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垄上烟火(种田) > 第5章 第 5 章

垄上烟火(种田) 第5章 第 5 章

作者:山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9 10:37:54 来源:文学城

且说钱氏前脚刚走,李老三后脚就进了老宅。

“你们夫妻两个是不是嫌我日子过得太舒坦了,轮番过来给我添堵。”杨氏看清来人,眼一闭不想面对。

“钱氏也来了?这婆娘就是喜欢到处躲懒。”李老三毫不在意,“儿子今儿定要给娘争脸面,娘只管等着就是。”

杨氏睁开半只眼皮打量这个儿子,一身宽衣长袍,头发梳的溜光水滑挽成髻。

杏娘离得近看得更仔细,他这个三哥本就长得瘦伶伶不挂肉,李家人个子都高,宽衣大袍往身上一套,如同十月田间地头随风舞动的稻草人。细细的麻杆杵在原地,衣袖袍角荡到了远处。

头发虽梳得整齐,却带着一股子常年不洗头的霉味,混合着不知倒了多少刺鼻头油的难闻味道。

杏娘不动声色地用帕子掩了鼻子,头一低,她三哥脚上的鞋子也不知多久没洗了,白色的鞋帮跟鞋面成了一个颜色,鞋口处一圈黝黑发亮。

“你打扮得人模狗样的,这是要去干什么大事?”杨氏面无表情地问。

“看娘说的什么话,今儿是我侄儿的大好日子,我这当叔叔的少不得要替他应酬一番,给他争个脸面,我也认得几个镇上的乡绅富户,同他们交往自然是不能穿的差了。”

李老三装模作样地捋袖子拍衣角,“只不过,娘,您也是知道的,这交际往来最是耗费银钱,您就给我几两碎银,以免跌了儿子的名声。”

杨氏眉毛都没动一下,重新闭上眼睛,“我倒不知道,这名声是从老子娘手里拿银子得的,老娘既不想要名声,也没银子。”

“您没钱应该早说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李老三遗憾地摇头。

“侄儿当上医馆的坐堂大夫,这是多大的喜事,就应该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邀请来,摆他三天的流水席。侄儿家的洗三又是一桩喜事,再摆三天的流水席。这样且不是既收了礼金,名声又传扬了出去,多有体面的事。”

他颇是惆怅地惋惜道:“我爹这个榆木脑袋就是想不开,放在别家指不定怎么舞龙起凤呢,咱家倒好,悄咪咪的连个吹打都没有,还就摆一天酒席,真是可惜啊!”

“我这个榆木脑袋倒不是想不开。”一道清朗、缓慢的声音响起,人缓步走进屋子。

“外祖父!”青叶惊喜地叫道,冲过去抱了老人的双腿。

李老爷子一袭青衣道袍,年过五旬依旧腰背笔直,长身玉立,他拍拍外孙女的小脑袋,牵了她的手走到椅子边坐下。杏娘忙倒了杯茶双手端过去。

李老爷子接过茶盏轻抿一口,舒出一口气,对着三儿子慢声说道:“你要是哪天不幸殁了,别说六天的流水席,就是办他个十天半月的,也不是不行。”

李老三不满的撇嘴嗫嚅两声,“要是当初送去沈家的是我这一房的儿孙,现在风光得意的就该是我了。”却不敢对老爹似老娘那样放肆。

李老爷子懒得理这个蠢货,不屑地哼了一声。

青叶依恋地靠在老人腿边,李老爷子摸着她的包包头,唇角一弯,笑对杏娘:“今天晚上留下过夜,明天吃了晌午饭再回去。”

杏娘脆声应下。

李老大洪亮的嗓门在外面响起,李老爷子站起身交代老伴:“我先出去应酬,闲话待晚上再续,你不必出面,留在房内见几个人得了。”

见老伴点头,转身走了出去,李老三跟在后头。

“刚才说错了。”杨氏沉默了一会突然出声。

“嗯?”杏娘疑惑望向她。

“你三哥跟你三嫂就是王八配绿豆——天生一对,他们俩正好凑一对,免得祸害了别人。”

……

李家的宴客只办一天,那些收到邀请的,不请自来的,满当当挤得李老大家水泄不通。李老爷子的故交友人,李老大家的姨舅丈人,李苏木的亲朋好友,媳妇娘家的一干亲戚。人声喧闹,个个扯着嗓门嚷嚷,不像说话倒像吵架。

吃席的人吃完一批,立马撤下残羹冷炙收拾干净,摆上新碗筷,换下一批人坐满。幸而准备的充分,客人吃得满嘴流油,眉开眼笑。

杏娘都不知道自家怎会有这么多亲戚,许多面都没见过的,一上来就握了手亲热地叫唤,满口子称赞。

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名字不知道,辈分不清楚,怎么称呼更是摸不着头脑,杏娘只得尴尬打哈哈,囫囵喊人,佯装热情端茶倒水。

一天下来嗓子也有些嘶哑,饭菜没吃多少,茶水不知灌了几壶,茅房都多跑了两趟。

欢声笑语随着傍晚的余晖消失在天际,客人陆续跟主家告别,离得远的先走,离得近的还能拉了手站路边闲话两句。眼看着实在不能拖了,再唠下去该看不清路了,方挥挥手依依惜别,一个说留步,一个道慢走。

看着惦念的人慢慢走远,留在原地的人抬手抹眼角,那走了的何尝不是无声哭泣。

这年头的人见一面属实不易,谁家里都是一摊子事,一年能见两三次面都难得,那些嫁得远的几年才能见一次。故而显得每次相逢异常珍惜,离别时就格外难受,下一次碰面也物是人非了。

