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流民安家摆摊日常(美食) > 第7章 安家

流民安家摆摊日常(美食) 第7章 安家

作者:旺旺大力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8 14:28:28 来源:文学城

虽不知黎琮所想,黎玲玲听得人这番细致周到的话语,微微一昂头,看向摆放在柜台顶端的红糖罐头。

不像后世散装的红糖,随意的摆在货架上。

如今的红糖,根据原身的记忆功效都不亚于治病的良药了。寻常农户没病痛的时候,不会购买。

而价格更是金贵。一斤红糖的价格是一斤陈米的三倍。故此都是按着两来购买。

眼下还是乱世期间,物价也波动。

这红糖看标签,一斤都得九十六文。

按着计量单位换算:

古代一斤是十六两。

一斤是五百克,那一两约31克。

31克在她脑子里也就相当于一勺糖啊。

这一勺糖就得要六文?

脑子里列着草稿,黎玲玲都想唾沫一句定价是为了整除凑整方便吗?

心里骂着,面上她是直白心疼:“大哥您疼我,我知道。可眼下咱们都还没见过新家什么样。还是得手里留着点钱以防万一。”

“但也不差这六文钱。”王翠花道:“你大哥说得也对,你一个大姑娘这得备上。”

说完她便风风火火喊:“小二,麻烦您称一两,不,二两红糖。”

瞧着王翠花甚至黎琮对多出一两多出六文钱都浑不在意的模样,黎玲玲感动着,愧疚着。思绪翻涌之下,促使着她扬着笑脸说着客套话,朝打称的,明显西北口音的小二打听原委:“小二哥,不是说这红糖都是南边的甘蔗水果这些做出来的。怎么,这红糖比粗盐价格还番了一番?”

“你这小娘子倒是有些见识。的确是如此。但先前南边也不好过,吾皇收服南边以后开船。这些卖出去了才能运回物资还有粮种啊。”小二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介绍着:“再等等。过两年咱们大周风调雨顺,咱们自己产的粮食多了,不用外运来供应。朝廷还能收税了,这价格自然也就降了。”

“这……这般大事,您知道?”黎玲玲看着张口就来,仿若知道国家大事架势的小二,都有些恍惚。

小二闻言更骄傲:“大周是家,建设自己的家园,自然要知道有多少底子在了。想想南边东西不往外卖不赚钱,何来给你们这些难民大手笔的买粮食买些草药保你们恢复些元气,还免税三年?”

“这三年的税收,那大周得靠着海贸得靠着南边好货往外卖,才能有钱啊。”

“咱都实实在在,不像前朝那些弄虚的敲着百姓骨髓过日子。”

说到最后,他还眼神飞快扫了眼附近竖着耳朵倾听的百姓们。

见状,黎玲玲露出感恩的目光来:“这……您说得对。这般简单的形容,可比我记忆中那些摇头晃脑的官吏好太多了,清楚能听懂。跟家里钱不趁手,琢磨农闲去县城找个短工一样,都是想办法开源。”

王翠花听得这实实在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双眸炯炯,带着对新朝的信赖。

这新朝好。

实在!

没钱就自己去赚钱的朝廷多好啊!

“那麻烦小二哥您再秤一两白糖。这开荒耕种都废人,做饭也该放点佐料,有点滋味。”王翠花声音都带着哽咽。

其他佐料买不起,这白糖还是咬咬牙,得吃上一口。

黎玲玲闻言扫了眼盐的罐子,琢磨着先去新家看看。

若是需要添置的东西少,若是周边山林有些传说中的山珍,那她就得想想办法开源。不管如何耕种的时候,得备上盐水补充能量。

***

一家三口信心满满的出了杂货铺,又按着规定拿着红色的残疾身份牌去领取了本月的口粮。

小心翼翼的将满满四大袋的口粮放在了自家的太平车上,再把购置来的生活物资谨慎的塞进了木箱子里,最后将逃荒所带的锅瓦瓢盆,被褥衣物等通通放上。

顷刻间,太平车便装载的满满当当。

再把绳套往健壮的皮毛都油光发亮的毛驴上一套。

王翠花依着拐杖,一手重重的往自己眼圈抹了一把。但饶是想要飞速抹掉泪光,眼圈还是红着,诉说着自己的激动。

望着喜极而泣的王翠花,黎玲玲只觉自己也被感染了,克制不住激动起来。

或许,也是因为日子有奔头了。

“娘,玲玲不哭,你们上车,咱们先去跟族长他们汇合,然后在一起去排队。”黎琮声音也带着些激动,但没忘正经事,提醒道:“兑换处的大老爷说了,等集齐了一批人,会有衙役来接我们去新家。”

