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连绵的阴雨下了整整三日,把官道浇得泥泞不堪。书生柳明烛背着半旧的行囊,踩着一脚泥水,额前的碎发被雨水打湿,黏在光洁的额头上。他本是要赶往江南赴考,却被这场大雨耽搁了行程,眼看天色渐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心中不由得有些焦急。
就在这时,雨幕中隐约浮现出一抹灰黑色的轮廓,柳明烛眯眼望去,竟是一座荒宅。那宅子看着颇有年头,朱红的大门早已斑驳褪色,门上的铜环生满了绿锈,院墙也塌了大半,院里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透着一股荒凉阴森的气息。可眼下实在无处可去,柳明烛咬了咬牙,握紧了行囊里的护身玉佩——那是临行前母亲给他求的,说能驱邪避灾。
他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一股霉味夹杂着潮湿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院子里蛛网遍布,落叶堆积,几棵枯树的枝桠光秃秃地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像一双双干枯的手。柳明烛深吸一口气,借着微弱的天光往里走,只见正屋的屋顶有些塌陷,门窗也破损不堪,但好歹能遮风挡雨。
他找了个相对干净的角落,放下行囊,取出火折子想要生火取暖。可火折子受潮,试了好几次都没能点燃。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忽然瞥见墙角的八仙桌上,竟摆着一盏半旧的油灯,灯芯似乎还能点亮。柳明烛心中一动,走过去仔细一看,油灯里竟还有小半盏灯油。他试着用火折子去点,没想到“噗”的一声,油灯真的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驱散了部分黑暗,也让这荒宅多了一丝诡异的暖意。
他坐在桌旁,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就着腰间的水囊慢慢吃着。雨声淅淅沥沥,风吹过破损的门窗,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啜泣。柳明烛毕竟是个书生,平日里只知读书,哪里见过这般场景,心里不由得有些发毛,下意识地握紧了胸前的玉佩。
就在这时,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从内堂传来,不疾不徐,像是踏在云端一般,没有半点声响。柳明烛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僵硬着身子不敢回头。那脚步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他身后,一股淡淡的、似有若无的兰花香飘了过来,驱散了屋里的霉味。
“公子深夜至此,可是避雨?”一个女子的声音响起,温柔婉转,像山谷里的清泉,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清冷。
柳明烛鼓起勇气回头,只见身后站着一位女子。她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襦裙,裙摆上绣着几枝淡雅的兰花,乌黑的长发松松地挽着,只用一根玉簪固定。她的肌肤白皙得像上好的羊脂玉,眉眼如画,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却又带着几分幽怨,仿佛藏着说不尽的心事。只是她的身影有些缥缈,在灯光下竟能隐约看到身后的墙壁,柳明烛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眼前的女子,恐怕不是凡人。
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拱手作揖:“在下柳明烛,赴考途中遇雨,无处可去,才冒昧在此借宿。不知姑娘是……”
女子浅浅一笑,笑容凄美动人:“公子不必惊慌,我并无害你之意。我名唤苏婉娘,本是这宅子的主人,已经在此住了二十余年了。”她说着,缓缓走到桌旁坐下,动作轻盈得像一片羽毛,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柳明烛看着她缥缈的身影,心中的恐惧渐渐被好奇取代。他能感觉到苏婉娘身上并无恶意,反而透着一股深深的哀伤。“姑娘既是此地主人,为何这宅子如此荒凉?”他忍不住问道。
苏婉娘的眼神暗了暗,望着跳动的灯火,轻声说道:“这宅子本不是这般模样。二十年前,这里曾是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地方,院里种满了兰花,每到花开时节,香气能飘出好几里地。”她的声音带着追忆,眼神也变得温柔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年代。
