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恋爱脑会传染吗 > 第4章 唤取归来同住(一)

恋爱脑会传染吗 第4章 唤取归来同住(一)

作者:通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2:03:10 来源:文学城

赵祾第二日就离开了百丈谷,留下一位族中长老继续同父亲商议,我这才明白原来他来此一趟只是为了我们的事,这事落定了,他便离开了。

那一刻心里的弦再次为他拨动,奏出的乐曲青涩而安定,就如我的心绪。

果如我所料,赵祾登无涯松只为挂心愿牌的事很快传遍了百丈谷,几乎成了一段时间内一等一的大消息。当时他已离开了,所以这沸沸扬扬的传言都由我一力承受,那段时日,无论我去哪儿,都会收到无数或好奇或艳羡的目光以及各样的窃窃私语,简直令人无法忍受。

我甚至很想写信问问他:到底怎么才能对这种传闻做到泰然自若?

他说会补上赠礼,我原没放在心上,反正来日方长,我又不怕他赖账,不急于这一时。但此月中旬,由荆台送来百丈谷的东西里多了一样,是专程给我的,我拿到时委实一愣。

当时大哥把那个精细包裹的小东西递给我时,笑得十分意味深长。上面的字迹是我见过的、赵祾的字,我记得很清楚。

里面的东西是一方小锦盒,锦盒内有一丸香,并一封短信笺,上有几十味药材香料,我一瞧就知不是药方,而是香方。

在后面,赵祾还写道:

此香名为——“怀柔”,亦作安神用。此后每隔三月,都会有一丸送至你手中。

你送的药方很好,我一直在用。

我的心几乎要跃出心房,它不再受我控制,想要在谷中打滚欢呼。

这是赵祾亲手所制的、只属于我的香。

真是再珍贵不过的一个礼物。

自此之后,纵使他已把方子告诉了我,但每隔三月,依然会有一小丸香从荆台不远千里来到百丈谷,从未缺席过。在此之前,我其实没有这么期盼李伯回百丈谷,但在此之后,我也成了谷中会因为李伯过几日就要回来而感到开心的人之一。

属于我的香丸味道温和而平易近人,不浓郁,偶然闻到总会令人倏忽一静,往常夜里总睡不安稳,但这香方子宁神果真有奇效,就如这百丈谷总是绵绵细细的雨声,或是他三月来时的烂漫百花。

随香丸一同前来的总还会有些别的小物,比如一支钗、某些百丈谷不常见的药材等等;有次我给他的回信里提及我偶尔会练字作画,三个月后的礼物便有了一盒赭红并一盒石青,还有一支药构墨。

除此以外,每回都有一封信,很短,但我能从字里行间瞧见他这个人,甚至能想象到他在灯下提笔写信的模样。他看起来本来也不是会絮絮叨叨写长信的人,因此每次只有小半页的信已经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没有特定的问候,他的来信内容多是随心而动,有时是他近日的些许感触,有时又是新读的有趣书册。

这些信被我妥帖地按年月收在床头的书箱里,我记得他每一封来信的内容,因为每一封信都被翻来覆去读了许多遍,闲来无事时,就又都翻出来看。

我想赵祾一定不知道,他所做的这些就已经足够动人。

虽然我同赵祾已将事情说定,但因着没到年纪,自上次一别后,我还在家中待了两年。那两年,我过得也很快活。遇见了一些人,知道了一些事,学到了新东西……其中最值得说道的,是我的义兄孔祯。

我在谷口见到他的时候,并不晓得他就是那位才被革去官职的状元郎。

当时我才拜访了小姑姑回来,刚到谷口就见一个一身灰布衣服的男子在茫然四顾,瞧起来风尘仆仆,似是从外地赶来。

我犹豫了一会儿,不免上前问道:“公子可是寻人?”

我走到他面前,才觉他身形比我以为的更加高大,虽身着最普通的布衣,却看得出气宇轩昂。因着来求医的人多,我也算跟着谷里的长辈见过了许多人,一到他跟前,我就知道此人定然是个饱读诗书的。

“不,我……”他似乎有几分为难,“在下是来求医,只是匆匆赶来,未及了解清楚,恐要劳烦姑娘指条明路。”

“你要医治何人呢?”

