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撩拨男鬼后说他好娇 > 第5章 真假千金

撩拨男鬼后说他好娇 第5章 真假千金

作者:醍醐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7 03:57:18 来源:文学城

归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谢晦已见到了漫山遍野的玉树琼花。

那似雪非霜的冰晶附着在枝桠,好似干枯枝头长出了簇簇银芽,织成件件毛茸银装。

严寒的肃杀停滞不前,山上的视野变得钝了,她也乐得将那些仇恨置之脑后。

“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你是怎么发现的?”谢晦已问道。

“方才寻捷径下山时,恰好路过。”李灵濯一手按住缰绳,扶着谢晦已从马上跳了下来。

厚雪发出了“咯吱”的声响,绥江以南鲜少有这样的雪,所幸只下了一夜,不至于酿成雪灾。

两人一马走在雪道上,风声暂缓时,谢晦已开口道:“沉香木珠串是我母亲的遗物,多亏那些裂痕,村子里的人不识货,我才得以将它保留至今。”

“那你要把它供起来,拜一拜,感谢它毫不起眼。”他说。

“要拜也是拜我自己。”

忆起往事,谢晦已眼里多了几分柔光:“我外祖父拿给我时,我还太小,裂痕大多是那会儿磕碰出来的。”

李灵濯不免侧头看她:“你幼时既然有亲人庇护,又怎会沦落青州?”

“因为我母亲是我外祖父的养女,我与外祖父并非血亲,”谢晦已避重就轻道,“我父亲想要带走我轻而易举。”

“你那时几岁?”

“八岁。”

不等李灵濯说什么,谢晦已话锋一转:“李大人半路斩杀钦犯,圣上不会怪罪于你吗?”

李灵濯若有所思地垂下眸子:“谢小姐这是在担心我?杀都杀了,未免有些迟了。”

谢晦已充耳不闻,又继续说道:“我外祖父说过当今圣上仁厚,应该也不会太麻烦。”

李灵濯算了算年份,又想了想自己那会儿在干什么,想了半天,也不知她这话究竟从何而来。不过他也没提醒什么,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随即动了动手指。

那棵被积雪压弯枝桠的柳树猛地抖动一下。厚厚的积雪顺着树杈滑落,准确无误地砸在谢晦已的头上。

谢晦已惊愕地抬起头,犹如狸猫受惊,先是抬手缓了缓眼睛,然后才顾及到头上的雪。

“这棵树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她便瞥见了李灵濯干干净净的脑袋。

前因后果自不必说,她不动声色地抓了一把雪,在手中攥成一团硬实的雪球。

抛出去的那一瞬间,她还想着:倘若裹上石头会不会效果更佳?

但李灵濯忽然侧了头,那团雪球便擦着他的脸飞了出去,只惊动了他垂下的几缕发丝,毫无波澜的眼睛像一块雕琢圆润的碧玉,唇边那一抹似有似无的笑点缀着他的促狭。

谢晦已默不作声,抢过他手里的缰绳,牵着雪影甩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前面走着。

李灵濯说:“山野有熊,谢小姐走得那样快,可要当心撞个正着。”

谢晦已头也不回:“它们冬天要蛰伏,你知不知道?”

李灵濯轻笑一声:“沉香木里有东西,你知不知道?”

谢晦已的脚步忽然一顿。

她转过头看向李灵濯,随后将珠串从手腕摘下,对着阳光举了起来。

每一颗珠子都严丝合缝,她完全瞧不出他的论断究竟从何而来。

李灵濯看出了她的困惑:“重量不对,太轻了。你应该把它砸开。”

谢晦已并未照做,而是一脸狐疑地上下打量他,似是在问:你居然没有砸?

李灵濯抬起双手,无辜地耸耸肩:“不经人同意,我一般不会动手。”

真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

谢晦已拿着手串,走至一处平缓石台前,拨开上面的积雪将珠串放了上去。

然而不等她找到锐利趁手的东西,一股劲风忽然飞过,紧接着,那串珠子发出了碎裂的声音。

谢晦已躲得极快:“怎么又动手了?都没给我反悔的余地。”

“省事。”李灵濯收回刀,若无其事地转过身,看都不看那石台上的东西。

“热心肠的李大人对此并不好奇?”谢晦已问。

“我这人过目不忘,留给你反悔的余地。”李灵濯说。

谢晦已笑了笑,倒也没点破他是刻意回避。

她剥开断裂的沉香木外壳,发现里面的填充物是一团皱皱巴巴的白色东西,捏起来干燥硬实,完全瞧不出是什么。而珠子内部凹凸不平,像是蚁虫经年啃噬留下的痕迹。

该不会是虫蛹吧?难道珠子里生了虫子?

