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恋爱脑会传染吗 > 第1章 自去自来梁上燕(一)

恋爱脑会传染吗 第1章 自去自来梁上燕(一)

作者:通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2:59:16 来源:文学城

青钺山百丈谷的阮家世代从医,因颇有声望,谷中聚集了不少四海八荒的门客,同时也有不少前来求药的人。常住谷中的人,会觉安宁惬意,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倒像个与世隔绝的小桃源。

阮氏到我这代就是“怀”字辈,我大哥阮怀民是明姨的儿子,明姨是我生母的亲妹妹,当年她们姜家的两姊妹一同嫁给了我爹。明姨本叫“素明”,从小到大,我都唤她明姨。

据诸位长辈说,我娘身子一直不好,生下我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因着我早早没了娘亲,所以爹爹大哥和明姨都偏心我些。

我在家中排行老三,除大哥外还有个姐姐,名叫阮怀淑,也是明姨所出。她自小便同我不太对付,原因无他:虽然她比我年长,但因为大家都偏心我,她便觉得在所有人眼中我高出她一截,因此遇事总想与我整个高低。为了避免矛盾,我只能时常绕着她走。

但有时候也是绕不过的,譬如今日——若无意外,来往送信的李伯会在每月十五回到百丈谷。

因为这差事,他成了谷中最受欢迎的几个人之一,从孩子到老人,无一不翘首期望着他回来。他会帮小孩子去远些的镇子上买零嘴,帮女子们带最时兴的簪子镯子,帮年迈的老人送来远方儿女的消息……

今日乃是三月十五,该有东西从遥远的中原经过舟车劳顿,送到我手中了。

从早上起,我和阮怀淑就等着往来送信的李伯,一听到他的消息,我们就立刻哼着歌儿往谷口跑去。阮怀淑见我模样,难免说两句刺剌剌的话:“阮怀柔,又去拿你那些小玩意?”

我回敬她:“你不也一样。”

“我跟你才不一样,我可不是天天盘算着,就等着某人给我寄东西呢。”

我朝她做个鬼脸,不再答话。

家中人都管我叫怀柔,只有她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地连名带姓地叫我,原因也无他,我们“怀”字辈里,就我一个人的名字连起来有意义,像她的“淑”,大哥的“民”,还有堂叔家中才出生不久的妹妹“妍”等等,都是单字,平日里家中人也都叫“阿淑”、“阿妍”,只有我被唤“怀柔”,她兴许是觉得这显得我十分独一无二举世无双骄傲自满。

独一无二举世无双骄傲自满我倒没从自己的名字里瞧出来,毕竟这名字也不是我自己起的,不过我确实觉得自己的名字非常之好听,因为许多人都夸过,其中有我爹、明姨、大哥、堂叔、送信的李伯、村口的刘姨,也有赵祾。

一年多前我见过荆台赵氏的代家主赵祾一面,赵氏与阮氏同为四大氏族,氏族之间通婚是几百年来的惯例,我与赵祾自小定亲,但直到他十九岁时候,我们才算正式见过面。

百丈谷地处南边,再往西就是苗疆巫蛊的地盘,气候和地势同沃润丰饶的中原之间相差很大,行路不太方便。

赵祾那是头一回来百丈谷,我当时只听说是赵氏有要事要同阮氏的家主,也就是我爹商议,谷里来了几位贵客,却没想到来的人里有他。

议事之余,因这婚约,于情于理,他都应同我见上一面。倒不是说那时我们俩关系有多么亲密,毕竟彼时我们还未见过面,连信也没有给对方写过,几乎算是完全的陌生人。

百丈谷春季多雨,常常是阴天,但那天难得有了太阳,又正是芳菲的三月,赵祾的帖子递到我手中时,我在同斑斑晒太阳。

斑斑是我爹在我十五岁生辰时送我的小猫,有玳瑁色的花斑,因而得名。

爹爹总觉得我小时可怜,没有娘亲疼爱,因此见着什么小孩子的玩意儿都会想着买来送我,什么竹蜻蜓、拨浪鼓、纸风车,寝屋的箱子里全是这些,斑斑也是这么来的。爹爹从一堆小猫中一眼挑中了它,后来也证明我爹的眼光确实不错,斑斑无论走到哪,都不缺人喜欢。

侍女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正半张着嘴要打呵欠,听见赵祾的名字,我直接惊得把打了一半的呵欠咽回了肚子里。

“你说谁?”我几疑自己幻听了。

“荆台赵氏的少主,赵祾。”侍女将拜帖递了过来,“赵公子此时正在无涯松边等候,他说您若目下无空,他便改日再登门拜访。”

“有空的,我立刻就去。”才说完我就立刻否定了自己,“不,说我半个时辰后到。”

小半个时辰是我留给自己稍加整理的时间,毕竟是去见那个人,我想这样的要求并不算过分。

传话的侍女前脚刚走,后脚我就把在院子里磨药的平月找了回来:“帮我绾个新发式,我想想,就我们上次去茶楼里见到的那个,用之前那套珍珠的簪子!”

