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恋爱基本公理 > 第6章 变量一:竞争的阴影

恋爱基本公理 第6章 变量一:竞争的阴影

作者:钱乌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14:36:28 来源:文学城

秋意如同一位技艺日益精湛的画家,手持调色盘,将校园里的梧桐叶一层层染上更为浓郁的金黄与锈红。凉风掠过,那些已然干枯脆弱的叶片便依依不舍地脱离枝头,打着旋儿,簌簌飘落,在地上铺就了一层柔软而斑驳的地毯,踩上去发出细碎的、如同叹息般的声响。物理竞赛复赛的日期,如同悬在每一位参赛者头顶的、寒光闪闪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无形的锋刃仿佛随时会落下,将集训教室里的气氛绷紧到了极致,空气粘稠得几乎能阻滞呼吸。

这里的气味是独特的、高度提纯的——粉笔灰的干燥颗粒感,廉价速溶咖啡因的焦苦香气,以及一种由高度紧张、睡眠不足和胜负欲混合发酵而成的、无声却无孔不入的焦虑。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像一张被拉满的弓,弦丝发出细微而危险的嗡鸣。

宋柏简几乎是把自己焊在了实验室的座椅和实验台前。他眼下的乌青如同浸染的墨迹,范围扩大,颜色加深,原本总是锐利如鹰隼的眼神里,掺杂进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因长期熬夜和神经紧绷而产生的细微血丝,这让他平日的锐气平添了几分骇人的戾气。关于那几个稀缺保送名额的传闻,在年级顶尖的小圈子里愈演愈烈,细节越来越逼真,像一条无形的、蘸着盐水的鞭子,持续不断地、精准地抽打着每一个自认为有资格参与角逐的神经。他将江宥礼视为自己通往目标之路上最强悍、也最值得警惕的竞争对手,这种认知,在江宥礼与阮溪白合作的课题获得校内初审第一的巨大成功后,更添了一层复杂难言的意味——一种被隐隐超越的危机感,以及一种对方似乎在一条他曾经不以为意、甚至略带轻视的“旁门左道”上,同样跑出了惊人速度的挫败与不解。

一次关键的模拟实验考核,在这样一个高度紧绷的氛围中到来。考核内容是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精密器材,独立设计并操作实验,以精确测量并验证一个涉及复杂电磁感应与能量转换的抽象物理模型。这不仅考验对理论的理解深度,更极端考验动手能力、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对仪器系统误差的敏锐直觉。

宋柏简前期准备堪称完美,他查阅了大量文献,甚至预演了多种可能的数据处理方案。实验操作过程中,他动作流畅,步骤清晰,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进行一场精密手术,每一个动作都带着绝对的自信和掌控力。连接电路,调整磁场强度,记录感应电流的瞬时变化……一切似乎都在他的预设轨道上完美运行。

然而,命运的戏弄往往藏匿于最不起眼的角落。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数据记录和后续处理环节,一个极其细微的、源于某台老旧示波器自身内部时钟漂移却未被任何人及时发现的、深藏不露的系统性误差,如同潜伏的病毒,悄然污染了那一组组看似完美无瑕的原始数据。当宋柏简基于这些被污染的数据,运用复杂的公式进行反复计算和推演后,得出的最终结果,与经典理论预言值出现了一个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但在追求极致精确的竞赛评分标准下却足以被判定为“决定性偏差”的差异。

当陈老师面色凝重地宣布最终结果,并用红色记号笔在那个微小的偏差值上画下一个刺眼的圆圈,并冷静地指出问题很可能出在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而非理论或主要操作失误时,宋柏简脸上的血色如同退潮般瞬间褪去,只剩下一种近乎透明的苍白。他死死地盯着那张布满数据和演算过程的记录纸,仿佛要用目光将它烧穿。握着纸张边缘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关节凸显,泛出缺乏血色的青白。周围同学投来的目光复杂难辨——有关切,有同情,有不易察觉的庆幸,甚至有一丝“原来他也会犯错”的释然——这些目光像无数根细密的针,无声无息地扎在他的背脊上,带来一阵阵麻痒的刺痛感。