柳明烛见她愿意诉说,便静下心来,认真听着。
苏婉娘缓缓开口,讲述起了她生前的故事。
二十年前,苏婉娘还是当地有名的才女,父亲是前朝的翰林院编修,辞官后便带着家人在此定居,建了这座宅院,取名“兰馨苑”。苏婉娘自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一手兰花绣,更是闻名遐迩。她的容貌清丽,性情温婉,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可她却一个也看不上,心中早已装了一个人——那便是她父亲的学生,沈清辞。
沈清辞是个孤儿,自幼聪慧过人,被苏父看中,收为弟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他和苏婉娘一同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沈清辞温文尔雅,才华横溢,苏婉娘温柔贤淑,蕙质兰心,两人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苏父也十分喜爱这个弟子,默许了他们的情意,只等沈清辞考取功名,便为他们完婚。
那些年的时光,是苏婉娘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春日里,他们一同在院里赏兰,沈清辞为她吟诵自己写的诗句,她则为他绣一方兰花纹样的手帕;夏日里,他们在葡萄架下纳凉,他抚琴,她伴舞,琴声悠扬,舞姿曼妙;秋日里,他们一同登高望远,看漫山红叶,畅谈人生理想;冬日里,他们围炉夜话,煮酒论诗,暖意融融。
沈清辞对苏婉娘极好,知道她喜欢兰花,便亲手在院里种满了各种品种的兰花;知道她畏寒,便早早地为她备好暖炉和厚厚的棉衣;知道她爱读书,便四处搜罗珍本古籍,送到她面前。苏婉娘也深深爱着沈清辞,他读书累了,她便泡上一壶清茶;他进京赶考,她便熬夜为他缝制衣物,绣上平安符,盼他金榜题名,平安归来。
那一年,沈清辞进京赴考,临行前,他拉着苏婉娘的手,在兰花园里对她许下誓言:“婉娘,等我金榜题名,一定回来风风光光娶你,让你做我这辈子唯一的妻子,一生一世对你好。”
苏婉娘含泪点头,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她日日在院中盼着他的消息,精心照料着他亲手种的兰花,坚信他一定会如约归来。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等,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
沈清辞确实考中了状元,而且深得皇上赏识,被封为翰林院修撰。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回来迎娶苏婉娘时,却传来了他要迎娶宰相千金的消息。
这个消息像一把利刃,狠狠刺穿了苏婉娘的心。她不愿意相信,那个对她许下一生一世誓言的人,会如此轻易地背弃承诺。她托人去京城打听,得到的消息却是,沈清辞为了攀附权贵,早已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对外宣称自己从未有过婚约。
苏婉娘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日渐憔悴。她父亲气得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家里没了主心骨,又遭此变故,很快就败落了。那些曾经上门求亲的人,如今都对她避之不及,昔日的亲友也渐渐疏远。苏婉娘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守着满院的兰花,守着沈清辞的誓言,一天天盼着,却始终没有等到他的身影。
后来,有人从京城回来,带来了沈清辞的消息。说他娶了宰相千金后,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独自一人对着一方兰花纹样的手帕发呆。
苏婉娘听到这些,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她看着满院盛开的兰花,想起了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想起了他的誓言,心如刀绞。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穿着他最喜欢的月白色襦裙,在兰花园里上吊自尽了,死时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方他当年送给她的兰花纹样手帕。
“我到死都不明白,他为何要背弃我们的誓言。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些山盟海誓,难道都是假的吗?”苏婉娘说着,眼泪从眼角滑落,滴在桌上,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仿佛从未存在过。
柳明烛听得心头酸涩,忍不住问道:“姑娘,你就这样恨他吗?”