平月从小与我一起长大,有一双巧手,女工尚且不在话下,平日里帮我梳头更是小菜一碟。平月到我家完全是个意外,她本是木莲城人氏,因她父亲好赌,准备将她贱卖了去还债,刚巧被我爹撞见,带了回来。她到我家时才不到六岁,同我一个年纪。我们一起长大,比起侍女,她更像我的朋友。

平月小时候结巴,后来好了,但现在依然不爱说话,只愿与熟人交谈,不知是不是话少的原因,她有时说出的话堪称一针见血。爹之前便说她看起来闷葫芦一样,实际上脑瓜转得飞快。

听了我的话,她也未多问,只从柜子里取出来我唯一的一套珍珠首饰,又用茉莉露沾了梳子,开始替我梳头。

我其实一直在期待着有天能与赵祾见上一面,但同时,也有点恐惧这一天的到来。

两家的大人首次商谈这门亲事的时候我还在我娘肚子里,据说赵氏的长辈们同我娘的关系非常好,所以这纸婚约是实打实的指腹为婚。后来生出来他们发现我果然是个女孩之后,赵家就把这门亲事拍定了。

那时我还什么都不懂,后来逐渐知道婚约是什么时,就已经下意识地开始钦慕赵祾。旁的女子还在猜测自己未来郎君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已经有天然的幻想对象了,尽管我知道这并没什么道理。

关于他的消息从遥远的中原经由无数贩夫走卒口耳相传,最终像一棵棵参天古树,深深扎根在了我心里,长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那句词怎么说来着?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还有一句也很适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些词虽然酸得人倒牙,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总爱为赋新词强说愁,小时候的我拎着半截就跑了,约莫也是情有可原。

彼时我这满腔爱慕之情其实也完全没有词句里的那种苦涩,反而因为能时时听见他的新消息而充满了雀跃与惊喜。

也就是这样,我听过了许多他在荆台的事迹:赵祾的父亲赵应辙,如今荆台赵氏的家主在早年身受重伤,因此避世不出,族中的事务由赵祾的堂叔赵应诀暂代。

这位堂叔是个古旧守礼的老人,有一番周公之志,从赵祾刚识字的时候就开始教导他该如何处理族内的大小事务,而赵祾也是个争气的,十岁之后,就接过了堂叔的重担,成为了代家主。

氏族中有条流传甚广的规矩,天下名门望族众多,但每一家的每一任掌权者都会恪守,那就是——治世莫入仕,乱世济四海。就算是与当世皇室同姓、有远亲血缘的古贵族姬家,也从未打破过这条规矩。

但赵祾却首先打破了这条明哲保身的规则,在他的带领下,赵氏成了头一个举族归附朝廷的氏族,那时陛下允他做知县,于是天下有了第一个十四岁的知县,至今日,他已是知州。

这样的做法最初遭到全天下的不齿,连族中长老也极力反对,但他坚持如此,后来的赵家壮大之迅速却令所有人瞠目结舌,于是有许多小家族也纷纷效仿,只剩一些世家大族还未在坚守清规。

虽然听闻赵祾的功夫很高,但从他的行为来瞧,却并不是个莽夫。赵氏到他这里,突然一改之前的传统做派,成了世家中最活络强势的宗族。如今赵氏的在各世家、氏族中的声望与实力如今已超过了富贾天下的芜陵陆氏,且隐隐有要与古贵族姬氏一较高下的趋势。

我十四岁的生辰时没有要求什么礼物,反而央求爹爹,许我跟随每年都会出谷云游的舅爷爷伍悬去百丈谷外看看。我跟着伍爷爷,去到了肆水之滨的荆台,赵氏立身建祠的地方。

到了那里的第二日我就以百丈谷阮氏的名义给赵府递了帖子,那天万里无云,老天在卯足了劲儿地向人间播撒光芒。守门的小厮看着我的帖子,虽将信将疑,但还是将我请了进去,礼待有加。

那日赵祾正巧出了门,我先见到了赵府的管家。我带去的礼是一纸药方,我自己配出的方子,止血化瘀很有奇效。我想着,既然赵氏盛行武学,在外面做的也都是冶铁锻造的生意,那平日里切磋时应当多少还是会受伤,这纸药方应当很适合做礼物。

