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 第15章 第十五章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15章 第十五章

作者:绿豆红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19:07:27 来源:文学城

一场雪冻病了许多人,官兵在商议后,决定原地休息两日。

两日后是个大晴天,哨声一响,柴房里的人陆续走出驿站。山上积雪未化尽,尤其是走到背阴坡,风一吹,雪粒子像雾一般将人笼罩进去。

待风停雪落,隋玉抖抖身上披的黑羊皮,看了眼钻在羊皮下的隋良,羊皮挡风又挡寒,他捂在里面热出了汗。

“不能掀羊皮透风,吃了寒要生病。”她叮嘱一句。

隋良乖顺地点头。

隋玉拢紧羊皮,一手垂下去拉住他,免得他看不清路走摔了。这小孩不言不语的,还挺能吃苦,从隋虎死后,他跟着她一走就是一天,不哭也不闹。

风里又带来了驼铃声,然久闻铃声不见人,走了半天爬到山顶时,在重兵把守的关隘处看见了递交文书的商旅。在雪里啃草的骆驼和马骡喘着粗气,嘴里冒出的热气化成一团团白雾。

“官爷,打听一下,洪池岭上下雪了?”一个胡人面貌的商旅走近了问,一口官话还有些生硬。

押送官点头,说:“下了一天一夜,已经晴两日了。”

“往年倒是没听说过六月还下雪的,真是古怪。”

“驿站的驿卒说了,六月飞雪不常有,但也说不上古怪。”走之前,押送官特意问过驿站的人。

商队通关,押送官上前递交文书,盖上官印后,他一招手,大部队径直往前。

“过了这道关,下山再走两三日就到武威郡了。”领头的官兵说。

“到河西了?那岂不是就快到了?”听到这话的人无不欣喜。

“赶在夏天过去,分了地还能种两茬菜,听说每人二十亩,这下不愁饿肚子了。”

“我还能养群羊羔子,到了冬天留一只宰了过年,剩下的全给卖了买粮。”

“那我们也养群羊羔子,大儿大女天天给羊割草,入冬了给你们一人做件羊皮袄。”

“什么什么?快到了?”队伍后边的人问。

好日子就在眼前,神色麻木的应募士一瞬间像是变了个人,各个激动得能打死一只狼。

赶路的速度一下子拉快了。

翻越洪池岭一路向西,沿着松峡水河谷再一路向下就进了武威郡。

穿过沙土所砌的城墙,隋玉拉着隋良站在城门内,城内正逢大集,人声鼎沸。推车卖菜的小贩、撅着腚烧旺火的胡饼郎、扛着猎物问价的壮汉、牵骆驼赶路的商人、挎着筐步履匆匆的买菜女……久违的鼎盛人烟,隋玉行走在其中觉得眩晕,爬山过河旷野逃难的日子过久了,她像野人闯进了人类居住的城池,浑身布满不自在。

“花女,今儿买的肉不少,家里来客了?买两碗豆腐?”豆腐娘子敞着嗓门喊。

“行,给我打两块儿,家里种的黍子淹着了,我叔我伯带我兄弟们来帮忙排水。”

“那可要炖几道好菜招待,都不是外人,再沽二两酒。”卖酒女开口吆喝。

“可不敢,我娘要揪我耳朵的。”买豆腐的姑娘笑着跑了。

这只是集市上一番寻常的对话,蹲在城墙根下的流民却纷纷红了眼,有屋有地有安稳的日子,这是他们一辈子所追求的愿景。

“当家的,我们来对了。”一个妇人抹着眼泪,说:“一人二十亩地,咱家三个人,六十亩地嘞,可要好好干。”

“可惜爹娘死路上了,上百亩地呢,咱们村的李地主也才一百来亩地。”男人遗憾。

“官爷来了。”眼尖的人喊一声,官兵还带来了两个本地官。

墙根下蹲的人纷纷站了起来,一个个面色激动,像狼看见肉似的眼冒绿光。

“官爷,我力气大,会赶牛会犁地,一天能犁三亩地。”一个男人大声自荐,他就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官爷,我……咳咳咳……”

“官爷,我身体好,我们一家这一路没生过病。”

“官爷……”

“官爷……”

“……”

“闭嘴。”吹哨人扬起鞭子,威吓道:“再闹发配去修烽燧。”

这下安静了,蓄着胡须的官兵跟来人说:“应募士六百余三十七人,免刑罪人三百余八人,你们看着选。”

“人还不少。”戴着木冠的主簿冲身侧的农官打个眼色,说:“只要三十户应募士,优先选会种田的。”

论起种田,舆县地处江南,来自舆县的应募士比来自长安的更有优势,隋玉想到这一点,大声喊:“官爷,舆县地处江南,田多地少,我们这儿的人生来就会种稻。”

农官朝官兵看一眼,对方点头,他走过去挑选,发现这些人的个头都比较矮,他很是嫌弃。走到隋玉面前,他看中了隋文安的大个头,问:“你一家几口人?成年男丁几个?”

