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两府登春 > 第57章 青州(二)

两府登春 第57章 青州(二)

作者:吉人自有田相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0 05:51:31 来源:文学城

次日,吴祥远早早在驿站外候着,青州最先布施新政之地他事先已全部准备妥当,就等李净来。此时天刚刚露白,街道上人烟不多,他差不多等了一个时辰,还未见到人影,不过吴祥远耐性不错,他此时也不急。

又一个时辰过去,迟迟没有动静,吴祥远遣人去问驿站的人,被告知,今儿一早,李巡使便带着她的三位下属一起去了虹熹坊。

虹熹坊乃青州数一数二的玩乐之所,这位远来而到的青州巡视使大清早去此等之地,倒是好雅兴。

他摇了摇头,离开了驿站。

虹熹坊内,李净一行人坐在雅舍内,桌案上摆满珍馐佳肴,窗台楼阁之下帷幕连连,是个看戏极佳的位置。

李净坐的惬意,慵懒抬手捏起小碟里的干果仁往嘴里一送,目光投向阁楼下台上的戏子,一场精彩绝妙的好戏演得惟妙惟肖。

玉碟里的果仁很快见了底,她伸出去的手摸了个空,李净不免转头看过来。

“大人,您慢点吃,我剥的速度,哪儿能赶得上你吃的速度啊。”小六见状,一脸苦恼。

他通常吃花生干果一类,喜欢一鼓作气剥完了才慢慢享用,今日如常,从进来到现在手没停下来过,偏偏那巴掌大的小碟迟迟不见满。一抬头,便见李净不动声色吃得津津有味。

李净摸鼻尖笑了笑:“行行行,不吃了不吃了。”

小六听罢,这人登时又矛盾起来,埋头再次剥着:“您吃啊,多吃点。”

李净古怪看了他一眼,多少搞不明白,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手再次伸了过去……

这次她就没停歇过,碟中的果仁迟迟不见底,小六手速变快了?她挪眼,不对,小六一如既往的慢吞吞,只是玉碟上方多了一只手,她身侧,柳砚不知何时加入了队伍,正默不作声低头剥着。

他神色专注认真,果仁在他骨节分明的手上环转,如指尖生花。

色泽诱人。

说的当然是果仁。

李净收回目光,手撑着下巴思索着:“明日,我们去哪儿潇洒好呢?”

小六手停下来,疑惑道:“大人,咱们来不是视察新政的吗?”

李净点点头:“是啊。”

“那怎么……”天天都在外鬼混,当然后话他生生咽了回去。

没等李净回答他,一旁长影冷不丁接了一句:“蠢货,趁其不备懂不懂?提前让他们准备好了,还视察什么?”

小六恍然大悟,后又意识到被人骂了,他又皱眉道:“你骂我作何,不能好好说话吗?”

李净无奈摇摇头,抬眼去欣赏着柳砚剥干果。

……

半月后,青州巡视使昏聩无能,滥用职权的流言盛行,百姓从一开始的期许,渐渐演变成了失望,厌恶。

李净一来就被人高高架起,既不能如愿低调行事,不如反其道而行,大肆宣扬一事,其中少不了柳砚暗中推波助澜。

知州府内,吴祥远手里端着茶盏,一脸若有所思,茶水凉透了,他也没有喝半口。

青州通判孙平在底下来回踟蹰,亦百思不得其解,他道:“半月了,那李怀安当真一日都没来过,城中到处皆是他的臭名。”

“以我看,大人不必如此担忧,他不过就是个花架子,同那些恶俗纨绔没什么两样。”

吴祥远一手里捏着一张信条,他看了一眼,随后在烛火上烧了个干净。

“事关重大,别掉以轻心。”他道,原先他也如此以为,但今日收到消息,吴祥远突然改变了想法,“若是伪装,也不是不可能。

孙平见他如此冷静,又将那些笃定排除在脑外。

第一十七日,李净这位青州巡视使总算是想起了自己的正事,早早去了新政首施的几个地方。她此行没有声张,知州府的人皆不知道,为了不打眼,她只带了柳砚一人。

新政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免役钱,即大魏历朝历代百姓人人均要服役,而官僚家属免役,百姓受徭役苦不堪言,这个钱,就是花钱免除徭役,且无论白丁亦或是官僚地主,人人皆交。

