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六十二年冬 > 第30章 完结

六十二年冬 第30章 完结

作者:多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7 22:25:00 来源:文学城

杨嘉北在办出院手续时才知道宋茉跳冰水救俩孩子的事情。

她不想接受采访,但还是有几张被拍到的照片。杨嘉北看一眼,眼睛立马就红了,冰窟窿啊,年年都有掉进去死的人,那么冷的天,零下二十度了,她冻到露在外面的每一块皮肤都是红的。

断腿的疼都不及这一下心疼。

他一点都不能再耽误了,一瘸一拐地办出院手续,同事送他回家,也知道他女朋友跳冰水救人的事情,感慨多好呐。杨嘉北没说话,闷闷地坐着,胸口有石头堵着,堵到他喘不动气。

宋茉啊。

宋茉还在家里休息。

她其实身体还行,跳冰水后快速救了人,又被及时救出送医院,缓过来后没啥问题,就是冷。

她裹着毛毯,在擦杨嘉北的毕业照,他的同学,只有极少数选择了哈尔滨。

宋茉在哈尔滨没有多少认识的人。

她的很多同学都离开了东北。

宋茉至今记得,高考前,语文老师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她感慨万千,告诉讲台下的孩子们。

“我们在这里接受教育,读书,明理,并不只是希望你们能够摆脱我们日渐衰落的故乡,而是为了振兴——为了复兴,为了让它重新活过来。”

“我们走出去,我们学习,我们努力……我当然希望你们都能过上好的生活,有着幸福的家,”老师哽咽,“我私心里也希望你们能回来,我们这里缺年轻人……”

大家都爱它,爱土地爱这里的人,爱这里的雪爱这里的空气。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金黄少灾殃。

宋茉还是回来了。

前几年在外过年,的确没有什么年味儿,饺子也常常吃速冻的,晚上打开电视看看春晚,和平时没什么区别,万家灯火,阖家团圆与她无关,那些热闹的昂贵的年夜饭也和她没有关系。

其实应该早就习惯了。

只是梦里还经常记起小时候过年,工厂里发年货,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大街上都是年轻人,大包小包的礼品。家里面在过年前几天就开始打扫卫生、贴对联,年画也有好多种,爸爸喜欢那种有故事感的人物,秦琼尉迟恭,而妈妈喜欢那些色彩漂亮的植物,要年画杨柳青。两个都买了,还有对联,对联会请爷爷来写,有时候是厂里出名的技术顾问老教授,红纸裁成长条,绒绒的毛边,老教授静心屏气,提起沾了墨水的毛笔,写着传统对联——

「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妈妈啧啧称奇:“以后咱们家茉莉得考好大学,有出息!”

……妈妈最疼你了,你得帮帮妈妈,啊,茉莉……

爸爸将面粉、昨晚剩的粥放在一起,打成浆糊,用干高粱缨子绑成的炊帚在门上刷薄薄一层,意气风发回头:“茉莉啊,看爸爸这对联贴的正不正!”

……昏暗灯光下,爸爸扭过头,他好像没有听到妈妈提出的那个要求,他只是沉默着转过头,转过头,伛偻着身体慢慢走。就像之前每个晚上,妈妈喷上香水离开后,他也是这样沉默地走入夜色……

安静房间,宋茉睡得也不安稳,她梦到小学语文老师给她布置了作业,要求抄下来十副不重样的对联。她就拿着铅笔和练习本出门,探头探脑,看每家每户的对联,然后抄。

「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

「前程似锦创大业,春风得意展宏图」

「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

……

写啊写啊,手指冻得发冷,宋茉将小本本和铅笔都塞进口袋中,捂着手呵气取暖,忽然听到杨嘉北叫她名字,她抬头,看见杨嘉北拿了两串糖葫芦,一串上面是红彤彤的山楂,另一串上串着山药豆子。

“小茉莉。”

宋茉睁开眼,看到杨嘉北坐着轮椅,他眼睛很红,摸了摸她手:“咋睡这儿了?瞧这手冷的……卧室暖气坏了?”

