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猎猎红袍掉汸河 > 第109章 天明(四十一)

猎猎红袍掉汸河 第109章 天明(四十一)

作者:春灯吹吹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26 20:20:55 来源:文学城

不觉新酒节至,是日十分晴明。张塘当日吩咐府中家奴,宰了百十个鸡鸭鱼肉,买了成千个蔬菜瓜果,将备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远方干干的潮蓝色的天空前是没了激情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白糕,白糕影子下坠一点,坠一点,就是一条蜿蜒的山链子,盖住绵绵不断的山,下方搭着不动的磅礴的黑褐屋顶,顶着一条一条长长的廊庑,一块一块高高的殿笼,屯扎在九层高的台基上。

这座屋子比方才的宫门还要高大,放眼望去,也是唯一的比任何一间的屋子都大,筑着高高的铅灰色的台基。

来这里这么久,西门十映第一次看见王宫的样子,许多人齐齐站在前面的中庭上,都是她没有见过的人。

乡晔带着西门十映来了,同今日的她一样,穿得相当隆重,也站在一片木檐下,有的宗亲站在梁恪的身后,有的亲眷站在一些世妇的身畔。

西门十映方才瞥一眼梁恪,他已是五六十岁的样子,鬓发微白,看着冕冠上垂下的九根玉串到冕冠后不苟言笑的鼻梁,那眉毛看起来比他的脸庞还威严,那一双顶着权力巅峰的眼睛,神采奕奕,望向众人时,肃气势成。

鼓声震耳欲聋,只见寺人捧着羌人的呈上的璧玉,国君与乡晔进行礼节性的对话。

西门十映旁观之时,台上的献璧礼已然完成,众人说着贺词,随后进殿。

红缎挂顶,满殿喜庆。

梁恪高坐紫宸殿,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这也是乡晔第一次觐见梁国皇帝。

殿中一条马龙似的白毯,铺至阶前,白毯两侧各列诸臣,望向高位上的梁恪。

殿首的梁恪道:“今日对我们梁国和羌国来说,都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希望梁国和羌国能如愿以偿。使我们梁国和羌国双方世代结好。”

乡晔道:“今日之后,羌国和梁国就亲如一家了,倘若梁国有事需要我们帮助,我们羌国定当鼎力相助,绝不推脱,”乡晔眼神坚定地望向梁恪。

梁恪道:“好,好,好,寡人从即日起就将年号改为永宁,可惜这里没有酒啊,不然就凭公主刚才的那几句话,寡人就当宴饮一番。”

众人笑了起来。

乡晔道:“陛下,永宁好,现在梁国和羌国和睦相处,确实应该举杯相敬。”

太师说:“陛下,大典与酒宴早已备好。”

“陛下,是不是这就将候选的男子选上殿来?”梁恪转头看向乡晔问:“你看呢?”

乡晔道:“既然是梁恪陛下选定的男子,还会有什么不妥吗?就不用看了吧。”

梁康舒出一口气。

梁恪说:“公主能如此说,那好吧!”

乡晔道:“我们与梁国互通关市的事宜,陛下是不是再商定一下。”

其中一个绿衣大臣出列说:“陛下,臣亦就此事拟定详细,请陛下和大臣与过目,”说着他轻轻的低头呈上一个表子。

梁恪看一眼乡晔,乡晔点着头。

梁恪说:“好。”

这时小寺人把羌国的奏折呈上来。

梁恪接过奏折。

太师目中深思:“陛下……”

梁恪问:“上官太师,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上官太师双手高揖:“陛下,今日是我们为公主举行的献璧大典,这些约定的事不妨先放一放,还是等大典行完之后再说。公主,可以按照我们梁国的规矩,选择一位梁国的驸马。”

这时,羌国大臣冒话:“以我们羌国的风俗,乡晔公主献璧后要到回到王庭,就算收了梁国的驸马,也要去羌国祭祖庙,才算结为夫妇。”

乡晔笑道:“陛下,不如这样吧,等我们回到王庭再说。”

梁恪说:“这样…”

其中一个大臣走出来:“陛下,这是羌国自古以来的风俗,我们还是应该尊重他们国家的风俗。”

梁恪道:“那公主与驸马的事就等乡晔公主回到王庭后说吧,”乡晔双手揖谢。

“陛下,羌国献璧,梁羌和亲,这是旷世盛典,宫中准备已久,以老臣看来,还是照计划举行的好,这场婚礼,乡晔公主就在我们这先依照梁国的风俗,回到羌国去再举行一场婚礼,这样梁羌礼俗兼备,更体现梁羌和睦的隆重,您意下如何。”

梁恪看一眼众臣的各有所思:“公主无法见到大安第一吉金师萧景蝶是为遗憾,但是寡人还为你准备了其他的男子,不如你先看看再做定夺。”

房赞附耳:“公主,看来梁国陛下诚心送人。”

梁恪问:“公主,你看呢?”

乡晔公主道:“陛下,已为我准备其他男子?”

梁恪道:“准让公主满载而归,先招他们上来看一看?”

