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临川小山集 > 第1章 蝶恋花·凉风

临川小山集 第1章 蝶恋花·凉风

作者:楚山杳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17:33:47 来源:文学城

《临川小山集》

文/楚山杳杳

微博:@晋江楚山杳杳

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

熙宁二年,惊蛰前后的江南西路浸润在一片细雨中,往抚州临川县去的官道上,一队车马在湿泞中缓缓而行。[1]

为首的宝马雕车里宽敞得很,支了方矮桌,上头燃着的博山香炉里还飘着沉水香。

晏亭柔端坐在车内,身边放着一个三尺来长的织锦包袱,她一只手小心仔细地扶着包袱,另一只手攥了把未出鞘的宝剑,抵开了紫竹蔑编的车帘。

只见紫竹帘掀开了一角,露出一个飒爽少女的面庞来。束起的青丝间挑着一根碧玉簪,衬的那如月皎面平添了几分水润。一双眉画的如远黛寒山,配上那对微翘杏核眼,英气中带了半分娇媚,让人忍不住总想多瞧两眼。

她眉眼一抬,问道:“六郎,还有多远?”

赶车的少年阮六郎披着蓑衣,侧首道:“回姑娘,往咱临川去,不到十里了,天黑前总到得府上。”

才阖帘,察觉马车没行几步就停了下来,晏亭柔问:“怎么了?”

阮六郎勒马,“前面的路堵住了。姑娘在这里等着,我去看看就回。”

晏亭柔在马车里小憩,看了眼织锦包袱,这里头装的东西,可是磕不得碰不得。此行从洪州到抚州临川,原本不过两日的车程,稳步慢行愣是走了四日,皆因这东西。

不多时,阮六郎淌着水跑过来,站在马车窗外,轻敲了下窗框,“姑娘,前面有家迎亲的,遇桥便要扔铜钱。这带路水系发达,约么十来座桥呢,就慢了些,挡了路去。”

晏亭柔不解,“扔铜钱?作甚?”

阮六郎解释道:“娶亲的讲究多,这个也叫过路钱,保证一路通畅,婚姻顺遂。”

“他们若少扔些,这路还能更畅通些。”晏亭柔觉得有趣,笑说:“那便慢行,等吧。让车上人都仔细着,这些东西万不可沾了水的。”

阮六郎应声离开,去嘱咐后面马车上的人。

窗外的雨似乎下得更大了。

晏亭柔闭了眼睛,雨声牵着她的思绪也飘得远了,不知不觉就入了梦。曾几何时,好似也有人说要来临川娶她的。许是过了有些年月了……

三年前,抚州临川。

晏亭柔那时刚过十七岁。一日,打小定下的那门娃娃亲——高家派人来定下聘之日。

怎知晏父晏宣礼与高家人在会客堂关门深谈,半日之后,互退了庚帖,算是把这桩十多年前的婚事给退了。

双方具体聊了什么,晏亭柔本不知道,但是没过几日,晏家的长辈就到府上将父亲晏宣礼一顿痛骂。

晏亭柔躲在堂后,将这一通听的十分明白。原来,晏家的长辈觉得高家是个不错的亲家,且晏亭柔已十七有余,是该成婚的时候,晏父怎能在这时候犯了糊涂,毁了她一桩好姻缘。

晏父不气不恼,还心平气和,满脸带着恭敬顺从的笑,安慰他的叔父兄长们。

那话晏亭柔记得清清楚楚,他说:“按兄长所言,我只小柔一女,我这一支,岂不是已经断子绝孙?那既然如此,何必又再去难为小柔。那亲事是我退的,高家不讲我小女远嫁之事,上来便说什么三年抱两云云。小柔不过二八豆蔻梢头的年纪,恰是活泼之年,着急嫁到他家作甚?我同她亡了的娘亲,对她都只一个盼头,且自由些,眼下还不过是个孩子。那孩子不做孩子样,嫁甚人去!咱家又不是养不起!”

