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量子纠缠 > 第20章 第 20 章

量子纠缠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云榆不是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2 07:37:02 来源:文学城

国赛的通知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午后送到学校的,信封边缘烫着银线,捏在手里能感觉到里面硬卡纸的棱角。沈卿安是在物理实验室接到的,当时他正和谢砚辞调试一个简易电动机模型,铜线圈在磁场里嗡嗡转动,谢砚辞的指尖还沾着铜屑,看见送信的老师走进来,手忙脚乱地在实验服上擦了擦,结果蹭出一片灰黑色的印子。

“沈卿安、谢砚辞,全国青少年物理竞赛决赛通知。”老师把两个信封放在实验台上,目光在他们沾着油污的实验记录本上停留了片刻,笑着补充,“组委会特别交代,你们俩的考场和住宿都安排在一起,说是看了省赛时的合作记录,觉得你们配合得好。”

谢砚辞的耳朵“唰”地红了,伸手去拿信封时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烧杯,里面的蓝色硫酸铜溶液晃了晃,在台面上晕开一小片蓝。沈卿安赶紧抽了张滤纸去擦,指尖碰到他的手背,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又在同一时间笑出声。老师走后,谢砚辞捏着信封边角反复看,突然指着落款处的地址:“你看,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旁边的中学!我爸说那儿的《石台孝经》碑是唐玄宗写的,字特别漂亮,我们一定要去看!”

他说话时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沈卿安想起省赛结束那天,谢砚辞在笔记本上画的西安地图,密密麻麻标着景点和美食,连哪家泡馍馆的糖蒜最脆都记着。那时他们还不知道能不能进国赛,谢砚辞却已经在憧憬了,说“就算没选上,暑假也要约着去”。

傍晚回家,沈卿安刚推开家门就闻到一股油墨味,小姨正趴在客厅的地板上整理他的竞赛资料,膝盖上放着本翻得卷边的《物理学史》。“你爸当年总说,学物理不能只盯着公式,得知道每个定理背后的故事。”小姨抬起头,眼镜滑到鼻尖上,露出和他父亲极为相似的眼睛,“这书里夹着他的笔记,你看这页,关于电磁感应的,他写‘法拉第发现磁场能产生电流时,实验室的蜡烛都在为他跳舞’,多有意思。”

沈卿安翻开书,泛黄的纸页上有父亲遒劲的字迹,在“楞次定律”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箭头,箭头末端写着“自然总是很倔强”。他突然想起省赛时,谢砚辞在考场上用同样的箭头提醒他注意电流方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小姨又从纸箱里翻出件深蓝色外套:“西安比咱们这儿低五度,早晚凉,这件是你爸年轻时穿的,你试试合不合身。”外套的袖口绣着个小小的原子模型,是父亲当年亲手绣的,针脚有些歪歪扭扭,却看得人鼻尖发酸。另一边,谢砚辞家的晚饭桌上摆着张长长的清单,谢妈妈正拿着红笔修改:“防晒霜要带SPF50的,西安紫外线强;创可贴分防水和普通款,你们做实验可能会不小心划伤;还有这个,薄荷糖,提神用,你上次说沈卿安喜欢柠檬味的。”谢砚辞的父亲坐在旁边削苹果,突然说:“我雕了个小东西,给你们当护身符。”说着从工具箱里拿出个木盒,打开一看,是两个并肩的木雕小人,穿着校服,手里举着奖杯,底座刻着“最佳搭档”四个字,小人的衣角还沾着细小的木屑,显然是刚完成的。

“爸,你这手艺可以啊!”谢砚辞抢过木盒,指尖抚过小人的头发——那发型和他与沈卿安的一模一样。谢爸爸笑了笑,继续削苹果:“当年我和你妈参加学术会议,也总被人说配合得好,有些默契啊,是在一次次讨论里磨出来的。”谢砚辞突然想起省赛时,他卡在一道力学题上,沈卿安悄悄把草稿纸往他这边推了推,上面画的受力分析图,正好是他没想到的角度,那一刻的默契,就像电流通过导线,自然而然。

出发前一天,两人约好去买站台票。火车站里人来人往,广播里的通知声此起彼伏,谢砚辞背着个巨大的登山包,里面装着两人的实验工具和换洗衣物,沈卿安则拎着个装满资料的手提箱,箱角贴着张便利贴,是小姨写的“带好准考证、身份证、眼镜布”。走到候车厅角落的长椅坐下,谢砚辞突然从包里掏出个保温杯:“我妈煮的绿豆汤,加了冰糖,你尝尝。”