“不可能……这不可能……”他低声喃喃,声音失去了往日的清朗自信,带着一种干涩的、仿佛砂纸摩擦的颤抖,像是在说服自己,又像是在对抗这个荒谬的结果,“每一个步骤我都检查过三遍……连接,参数,读数……怎么会……” 一贯冷静、自信、仿佛永远掌控局面的宋柏简,此刻像是被某种无形的重锤狠狠击中,整个人笼罩在一种巨大的、近乎坍塌的挫败感和难以置信的灰败气息里。他没有像往常遭遇难题时那样,立刻进入高效的问题分析模式,寻找错误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只是如同被施了定身咒般僵立在冰冷的实验台前,眼神空洞。那座由无数成功、赞誉和绝对自信精心搭建起来的高塔,似乎被这个微不足道、甚至带着点偶然性的误差,巧妙地撬动了一块最关键的基石,内部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岌岌可危的断裂呻吟。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早已响过,悠长的余音在空旷的校园里回荡,最终归于沉寂。集训教室里的人早已走光,只剩下惨白的日光灯管发出的、持续而低沉的嗡鸣,以及宋柏简独自一人,依旧如同雕像般对着那份宣告失败的实验报告发呆的身影。灯光将他拉得长长的、孤寂的影子投在冰冷的水磨石地面上,边缘模糊,仿佛他的一部分精气神也随之消散融入了这片虚无的昏暗里。

江宥礼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将最后几本参考书塞进去,拉链的声音在过分安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刺耳。他站在教室门口,犹豫了一下,目光落在那个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弃的背影上。最终,他还是转身,走向走廊尽头的自动贩卖机,投下硬币,买了两罐滚烫的、罐身都有些烫手的咖啡。然后,他折返回那间只剩下宋柏简的、弥漫着失败和孤独气息的教室。

脚步声在空旷中回响。江宥礼走到宋柏简身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将其中一罐咖啡,轻轻地、带着一种不会惊扰对方的力度,放在他手边布满各种划痕和化学试剂斑点的实验台上。铝制罐底与台面接触,发出“咔哒”一声清脆而微小的声响,在这片死寂中却如同惊雷。

宋柏简没有抬头,甚至连眼珠都没有转动一下,他的视线依旧胶着在那份该死的报告上。良久,他才从喉咙深处挤出几个沙哑得几乎破碎的音节,带着浓浓的自嘲和防御性的尖锐:“来看我笑话?看看不可一世的宋柏简是怎么阴沟里翻船的?”

“我没那么无聊,柏简。”江宥礼在他旁边一个闲置的、沾着些许白色粉末的凳子上坐下,没有在意那些污渍。他打开自己那罐咖啡,小心地呷了一口,滚烫的液体带着强烈的苦涩滑过舌尖,流入喉咙,带来一阵短暂的灼痛感,随即一股暖意扩散开来,试图驱散一些秋夜渗入骨髓的凉意。“只是觉得,你现在可能需要这个,或者……仅仅是需要一个人待着?如果你希望我离开,我马上走。”

宋柏简沉默了,那沉默如同实质的黑暗,沉重地压在两人之间。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只有日光灯管的嗡鸣和彼此压抑的呼吸声。久到江宥礼几乎要以为自己的判断失误,准备起身离开时,宋柏简终于有了动作。他伸出手,手指似乎因为长时间的僵硬而有些麻木,动作迟缓地拿过那罐依旧滚烫的咖啡。冰凉的铝罐外壁与他冰冷的指尖接触,那温差似乎让他混沌的大脑清醒了一点点。

“我搞砸了。”他依旧低着头,声音低沉得像是在自言自语,目光没有焦点地落在咖啡罐光滑的金属表面上,“一个愚蠢的、低级的、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不是能力问题,是……是傲慢。我以为我考虑到了所有变量,却输给了仪器自身那点微不足道的、该死的‘个性’。”他扯了扯嘴角,想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却只牵动了面部僵硬的肌肉,形成一个难看的弧度,“陈老师很失望……我看得出来。他对我寄予厚望。”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江宥礼看着前方黑板上尚未完全擦去的、关于电磁场方程的复杂推导过程,声音平和,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客观事实,“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被多少次实验所‘证实’,而恰恰在于它逻辑上存在被‘证伪’、被推翻的可能性。每一次成功的‘证伪’,都不是科学的失败,而是科学向前迈进、通向更精确、更普适理论的关键一步。错误,在这个意义上,从来不是终点,它只是探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也必须被面对和修正的一部分。”

宋柏简猛地抬起头,眼中密布的血丝让他看起来有些骇人,那眼神里混杂着挫败、不甘,以及一丝被触及痛处的、尖锐的嘲讽:“你用这些……这些哲学大道理来安慰我?宥礼,看清楚,这里不是你的图书馆,不是你那篇可以反复修改的论文!这是实实在在的分数,是冰冷的排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一次失误,可能就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在空旷的教室里激起回响。