“玲玲上车就行。可不能让驴老爷累着了,咱们目前没啥口粮供给他,让他松快松快。”王翠花安排着,还带着不容置喙的力量去拽着黎玲玲衣服:“玲,你上车,还得继续揉揉肚子,这大病后不能累着。”

黎玲玲迎着慈母还有兄长关心的眼神,推拒不得,只能上了车。

听得车轮滚动前行的声音,黎玲玲只觉像极了自己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都是在诉说活着的喜悦。

两炷香之后,等到了黎光宗一家。

黎玲玲还没下车,大老远的就瞧着黎光宗最小的孙女黎晓雯,跟着她娘单独一户的黎晓雯都挑着扁担,眉眼间带着坚毅果决之色,暗暗的心生佩服。

逃荒,真是磨炼人的心性。

王翠花拄着拐杖上前搭把手。

虽然他们家东西少,但见族长一家一辆车装不下,还得个个都肩挑手拿的,她也不羡慕。毕竟论损失,族长一家更为惨重。

见状黎玲玲也飞快上前。

黎琮埋头奋力整一整自家车上的装匣,好多个地方给族长一家摆放些物件,“族长,将重物……”

不等黎琮说完邀请,黎光宗肩膀上的扁担都没放下,便开口:“我打探了一下,据闻刚开始有本地人,跟咱们黎家一样同族衍生成村落的不肯分户,是被砍了个人头落地。”

三人一惊。

“所有村落,尤其是以姓为村号的都改了名字,叫某某新村。”黎光宗说完,板着脸强调:“故此,从今后也莫要跟逃荒一样喊族长了。咱太平年间的,跟从前一样喊声叔祖父便可。”

在宗祠在逃荒的时候喊族长,那是为了时时刻刻树立威信。

眼下明白新朝的能耐,他自然也要乖顺的臣服。

三人立马改口,喊着叔父,叔祖父。

边喊又各种帮忙,尽量让黎家老弱妇孺,松快些。

“不过也对不住,玲玲到底还没好全,所以车上她的位置得留着。”王翠花朝黎光宗还有她的妻子道歉:“不然该叔父婶娘,您二位长辈坐一坐。”

“琮他娘,你这说什么见外的话?”黎光宗之妻何桃杏嗔怒着:“当我是倚老卖老的老虔婆不成?”

“婶娘。”王翠花笑着轻拍一下嘴:“这不是太平年间了,就想着闺女得有个好名声,以后好说人家。就各种紧张的,唯恐被嘴碎了。”

“这倒是。”何桃杏看眼面色还苍白的黎玲玲,接连点头。

黎光宗见状无奈摇摇头,又道了些他知道落户地址后打听到的事情:“咱们百里村去县城不过一个时辰的脚程,按着范围算,那都是城里人了。”

“难怪咱们文书上就没镇这个词。”黎琮感慨道。

“临城那土地或许肥沃些,最为重要的是进城也方便。琮哥你养好身体。”黎光宗瞧着只想着镇不镇这问题的老实孩子,免不了操心,叮嘱道:“驴好好养着。农闲的时候进城拉人行走各村,也能多个活计。”

黎琮感动的点头:“族——”

迎着黎光宗望过来的眼神,他吓得改口,“叔祖父,我知道了。”

