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聊斋白话一 > 第11章 夜宿荒宅遇女鬼:听她讲述生前的爱情故事

暮春时节,连绵的阴雨下了整整三日,把官道浇得泥泞不堪。书生柳明烛背着半旧的行囊,踩着一脚泥水,额前的碎发被雨水打湿,黏在光洁的额头上。他本是要赶往江南赴考,却被这场大雨耽搁了行程,眼看天色渐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心中不由得有些焦急。

就在这时,雨幕中隐约浮现出一抹灰黑色的轮廓,柳明烛眯眼望去,竟是一座荒宅。那宅子看着颇有年头,朱红的大门早已斑驳褪色,门上的铜环生满了绿锈,院墙也塌了大半,院里的杂草长得比人还高,透着一股荒凉阴森的气息。可眼下实在无处可去,柳明烛咬了咬牙,握紧了行囊里的护身玉佩——那是临行前母亲给他求的,说能驱邪避灾。

他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一股霉味夹杂着潮湿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院子里蛛网遍布,落叶堆积,几棵枯树的枝桠光秃秃地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像一双双干枯的手。柳明烛深吸一口气,借着微弱的天光往里走,只见正屋的屋顶有些塌陷,门窗也破损不堪,但好歹能遮风挡雨。

他找了个相对干净的角落,放下行囊,取出火折子想要生火取暖。可火折子受潮,试了好几次都没能点燃。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忽然瞥见墙角的八仙桌上,竟摆着一盏半旧的油灯,灯芯似乎还能点亮。柳明烛心中一动,走过去仔细一看,油灯里竟还有小半盏灯油。他试着用火折子去点,没想到“噗”的一声,油灯真的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晕驱散了部分黑暗,也让这荒宅多了一丝诡异的暖意。

他坐在桌旁,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就着腰间的水囊慢慢吃着。雨声淅淅沥沥,风吹过破损的门窗,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啜泣。柳明烛毕竟是个书生,平日里只知读书,哪里见过这般场景,心里不由得有些发毛,下意识地握紧了胸前的玉佩。

就在这时,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从内堂传来,不疾不徐,像是踏在云端一般,没有半点声响。柳明烛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僵硬着身子不敢回头。那脚步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他身后,一股淡淡的、似有若无的兰花香飘了过来,驱散了屋里的霉味。

“公子深夜至此,可是避雨?”一个女子的声音响起,温柔婉转,像山谷里的清泉,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清冷。

柳明烛鼓起勇气回头,只见身后站着一位女子。她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襦裙,裙摆上绣着几枝淡雅的兰花,乌黑的长发松松地挽着,只用一根玉簪固定。她的肌肤白皙得像上好的羊脂玉,眉眼如画,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却又带着几分幽怨,仿佛藏着说不尽的心事。只是她的身影有些缥缈,在灯光下竟能隐约看到身后的墙壁,柳明烛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眼前的女子,恐怕不是凡人。

他强压下心中的恐惧,拱手作揖:“在下柳明烛,赴考途中遇雨,无处可去,才冒昧在此借宿。不知姑娘是……”

女子浅浅一笑,笑容凄美动人:“公子不必惊慌,我并无害你之意。我名唤苏婉娘,本是这宅子的主人,已经在此住了二十余年了。”她说着,缓缓走到桌旁坐下,动作轻盈得像一片羽毛,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柳明烛看着她缥缈的身影,心中的恐惧渐渐被好奇取代。他能感觉到苏婉娘身上并无恶意,反而透着一股深深的哀伤。“姑娘既是此地主人,为何这宅子如此荒凉?”他忍不住问道。

苏婉娘的眼神暗了暗,望着跳动的灯火,轻声说道:“这宅子本不是这般模样。二十年前,这里曾是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地方,院里种满了兰花,每到花开时节,香气能飘出好几里地。”她的声音带着追忆,眼神也变得温柔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年代。

柳明烛见她愿意诉说,便静下心来,认真听着。

苏婉娘缓缓开口,讲述起了她生前的故事。

二十年前,苏婉娘还是当地有名的才女,父亲是前朝的翰林院编修,辞官后便带着家人在此定居,建了这座宅院,取名“兰馨苑”。苏婉娘自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一手兰花绣,更是闻名遐迩。她的容貌清丽,性情温婉,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可她却一个也看不上,心中早已装了一个人——那便是她父亲的学生,沈清辞。