“我知道。”江宥礼没有丝毫回避,平静地迎上他几乎要喷出火的目光,眼神里没有怜悯,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一种基于理解的共情和清晰的理性分析,“我清楚地知道它们的重量。但道理的内核是相通的。就在前几天,我和阮溪白,也差点搞砸了我们视为重要的课题。我们在一个核心论证点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争执不下,几乎要让之前所有的努力和默契都陷入僵局,前功尽弃。那种感觉,那种看着共同构建的东西即将因为内部矛盾而崩塌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我并不觉得比你现在面对一个实验失误要好受多少。”

这是他第一次在宋柏简面前,如此坦诚地揭示自己与合作者之间并非外人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揭示那看似坚固的“学神联盟”背后,也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碰撞和随时可能破裂的风险。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继续道,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们都活在不同的压力容器里,柏简。你的竞赛排名,我的课题评审,还有那个……悬在所有人头顶、不知真假的保送名额传闻。没有人是永不犯错的神。重要的是,在错误发生之后,我们是选择被它彻底击垮,沉浸在自责和怨天尤人中,还是选择把它冷静地看作一个必须被严肃对待、仔细分析的‘异常数据点’,将它纳入你下一步的决策函数,修正参数,调整路径,然后继续向前。这,才是决定我们最终能走到哪里的关键。”

宋柏简彻底愣住了。他看着江宥礼,看着对方那双总是沉静如古井的眼眸,此刻清晰地映照出自己的狼狈和失控。那眼神里没有胜利者的优越,没有旁观者的漠然,只有一种罕见的、平等的理解和一种近乎冷酷的、却因此显得格外真诚的理性。这番话,不像是一个占据优势的竞争对手会说出的话,更像是一个……能够真正理解他此刻处境和内心挣扎的、罕见的朋友,所能给予的最有价值的馈赠。

他内心那如同沸腾岩浆般的焦躁、不甘和自我怀疑,似乎在这平静而有力的话语和手中那罐逐渐传递来热度的咖啡共同作用下,奇异地、一点点地平息、冷却下来。他不再说话,只是仰起头,像是进行某种仪式般,大口地、近乎粗暴地灌下那依旧滚烫而苦涩的液体,灼热的痛感清晰地划过喉咙,落入胃袋,带来一种近乎自虐的清醒。

“……谢谢。”这两个字极其艰难地从他紧咬的牙关中挤出来,声音低沉沙哑,带着宋柏简式的、绝不轻易示弱的别扭和生硬。

“不客气。”江宥礼站起身,拎起自己的书包,“早点回去休息吧。别忘了,你信奉的效率至上原则,也应该包括休息和恢复的效率。透支,本身就是一种极不效率的行为。”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教室,脚步声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走廊的尽头。宋柏简独自一人留在原地,手中握着那罐已经不再滚烫的咖啡,目光重新落回那份失败的实验报告上。教室里只剩下日光灯固执的嗡鸣。他看着江宥礼消失的门口方向,内心那片由绝对竞争、效率量化和胜负心构筑的、曾经坚不可摧的信念版图,第一次,被一种来自外部的、无法被简单量化的“理解与支持”,撬开了一道微小的、却深不见底的裂缝。他第一次开始模糊地思考,或许,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这些复杂而微妙的、无法被纳入任何数学模型的情感互动和支撑,其本身,也可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战略资源”?

而此刻,在图书馆那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固定角落里,阮溪白刚刚结束一段关于论文可视化附录的复杂代码调试。屏幕上跳动的字符和生成的几何图形,终于符合了他预设的精确度要求。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那块没有任何多余功能、只显示最基础时间信息的电子表,屏幕上的数字显示,时间比他们平时结束协作的节点晚了很多。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对面那个此刻空着的位置——江宥礼通常会在物理竞赛集训结束后,很快出现在那里,有时身上还会带着实验室特有的、微弱的松香气和金属味。

他沉默地打开那本永远伴随左右的软面抄,翻到记录着各种“元数据”和“合作变量”的页面。在关于江宥礼日常行为模式的一系列观察记录后面,他用那支绘图铅笔,以一贯的工整笔迹,添加了一条新的备注:

“备注:其物理竞赛核心队友宋柏简,近期情绪稳定性及竞技状态出现显著波动(观测到实验操作失误及情绪应激反应)。此变量可能通过社交互动渠道,间接影响江宥礼的情绪状态稳定性及到达协作地点的准时率。需将此新增变量纳入环境监测范围,评估其潜在对当前合作环境稳态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系数。”

写完后,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合上本子投入下一项工作,而是罕见的,对着这行新添加的、冷冰冰的文字,发了一会儿呆。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纸面上轻轻划动。他想起之前某个课间,偶然透过走廊窗户看到江宥礼和宋柏简在楼下的梧桐树下交谈的样子。宋柏简当时神情激动,语速很快,双手伴随着动作,而江宥礼则安静地站在那里,微微侧头倾听,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那种专注的姿态,却传递出一种无声的接纳。那种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充满了非逻辑性情感流动的互动场景,对他而言,依然是一个庞大而难以完全解析的、如同暗物质般的存在。他能够建模物理系统,分析逻辑悖论,却难以给那种眼神和姿态赋值。但此刻,一种隐约的、前所未有的感觉在他精密运行的内心中浮现——他感觉到,江宥礼似乎具备一种他无法理解、却真实存在的,处理这种人性复杂性的特殊能力。这让他……产生了一点点的好奇,甚至,在那好奇深处,还夹杂着一丝难以精确描述、类似于“在意”的、陌生的情绪涟漪。他下意识地不希望那个叫宋柏简的变量,过多地干扰到江宥礼的状态,干扰到他们之间日益默契的协作节奏。

当江宥礼身上带着夜晚清冷的空气和一丝淡淡的、尚未散尽的咖啡苦涩气味,终于推开图书馆沉重的木门,来到这个角落时,阮溪白几乎是在他坐下的瞬间就抬起了头。

“抱歉,处理一点事情,来晚了。”江宥礼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在他对面熟悉的座位坐下,将书包放在脚边。

阮溪白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大约两秒钟,那眼神不像是在看一个合作者,更像是一台高精度扫描仪在读取某种生物特征数据,捕捉着细微的面部肌肉张力、瞳孔焦距和眉宇间的疲惫程度。然后,他什么也没问,只是如同执行一个预设程序般,熟练地从笔袋旁那个深蓝色小盒子里,拿出一块熟悉的、边缘切割规整的黑色巧克力,隔着桌子,递到江宥礼面前。

“补充能量。根据你进门的步频、坐下的加速度以及初始语音频谱分析,你的大脑皮层活跃度及身体机能水平,目前似乎低于日常基准平均值。”他的语气依旧是那种陈述事实的平静,听不出任何关心以外的情绪。

江宥礼看着静静躺在桌面上那块深色的巧克力,又抬起眼,看向阮溪白那张在灯光下没什么表情、却莫名让人觉得安心的脸,忽然觉得心头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股温热的暖流迅速蔓延开来,连带着因宋柏简事件而沾染上的沉重感和凉意,也似乎被这股暖流驱散、融化了不少。他伸出手,拿起那块巧克力,指尖感受到它坚硬的质地和微微的凉意,低声道:“谢谢。”

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在心里或口头上补充一句“基于效率考量”。而阮溪白,也罕见地没有在递出东西后,立刻附上那句标志性的、将一切行为合理化的“基于效率考量”。

在阮溪白重新低下头,将注意力转回笔记本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开始发出细微敲击声时,江宥礼一边剥开巧克力的包装纸,一边不由自主地再次将目光投向他。他注意到,阮溪白那总是习惯性抿成一条紧绷直线、显得过于冷静甚至有些冷漠的嘴角线条,此刻似乎比平时柔和了那么一点点。那变化极其细微,如同水面上被微风吹拂而产生的一道几乎看不见的涟漪,若非长时间的、专注的观察,绝难发现。

这细微到几乎不存在的柔和弧度,像一颗被精心打磨过的小石子,轻轻地、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投入江宥礼此刻不再平静的心湖。荡开的涟漪,一圈套着一圈,温柔而持久地扩散着,久久不肯平息。他开始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在阮溪白那层由数据、逻辑和效率构筑的、看似冰冷坚硬的外壳之下,或许隐藏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明确认知、更不善于表达的、独特的温柔。而这份极其珍贵、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独特,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清晰地,只对他一个人展现。这个认知,让一种混杂着欣喜、悸动和某种难以名状的责任感的复杂情绪,在他心底悄然滋生,如同在理性的冻土之下,发现了顽强冒头的、生机勃勃的绿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