黎光宗欣慰的点点头。

老实孩子愿意听,他自然也愿意多教导一二。

说话间听得武清县衙役咚咚敲击铜锣,要求排队准备启程。

于是两家人也就不说话了,驾车的驾车,挑担的挑担,病患该坐车的就坐车,齐齐前往排队地。

将户籍文书给入口的书吏看过之后,点了人口相应的红带。

“不认字牌匾,就认红色的。今日动身的队伍有些多,别走混了。”书吏和声提醒着:“把红带捆在额头上,这样一目了然。”

两家人颔首谢过,纷纷捆好。

刚排队动身还没觉得队伍多,但出了安置营的大道,便真开始觉得人多了。能看见额头还有青色、绿色的在争论不休,分辨不出自己到底算什么色;也有人哭天抢地的不愿跟家人分别各处一县,哭嚎不断;也有不知从哪里来的一队灾民被带入安置营……

一个时辰,一队走了还没两里路。

黎玲玲都觉自己坐车有些腿麻了,央求着下车走一走稍微活动一下筋骨。

等沿着官道再持续走了两里路,拐进了乡道。

他们这队人的行程才顺畅了些。

一顺畅,王翠花就催着黎玲玲坐车。

落后几步的黎光宗看眼自己的老妻。何杏花见状挑着扁担上前两步,扯着嗓子喊:“你家闺女这就是大不孝。”

王翠花闻言立马手拽着黎玲玲。

黎玲玲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

“先前她一个人吃着观音土以为给你们省口粮我就想开口训了。这是孝吗?咱们一路逃荒谁都没拉下水,眼瞅着都要逃出升天来了,冷不丁……”

王翠花接连点头,句句骂着不孝说着孝顺。

周边有妇人听得都泪眼汪汪:“姑娘,你娘说得对啊。你都病着,又不是堆着比山还高。就这么点行囊,加你一个也不重。”

后知后觉明白“营销孝顺人设”的黎玲玲带着感动坐上了车。

估摸着时间路程,黎玲玲坐了十来里路,道一句腿麻,跟王翠花换换班。

王翠花跟赶驴的黎琮换了,见黎玲玲实在乖巧懂事,便开口邀请黎家的小孙女上车歇歇脚。

就这样轮流互相换着坐。

夕阳西落时,他们到达了武清县百里村。

看着护送的文书跟百里村的村长交接,核对落籍文书人数,黎玲玲震惊的看着眼前烧焦的村落。

因官道乃是乡道两旁绿荫茂密,她有瞬间都以为到底是顺天府,这京城地界,还有些规矩在。可入目俨然是大火焚烧的痕迹,地面焦黑不提。理她最近的黄土墙面上还有血色凝结。

无声的诉说此地有杀戮。

非但黎玲玲震撼,便是其他怀揣对未来美好希冀而来的百姓们也惊了。

察觉到这股死寂的沉默,百里村的村长清清嗓子,将上头让自己背到滚瓜烂熟的话一一字正腔圆说出:“乡亲们好,我叫李虎。在前朝被征为民兵去了西北,遭受过不少难眼下就不提了。你们眼下所看到的地方原本叫李家沟,是我的老家。”

“但三年前,经历了一场劫杀。故此就荒废下来了。新朝成立之后,皇上——”

朝京城方向郑重一抱拳,李虎说的掷地有声:“皇上体恤百姓,怜悯在乱世中牺牲的百姓。故此请了水陆法师,为天下百姓祈福,盼着枉死的百姓能够投胎好人家。”

“咱们县令老爷自也是有样学样,在县衙建立的那一天,便请了法师,为本县的亡灵祭祀。”

听得朝廷出面祭祀亡灵,所有人眼神都溢满了感激。黎家人也一样,哪怕黎光宗早已考虑过设神位,可听得朝廷也念着枉死的百姓,就觉自己心理溢满了感恩,便愈发信赖乃至想要依靠新朝,盼着大周这新朝越来越好。

望着众人的感动之色,李虎沉声:“现如今此地改成了百里村,是在说明我们历经了千辛百苦,已经重新获得新生了。当然百里这村名也是寓意极好,说明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说明我们至此安家落户后开枝散叶,个个都是自己后代的开山老祖宗!”

“所以接下来我们齐心协力,共建我们的新家,也给子孙未来立个祖宗好榜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