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垄上烟火(种田) > 第15章 第 15 章

垄上烟火(种田)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山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9 10:37:54 来源:文学城

等吃完了加了白糖的水煮荷包蛋,杏娘收拾碗筷时,李苏木闯了进来。

“小姑,我帮你打水洗碗。”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院子的水井边,李苏木缓慢放下绳子,待木桶装满水,双手交替拉起水桶。

杏娘放下木盆,走到灶房檐下拿了两个小板凳过来。待李苏木倒下半盆水,她打湿丝瓜络擦洗碗筷。

“在医馆可还习惯?”杏娘轻声问。

李苏木垂下眉眼,胳膊搭木桶边沿以指划水,“没什么不习惯的,总归我年轻,又是才进去的,多听些使唤也是应当的。再怎么也比不上种地辛苦,爷奶这般大年纪还要去地里劳作,医馆里的那点事算个什么。”

保安堂原先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张大夫,正缺个年轻大夫坐堂问诊呢,李苏木恰好过了医学考核,顺理成章进了保安堂。

杏娘倒掉盆里的污水,擦干净盆子,李苏木再倒进大半盆水,杏娘把碗筷放进去清洗第二遍。

“我怎么看你闷闷不乐,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两人说是姑侄,其实就差了五岁,李苏木自打会走路就在这个姑姑后头跟手跟脚。

两人一起折手绢、穿花绳、躲猫猫,农忙时大人没空管,一张床上睡两个手拉手的娃娃。杏娘跟小姐妹们玩也带着他,把他打扮成女孩子,梳小辫扎红花,惹得女娃们哈哈大笑。

他也不恼,抿着红艳艳的小嘴巴,顶着两红脸蛋子像个小媒婆。

待大了些,跟在杏娘后头的侄儿侄女们便多了起来。孩子一多饭食就不够吃,杏娘房里虽有些零嘴,却填不满这些个无底洞。能进她闺房分享零嘴的人,唯有李苏木一个,谁叫他两关系最好呢。

杏娘这个当姑姑的自觉有责任喂饱他们的肚皮,于是带着一群丫头小子上树掏鸟蛋,下水捉鱼虾。

只要能进肚子的,都被他们祸害个够,堪比蝗虫过境寸草不留。及至她嫁人回娘家,还有乡邻见了打趣“疯丫头回来了”,实在是她彪悍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杏娘虽是长辈,跟几个大些的侄儿侄女们关系却好,这是分吃一条鱼的交情啊!

李苏木没有搭话,端起盆里的水倒掉。

开春气温依旧寒凉,早起的日头照在人身上软绵绵不晒人,院子里种了一颗硕大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此时桂花早已凋零,离得近了好似还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花香。

两人无声地坐在树下,李苏木摘下两片叶子反复揉捏,“不是医馆的事。”

他耷拉着眉毛,很是苦闷地叹口气,“先前离家远,一年难得回几次家,每次见面大家都很亲热。现在能长住在家了,叔叔们反倒不那么待见我,兄弟间也多有隔阂,时常说些酸言醋语,仿佛我抢了他们的锦绣前程。”

杏娘莞尔一笑,开解他,“什么缘由我不说,你也清楚。当初你爷爷选中了你,自有他的道理,你又没做错什么?若是一味纠结此事,反倒辜负了他老人家的一番好意,伤了他的心,也对不起你吃的那些苦头。”

“你的那些叔叔兄弟们只不过是现在看见你出息了眼热,殊不知就算机会给到他们头上,他们能不能受得了那份苦还不知道呢!”

停顿了一会,她继续说道:“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当你的坐堂大夫,做出名堂来,什么时候小李大夫的名头跟李老先生一般响亮了,我就又多了一个靠山。你也是练过书的人,何必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他就知道小姑是最了解他的人,李苏木释然一笑。

独木不成林,村人聚族而居,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个独特的利益共同体,同享荣誉共担风险。

所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大家吃一样米喝一样水时,尚且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而一旦有个别突然冒了出来,他穿的衣裳,来往的朋友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剩下的人就会群起而攻之。

都是一个祖宗,怎么富贵起来的是他,不是我?人皆有嫉妒之心,且觉得自个也不差。十个指头有长短,长辈的取舍不仅关乎他个人的一生,还决定了一个家族的荣辱成败。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李老爷子的另一段传奇故事了。

……

镇上保安堂主家姓沈,是府城沈家医馆出了五服的旁支,与嫡支培养大夫不同,他们主要以贩卖药材为生。在葫芦镇开了唯一的一家医馆,聘请旁姓大夫坐诊。

十几年前深秋的一天,保安堂沈府老太太过六十一大寿。玉陵县的百姓认为生死簿上六十岁是记录在案的,不应大张旗鼓的操办寿辰,以此躲过阎罗王的耳目。一旦悄无声息的过完六十岁,到了六十一就可以大肆张罗喜宴宾客。

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便是六十的老人也不多见。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沈府张灯结彩,朋客满堂,为了延绵老太太的福泽,恩惠乡邻,足摆了三天的流水席,吃得葫芦镇上的人交口称赞,竖起大拇指夸沈府做事大气,老太太的福报还在后头哩!