晏父这一席言论,被一众大家长劈头盖脸一通谴责。晏亭柔从门缝里窥见父亲一丝面容,他在悠悠众口之下,还恭着谦卑的笑,她没有听完那些所谓的“大家长”对父亲的数落和教育,就一人出了门,去府外的小山亭透透气。

彼时才过立春,小山亭在临川水之上,地势颇高,晏亭柔面水而坐,独自哭泣。

她并不为自己难过,她一丁点儿也不想嫁去高家,只是难过爹爹因心疼她,如此低声下气,骂不还口的。

她娘亲早亡,只和爹爹相依为命,她越想越委屈,爹爹又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被这么多人指着鼻子说!想得越多,哭的就越凄惨,索性将过往种种大小事都发泄一通!

“噗通!”

“啊!”

她哭得正起劲,就听见有人落了水,来不及拭泪,她直接朝着水花处跳了下去!

好在春潮未起,临川水流得不急,水势不强,她捉住了人胳膊,使尽力气就往岸上拖。

待上了岸,将那人铺躺在河石上,忙按了那人腹部,挤出口水来,才歇了一口气,道:“好在你遇到我了,好在你才喝了一口水!吓死我了……”

那人喘了口气,睁开眼,唤了句:“小柔……”

晏亭柔才看清眼前落水之人,竟是爹爹的学生,隔壁杜家娘子的外甥赵拾雨,问道:“拾哥哥,你……你怎么落水里了?”

赵拾雨坐起身来,眼中闪过了一丝慌乱,“我……我,我不小心……”

若是往常的晏亭柔,定会调笑一番,原来拾哥哥竟然不会游水。可她这日心情实在不佳,方才只哭了半场,还未尽兴呢,这厢又被赵拾雨一吓,忽觉浑身气力尽疲,说了句:“你没事就好……呜呜呜……呜呜……”她浑身湿透了,越发觉得自己难过,就不再理赵拾雨。索性坐在岸边河石上大哭起来。

赵拾雨忽然手足无措,“小柔,你别哭啊……我,我这不是没事嘛?”

晏亭柔怕他误会了去,一边哭一边解释,“拾哥哥……呜……与你无关,是我自己想哭……你快回去换身衣衫呜……别冻着。你让我哭一会,别理我就行……”

“你怎么了?”赵拾雨忙摸了腰间手帕,才发现已经湿成一团,只好作罢。

“他们说我爹爹的不是,他们怎么能这么说我爹爹呢……还说我退了婚,以后就没人娶了……呜呜……”

赵拾雨起身跪坐在石头上,轻轻拍了拍晏亭柔的后背,无比认真的说:“我娶你。”

晏亭柔被这句吓得停了呜咽,呆呆地看着他。

“不管什么时候,待你想嫁时,我娶你。”赵拾雨说。

晏亭柔也不是小孩子了,她知道这话里有对她救命之恩的感谢之情,有对她的怜惜之情,可这话在这个时候、这个场景对她说,还是让她心里万分的好受。

即便那刻斜月已过小山亭,夜里凉风阵阵,可她觉得心里暖得很。

她不记得浑身冰冷湿透怎么回的家,之后发烧病了三日,待身体将养的好些,满脑子都是赵拾雨的声音,“待你想嫁时,我娶你。”

待你想嫁时,我娶你。

……

晏亭柔睁开眼时,博山炉里的沉水香还未燃尽,马车晃晃悠悠又走了起来。

这梦她许久未做过,因那日之后她再也没见过赵拾雨。后来日子久了,她甚至不太记得,赵拾雨是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亦或是他到底说没说这句话呢?

直到落水之日后的半年,有消息从东京汴梁传来,说赵拾雨订了亲,对家是南武将军家的掌上明珠。

晏亭柔愣了半晌,那时的她不相信,直到陆陆续续有传言,有说赵拾雨与那小娘子郎才女貌的,有说来年就完婚的,到后来各路传闻,言之凿凿,由不得她不信。她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哭,只记得打那日起,她不再关心任何京中来的消息。

此后,晏亭柔似一夜之间成长了许多,关于承诺、关于男女之情,她似都有了不同于以往、别样的认识。

而再听人提到赵拾雨,她只会冷笑一哂而过,腹诽一句,老话说的好,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果真不可尽信。

晏府在临川是数一数二的大家,府上自然也气派的很。

眼下府门打开,点了一十二盏八角宫灯,迎接他家姑娘回府。

阮六郎勒缰停了马,摆了脚凳子,“姑娘,咱到府上了。”已有众婆子丫鬟、家丁护院迎了上了,各自盯紧自己的营生,卸马车上的东西。

门口站着得为首的姑娘,二十五六的年纪,亭亭而立,从服饰到打扮都比旁人贵气许多,唤作丰秀儿,是晏亭柔姨母家的表姑娘,在晏府上住着,她牵着晏亭柔的手,扶她下车,“小柔,可算回来了。”

两人一路迈入门槛,边说边笑,晏亭柔回头嘱咐,“六郎,所有东西务必今夜里入库,防水防潮!”