“没啊,”宋茉懵懵懂懂起来,她还困,“你眼睛怎么了?”

“没啥事,有点熬夜,提前出院了,”杨嘉北笑,没提冰水的事情,他心疼啊,疼到发现她手冰凉就开始难受了,“别在这儿睡了,容易感冒。”

他倒是想抱宋茉回床上,但现在条件不允许,腿上还打着石膏呢。

宋茉爬起来,问他饿不饿,想不想吃点什么,杨嘉北哭笑不得:“医院里还能少了我东西吃?你赶紧上床睡觉。”

宋茉推着他一块儿到了卧室,杨嘉北还担心自己身上脏,他打石膏前可就勉强洗了一次澡,宋茉不介意,就是来回地摸他那条伤腿上的石膏,边摸边心疼地问他痛不痛。

在家里也比在医院自在,她多说了些。

“这有啥心疼的,”杨嘉北说,“又不是大事。”

宋茉重新躺下:“就是心疼。”

就是心疼,喜欢一个人就会觉得他可怜。

就像杨嘉北觉得她一人在家过年可怜,宋茉也觉得杨嘉北受伤可怜。

她现在没法子一下子睡着,杨嘉北给她哼摇篮曲,唱“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

露水儿,洒花儿,窗前的花儿红。

花儿开,花儿红,宝宝你就要长成。

月儿明,风儿静,蛐蛐儿叫两声。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在美梦中。

宋茉搂着他的胳膊,头贴贴,渐渐入睡。

杨嘉北也睡熟了。

澄澄浮云,淡白月影。

长路雪重重。

次日清晨,杨嘉北比宋茉醒得早,他现在不能动那条伤腿,暂时需要轮椅行动。家里人知道他这次意外回不了家过年,也豁达,用顺丰给他寄来了家里蒸好的画卷豆包糖三角,还有菜包子,馅儿多皮厚,早晨热了几个,俩人配合默契,杨嘉北煮粥,宋茉切小咸菜、炒了个西红柿鸡蛋。

对联是宋茉和杨嘉北合力贴的,杨嘉北现在光荣负伤,负责指挥,往上一点点,再往右一点点……很好!

贴得又平又直。

现在不用浆糊,用胶水,有点不太好闻的味道,杨嘉北点评:“下年还是得用浆糊,安全。”

宋茉说:“谁熬?”

杨嘉北指指自己,笑:“我啊,我熬。”

见义勇为的锦旗和表彰送来后,宋茉斟酌了很久,不知道该森么和杨嘉北说起,她不想他担心,一抬头,就看到他发红的眼——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从医院回家时,眼睛那么红。

两人谁也没说话,安静地抱着,在沙发上,杨嘉北轻轻亲了亲她头发,低声说了句傻不傻。

宋茉说不傻。

他们都知道,那种情况下,换成杨嘉北,他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那两家孩子的父母也送了年货过来,尤其是孩子妈妈,握着宋茉的手哭了。

“我就这一个女儿,”她哽咽着说,“真不敢想,万一她出了意外我怎么办,谢谢,真是谢谢……”

送走他们后,宋茉坐在沙发上发了阵呆。

她在这时又想到了妈妈。

俩人一个暂时出不了门,另一个不想出门,上午贴完对联贴完福,中午研究着做了小鸡炖蘑菇,里面加的榛菇也是爸妈寄来的,杨嘉北一人吃了四碗米饭,和宋茉商量着做什么馅儿的饺子。

最后还是一锤定音,就包童年时最传统的大白菜猪肉馅儿饺子,还有个猪肉大葱馅儿,前者多放菜少放肉,后者多放肉少放葱。

肉馅儿不用自己费劲儿剁,杨嘉北心疼宋茉那手,打电话给熟悉的肉铺老板,他那儿有绞肉馅儿的机器,挑了肉绞成馅儿送过来,剁白菜这事还是杨嘉北来,咚咚咚地响,和肉馅儿掺在一起,剁得稀巴碎。

