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凉州辞 > 第1章 墨影惊风

凉州辞 第1章 墨影惊风

作者:三卿不问清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21:12:07 来源:文学城

蔚倾六年,春深。上京。

宫墙内的春色,总像是被一层薄纱滤过,失了山野间的恣意,多了几分精心丈量后的局促。年舒衍执笔立于一面新涂的素壁前,身形清瘦,如一竿凝定的修竹。他眼神专注,仿佛周遭雕梁画栋的繁华都成了虚影,唯有笔下正在勾勒的《西山春狩图》才是真实。

墨汁在特制的颜料碟中浓稠如渊,映着他沉静的眉眼。画笔落下,山石嶙峋的骨架渐显,笔锋藏而不露,一如他这个人。

“年公子,”一个小太监躬着身子快步走来,声音压得极低,“李公公让奴婢来问,陛下书房那幅《骏马图》的旧裱,是今日换还是明日换?”

年舒衍笔尖未停,只在山石脉络处添了一道极隐晦的飞白,口中淡然道:“劳烦回李公公,旧裱虫蠹已深,需立即更换。我巳时三刻过去。”

“是。”小太监应声退下,仿佛只是寻常传话。

唯有年舒衍自己知道,方才的对话里,“骏马图”指边疆军报,“旧裱”指赵党可能进行的拦截,“巳时三刻”则是他需要皇帝牵制赵莀的时间。情报已在无形中传递。

他继续作画,笔下的西山层峦叠嶂,而在那山势走向与林木疏密间,若有精通军事者细观,便能依稀辨出凉州外围某处的地形与水脉分布。这不是简单的山水,这是藏于丹青下的疆域图。

“年画师真是好定力。”一个略显尖锐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年舒衍回身,微微颔首:“赵总管。”来人是内务府一名管事太监,姓赵,与权臣赵莀沾着远亲,在宫中颇有几分脸面。

赵管事眯着眼,打量着壁画:“画功是越发精湛了。只是咱家听说,凉州那边,西戎的蛮子又不老实了。这春色正好,可莫要让边塞的烽火,扰了上京的安宁啊。”

他话中有话,意在试探。年舒衍面色不变,抬手用笔锋润染一片远云,语气平淡:“总管多虑了。边疆有祁将军这等栋梁镇守,陛下亦运筹帷幄,我等只需做好分内之事,便是为君分忧了。”

他提及“祁将军”时,语气无一丝波澜,如同在说一个毫不相干的名字。

赵管事干笑两声:“那是自然。祁将军年少有为,自是国之柱石。”他目光在年舒衍脸上逡巡片刻,未看出任何端倪,便悻悻道,“不打扰年画师雅兴了。”

待那脚步声远去,年舒衍才几不可察地舒了口气。他垂眸,看向砚台中浓黑的墨汁,恍惚间,似又看到三年前,那个在宫苑角落被宫人刁难,却得一位路过的年轻将军无意解围的午后。那人眉目冷峻,只一句“宫中重地,何事喧哗”,便驱散了阴霾。

他敛住心神,将笔尖探入墨中。所有的惊涛骇浪,都须藏于这看似平静的墨海之下。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凉州。

此地的风裹挟着砂砾,带着粗粝的寒意,吹过斑驳的城墙和猎猎作响的军旗。祁泩按剑立于城头,玄色铁甲在灰黄的天幕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他身姿挺拔,目光越过城墙,投向远方苍茫的地平线,那里是西戎部落盘踞的方向。

“将军,探马回报,西戎巴图部近日确有异动,小股骑兵频繁在我边境巡弋,但尚未越界。”副将陈策快步走上城楼,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

祁泩“嗯”了一声,头也未回:“传令下去,各隘口哨卡,警戒提升一级。轮休取消,斥候放出五十里。”

“是!”陈策抱拳,随即咧嘴一笑,凑近了些,“将军,刚收到上京来的军报,顺便……捎来了一些新茶,说是南边的新芽,味儿不错。您总喝那陈年茶砖,嘴里怕是都快淡出鸟来了。”

祁泩这才侧过头,看了陈策一眼。陈策比他小两岁,性格爽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私下里并不拘谨。祁泩脸上没什么表情,只道:“军中将士皆饮茶砖,我为何饮不得?新茶你留着,或是分给伤兵营。”

陈策早已习惯他的作风,也不坚持,只是耸耸肩:“得,您清高。”他顺着祁泩的目光望向远方,“这巴图,像草原上的饿狼,闻着点腥味就凑过来,不打又不退,真他娘的烦人。”

“他在试探。”祁泩声音低沉,“试探我的耐心,也试探朝廷的底线。”他顿了顿,问道,“上回的军报,陛下有何批示?”

“还是那些话,‘相机决断,勿启边衅’。”陈策叹了口气,“朝中那些大老爷,就知道‘勿启边衅’,也不看看人家都骑到咱们脖子上撒野了!”