“公主,不要辜负陛下的一番美意,”梁康道:“乡晔公主千里迢迢来到大安,这驸马的人选、出身、人品,还是应该慎重才是。”

乡晔道:“多谢陛下的美意。”

梁恪道:“好,那就先找那些男子上来吧!”

乡晔笑道:“陛下的美意,我心领了,定要看的话,就请陛下先赏完《**时邕》,我再看陛下为我选好的那些男子!”

梁恪道:“好。”

不多时,小寺人就金殿上搭起一面面彩笛,乡晔公主亲将一支舞乐团出来,登阶演去。

花团迷凤瑟,瑞气罩龙阙。轻曲里,柳枝游宴,拂动盈阶,香露举戟缀宫装。在天香飘荡的影子里,玉簪珠履聚在朱鼓上。妙舞中,绣衣扶持着御驾,冕帘被卷起,殿中展现金凰。凤羽扇舒展开班马文章,白玉柱边夔龙礼乐承羌风。

殿中的使者和大臣们把酒言欢,眼神因喜悦而闪烁不定。

“寡人欲重重赏赐公主,公主不必多礼。”

“谢陛下。”

“寡人一直以为,宫曲已是人间绝乐。今日才发现天外有天,曲外有曲。方才一曲天籁,真是让人陶醉不已,胜过人间的仙境。”

“陛下,施以正恩,百姓富足安居,大安为人间乐土。”

“好,说的好,公主的乐师,你要什么恩赐尽管说,寡人满足你。”

“小女子的请求,陛下真的会答应吗?”

“你说,”梁恪道。

“小女子不求陛下赏赐富贵,只求陛下答应彻查一宗民间冤案。毕家被误告杀人,如今身陷牢狱,明日就要问斩。”

殿中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这件案子,寡人也略有所闻,你叫什么名字?”

“婢子叫浓浓,毕家夫妇正是小女子的恩人,这案子是有莫大冤情,请陛下彻查此案,以免无故枉死。”

参政武将游平泉道:“陛下,这婢子胡言乱语,她在说什么呢?”

梁康道:“君父,这婢子在这大殿之上完成《**时邕》利用公主,却是居心不良”。

“陛下,今之大安,有人勾结,欲掩真相,诚甚大胆。恳请陛下,施以恩典,关注此事,彻查毕家之案,为冤屈者伸张正义。”

当有内侍官赵让喝道:“不得放肆。”

有一文臣,出班启奏:“陛下,她今日一再反驳,以为自己谱得曲子好听就可以逃避惩罚。”

上官俅看一眼乐师:“姑娘,请注意自己的态度。”

“得人心者自有其道,婢子死不足惜,陛下,请为毕家申冤血恨,”说着,那一对相思眼里却是无法轻易妥协。

“毕家案子,实有冤情,寡人亲自审理,大司寇秋营,你还不将实情说出来。”

百官屏着呼吸全部跪在大殿之中。

秋营出列,跪道:“臣实在不知道情况。”

梁恪身体前倾,一声喝道:“还在狡辩。寡人已派人明察暗访,所知甚多,倘若真凶还矢口否认,寡人只有叫证人出来,到时,莫说真凶要伏法下去,就是一干人等也绝不能轻饶,是谁杀死了夏洋?”

秋营磕头请罪,满殿的地板芳香都无法安抚他们焦躁的内心。

只见班部丛中,参政严叟出班揖道:“今日新酒节盛行,参与者众多,伏望陛下宽恩万民祈禳天佑。”

梁恪问:“凌骄骄,她所说的是真是假?”

凌骄骄出列跪禀:“陛下,是家奴王麻子一时失手,一时失手,他是不想杀人的。”

“萧景瑞,还不速速押人上来,这是为何要牵扯到毕家?”

“臣该死…臣也不知道情况…”萧景瑞羞愧而跪。

不多时,内侍将王麻子押跪至阶前:“陛下,饶命,饶命啊,我家公子对西门姑娘心有所属,而我因为一时的误会,导致了夏姑娘的不幸遭遇,还将责任嫁祸给了毕家。”

梁恪非常愤怒:“秋营,你屈服于压力,匆忙处理此案,实在叫寡人失望,作为朝廷的官员,你却不顾百姓的生死,与不法之徒勾结,犯下冤案,罔顾大安的法律。”梁恪立即命令内史起草一道诏书,并免去秋营的职务,对内外朝臣进行提点,任命殿前牧蟠为大司寇。

“谢陛下恩典。”

梁恪道:“凌骄骄,你身为高门子弟却不顾后果,反将无辜之人置于险境,作为萧府亲眷,利用上辈的权势,草菅人命,伤害忠良,错上加错,你们简直是朝廷的耻辱。幸好终于有人连夜向寡人报信,看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寡人的子民承受冤屈,寡人享受荣华富贵,愤怒不已,留下恶名,后人亦不会饶恕寡人,多亏这一位聪慧勇敢的公主乐师,敢为朋友洗清冤屈。”