下午俩人合力包饺子,一个擀皮一个包,杨嘉北拿擀面杖,把皮擀得薄,宋茉看到了,夸他:“你这手艺和杨阿姨一样好。”

杨嘉北说:“小时候没少跟着学,那时候还觉得学了没啥意思,现在看起来挺好,不然今天也得不到你这顿夸。”

宋茉抿抿嘴,笑了:“小时候妈妈就不舍得让我做这些。”

说到这里,她神色怔忡,低下头,继续包,筷子挑了肉馅儿填进圆圆的面皮里,双手一捏,捏成个圆滚滚的元宝,褶皱像一朵朵开的花。

杨嘉北说:“她以前的确很疼你。”

宋茉低头,往垫板上撒了一层均匀的面粉,把饺子摆在上面:“以前。”

“还有件事,其实我想说……”杨嘉北说,“小茉莉,阿姨那时说的话,是不是没后悔早点找你,要是能早点找到你,你是不是不会吃这些苦?”

宋茉看他:“什么?”

“我的意思是,阿姨那时候说的话,她后悔的找你,可能不是后悔带你嫁给那个人,”杨嘉北说,“或许阿姨和咱们思想不一样,她能想到的出路不多;那时候,她后悔的是不该离开你这么久,她想早点找到你,和你继续做母女,好好地疼你。”

宋茉眨了眨眼睛:“会是吗?”

杨嘉北笑:“我觉得是。”

宋茉也笑了笑,人已经过世,再多的不甘只能由生者承担,她也应该放下,不要再执着于那句飘渺的话,主动去握伤害自己的刀——她低头,又捏了一个圆滚滚饺子:“要是那样的话,多好呀。”

包完饺子就准备年夜饭,俩人其实吃得不太多,准备一大桌子菜也是浪费,但又想按照规矩的数准备饭——年夜饭必须是双数,6、8、10,都行,2和4不可。

于是宋茉一小份一小份地做着菜,杨嘉北在旁边打下手,开玩笑说自己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小份的菜。

“嗯……”宋茉想了想,告诉他,“那你听说过,拿一颗糖蒜来当年夜饭菜的事吗?”

杨嘉北擦着土豆丝:“什么时候的事?”

宋茉慢慢地将宋青屏的那些日记讲给他听。

除了日记,还有很多很多的信,一封又一封,只是宋茉不懂俄语。

杨嘉北便拆了信,读给她听。

「亲爱的帕维尔老师,

你好。

这是我到达哈尔滨的第二个月,我成功将白雪安送到她父亲那里,也去了我们曾经跳过舞、您生活过的地方。

这里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了。

春天的哈尔滨风沙大,我现在住在松花江侧,每天步行三十分钟,坐在江堤上看日落,大部分时间,还是能想起您。

我的弟弟已经在绥化定居,他在那里做工人,有一份很好的收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还是孤身一人。

经常会有人疑惑我为何至今未嫁,流言蜚语也不在少数。我不愿将这些肮脏的话语写给您听,我只想说——

因为我爱您。

十年,二十年,我还在爱着您。

无望而隐晦地爱着您。

我确认您将永远都无法收到这封信,因而我才会这般直白而大胆地写下这些,因为我知道您绝不会看到,所以才能把这藏了二十多年的秘密大胆写下。

我始终爱着您。

在您不知道的时候,有个受过您帮助的学生,热切不二地一直爱您。

或许您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我可以用俄语和其他人流利地交谈,在面对您时却总会吞吞吐吐;您不知道,和您主动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话题,都要耗光这个胆怯女孩的所有精力;您不知道我练习着每一次和您的打招呼,练习着步伐,只为了能够再度与您起舞。我会在见您时穿上她最干净的衣服,会将头发反复梳理无数次。