杯子刚递过来,沈卿安的手机响了,是班主任打来的,说组委会追加了一项实践考核,需要自带一套简单的测量工具。挂了电话,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起实验室里那套备用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我去取!”谢砚辞猛地站起来,背包带滑到胳膊上,“你在这儿看着东西,我骑共享单车去学校,半小时就回来。”

沈卿安看着他跑远的背影,手里的绿豆汤还冒着热气。阳光透过候车厅的玻璃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格子状的光斑,像他们做过的光的干涉实验。他翻开笔记本,看见谢砚辞在西安地图旁画的小漫画:两个小人蹲在泡馍馆里,一个在掰馍,一个在剥蒜,旁边写着“分工合作,效率翻倍”,忍不住笑了。谢砚辞回来时满头大汗,手里紧紧攥着工具盒,裤脚还沾着泥点。“路上骑太快,摔了一下,没事。”他把工具盒递给沈卿安,自己则拧开保温杯灌了大半杯水,喉结滚动的样子,像极了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紧张的模样。沈卿安突然发现他的手肘擦破了皮,赶紧从包里翻出创可贴,是小姨特意分的防水款,小心翼翼地帮他贴上。“你啊,总是这么冒失。”嘴上责备着,指尖却轻轻按了按创可贴的边缘,确保不会掉。

火车是晚上八点的,谢砚辞的父母和沈卿安的小姨都来送站。谢妈妈拉着两人的手反复叮嘱:“晚上睡觉要锁好门,早餐要吃热的,别总吃泡面。”谢爸爸则把一个相机塞给谢砚辞:“拍点照片回来,尤其是碑林的碑刻,我研究书法的同事特意嘱咐要看。”小姨往沈卿安包里塞了袋核桃:“每天吃两个,补脑子,遇到难题别慌,就像平时练习那样。”

汽笛鸣响时,谢砚辞突然抱住了他的父母,又转身抱了抱小姨,最后看向沈卿安,眼里闪着光:“走了!”火车缓缓开动,窗外的人影渐渐变小,谢砚辞还在挥手,直到站台的灯光变成模糊的光斑。沈卿安靠在车窗上,看着谢砚辞把木雕小人从包里拿出来,放在小桌板上,两个小人的影子在灯光下挨在一起,像他们此刻的肩膀。

“你看,”谢砚辞指着木雕底座,“我爸还刻了日期,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做实验的那天。”沈卿安凑近一看,果然有行小字:“3月15日,电磁感应实验成功。”那天的情景突然清晰起来——谢砚辞不小心把导线接反了,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两人手忙脚乱地排查,最后发现是电源正负极弄混了,笑了半天。

夜深了,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谢砚辞从包里翻出两本物理题集,说:“再看两道题吧,保持手感。”沈卿安却注意到他的眼皮在打架,伸手把书合上:“睡会儿吧,养足精神才重要。”谢砚辞打了个哈欠,往椅背上靠了靠,很快就睡着了,头不自觉地偏向沈卿安的肩膀。沈卿安调整了一下坐姿,让他靠得更稳些,然后翻开那本《物理学史》,借着微弱的灯光读起来。

读到法拉第在日记里写“磁能生电”的那天,他突然停住了。窗外的月光刚好照在书页上,父亲的笔记旁,不知何时被小姨画了个小小的笑脸。他侧头看了看靠在肩上的谢砚辞,对方的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淡淡的阴影,像蝶翼轻轻颤动。沈卿安拿起笔,在笔记本的空白处画了两个并肩的小人,旁边写着:“西安见。”

火车在黑夜里穿行,像一条发光的线,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沈卿安知道,国赛的难度肯定远超省赛,但他心里没有丝毫慌乱。就像谢砚辞父亲说的,有些默契是磨出来的,从第一次在实验室合作,到考场上悄悄传递的思路,再到此刻共享的体温,他们早已不是孤军奋战。

天亮时,谢砚辞醒来,发现自己还靠在沈卿安肩上,脸一下子红了,慌忙坐直:“抱歉啊,我睡得太沉了。”沈卿安笑了笑,递给他一块薄荷糖:“醒醒神,快到西安了。”透过车窗,已经能看到远处的古城墙,灰黑色的砖瓦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像一幅水墨画。

“你看!”谢砚辞指着窗外,“是钟楼!比图片上还壮观!”沈卿安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钟楼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突然想起谢砚辞笔记本上的话:“物理的浪漫,是发现规律的惊喜,更是有人陪你一起探索。”

他低头看了看小桌板上的木雕小人,又看了看身边眼里满是期待的谢砚辞,心里突然无比笃定:不管结果如何,这段一起奔赴的旅程,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火车渐渐减速,站台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沈卿安深吸一口气,和谢砚辞对视一眼,同时拎起了行李——前方,是新的考场,也是新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