恰逢府城嫡支沈家的五奶奶从娘家归来路经葫芦镇,既碰上这般难得的喜事少不得停下歇脚道个贺。虽是出了五服的旁支,到底是一个祖宗的亲戚,且这般大年岁的高寿老人不常见,沾沾喜气也是应有之意。

若没碰见便罢了,正好赶上了不去喝一杯喜酒,待回了府城少不得被人说嘴。五奶奶带着小儿子是还不到晌午到的,打算过一夜第二天早上再启程。

沈府自是喜不自禁,不止太太奶奶们,连老爷们也出大门迎接五奶奶。

本是天大的一件好事,不想到了晚上事情急转直下。府城的七少爷不知是吃坏了肚子还是犯了什么忌讳,突然开始发热,渐渐的竟上吐下泻起来。

起初五奶奶只是有些许担忧并不急躁,小儿生病是常有的事,他们这种人家哪会怕这般常见的症候。

保安堂沈大老爷安抚几句,沉稳地吩咐身旁的老管家:“去把张大夫请来。”

张大夫白天才到沈府吃了酒,现下还没歇息,正跟妻儿摆龙门阵,大谈五奶奶偌大的风光排场,真真是……想不到府城沈家如此豪奢。以前只是听说过主家出自府城医学大家,这还是头一次亲眼见识到名门世家的体面。

等管事的上门,一听清楚他的来意,急匆匆背了药箱赶到沈府。

望闻问切一番,斟酌着开了一道方子递予沈大老爷。

沈大老爷接过方子仔细查看,他虽然不是正经大夫,到底家学渊源深厚,又是日常跟药材打交道,一般的方子自是不陌生。

待看过方子,吩咐仆人拿药材煎药给七少爷喂下,一盏茶后七少爷日渐平缓,躺在床上呼吸匀称。

正当众人欣慰不已低声寒暄时,七少爷身子猛地抽搐打颤,“哇”的吐出刚吃下的汤药。接着仿佛冲垮的放水口怎么堵都堵不住,直吐得整张床榻满是秽物,酸臭不已,到了后面已吐不出什么东西,整个人干呕,好似要把胆汁都呕出来。

一通忙乱过后,五奶奶鬓发凌乱汗湿,哭的双眼通红,衣襟下摆沾了黄色的污迹此时也顾不上了。她拿着帕子给床上的儿子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小声地喊:“瑜儿,好些了么,还难受吗,没事的不怕,娘就在这。”

换了全套新被褥的床上,沈瑜蜷缩着身子裹在薄被下轻微发抖,牙齿碰撞的“咔嗒 ”声清晰可闻,面色通红唇色却发白,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囔囔音。

五奶奶心如刀绞,沈大太太亦是焦急的陪在一侧,手里的帕子不停擦拭额角,嘴里不住说些宽慰地话。又慌忙张望屏风外的丈夫,指望他赶紧拿个主意,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沈大老爷也知道事态严重,这已经是第三张药方了,替换了药性更猛的药材,剂量也加大了,若还是不行的话……

嫡支的小少爷好意来家里祝寿,若是出了什么意外,他如何向府城沈家交代,想起沈家的富贵权势,冷汗浸湿了他的里衣。镇上最好的大夫最好的药材都在这里了,此时就是想赶路去府城也来不及,就怕路上真出差池。

他焦躁地在隔间来回踱步,心里的想法混乱杂陈,一时想到最坏的结果,一时茫然无头绪。

侍立在一旁的老管家犹豫再三,看着老爷六神无主,彷徨焦虑,终是不忍地上前小声说道:“老爷,您须得早下决定,再拖下去就来不及了。我听说白水湾的李大夫有些个神通,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此时不是忌讳的时候,要紧的是医好小少爷,什么法子咱都得试试,万一灵验了呢?”

沈大老爷也听说过这个走方郎中,平常这些人在他眼里连蝼蚁都不如,不入流的玩意焉敢在祖师爷面前班门弄斧,一棍子打不死他。况且还弄些神神鬼鬼的东西糊弄百姓,沈府对这些向来是深恶痛绝,他倒也识趣,从来都是绕着沈府大门走。

沈大老爷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自个正经的医学世家反倒要求助这些旁门左道,日后传出去还有何名声可言?

此时厢房的沈瑜突然浑身剧烈抽搐,手脚僵直,眼皮翻白,嘴角竟然流出白沫。

五奶奶惊呼一声扑到床上,抱着儿子的身体悲鸣地喊他的名字,“瑜儿,你怎么了,你不要吓娘好不好,瑜儿,娘求你了。”

房间内刹时一片混乱,仆人奔走惊呼声不断。

沈大老爷浑身打个冷颤,心一横对老管家说道:“拿了我的帖子,你……你亲自去请李大夫,无论如何也要把他请来。”顾不上那么多了,七少爷要是出了意外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若是真的不幸言中了,还有个李大夫……

到时即便保安堂不出手,府城沈家也不会放过他。

老管家领命转身就走,拿帖子备礼物登车门,车夫一甩鞭子,夜色下的马车朝白水湾狂奔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