我悄悄留意着您提到的每一个书籍,在晚上偷偷阅读;我努力学习您所提到的一切知识,因为我想要得到您的赞美和夸奖。

我怀揣着对您的爱意,好像怀揣着一块儿随时可能被发现的、正在融化的冰。

可我始终没有胆量说出这一切。

我们之间从没有开始,我们从未在一起,我们连’分离’这两个字都不配使用。

得到您将要随父亲回到苏联的那天,我哭了一整个晚上,以至于第二日见您时的眼睛仍旧是红肿的。您那时大概以为我是为了分离而难过,因而只宽慰地告诉我,我们中间的情谊不会因为国家关系的恶化而就此断绝。

您告诉我,我们终有重逢的一天。

在你们确定回国日期后,您和令尊熬夜来将那些技术、那些使用方法来教给我的父亲,您不眠不休,熬夜写所有的故障可能性,写如何处理那些应急状况,写那些所有的、您能想到的、我们可能用得到的知识,您想办法将自己的笔记、书本、工作日志全都留下来,留给我的父亲。您将那些东西送到我家的那个晚上,我看到您难过地对父亲说,您很遗憾,不能继续帮助我们。

我又哭了一夜。

我看着月亮,月亮告诉我,你们不会再见面了。

我不相信。

你看,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

我信了。

离别当日,我和父亲一起送您去车站,我看着您上了火车,我止不住地落泪,我想说我爱您,但我却不能说——我明知这是不可能的,您不可能爱我,您也不能爱我——我也不能爱您。

我们离得太远了。

我看到您蓝色的眼睛中也有泪水,我看到您在向我挥手,我能看到您在对我大声说什么……列车开动,我跟着列车跑啊跑……我追不上,我跪在地上哭泣,直到被父亲拉起。

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我大概不会再爱上其他人了。

您将我的灵魂带走了。

帕维尔老师。

这时候的哈尔滨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哈尔滨了,唯独令我留恋的,还是那株古老的梨树,它还是那么茁壮,开着白色的梨花,我每天都会花半小时走过去看它。我失望地发现,除了这棵树,其他的东西都已经和我记忆中不一样了。

我打算明天就回漠河,至少那里还有父亲的坟墓陪伴我。

隔江相望,祝您生活愉快。

您的学生;

宋青屏。」

读完信,杨嘉北沉思半晌,他问:“等我腿好了,你要不要去看看姑奶奶住过的地方?”

宋茉已经开始准备下饺子了:“啊?”

“到松花江步行半小时,到古老的梨树——这是说古梨园吧?张作霖种的那个梨树,”杨嘉北缜密推算,“划一下范围,就道外那片,不算远,改天我们过去看看。”

顿了顿,他又说:“那边都是老房子,拍照挺好看的。”

宋茉说:“不要,你每次都会把我拍成犯罪嫌疑人。”

杨嘉北说:“别,你等我好好练练呗。”

说说笑笑,往开水里倒了热滚滚的饺子——

过年啦!

……

杨嘉北的腿,刚敲了石膏,就和宋茉一块儿去找以前姑奶奶住过的地方。

时间太久太久了,久到完全没有线索,就连姑奶奶的下落——宋青屏,也是从杨嘉北妈妈口中得知的。

她们这一代的人,对上一代的交情也浑然不知,只是隐约记得一星半点,渐渐也忘掉了。

宋青屏后来去了漠河,杨嘉北的姥姥还会坚持写信,那个年代,一封信要很久才能送到。

后来,信被退回了。

因为宋青屏死在了大兴安岭的那一场山火中。

1987年5月6日。

她葬身于漠河。

再没有人能寄出她写的这些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7日,中俄建交。

宋青屏死在能寄出信的四年前。

无人知晓她的爱意。

他再也不能知晓。

这些横跨二十多年的信件,这些永久尘封在樟木箱中的日记,直到六十二年后的冬天,才终于被一个身患抑郁、做好自杀准备的少女捡到。

她读了她的日记,去追寻她所生活过的足迹。

同样如她,爱着一个经久不忘的人。

古梨树还没开花,杨嘉北拄了一个拐杖——他不愿意拄这玩意,但宋茉沉默而执拗,他是犟不过宋茉的,还是拿着这个,陪宋茉一块儿去道外,这边是老城区,拆得拆,搬得搬,红砖墙木窗棱,一些老房子已经被围栏围住,禁止人进入,但还是有一部分区域开放着,卖炸江米条,卖冰蓼花,卖老式的五香豆腐肚。