“我长姐。”他轻声道。

原来是为亲人,我默默想到,既然如此,我下定决心,道:“百丈谷内遍地都是大夫,但大家各有所长,不知病灶,不好去请。你若不嫌,不妨先让我瞧瞧,我若觉得自己治不了,再帮你去寻合适的人。”

我话不敢说得太满,毕竟他们远行来此求医,应当是什么棘手的大病,而我这么不求上进的,虽然病人见过不少,放外面医馆也能坐诊了,但也不知他姐姐的病我到底能不能治好。

他瞬间如释重负,道:“多谢姑娘了。”

跟着他到了客舍后,我便见到了他的姐姐。甫一会面,我便有些惊讶,询问之下,才知他姐姐年纪并不大,只是消减得厉害,所以看上去非常憔悴。

一把脉,又问完了症状,我的心便沉了下去,这病其实并不复杂,只是拖了太久,已经回天乏术。

“姑娘但说无妨。”我诊完脉后,跟他走到客栈外,他向我这样道。

我先叹口气,问他:“公子的姐姐缘何拖延了这么久,误了诊治的良机。”

他面上有些尴尬,又有些愧疚:“不瞒姑娘,我当时出门在外,阿姊的情况要靠她写信才能知晓。

她怕我担心,因此一直隐瞒,不曾告知,待我回家时,才发现她已病得很重。当时身边的大夫都已束手无策,让我们到百丈谷求医,这才来了这里。”

又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故事,我转而道:“我只能尽力替你姐姐医治,只是……公子还是早做准备。”

他面上显出几分失落,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朝我行礼:“以后多劳烦姑娘了。在下孔祯,还未问过姑娘名姓。”

孔祯……孔祯,好熟悉的名字,但我一时半会儿也记不起是从何处听说的,于是只能先行回道:“阮怀柔。”

“竟是……阮谷主的二姑娘?”

虽然在百丈谷并不如高阁中人一般对女子闺名讳莫如深,但我也不是什么风云人物,倒有些惊讶他竟晓得我:“你如何得知的?”

他朝我作揖:“某从前有官职,同赵大人打过照面,同僚提起过此事,姑娘的名姓好听,我无意中记下了。方才不知姑娘是阮府的千金,是我失礼了。”

我朝他摇摇头:“孔大哥不必如此,在我百丈谷内,无分身份高低,乃是医术为尊。我爹只得一个谷主的名头,没什么失不失礼的。”

那日回到家中,我思忖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听来耳熟的孔祯是何人,当下便惊得下巴差点掉在了地上。

我有点不敢置信,几乎怀疑自己的记忆出了什么问题,当下便去找大哥求证,一问,我们俩都呆住了。

实在是因为这位孔祯,真是太传奇的一个人物了。

追溯祖籍,他本是孔圣人的后裔,只是家道中落,到他祖父时衣食已成问题,于是便开始做起入殓的活路来。孔祯小时家中长辈就逝世了,他是由长姐抚养。按理说,若是祖上以仵作与入殓为生,后人不可科举,但刚巧赶上先帝大赦天下,再加他自小聪慧,不及十岁已有八斗之才,因此他便被破格收入了太学。

还没入仕,当朝翰林学士便对他青眼有加,差点要将自己掌上明珠般的小女儿嫁与他。他也不负所望,三年前科举时,果真中了文状元,又蒙提拔,被指派了官职,但好景不长,他入朝堂还没多久,便因触怒权贵,被贬回了白身。

他被贬的前因后果很是简单,意料之中,但却令朝野震动。

李贵妃乃是皇上心尖上的宠儿,父兄又是手握大权的重臣,传言说旁的贵人嫔妃,李氏都不看在眼里,不仅如此,她所过之处,出行仪仗比皇后更大,不论男女老幼通通跪倒一片,皇上居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未过问。

孔祯自中了状元之后,前途无量。因其策问、明算尤为优异,未入翰林,被直接派至御史台,据说在任时常针砭时弊,上书要求惩治贪官污吏。

好几次当着朝中重臣的面抨击李氏父兄弄权敛财,本就结怨已深,某次祭祀时,孔祯迎面遇上了李贵妃的轿子,却不愿跪,反而说了一句令人如雷贯耳的话:“孔某不才,却也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非君后不跪,非亲长不跪,非神明不跪。”