祁泩沉默片刻。朝堂上的风波,即便远在边关,他亦能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赵莀一党屡次弹劾他“拥兵自重”、“耗损国帑”,陛下虽未深信,却也多有制约。

“慎言。”祁泩打断他,“守好凉州,便是你我本分。其他的,非我等该妄议。”

陈策敛了笑容,正色道:“末将明白。”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道,“将军,最近营中……有些流言。”

“说。”

“说……说朝中有人克扣了咱们一部分冬衣的饷银,用次等的棉絮充数。还有,上次请求补充的弩箭,至今只到了一半。”陈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若非咱们自己还有些存余,这个冬天怕是不好过。将士们私下里都有些……怨气。”

祁泩的眼神骤然锐利如刀,但很快又沉寂下去。他放在城墙垛口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许久,他才缓缓道:“此事我已知晓。军中严禁议论,稳定军心为上。短缺之物,我来想办法。”

他能想到什么办法?无非是上书陈情,或是动用一些不那么合规的私人关系。每一次,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是。”陈策看着将军坚毅却难掩疲惫的侧影,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他知道,将军肩上扛着的,远比他们看到的要重得多。

翌日,上京,垧紫殿。

例行朝会,文武分列。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遮面,看不清神情。殿中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那无形的压抑。

议题很快便转到了边疆。一位依附赵莀的御史出列,朗声道:“陛下,凉州镇西将军祁泩,近日又上奏请求增拨军饷粮草,言称西戎犯边,军备吃紧。然据臣所知,去岁至今,兵部拨往凉州的军资已远超其他边镇,西戎虽有小股滋扰,却未见大规模战事。祁将军屡次索饷,恐有夸大敌情、虚耗国库之嫌,长此以往,非国家之福!”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年舒衍作为低阶画工,并无上朝资格。但他此刻,正静立于殿侧一道纱帘之后,为记录朝会盛况的宫廷画师打下手,研磨颜料,传递画具。他的位置极佳,能将殿内情形听得一清二楚。

他研磨的手稳定如常,眼神却透过纱帘的缝隙,落在那位出列的御史身上,旋即又极快地扫过前方气定神闲的赵莀。

皇帝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听不出喜怒:“祁将军镇守边关,责任重大。军饷之事,关乎将士温饱与边防稳固,不可不察。赵爱卿,你以为如何?”

赵莀手持玉笏,缓步出列,姿态从容:“回陛下,御史之言,虽有些激进,却也不无道理。祁将军年少气盛,一心为国,或许对敌情判断过于谨慎。然,国库确非无穷无尽。臣以为,当遣一稳重干员,前往凉州巡查,核实军情与军资用度,再行定夺。如此,既可不负边关将士,亦可安朝堂之心。”

话说得冠冕堂皇,巡查是假,掣肘与监视是真。若真派了赵党的人去,祁泩必将束手束脚。

年舒衍眼眸低垂,看着砚台中逐渐化开的朱砂,鲜红刺目。他不能出声,但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陛下,臣有本奏。”

出列的是御史王庾,他以刚正不阿闻名,是朝中少数敢直言之臣。

“王爱卿请讲。”

“陛下,”王庾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臣以为,赵太傅所言‘遣使巡查’,看似公允,实则缓不济急!边疆军情,瞬息万变,岂容慢悠悠巡查往复?若因此延误军机,谁人能负其责?祁将军世代忠良,其祖父战死沙场,其父亦为国早逝,祁将军本人自十六岁从军,每战必身先士卒,蔚倾三年平定边乱,功在社稷!如此忠勇之将,若因朝中无端猜忌而寒了心,乃至边关有失,则悔之晚矣!”

他一番话掷地有声,引得不少中立官员微微颔首。

赵莀面色不变,淡淡道:“王御史此言,莫非是说陛下与满朝公卿,皆是不辨忠奸、罔顾军机之人?老夫提议巡查,正是为了不偏听偏信,以免有人恃宠而骄,拥兵自重!”

“你!”王庾气结。

“好了。”皇帝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边疆之事,确需慎重。祁将军忠心,朕素知之。军饷之事,着户部与兵部再议,七日内,需给朕一个切实的章程,务必保障边军所需,不得有误。”

他将皮球踢回了两部,既是拖延,也是平衡。

“至于遣使巡查……”皇帝略一沉吟,目光似无意般扫过纱帘的方向,“容后再议。退朝吧!”

宦官尖细的唱喏声响起,朝会结束。百官躬身行礼,陆续退去。

纱帘后,年舒衍默默收拾着画具。皇帝最后那句“容后再议”,以及那看似无意的一瞥,让他明白,陛下暂时不会让赵党的手直接伸到祁泩身边。但这平衡,脆弱得如同蛛网。

他需要将今日朝会之争,尤其是王庾的态度,尽快传递给陛下,并商议下一步对策。同时,也要提醒凉州那边,朝中暗箭已发,需加倍小心。

他端起那碟研好的、鲜红如血的朱砂,指尖冰凉。目光抬起,望向殿外西北的方向,那里,云层正缓缓汇聚。

而在凉州城头,祁泩收到了来自上京的密信。信是陈策送来的,没有落款,字迹是熟悉的工整小楷,只寥寥数语,分析了朝中局势,点明了赵党可能的下一步动作,并附上了一幅看似寻常的《骏马图》草图,图中骏马奔驰的方向与地貌,暗指了西戎可能进行物资囤积的一个区域。

祁泩将信纸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他走到窗前,推开窗,带着沙尘的风扑面而来。他握紧了怀中那枚贴身佩戴的、温润的墨玉,眼神沉静如渊,却又仿佛有烈焰在底层燃烧。

山雨,欲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