阮六郎和众仆人小心搬运着,“姑娘放心!”

丰秀儿脸上漾着欢喜:“快去换了衣裳来,定是饿坏了吧。饭菜我都叫人热好了。”

晏亭柔一路入了闺房,都没见父亲,“秀姐姐,怎么没见我爹爹?”

“唉,你先换了衣裳来!”丰秀儿伸手摸着她衣衫,有些责备之意,“你瞧这衣料摸着都冰凉,春寒料峭,不知在外面多穿件衣裳么?唉!你都这么大的人了!好些要同你讲的,边吃边说吧。”

琼林堂里的八仙桌上已经摆满了吃食,两人捧着热茶吃了一杯,边话家常,吃起了宵夜。

晏亭柔听了半晌,对这几日家中情形了解清楚了。她有些无奈的反问:“我爹爹竟然去了进贤?”

丰秀儿解释:“姨父说有批纸料十分重要,他得亲自去提货。”

“他也就骗骗你,哪次不借着采买纸墨、木料,去各处游玩一番啊!他是真不怕我将他的书院和印坊都拆了!”

“这盘生意,谁都整不成,就你做得好,他有什么不放心你的。对了,此去洪州,雕版可拿到了?”

晏亭柔此去洪州就是为了拿一套雕版,此印版是宋朝太/祖皇帝当年主持雕刻印刷的《大藏经》,历时十三年,聚集了当时最好的能工巧匠雕成的木版,最终由汴京印经院印刷。

如今,从雕版初成,距离晏亭柔拿到《大藏经》的雕刻印版,已是时隔八十多年,她满心欢喜和感恩之情,笑说:“如今官家仁慈,将这套版外借,难得流传到洪州府上。本来是轮不到咱们印坊的,这不是刚好年久旧版被虫蛀了嘛,洪州知府给咱们用也是讲了条件的,先修补,修补好了才能印刷啊,还要尽快给他们送回去呢。”[2]

丰秀儿知道晏亭柔对这版稀罕得很,小柔曾辗转得了一套八十多年前印的《大藏经》,总说那书从内容到字体,从雕版到纸张、装订,无一不是极尽造书之大成。因知晓这雕版在晏亭柔心中的地位,也晓得这版来之不易,就忙问:“时限多久?”

晏亭柔有些无奈地笑了笑,“一个月。”

“这么急?一个月修补好都费劲,咱们还得印呢!这从版到成书,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哪个是能省的?这……这不是难为人嘛!”

“是啊,所以我明天赶紧去印坊安排一下,有得忙了。”晏亭柔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眼下印坊里的活儿,需先停停了。以这个为先吧。”她思忖着,还需好生规划安顿一下才是。

丰秀儿一听“印坊”,似想到了什么,说:“姨父走之前还交代了两件事,一说明日书院的制书课,需要你代上,二说明天有从东京国子监的官员来书院,让你和院监招待好呢。”

“嘿!这老头!怎的这般甩手掌柜!东京汴梁过来的?国子监哪位大人?”

“这个我还真问了。姨父只说,总归就是那些个人,都是你幼时见过的,让你不必见外。”

晏亭柔想了想,她离开东京许多年了,那时候不过十岁出头,能记得谁呢?

[1]熙宁二年:北宋1069年。熙宁,宋神宗赵顼的第一个年号。

江南西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近江西省。首府洪州,今省会南昌。

临川:抚州临川县。今抚州市临川区。

进贤:今江西南昌进贤县。

[2]宋太/祖971年主持雕刻印刷的《大藏经》,历时十三年(一说十二年),于汴京(又称东京、汴梁、开封)印经院印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蝶恋花·凉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