帮工的邻居擦干净桌椅板凳,谁家的是什么样都心里有数。何家的桌子掉了块漆一直没补,张家的条凳腿上点了墨作记号,依次送还各家。

作为辛劳一天的补偿,女人们分食了看相略好些的大菜,这家端一碗肉丸,那家拿一盘卤肉,余下扒拉得稀烂的饭菜倒了一桶正好喂猪。

沾了油污的锅碗瓢盆清洗干净,女人们手脚麻利分工明确,按照自家碗里的花朵记号或姓氏,分门别类跟菜放在一旁。熄了灶火,晾干抹布,清扫灰尘,整座宅子恢复如初,至于菜板上多出来的葱姜蒜就需要主家第二天细细收拾了。

端上自家的盆碗,高声讨论着今天的热闹,相携走出大门,分开往两头而去。主家在后头连声道谢,走远的人挥挥手笑得更欢快了。

丛孝也过来跟岳父岳母辞行,杨氏挽留:“眼看着天就要黑了,过一夜再走吧!”

丛孝推迟:“几步路就到了,我一个大男人也不怕。春耕快到了,家里农具要拿出来修整,田里也要照看,让杏娘陪娘说说话。”

李老爷子挥手,让他自去。

离了两个老人的眼,丛孝拉了媳妇的手嘱咐。无非是些别太劳累、看好孩子、明天早点回家之类的话,片刻后转身大步往家赶。

杏娘站在原地目送他走远,男人的背影在夕阳的光晕中伟岸、挺拔。直到丈夫的身影细成一条竖线,杏娘才转身往老宅走。

李家老宅也是堂屋加东西厢房的布置,老两口住东间,西间是杏娘未出嫁时的闺房。

等到她嫁了人,老两口也没安排小辈住进来,孙儿孙女都不行,专门留给杏娘回娘家时居住。这在整个白水湾都是独一份,由此可见杏娘在老李家的地位。

“这可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啊!”杏娘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感慨今天人多。

杨氏淡然一笑,“锦上添花而已,不必在意。”

一个身影连蹦带跳地闯进来,“小姑,你今晚不回去吧?自从过了年我就再没见过你,我有很多话想跟你说。”

杏娘欣喜地坐直身子,调侃他:“小李大夫来了,儿子都生了还这么跳脱。今天沾了你的光,我也过一回姑奶奶的瘾。”

李苏木嘿嘿笑着挠头,“在奶奶和小姑面前还端着,那我多累啊。”

他伸长手臂挺直背脊打了个哈欠,“今天可真是忙得够呛,我一个月说的话都没有今天多,饭桌上光顾着斟酒、回话,到现在肚皮还是空空的。”

杨氏忙催他回去吃饭,“你小姑不走,明天有的是时间碰头。要你娘下一碗素面,吃了一天酒,天也黑了,怕肠胃受不住”

等李苏木走了,母女两收拾好孩子,自家也洗漱完躺床上,天已经完全黑了。

……

青叶嘟囔一声翻过身,她人虽小今天也是忙碌,不是被拉手就是被捏脸,听了一耳朵的漂亮话。心满意足地跟着她娘打转,递个杯子倒碗水地打下手。

吃完晚饭就开始打呵欠,到了洗漱时眼睛都睁不开,全程由着她娘擦脸洗脚脱衣裳,抱上床时已经开始说梦话了。

杏娘给女儿盖好薄被,“小三跟着爹睡,没问题吧?”

杨氏举了煤油灯放在床边的桌上,掀开被子靠着床头,“放心,你爹还中用。”

“别的倒不担心,就是怕小三夜里撒一泡尿,请爹荆江里游上一游,嘻嘻!”杏娘乐呵呵地打趣。

“那是他的福气,一大把年纪了还有童子尿浇身上,别人想要都没有。”杨氏也笑着调侃,巴不得老伴出洋相。

“噼啪”灯芯闪了一下,杨氏拍拍床板,“你先上来,咱娘俩好好说说话。”

她往里挪动屁股,问出了心里一直惦记的事:“去年年前你们分家那会,我就听到了点风声,你爹不许我掺和。我想着倘若你遇着难事了,应是会找爹娘帮忙,就耐着性子没动,不成想你倒沉住气一直不来。”

“过年时家里人多,来来往往的不是说话的地儿,况且姑爷也在,你吃完晚饭就回去了,又没赶上问。现在你们家都分完了,我心里的疙瘩也是时候解开了吧。你要是不跟我说清楚,我睡觉都不安稳。”

杏娘拿剪刀剪去一截灯芯,爬上床挨着老娘坐下,抱着她的胳膊,头靠在亲娘暖哄哄的肩膀上,轻叹了一声。

有多久没这样撒过娇了,做姑娘的日子可真好啊,不愁吃穿没有烦心事,每日想的最多的是饭后吃什么零嘴,新做的短衫该配哪件纱裙。

等到成了婚生了孩子,一夕之间就是大人了,睁眼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操持家务养育子女。

大到田里该做哪样活计,小到中饭是荤菜搭配素菜好,还是配汤水好,小儿的裤脚是不是又短了一截,女儿的牙齿怎么还没掉。人就这样被困在这些零落、细碎、杂乱的,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琐碎中。

那时不是不想找爹娘帮忙,只是自个没本事稀里糊涂的,把本该好好的日子过得七零八落。那些家里境况不如自己家的尚且把日子过地仅仅有条,爹娘疼爱,自家男人也不差,偏偏就是自己不会持家理财,日子过成了一团糟。

爹娘年岁大了,自己没能孝顺不说,还要拿这些烦心事给他们添堵。

当时她就犯了倔脾气,硬憋着一口气:我倒要看看你们到底想怎么办,大不了净身出户,你们做了初一,到时可别怪我做十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