百丈谷的药方虽算不上千金难求,但也确实算是个上得台面的礼物,虽然我一再强调这不过是普通的药方子,只是在坊间的金疮药的基础上做了更改,但管家仍觉得代主人受此大礼是不妥当的,当即便想让人专程去请赵祾回来。

我立刻拒绝了,于是他便唤我等上一等,又解释说今日族中子弟全数在城外的马场跑马,赵祾也要晚些才能回来。

当时我还未曾见过他,但一提及跑马,脑海中仿佛已经浮现出了他的样子,尽管那只是个模糊的影子。

“二姑娘可还有话带给公子吗?”因着我以阮家的名义来的,却并未剖明身份,他们都以为我是阮氏族人,并不晓得我就是阮怀柔本人。

原本想说“没有”,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句结结巴巴的:“她说:希望、希望公子在习武读书,处理族中事务之余……能多多保重。”

席间众人一下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目光中都暗含着:原来是借送药方的名义在关心公子。我只觉得脸颊腾地滚烫,只能赶紧低下头喝茶遮掩。

去马场不是一两个时辰的事,管家是聪明人,不等我主动提,就请我在府中自便。我确实很想去院子里转转,看看赵祾从小到大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赵府的花园很是别致,花树搭配很是合理,庭院布局也精巧多样,我甚至看见了一局残棋摆在石桌上。

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时间,等我回过神来,便听见远处一阵喧闹,我好奇地瞧过去,却见马厩前围了好几人,里面就有之前同我喝茶闲叙的邢大管家。

我的心突然开始大力跳动,然后好像是预料到一般,我一回首,就瞧见了有人驭使一匹通体全黑的高头大马迈进了那道门,那马只额前一点雪色,皮毛光滑,神气极了。

他们离我很远,我看不分明,马上的人虽然还在长身体的年纪,但已足够高,仿佛他天生就该驾驭这样的庞然大物。

少年还未来得及下马,就俯身低头听管家说着些什么,阳光洒在他利落的鸦青短衣上,我瞧见他因为跑马略微凌乱的头发。

听完后他利落地翻身下了马,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分明从未见过他,但我就是知道这个人是赵祾。

那一刻我只觉得这样的人戴乌木簪大概会很好看。

就在这个念头蹦出来的时候,他刚巧回头了,但我的身体先于意识,在赵祾注意到我之前躲进了垂柳掩映的太湖石后。那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我明明很期待和他见一面,但在即将要看见他的那一瞬,身体却选择了躲开。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大抵是没有做好与他见面的准备。

等心跳声逐渐放缓之后,我听见了由远及近的谈话声,邢管家道:“青钺山百丈谷今日来了人,送了阮二姑娘的一纸药方来。”

然后有一次平缓的呼吸那样长的沉默,似是才归来的众人都没有想到,接着赵祾的声音响了起来:“人在哪里?”

“应在园子里,正等着少主回来,我这就差人去寻……”

他们说着话,从我倚靠的太湖石后走过,声音逐渐远了。

等他们离开许久,我才从太湖石后转出来,马厩连着赵府的偏门,负责喂马的小厮看见我时正要说话,我却抢先道:“突然想起还有急事,便不多留了,替我家二姑娘向公子带句好,我便先走了。”

那小厮愣愣应下,估摸着是觉得我太过奇怪,但也没有多说,行礼之后便放我离去了。

那天的事情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就连伍爷爷也以为我肯定见过了赵祾一面,但谁能猜到,我大费周章地来到此处,最后却临阵脱逃了,这是叫阮怀淑知道后她能笑我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只能成为我一个人的秘密。

对于赵祾,我怀抱着一种矛盾的心绪,从小听着他的事迹长大,让我觉得他是个值得喜欢的人,但是我又会感到害怕,害怕他不是传闻中那样,害怕我看错了人。尽管这喜欢与害怕都与他本身没什么关系,其实皆是我自己的问题。

我就这么带着忐忑与遗憾保守着这个秘密,但那时我没有想到,三年以后他会来到百丈谷。

感谢来看这篇文的宝宝们,如果喜欢的话请给我一些反馈吧。

*在这里对时间线也稍作解释:

文章的时间线目前在阮怀柔18岁,赵祾20岁。

两人初见时(这段是回忆),阮怀柔17岁,赵祾19岁。

阮怀柔第一次去荆台(这段也是回忆),阮怀柔14岁,赵祾16岁,当时没见上面,所以我把初见定义为赵祾去百丈谷的时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自去自来梁上燕(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