沈清辞是个孤儿,自幼聪慧过人,被苏父看中,收为弟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他和苏婉娘一同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沈清辞温文尔雅,才华横溢,苏婉娘温柔贤淑,蕙质兰心,两人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苏父也十分喜爱这个弟子,默许了他们的情意,只等沈清辞考取功名,便为他们完婚。

那些年的时光,是苏婉娘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春日里,他们一同在院里赏兰,沈清辞为她吟诵自己写的诗句,她则为他绣一方兰花纹样的手帕;夏日里,他们在葡萄架下纳凉,他抚琴,她伴舞,琴声悠扬,舞姿曼妙;秋日里,他们一同登高望远,看漫山红叶,畅谈人生理想;冬日里,他们围炉夜话,煮酒论诗,暖意融融。

沈清辞对苏婉娘极好,知道她喜欢兰花,便亲手在院里种满了各种品种的兰花;知道她畏寒,便早早地为她备好暖炉和厚厚的棉衣;知道她爱读书,便四处搜罗珍本古籍,送到她面前。苏婉娘也深深爱着沈清辞,他读书累了,她便泡上一壶清茶;他进京赶考,她便熬夜为他缝制衣物,绣上平安符,盼他金榜题名,平安归来。

那一年,沈清辞进京赴考,临行前,他拉着苏婉娘的手,在兰花园里对她许下誓言:“婉娘,等我金榜题名,一定回来风风光光娶你,让你做我这辈子唯一的妻子,一生一世对你好。”

苏婉娘含泪点头,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她日日在院中盼着他的消息,精心照料着他亲手种的兰花,坚信他一定会如约归来。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等,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

沈清辞确实考中了状元,而且深得皇上赏识,被封为翰林院修撰。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回来迎娶苏婉娘时,却传来了他要迎娶宰相千金的消息。

这个消息像一把利刃,狠狠刺穿了苏婉娘的心。她不愿意相信,那个对她许下一生一世誓言的人,会如此轻易地背弃承诺。她托人去京城打听,得到的消息却是,沈清辞为了攀附权贵,早已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对外宣称自己从未有过婚约。

苏婉娘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日渐憔悴。她父亲气得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家里没了主心骨,又遭此变故,很快就败落了。那些曾经上门求亲的人,如今都对她避之不及,昔日的亲友也渐渐疏远。苏婉娘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守着满院的兰花,守着沈清辞的誓言,一天天盼着,却始终没有等到他的身影。

后来,有人从京城回来,带来了沈清辞的消息。说他娶了宰相千金后,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独自一人对着一方兰花纹样的手帕发呆。

苏婉娘听到这些,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她看着满院盛开的兰花,想起了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想起了他的誓言,心如刀绞。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穿着他最喜欢的月白色襦裙,在兰花园里上吊自尽了,死时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方他当年送给她的兰花纹样手帕。

“我到死都不明白,他为何要背弃我们的誓言。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些山盟海誓,难道都是假的吗?”苏婉娘说着,眼泪从眼角滑落,滴在桌上,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仿佛从未存在过。

柳明烛听得心头酸涩,忍不住问道:“姑娘,你就这样恨他吗?”

苏婉娘摇了摇头,眼神复杂:“起初是恨的,恨他背信弃义,恨他毁了我的一生。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恨意渐渐淡了,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不甘。我守着这座宅子,守着这些兰花,只是想等他回来,问他一句,当年为何要那样做。可我等了二十余年,始终没有等到他。”

她顿了顿,又说道:“我知道他如今身居高位,早已不会再回到这个小地方。可我就是放不下,我的魂魄被困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着这满院的兰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回忆着我们曾经的美好,也承受着被背叛的痛苦。”

柳明烛看着她哀伤的模样,心中十分不忍。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临行前母亲的叮嘱,做人要重情重义,不能忘本。沈清辞为了功名利禄,背弃了曾经的爱人,虽然得到了荣华富贵,可他心里,恐怕也永远不会安宁吧。