他这“三非不跪”,虽然仅是儒学一脉的观点,但也让人赞一声铮铮然君子骨,很快便翻山越岭,传遍天下,成了所有人口耳相传的故事。

但世人的盛赞并未让当事人得到什么益处,他反因冲撞贵妃获罪,锒铛入狱。当时群情激愤,还是翰林学士带领一众太学学生替他求情,这才仅仅只是夺了他的官职,保住了他的性命。之后,陛下还不得不应天下文人所请,削减了李贵妃时晤宫的仪仗与开销,并勒令其不得再僭越,这才平息众怒。

此事传到百丈谷时已经尘埃落定,我只能为他感到惋惜,同时又觉得他所作所为未免有些不切实际,又有些冲动。

像玉一样,虽然美玉无瑕,但碰上坚硬的石头,也只得玉碎一个结果。

我们全家一起用膳时,喜交换一些见闻,从庙堂到江湖,近来发生的大事我往往都是从桌上听来的,知晓孔祯前来求医的那天聊的便是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君子骨。

想来他被革去官职之后回到家乡,才发现长姐为了不叫他担心,隐瞒了许多,病已如此严重时,也不知该有多难过。世事便是这样弄人,往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唏嘘过后,全家便一致让我对他姐姐多加上心,若有什么疑难,尽可随时向他们求助。

之后我便成了孔祯姐姐的医师,也逐渐同这个传闻中傲气如梅、宁折不弯的人物熟悉了起来。

他姐姐已病入膏肓,只是靠药一直吊着,缓些时日,病情还多有起伏,轻时犹如虫蚁噬咬,重时便是头晕目眩,站立不能。

因着药材都用的最好的,很快便耗光了孔氏的家底,可他偏偏是那样骄傲的人,我不敢同他谈及此事,怕伤了他的自尊心。

自古有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若仅是自己,当然能忍下这种苦,但若牵扯上了重要之人,便又是另一种为难。

孔祯知道自己早已为姐姐散尽家财,他第一次略显尴尬地同我说起这件事时,我只觉得太过难为他。世间有那么一些人,本来傲气得该活在天上,却被老天碾进了泥地里,人见着总是分外不忍心。

他就是其中之一。

最后还是爹爹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全了他的心意,又让他能够还上这笔银子——他决定收孔祯为徒,让他和我们一起进山采药换钱、学习医术,将来替人诊治。

他很聪明,不论学什么都能学得又快又好,在父亲的指导下,孔祯的医术进步很快。虽然如此,他的姐姐依然在不久之后就离世了。

孔祯少年时失去了双亲,因此家境贫寒,和长姐相依为命。为了能让他安心读书,长姐嫁给了乡里的一位富商做小妾,换得对方支持他读书,但她却要每日忍受婆家的刁难。

孔祯在书院生了病,也不会告诉姐姐,只是默默忍耐着,直到好全了,才敢回去见她。

孔祯的长姐也与他一样,这病本是小病,婆家不肯出钱医治,她也不欲将此事告知弟弟,于是一拖再拖,到百丈谷时已无力回天了。便是这样的一对姐弟,却早早天人相隔,偶尔我也会觉得苍天其实并不如何公正。

她最后葬在了百丈谷内。

下葬那天我见他在墓前站了许久。

许是才发现我也在一旁,他回头时有些愣愣的,冷不丁对我道:“人都说长姐如母……阿姊为我受累半生,还未过过什么好日子,便走了。我对不起她。”

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很茫然,这一刻他不是凌霜傲雪的状元郎,反而更像个找不到家的孩子,满腹诗书已被全然遗忘。

我想起她临去前,分明已说不出话,但仍拉着孔祯的手,看看我,又看看他,止不住地流泪。

我张了张嘴,轻声道:“如若你不介意,就把这里当作家吧。她离开前,大概也是这么期望的。”

正说着,谷里忽起来一阵疾风,将草叶沙尘吹得乱飞,让人只得闭上眼。待风停了,我复又睁开眼,却见孔祯的眼里浮了一层泪光。

“风沙迷眼了。”他笑了笑,也不加以掩饰,只淡然地将眼角水色揩去,“是啊……百丈谷。”

他低下头去,看了看自己的双手,突然深深朝我作揖:“承蒙二姑娘与阮家这些时日的关照,从此以后,姑娘若开口,孔某定然万死不辞。”

后来孔祯便成了我的义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