二为青禾法,春日青黄不接,农户缺粮,官府为解此难,可允百姓向官府借粮,如借一石米,来年秋日便还一石二斗。

相较百姓向地主借印子钱,此举看起来更为利民。

青州有条护城河,李净与柳砚在此处逛着,一切皆有条不紊进行着,看不出任何问题,吴祥远此人不容小觑,并没有因为李净的所举所动有所懈怠。

他们转变方向,准备寻几个当地百姓问问。

李净问了几人,妇孺老叟,书生壮丁皆问了一遍。

“皇恩浩荡,朝廷新政实行以来,民生蓬勃,政通人和,实乃盛世景气也。”书生言。

“我一乡下人浅薄,听不懂什么‘新政’,只是以往春三月家中余粮少得见底,今年不知为何,一家人都能吃饱饭了。”老叟道。

“一家子老小吃饭全靠老子,老子过去服役了十几年,今儿只需交半贯钱,就可免役,既没耽误自家农活,又陪了我女儿,全家不用挨饿,何乐而不为。”壮丁说。

“我乃大魏子民,这为百姓谋福,就当行善事积德了。”地主笑道。

……

李净听得津津乐道,她很少见到此等和乐融融的景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没有半分的怨言。

“看来这反响不错嘛。”李净笑得令人捉摸不透,她压低声戏谑着,“你说是不是啊,柳大人?”

柳砚垂眸看了她一眼,道:“你当真信了这些话?”

“当然不是。”李净回答的利落。

“这里每一个人都笑着,无怨无忧,似乎每一个人都无利益冲突,毫无破绽往往最为反常。”

要知道,新政下来之前,那些富家贵胄一不用服役,二不缺粮食,自然不用向官府借粮。而此之后,无论贵贱,人人需纳免役钱,富户等级越高,交得也就越多。

其次官府为完成朝廷下达的放贷政绩,要求各县不论贫富,不管刚需,人人皆需贷青禾税。

这样的环境之下,乍看受损少利之人,皆是各县的地主贵胄,而他们又怎会允许此举长久实行下去。

人性如此。

青州位南,近几月潮雨不断,导致河水狂涨,青州官府为防洪,在护城河周围修起了河堤。前一阵子,李净在察院审批过相关的折子,何言昭还在协商下拨多少银钱预算之时,当堂与其他官员当场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

护城河边,一队壮丁各挑着土石吃力地挪动着,其中大多佝偻着背,踩着草鞋,衣衫被磨得破败不堪,累得汗湿全身。

“走,过去看看。”李净对柳砚说道。

二人往前走去,找了块空地待着,以免妨碍他们。

今日天气晴朗,日头完全出来了,照得人睁不开眼,到了午时,那些壮丁卸下重物,纷纷走到阴凉处歇息,再从布包里套出干硬的馒头啃着。

大多皆是如此,只有少数壮丁会揣着几个素包子,伙食也就好一点。

李净与柳砚对视了一眼,拿出方才托人送来的糖水。她端着喝了一口,霎时觉得凉爽不少。

“你们做重活的,吃这些能管饱吗?”李净侧身问到旁边正在啃馒头的男子。

那男子听到有人同他讲话,回过神来,目光掠过面前之人,她手里端着一碗诱人的糖水,脸白净秀气得在周围壮丁群中格格不入,连她身旁的另一男子也瞧着不凡。

“粗面馒头便宜。”男子随口回答道,“我们这些做粗活的,吃那么好干嘛。”

说罢,他视线从那碗糖水上移开,进来城中闷热,此类糖水最受人喜欢,可它小小一碗,却抵他十个馒头的价钱,不便宜不实惠。

“太多了,喝不完……”李净忽然说道,柳砚在旁会意,将多余的糖水散发给了周围的男人。

“这……”男子微愣。

李净笑笑,拱手道:“劳烦各位替我分担分担啦,多谢各位!”