羌人看看天下独一无二的皇帝的威严,没有谁可与之相比,又见外面天色晚来,黄昏渐渐过去,一抹巧银挂空,妄惑紫夜,疑间亲星。云影一无所长,清风夜掌交馨。

萧府里玉帘高高卷起,金杯不断劝酒。欢声笑语祝贺太平盛世。每年新酒节,都要尽兴畅饮。陶醉在酒戏欢曲之中。那银汉下的露水也在风里寻踪觅乐。

殷漱因堂前喝多了酒,与上官策策逛至天井内乘凉,乘凉间隙看一眼周遭,确定无人,推了推门,院门未锁,直到庭里乘凉。

殷漱半日方才略微自在了一些,上官策策心底念念有词,趁时进到旧房。

上官策策道:“你可能不知道,不仅六盘县有多名女子失踪,就连峙峪县也有多名女子失踪。在峙峪县有一位女大财主,姓富名退,大家称她为富大官人。她是大安开国第一名将的孙女,自从她祖上平定诸国,先王便赐予她丹书铁券在家中,谁敢违抗她?她专门收留天下孤女,有五六十个养在家里当妹妹。近些年来,有许多食花贼频繁出现,其中包括她的妹妹们也失踪了。上级嘱咐我去调查案件,如果有失踪女子,家属前来报案的,我会让他们来我的府上,我会全力帮助他们。听说那些女子曾经去过萧家铸铜坊,我现在只有一些线索,却没有证据。今晚我喝醉了,难以外出。”

殷漱指尖搭言:你想要查找线索,我可以帮助你,我是出于善意。

上官策策因酒的缘故,心中七颠八倒的发闷:“周密与我说了你在六盘县里的事情,我常常听得府中人说郡主性格乖僻,与人不亲,却原来都是虚里,我们不如一起找找线索。”

殷漱寻思道:既然如此,有什么亏了我呢?

于是,殷漱找了房里的柜,蹲了柜子下面,搜了柜后的暗门。那上官策策在房里熟门熟路翻东翻西,拂了几处案头上的落灰的礼器,三五把刻着记号的剑,见他手忙脚乱,她也跟着寻东觅西。上官策策与殷漱两个人搜了半个时辰,殷漱并不着急问他。上官策策搜得辛苦,把案子轻轻地敲着说:“昨夜我离开之后,这里有人来过。”殷漱的目光献惑。上官策策解惑:“昨夜,我潜入此院的时候就觉得微不对劲,方才留心到铜架上有被东西擦过的手印,把东西擦得很急。”

殷漱拍了一下他的胳膊,昨天夜里有人来过而且还搬动这个铜架。

上官策策点头:“对,就是它。”

这个大铜架摆着一些龟甲、还有一些兽骨以及灼刻文字用的金铜小刀。上官策策让殷漱后退一步,只见他伸手扶住铜架,将铜架向旁一移,敲了敲墙。

殷漱敲着:有没有新发现?莫非这里有机关密道。

上官策策道:“我愿如是。”

两人蹲身敲着地砖。

殷漱手里流言:若那个人只是进来看看你有没有查出密道,今夜我们可能会有发现。”

上官策策一面称是,一面在房里搜涉过长,将疑潜想。

殷漱看一眼窗外的墙,上官策策眼中不详:“你看什么?”

殷漱没有打算欺他的意思:上次奔出来睬着那面墙做手影,我须不明白阿兰是什么道理?

殷漱的话让上官策策忆起自己亦见过汀兰总在墙前照月光,难道他不应该在房里找密道:“她做的是什么手影?”

蝴蝶。

所以她演示的是后花园,上官策策与殷漱顺着猜想找过去,只见满园绿丛漏一簇簇蝴蝶花,蹲下去拔蝴蝶花,发现一块空心土砖上的月光蛋,赶忙旋转。枯木丛露一口,起身进去探看,飞着灰尘的漆黑,蛛网缠眼,两人并肩过一条道子,那道子像一条吊睛白延在地上。走下石阶,穿过拱门,见到地下空城。黯藓堆满,浮尘迷墟。石窗石室,石凳石花。石窟石珠倚挂,满地石葩蒙尘。石锅石灶无火迹,樽罍靠案不见渣。石座石床暗交染,石盆石碗见棱。石竹石松缀花,浑然像个人家。铜丝迷住石砖,石案铜器倒歪,地上倒置木牍,百支毛笔伏砚。

殷漱见到帛山书海,翻出一册与花子栝同款旧帛,甩去灰尘,帛字发糊,亦是铸铜笔记,握着旧帛发想,莫非这就是她师父的手札,怎么会在这儿做手札?

上官策策不知殷漱的意思,殷漱展示心中半些点儿的猜测。

“看来有人曾经囚在这里。”蹲下来,捡起一条锁链,顺着锁链的方向过去,一条锁链绑住一个柱子:“这分明就是铸铜库,却像个囚室。”

莫非花子栝师父被囚禁在这儿?

走向里间,一扇一扇的石门用铁链紧紧锁着:“快来看,这有好多紧锁的木门?”

铁锁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纹路。

上官策策用力拆着铁链:“打不开,郡主,你能把这门打开吗?”

殷漱去袖里掏出一把铁锤,一锤一锤,果然破门,门后藏着一口巨缸,缸里吊着一只巨大的蜡烛,没有捻儿的蜡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