谢晦已盯着白团看了半晌,试图用指尖拉扯,可那东西却极有韧性,任她如何用力都纹丝不动。

这时,一阵狂风又起,谢晦已慌忙将平台上滚动的珠子拢在掌心,却仍有几颗滚进雪堆。

她弯腰去捡,指尖融化的雪水不经意间滴落在白团上。下一刻,原本僵硬的白团竟如遇水舒展的茶叶,缓缓绽开一角。

谢晦已这次又捏了捏,手感像极了一张湿润的纸。

她脑中灵光一闪,随即伸手从旁边捧了一把雪,待其被自己的体温彻底融化后,将水浇在了那团东西上面。

果然是有效的。那东西吸了水后逐渐变得柔软,并随着她的拉伸,缓缓变大变平,最终化作一张写满文字的纸。

谢晦已拿起这张纸仔细阅读,惊觉这是一页名为“昙门”的江湖门派门规。

“一寸灵台,无相无我,一念缘起,应为念生。”

这是什么?

惊愕之中,谢晦已接连打开剩下几颗珠子。

一本名为《一念心法》的江湖秘笈,就这样被她拼凑得七零八落。

翻阅目录,她发现秘笈有林林总总十几种门类,能清心安神、淬炼心性、蛊惑人心、制造幻阵、读取记忆……

谢晦已不禁停下动作。

她对母亲知之甚少。在她有限的记忆中,母亲只是一个鲜少言语的影子。

这几道裂口像是撕开了过往隐晦的口子,让她看见了母亲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念及此时不是钻研的好时机,谢晦已深吸一口气,将那几张纸藏于袖中,一把攥住剩下的珠子走向李灵濯。

“李大人,你认不认得修复物件的能工巧匠?技艺精湛的那种。”

李灵濯没有吭声,以目光示意她把话说下去。

谢晦已抬手对他胡诌道:“母亲在京城为我留了东西,并把位置刻在了珠子的内壁。我记好了位置,但是珠子拼不回去了,能否请你帮个忙?”

她想着,倘若昙门尚有人在,兴许母亲的这串珠子也是一个相认的凭证。

“这个不难,也不是什么名贵材质,”李灵濯接过珠子一口答应,“不过,你不怕我知晓你的秘密?”

谢晦已满不在乎地说:“知晓了又如何?大不了分你两成。我外祖父经商多年,去世时谁也不知他家产藏于何处,这珠子里留下了真正的位置。”

李灵濯狐疑不已:“你外祖父既是有家产的,你父亲怎会没有觊觎之心?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有没有被他挥霍一空都难说。”

谢晦已这次倒是说了真话:“我父亲对此毫不知情,毕竟我外祖父早已金盆洗手,谁也看不出他年轻时做过海上生意。”

李灵濯的神情忽然凝重起来。

本朝海关开开合合,一般以官船为主,对民间船只限制颇多,最严时甚至有过“出海者问斩”的法令。但暴利在前,民间依旧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只是绝大多数都触礁沉海,葬身鱼腹,尸骨无存。

倘若谢晦已的答复为真,这笔钱显然来路不干净,但本朝海商大多与她的描述不符,故而她这段话的真伪仍然存疑。

对此,李灵濯不禁怀疑:难不成她家亡命之徒是祖传的?

于是他打趣道:“你不怕我到了京城告发你?”

谢晦已眉头轻抬,语气轻快:“大人在说什么?虚无缥缈的玩笑话也要当真?”

李灵濯面不改色:“是吗?谢小姐想靠这虚无缥缈的玩笑话欠我人情?”

闻言,谢晦已心领神会地靠近他,在他喉结轻轻落下一吻。

“那又怎么了?李大人,凭我们的交情,别那么小气啊。”

李灵濯那双深戾的眸子微微眯起,多了几分意味不明的幽暗,“谢小姐今日又不守寡了?”

谢晦已微微一笑:“让他见鬼去吧。”

话音刚落,李灵濯便俯身压在她的双唇上,又抬手捂住了她的双耳。谢晦已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他一同拉入这场短暂的逃亡。

他紧密地缠绕着她,似乎忘了初衷,也忘了京城的过往,谢晦已不得已连连向后退让,直到抵在树干上。

零星的积雪再度洒下,这次洒了他们一身,她鼻腔里满是冷冽的冰晶,与他身上淡淡的龙涎香,引得她忽然忆起昨夜种种。

李大人还真是很好用,方方面面,她默默地想。

也不对。

至少这几日的他太过阴魂不散,嘴上说是要管住自己的火折子,实则连个府门都不让出。

“监管之责。”他说。

“李大人不去管那些贪官恶吏,只盯着我算什么能耐?”她佯装愤怒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砰”的一声,门窗紧闭,连着几日都没对他敞开。