苏婉娘摇了摇头,眼神复杂:“起初是恨的,恨他背信弃义,恨他毁了我的一生。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恨意渐渐淡了,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不甘。我守着这座宅子,守着这些兰花,只是想等他回来,问他一句,当年为何要那样做。可我等了二十余年,始终没有等到他。”
她顿了顿,又说道:“我知道他如今身居高位,早已不会再回到这个小地方。可我就是放不下,我的魂魄被困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着这满院的兰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回忆着我们曾经的美好,也承受着被背叛的痛苦。”
柳明烛看着她哀伤的模样,心中十分不忍。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临行前母亲的叮嘱,做人要重情重义,不能忘本。沈清辞为了功名利禄,背弃了曾经的爱人,虽然得到了荣华富贵,可他心里,恐怕也永远不会安宁吧。
“姑娘,或许沈公子当年有不得已的苦衷呢?”柳明烛忍不住替沈清辞辩解了一句。
苏婉娘苦笑一声:“有什么苦衷,能让他背弃自己的誓言,眼睁睁看着我家破人亡,含恨而死?这些年,我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可始终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外面的雨渐渐停了,天边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油灯的火苗渐渐微弱,最后“噗”的一声熄灭了。
苏婉娘的身影变得更加缥缈,她看着柳明烛,轻声说道:“公子,天快亮了,我该走了。谢谢你愿意听我诉说这些陈年往事,憋在我心里这么多年,说出来,我心里好受多了。”
柳明烛连忙说道:“姑娘,你若不嫌弃,我以后还可以来听你说话。”
苏婉娘浅浅一笑:“不必了。公子是要奔赴前程的人,不该被我这孤魂野鬼所牵绊。愿公子此去金榜题名,前程似锦,也愿公子能遇到一个真心待你、不离不弃的人。”
她说着,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后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空气中。屋里的兰花香也随之散去,只留下一股淡淡的霉味。
柳明烛坐在桌旁,久久没有回过神来。苏婉娘的故事,像一颗石子,在他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他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看着院里依旧荒凉的景象,仿佛做了一场长长的梦。
他收拾好行囊,走出了荒宅。院门外,阳光正好,鸟儿在枝头欢唱,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清新的草木气息。柳明烛回头望了一眼这座荒宅,它依旧荒凉阴森,可在柳明烛眼中,却多了一丝悲伤和凄凉。
他不知道苏婉娘的魂魄还会不会守在这里,不知道她能不能等到沈清辞的归来,不知道她心中的执念何时才能消散。但他知道,苏婉娘的故事,会永远刻在他的心里,提醒他无论将来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背弃自己的誓言。
柳明烛整理了一下衣衫,迈开脚步,继续向着江南的方向走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明亮。他心中暗暗发誓,若是自己将来能够考取功名,一定要做一个清正廉洁、重情重义的人,绝不做像沈清辞那样背信弃义、追名逐利之辈。
而那座荒宅,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官道旁,院里的兰花,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依旧年年盛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悲伤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偶尔有路人经过,会被这座荒宅的阴森气息所吓倒,匆匆离去,却没有人知道,在这座荒宅里,曾有一位痴情的女子,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执念。
许多年后,柳明烛果然考中了进士,在朝中做了一名清官。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他时常会想起那个夜宿荒宅的夜晚,想起苏婉娘哀伤的眼神,想起她讲述的那个爱情故事。
有一次,他因公事出差,路过当年的那座荒宅。他特意停下来,走进院里。只见院里的杂草已经被清理干净,满院的兰花开得正盛,香气扑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院里打理兰花,看到柳明烛,连忙上前打招呼。
柳明烛认出,这位老者正是当年从京城回来,给苏婉娘带来消息的人。老者告诉柳明烛,几年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这里,买下了这座荒宅,整日打理院里的兰花,常常对着兰花发呆,流泪。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位老者,就是已经告老还乡的沈清辞。
沈清辞回来后,才知道苏婉娘早已含恨而死,守着这座宅子等了他二十余年。他悲痛欲绝,整日在院里忏悔,悉心照料着苏婉娘生前最喜欢的兰花,直到油尽灯枯,死在了兰花园里,死时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方兰花纹样的手帕,和苏婉娘当年一模一样。
沈清辞临死前留下遗言,让后人将他和苏婉娘合葬在兰花园里,永远陪伴着彼此。
柳明烛听完老者的话,心中感慨万千。他走到兰花园里,看着那些盛开的兰花,仿佛看到了苏婉娘和沈清辞年轻时的模样,看到了他们曾经的美好,也看到了他们后来的遗憾。
或许,沈清辞当年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许,他这些年也一直活在悔恨之中。可无论如何,他错过了苏婉娘,错过了他们的爱情,这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柳明烛在院里站了很久,才缓缓离去。他知道,苏婉娘的执念,终于在沈清辞归来的那一刻消散了。他们虽然错过了一生,可最终还是葬在了一起,永远陪伴着彼此。
而那个夜宿荒宅遇女鬼的故事,也随着柳明烛的讲述,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凄美的传说,告诫着世人,要珍惜眼前人,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背弃自己的誓言,否则,终将留下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