“姑娘,或许沈公子当年有不得已的苦衷呢?”柳明烛忍不住替沈清辞辩解了一句。

苏婉娘苦笑一声:“有什么苦衷,能让他背弃自己的誓言,眼睁睁看着我家破人亡,含恨而死?这些年,我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可始终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外面的雨渐渐停了,天边泛起了一抹鱼肚白。油灯的火苗渐渐微弱,最后“噗”的一声熄灭了。

苏婉娘的身影变得更加缥缈,她看着柳明烛,轻声说道:“公子,天快亮了,我该走了。谢谢你愿意听我诉说这些陈年往事,憋在我心里这么多年,说出来,我心里好受多了。”

柳明烛连忙说道:“姑娘,你若不嫌弃,我以后还可以来听你说话。”

苏婉娘浅浅一笑:“不必了。公子是要奔赴前程的人,不该被我这孤魂野鬼所牵绊。愿公子此去金榜题名,前程似锦,也愿公子能遇到一个真心待你、不离不弃的人。”

她说着,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后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空气中。屋里的兰花香也随之散去,只留下一股淡淡的霉味。

柳明烛坐在桌旁,久久没有回过神来。苏婉娘的故事,像一颗石子,在他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他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看着院里依旧荒凉的景象,仿佛做了一场长长的梦。

他收拾好行囊,走出了荒宅。院门外,阳光正好,鸟儿在枝头欢唱,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清新的草木气息。柳明烛回头望了一眼这座荒宅,它依旧荒凉阴森,可在柳明烛眼中,却多了一丝悲伤和凄凉。

他不知道苏婉娘的魂魄还会不会守在这里,不知道她能不能等到沈清辞的归来,不知道她心中的执念何时才能消散。但他知道,苏婉娘的故事,会永远刻在他的心里,提醒他无论将来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背弃自己的誓言。

柳明烛整理了一下衣衫,迈开脚步,继续向着江南的方向走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温暖而明亮。他心中暗暗发誓,若是自己将来能够考取功名,一定要做一个清正廉洁、重情重义的人,绝不做像沈清辞那样背信弃义、追名逐利之辈。

而那座荒宅,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官道旁,院里的兰花,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依旧年年盛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悲伤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偶尔有路人经过,会被这座荒宅的阴森气息所吓倒,匆匆离去,却没有人知道,在这座荒宅里,曾有一位痴情的女子,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执念。

许多年后,柳明烛果然考中了进士,在朝中做了一名清官。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他时常会想起那个夜宿荒宅的夜晚,想起苏婉娘哀伤的眼神,想起她讲述的那个爱情故事。

有一次,他因公事出差,路过当年的那座荒宅。他特意停下来,走进院里。只见院里的杂草已经被清理干净,满院的兰花开得正盛,香气扑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院里打理兰花,看到柳明烛,连忙上前打招呼。

柳明烛认出,这位老者正是当年从京城回来,给苏婉娘带来消息的人。老者告诉柳明烛,几年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这里,买下了这座荒宅,整日打理院里的兰花,常常对着兰花发呆,流泪。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位老者,就是已经告老还乡的沈清辞。

沈清辞回来后,才知道苏婉娘早已含恨而死,守着这座宅子等了他二十余年。他悲痛欲绝,整日在院里忏悔,悉心照料着苏婉娘生前最喜欢的兰花,直到油尽灯枯,死在了兰花园里,死时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方兰花纹样的手帕,和苏婉娘当年一模一样。

沈清辞临死前留下遗言,让后人将他和苏婉娘合葬在兰花园里,永远陪伴着彼此。

柳明烛听完老者的话,心中感慨万千。他走到兰花园里,看着那些盛开的兰花,仿佛看到了苏婉娘和沈清辞年轻时的模样,看到了他们曾经的美好,也看到了他们后来的遗憾。

或许,沈清辞当年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许,他这些年也一直活在悔恨之中。可无论如何,他错过了苏婉娘,错过了他们的爱情,这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柳明烛在院里站了很久,才缓缓离去。他知道,苏婉娘的执念,终于在沈清辞归来的那一刻消散了。他们虽然错过了一生,可最终还是葬在了一起,永远陪伴着彼此。

而那个夜宿荒宅遇女鬼的故事,也随着柳明烛的讲述,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凄美的传说,告诫着世人,要珍惜眼前人,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背弃自己的誓言,否则,终将留下无尽的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