的粟田,才发现他们只割了很小一片,剩下的还一望无际 —— 这两亩田,要靠大父这样的身体,不知道要割到什么时候。

虽然已经秋天,正午的日头最毒,晒得地面发烫,连风都带着热气。刘霖的汗把粗布衣裳都浸湿了,贴在背上,又闷又痒,手臂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阿娘的声音,她提着个竹篮,快步走了过来,篮子上盖着块粗布,里面是午饭。

“快歇歇,吃点东西。”阿娘把竹篮放在田埂上,掀开粗布,里面是两个陶碗,装着和往常一样的稀粥,还有一小碟切碎的腌野菜,是用盐腌的,有点咸,却能下饭。她还特意带了个小陶罐,里面装着点温水,怕他们喝凉水闹肚子。

刘霖确实饿了,接过碗就狼吞虎咽起来。稀粥还是那么稀,粟粒屈指可数,可他觉得比现代的任何饭菜都香。阿娘坐在他身边,看着他吃,自己却只拿着个小饭团 —— 是用橡子面,掺了点野菜做的,又干又硬,咬一口能剌得嗓子疼。她小口啃着饭团,偶尔喝一口水,眼神却一直落在刘霖身上,怕他没吃饱。

“阿娘,你也喝碗粥。”刘霖把自己的碗往她那边推了推。

“不用,我吃这个就行。”阿娘把碗推回来,“你干活累,得多喝点粥,有力气。”

刘霖没再推辞,知道自己现在多吃点,下午才能多干点活,才能帮大父分担。吃完午饭,他没歇多久,就拿起镰刀重新下地。阿娘收拾好碗筷,也没立刻走,而是在田埂边捡掉落的粟穗,哪怕只有一两粒,也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兜里,嘴里还念叨着 “别浪费,别浪费”。

下午的太阳依然毒辣,刘霖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滴进衣领里,又凉又黏。手掌被镰刀的木柄磨得发红,慢慢起了个小血泡,一握镰刀就疼,可他没说,只是把疼的那只手往身后藏了藏,用另一只手辅助着割。大父看在眼里,却没说破,只是悄悄放慢了速度,让他能跟上。

就这样一直割到傍晚,夕阳把田野染成了橙红色,刘霖才跟着大父往家走。他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双脚被田埂上的石子硌得生疼,脱了鞋一看,脚底磨出了好几个小水泡,手掌上的血泡也破了,沾了点泥土,疼得钻心。

回到家,阿娘早就烧好了热水,看到他手上的伤和脚上的水泡,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赶紧从灶膛里扒出几块烧过的草木灰,放凉了敷在他的伤口上,又从院子里摘了些止血的草药,嚼烂了敷在血泡上,用干净的布条缠好。

“苦了你了,阿霖。” 阿娘的声音带着点哽咽,“以前你身子弱,从没干过这么重的活,现在却要跟着我们遭这份罪。”

刘霖摇摇头,看着阿娘认真包扎的样子,心里暖暖的:“阿娘,我不苦。能帮家里干活,能多收点粟米,我高兴。”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大父年纪大了,腰不好,以后田里的活,我多干点,您和大父就能少累点。”

阿娘没说话,只是低下头,继续包扎,眼泪却掉进了草药里。刘霖看着她的头顶,突然觉得鼻子一酸 —— 他以前是个没人疼的孤儿,现在却有了会为他心疼、为他流泪的家人。这份温暖,是他在现代从未有过的,也是他在这个乱世里,最想守护的东西。

夜里,刘霖躺在干草炕上,虽然浑身酸痛,却睡得格外安稳。他摸了摸手上包扎好的伤口,想起白天割过的粟田,想起大父的教导,想起阿娘的眼泪,心里突然变得格外坚定。

他知道,学会农活只是第一步,以后还有赋税要交,还有羯族小吏要应付,还有无数的困难在等着他。可他不再像刚穿越时那样恐慌,因为他明白了:在这个乱世里,活下去的勇气,不仅来自自己的坚持,更来自家人的陪伴;而能为家人分担,能靠自己的双手挣一口饭吃,就是他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月光通过茅屋顶上的破洞洒进来,落在地上,像一层薄薄的霜。刘霖缓缓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点笑意 —— 明天,他还要跟着大父去田里,还要将剩下的一半粟米收割完,还要学着把这些粟米晒干、储存好,为即将到来的冬天,为这个家,多攒一点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