她笑得真挚坦诚,双眼在阳光下分外清澈透亮,不含一丝杂质。看她穿衣打扮,定当不是一般人,可眼前人却又不似那些富家子弟高高在上,她这副和善的模样,实在不好意思容人拒绝。

“不用谢。”男子下意识道,糖水的冰凉在粗糙的指尖炸开,他又顿了顿,吐出二字,“谢谢。”

李净听见后微微颔首,她放下手中的碗,身子放松下来,一副闲聊的模样:“你们在这里做工,官府给你们多少报酬?”

男子此时对李净的印象不错,也就很配合答道:“一日差不多五十文钱。”

“一日五十文钱?”李净蹙眉 ,“还不配发口粮?”

男子点点头:“官府说,今年朝廷下拨的银两不多,很紧张。”

李净与柳砚相对一视,后者低声在她耳边道:“若没记错,朝廷批的折子上,应是三百两。”

三百两,一人却只给五十文。

“这么黑!”李净打抱不平道。

男子笑笑不说话。

他旁边的另一个壮丁调侃道:“别看这么少,他还倒贴呢!”

李净疑惑:“为何?”

替官府办事,一日五十文便也就罢了,竟然还倒贴。

“呀,李巡使,您何时来了?”这时一道声音不合时宜响起,打断了男子欲欲出口的言语。

男子惊诧,看向一旁文文弱弱的李净:“李巡使?”

他忙跪下身,惶恐道:“贱民有眼无珠,一时冒犯到了大人。”

李净道了声“无妨”后寻声望去,前方不远处款款走来一男子,眼睛极为细长锐利。

他视线在李净柳砚以及那壮丁身上来回流转,神情令人捉摸不透。

“你是?”李净问道。

男子笑得有礼:“在下青州通判孙平。”

“各位这是在?”

李净行了个平礼,笑道:“闲聊。”

不曾想,那壮丁扑通一声跪下,一字不差交代着:“这位大人,方才在问小人的俸禄。”

李净挪眼看了他一眼,脸上没什么波澜。

那孙平听后余光瞟了一眼李净,嘴角泛着笑意:“哦?你是如何答的?”

“一日五十文。”

孙平不说话。

半晌,他拉着李净往回走,也不管那壮丁,只让他一直跪着。

“五十文一日,行情内是多还是少?”

听李净这样问,孙平耐心解释道:“算为居中,李巡使有所不知,这年年状况行情不同,处理起来便也就不一。”

李净佯作懵懂:“哦?是么?”

“那是自然。”孙平又道 “我身居通判一职,有很多无奈是外行人不知的,大到案件,小到百姓纠纷,旁人未身在其中,便不知此山何丈高。”

李净听懂了,这话里话外,是暗示她是外行人,对一日五十文钱的认知过于浅薄,而他的意思,就是这五十文是在规矩当中合理存在的。

整个青州似乎皆在吴祥远的掌控中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敌不动他亦不动,在这座铜墙铁壁之下,只能打破这无缺无口的秩序。

她递了个眼神给柳砚,后者颔首示意。

李净收回目光,嗤笑了一声,意味明显。

孙平此时一愣,不明她何意。

她道:“此山何丈高,外人知晓与否我不清楚,但忘了告诉你,李某居监察御史前,曾在幽州任职通判五年之久。”

所以,她是内行之人,知府这些什么路数,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记得清楚,在幽州,至少是100文一日。”

幽州乃偏远之地,何况是更富庶的青州呢?

孙平脸色肉眼可见地难看起来。

新政参考王安石变法,青禾法参考青苗法(只是参考,文中批判新政的言论与史实无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7章 青州(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