杨嘉北买了份松仁小肚,切开,和切碎的干肠、干炸丸子混在一起,包在黄纸里,拎着慢悠悠地走。

他们俩经过一个老房子时,被老奶奶拦住,老奶奶眯着眼睛看宋茉,笑着露出没牙的嘴巴:“屏姐,你回来了呀。”

杨嘉北笑着说:“奶奶,您认错人了。”

老奶奶疑惑地看他,她眼睛浑浊了,看不清,仔细看了杨嘉北好久,嘀咕:“你的头发咋变这色了?”

旁边有年轻人,急急忙忙跳出来,赔礼道歉:“不好意思啊,不好意思,我奶奶年纪大了,她啊,老糊涂了,对不起啊,认错人了……”

“没认错啊没认错,就是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老毛子,苏联来的,哎呦,没苏联了,得说俄罗斯来的,”老奶奶对杨嘉北说,她笑得舒心,“你终于找到屏姐啦?我说过,你肯定能找到的呀……”

年轻人赔礼道歉,将老奶奶扶走了。老奶奶还在念叨:“屏姐说要去漠河呀,你去漠河找,一定能找到的……”

宋茉怔了一下,杨嘉北握住她的手:“走了。”

回家的车上,宋茉做了一个梦,她又梦到妈妈过世的那天,梦到自己扶着妈妈,旁边是妈妈给她买的早餐肉包子。

妈妈说:“小茉莉,妈妈后悔啊。”

“妈妈后悔,当初没有早点找到你。”

“早点的话,我们早点做母女,我们租一个小房子住,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块儿住……没其他人……”

“小茉莉,妈妈爱你。”

宋茉抱住她,脸贴在妈妈冰凉的脖子上。

天上下起白色的雪,一切好像就在东北。妈妈叫醒她,笑着让她试衣服,锅里面煮着香喷喷的粥,红彤彤的对联等着她们一块儿去贴。

……

杨嘉北看着陷入熟睡的宋茉,笑了笑,将车载空调的温度稍稍调高。

春风消残雪,再过几日,矮柳树红了嫩枝条,高青杨绿了壮身躯。

这是两人重逢后的第一个春天。

宋茉仍旧裹着厚厚羽绒服,在超市里低头选菜,她要选嫩生生的胡萝卜和新鲜的肉,回家和杨嘉北一块儿做春饼吃。

杨嘉北推着装有面粉的购物车,跟在宋茉身后,路过水果区,顺手拿起宋茉爱吃的大樱桃,往车里放了三大盒。

他们结账,并肩离开超市。

一轮明日照雪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呜呜呜终于写完了!!!!

好多书写感言,但现在一下子说不出,等我仔细酝酿一下呜呜呜。

以及,还有两篇番外,一篇是宋茉和杨嘉北的春夏,另一篇是帕维尔老师角度的故事。

到时候就能彻底标完结啦!!!

感谢宝贝们!!!

没想到本来打算写三万字,却一下子写到了九万多我的天爷啊……

备注:「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

「前程似锦创大业,春风得意展宏图」

「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

来源自过年时的传统春联。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

露水儿,洒花儿,窗前的花儿红。

花儿开,花儿红,宝宝你就要长成。

月儿明,风儿静,蛐蛐儿叫两声。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在美梦中。

这个是东北地区的传统摇篮曲。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金黄少灾殃。

同样来源东北民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完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