借机得了清净,谢晦已赶忙将珠串中的心法誊写出来,通篇反复背诵,继而调动心神进行修行。仅仅几夜的揣摩,她便感受到了体内游走的暖流,可这点进展远远不够。

若是急于求成,倒是有一条禁忌的法子:吸食旁人心念,如同精怪摄人心魄,但稍有不慎便会走火入魔,她当下并不想冒险。

至于昙门,她稍作了解后,便彻底消了让李灵濯帮自己查明来历的念头。

这门派隐于江湖之中,每一代弟子不足十人,又分成明派与隐派。明派行走于人前,便是母亲这一脉。可惜母亲早逝,未能将门派发扬光大,如今落在她手中,她不动歪心思简直是暴殄天物。

盘算着时日,谢晦已将誊写的心法丢入炭火盆中,假装自己消了气,终于叫人收下了门外堆积成山的稀罕玩意,早早来到了李灵濯的书房中。

“稀客,真是有失远迎。”李灵濯拉着她的手,引至书案前。

她左腕戴着两只和田黄玉,原本是一对,却叫她通通戴在左腕上,右腕另戴了一只金镶玉镯,行走间叮当作响,轻快得像枝头上的山雀。

“这是什么?”谢晦已看向桌上厚厚的一摞册子,“堆了这么多,你看得过来吗?”

李灵濯盯着她的双眼,避而不答:“谢小姐向来深居简出,怎么今日有空来了?”

“李大人可真是贵人多忘事,三日之期已过,我自然是来打听消息的,”谢晦已顺势坐在他腿上,双手揽住他的脖颈,“劳烦李大人告知一二?”

李灵濯幽深的眸子垂了下来:“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谢晦已轻笑,主动吻上他的唇。

张知府人头落地,明里暗里的人都有了动作。短短三日,外界已然天翻地覆。

李灵濯以“畏罪自杀”定性了此事,折子一经回京,朝堂简直炸开了锅。刘知府三天两头往这边跑,今日亦是如此。

“李大人!青州城内有传言,说张大人是您擅自处置,为的就是灭口。百姓们信以为真,今天又围在府衙讨说法了!”刘知府一路嚷着往书房赶。

谢晦已远远听见动静,赶忙起身拉紧了领口,又趁李灵濯不备,顺手抄走书案上的折子,继而麻利地翻阅了几页。

只一眼,她便露出了一言难尽的神情。

李灵濯居然在看弹劾自己的折子?这是什么癖好?

刘知府步至屋外叩响门扉,得到准允后才踏入书房。“李大人,您真的不着急?虽说宗室有禹王等人替您求情,圣上并未降罪,但是那些弹劾……”

刘知府满脸都写着愁思过重,多日不见,谢晦已发觉他发髻松散许多。

而对于勤勤恳恳的刘知府,李灵濯今日只觉得格外恼火:“急什么?不是还没降罪吗?有什么好‘但是’的?”

“啊、啊?”刘知府被训得发懵,向谢晦已投去询问的目光。

谢晦已偏头瞥了一眼李灵濯,再开口时竟与他一唱一和道:

“刘大人放宽心,李大人吉人天相,只要脑袋还在,就不算大事。更何况他向来英明神武,哪用得着我们操心?”

闻言,李灵濯疑神疑鬼地上下打量她,不知她今日怎么就转了性子。

然而不等他做出回应,就听谢晦已果真是欲抑先扬,这会儿忽然话锋一转。

“可是李大人什么都不做,又怎能堵住悠悠之口?作为李大人的救命恩人,我自是责无旁贷。”

李灵濯冷哼一声,随后开口道:“恩人有何高见?”

谢晦已将折子还了回去,斜倚在书案上偏头瞧他:“李大人不若趁势收网,将青州余孽连根拔起。我自小在山林间长大,路径地形熟稔于心,既能做李大人的耳目,又能当个得力帮手。”

李灵濯没有吭声,随手将那折子丢得远远的。

见状,谢晦已不禁勾了勾唇角,又继续说道:“前些日子我在官府露过面,比起你们,百姓们应当更乐于听我这个本地人的安抚。况且我对他们发过誓,后续迟迟不出面也说不过去。”

“届时结案呈京,既能安抚民心,也能堵住非议,还能让圣上看见李大人的雷霆手段,整个青州府怕是都要赞一声,‘李大人思虑周全’呢。”

似是想征询刘知府的意见,谢晦已又转头看他:“我想刘大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对吗?”

不等刘知府做出应答,李灵濯放下手中朱笔,幽幽开了口:

“恩人所言甚是,可是刀剑无眼,你去了反而会叫我分心。不若暂留府中,待山林里真出差错,你再搬来救兵也不迟。”

“李大人说得在理,”谢晦已答应得很痛快,“我留在青州府,照着名单点卯,过一刻杀一人,也算替李大人解决后顾之忧。”

“您说是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