“官爷,罪民是免刑罪人,还有个不满七岁的小兄弟。”

逃难的路太长,穿了近六个月的囚衣早脏得看不出原色了,隋文安扯了扯破破烂烂的囚衣,垂下头后退一步。

农官一听是犯人,收回视线去挑选下一个人。

挑走的三十户人里有一半是遭了水灾的流民,隋玉看了一圈,对她们有敌意的流民不剩几户,她琢磨着在接下来的路上尽可能将他们分散在各个城池中。她清楚河西走廊东西跨度有多长,分散开后,大多数人余生都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再多的恨意也禁不住岁月的消耗。

出了武威郡,沿途的绿洲穿插着奔腾不息的河川,牛羊在山坡上啃草,孩童挎着筐在草丛里捡牛羊的粪便,干牛粪捡回去烧火,稀牛粪和羊屎蛋铲回去堆肥肥地。

“你们打哪儿来的?”一个淌着大鼻涕的小子站矮山上大声喊,“我家是二十年前从关中来的,你们知道关中吗?”

隋良扭头看过去,过了一会儿又扭头看隋玉。

“关中在关山以东,出了长安,走了好久我们就进山了对吧,没进山之前的地方就是关中。”隋玉说。

“他听得懂吗?”隋灵怀疑。

“他又不傻。”隋玉瞪她一眼。

隋灵撇嘴,不言不语还不傻?若是听得懂话,他爹死的时候就该开口了。

“良哥儿只是吓到了,长大了就能开口说话。”隋玉头一次提及隋良说话的事。

隋良眼睛大睁,清澈的眼睛装着明晃晃的心思,仅凭这双眼睛也能看出他不是个傻孩子。

“真的,我保证,你信我。”隋玉伸指做出发誓状。

隋良连连点头,他相信。

隋灵只当她是在哄孩子,也不戳破,谁又能断定隋良长大后会不会还是孩童心性。

出了武威又走半个月抵达张掖,张掖有广袤的草场,这里水草丰美,是皇家养马场,骏马奔腾时,大地都跟着震动。

绿草如茵的草原、墨绿色的矮山包、秃黄的戈壁、白雪皑皑的高山,四者由低往高依次传递,夏、春、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竟然同时出现了。

傍晚时分,夕阳柔和的光芒洒在雪峰上,绵延的雪坡,一半白雪一半霞光,美极了。

落日西坠,霞光化作流水滚滚落入冰湖里,夜幕降临,群马休憩,远行的旅人也安然入梦。

天明继续赶路。

隋灵扯根草咬在嘴里,时不时看看天看看地,再看看飘渺的雪山,她跨过一坨马粪,说:“来到这里后,我觉得我身上有力气多了。”

“心情好了,精神也好了。”隋玉也是浑身轻松。

张掖郡挑走了一百个应募士和二十个犯人,如今队伍里还剩七百余五人,其中犯人占了一半。

隋灵不免担忧,说:“也不知道我们会在哪里留下。”

“敦煌,边关修长城需要的人多。”隋文安开口,他望着前路,不知道该不该盼着早日抵达。

路过武威郡时是初夏,地里的谷物正蓬勃生长,过了张掖,地里的庄稼开始开花抽穗,徒步抵达酒泉时,黍子和粟米的果实已经逐日饱满。

“路上已经走两个多月了,官爷,还有多久能到?”有人问。

在酒泉又抛下两百人,队伍里的人只剩原来的一半,犯人占了近三百人,官兵盯得越发紧,每隔两米就守个人。

“不远了,再有半个月就到了。”官兵抹把汗,太热了。

……

翌日,官兵从驿站拿走六个桶三个扁担,他们点出三个个子大的男人,说:“越往前越荒凉,天干地燥,河流少,你们挑着桶,到地方了我会说,打几桶水带在路上喝。”

隋文安接过桶答诺,他捏着扁担看向族人,这些人在看见他手里有充作武器的扁担时,目光凶恶又忌惮。

越往西走,路上的草木越发稀疏,恰逢七月,炎炎烈日晒得人头皮疼,汗水浸湿头发再淌在脸上,风一吹又披上厚厚灰土,人越发脏臭,隋玉晚上睡觉时闻着自己身上的味简直作呕。

但没水洗漱,她只能忍着。

路上出现戈壁滩时,官兵下令挑水上路。隋文安没有挑过担,头一天,走了半里地,桶里的水晃得只余小半桶。

下午时水不够喝,在其他人的添油加醋下,他结结实实挨了几鞭子。

“大哥,你别挑水了。”隋灵看不过眼,“这么多人,凭什么只让你挑?”

“你闭嘴吧,哪有那么多凭什么。”隋玉找春大娘的儿子请教挑担的技巧,等人走了,她狠戳隋灵一下,说:“二小姐,认清现状,你家败了,没权没势的,没有凭什么,势不如人,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隋灵喘了几口粗气,不吭声了。

再挑水上路,隋文安就稳当许多,练过几日后,他挑担漏不出几滴水,其他人盯得眼睛疼也挑不出错。

敦煌郡的城池就在眼前,荒漠里,高大的骆驼踏出阵阵黄烟,这里的风是有形状的。

“玉妹妹,这一路多谢你照拂,劳你再盯着灵儿几日,我寻了李都尉就去找你们。”隋文安叹气,隋慧性子太软,隋灵性子太冲,他不知道该如何好。

隋玉盯着防守森严的城池,对前路的拐点心怀忐忑,她犹豫着点头,说:“你尽快。”

来了来了,晚了十分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五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