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梨云梦远,顾念成双 > 第6章 陶梨的日记 2

梨云梦远,顾念成双 第6章 陶梨的日记 2

作者:拾云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09:22:30 来源:文学城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四小雨

十一月十八日晚上,奶奶睡着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世界崩塌,似乎只需要一个瞬间。

没有预兆,没有告别。留给我的,只有无边无际的麻木和冰冷。

我没有嚎啕大哭,眼泪好像在那瞬间就干涸了。只是觉得空,整个胸腔都被掏空了,冷风呼呼地往里灌。

大姑和大伯赶回来操办丧事,我像个提线木偶,跟着他们鞠躬,答谢,机械地完成所有仪式。

父母没有回来,意料之中,却还是像细小的针,扎在早已麻木的心上。大姑和大伯低声埋怨着他们的不近人情,我听着,却连一丝愤怒或难过的力气都没有了。

那两天的记忆是模糊的,像蒙着一层厚厚的、擦不掉的雾。

十九号晚上,本该有人来换我守夜,但灵堂里始终只有我一个人。空荡荡的,只有奶奶的遗像在烛火中静静地看着我。

原来,大人的承诺如此轻飘。

我不怪他们,只是更深刻地觉得,这世上,真正疼我的人,真的没有了。

奶奶常说,等她走了,我就没了牵挂,可以自由地去飞,去邶城,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可是奶奶,没有您在的地方,我飞向哪里,都像是流浪。

跪在冰冷的蒲团上,记忆不受控制地翻涌。

小时候刚被送到奶奶身边时,很怕她。她个子太高,面容严肃,我总不敢靠近。

可后来才知道,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会给我扎最好看的辫子;

那个看似凶悍的奶奶,会把最好的菜留到我碗底,会在我被噩梦惊醒时,轻轻拍着我的背,哼着不成调的童谣。

她没读过多少书,却用最朴素的言语,教会我善良和坚韧。

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一滴一滴,砸在冰冷的地面上。不知道跪了多久,意识都有些模糊了。

直到,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按在我的肩膀上。

我恍惚地抬起头,撞进一双盛满担忧和心疼的眼睛里。是顾老师!她怎么会在这里?她今天不是有课吗?

心底那道用麻木筑起的堤坝,在她温柔目光的注视下,轰然倒塌。所有的坚强、所有的伪装瞬间粉碎。我猛地抱住她的腰,把脸深深埋进她带着寒意却无比安心的衣襟里。失声痛哭。

不是嚎啕,是压抑的、从灵魂深处挤出来的呜咽。这几天的恐惧、无助、委屈和巨大的失落感,像决堤的洪水,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我感觉到她身体先是一僵,随即,那双温暖的手更紧地回抱住了我,轻轻拍着我的背,像安抚一个迷路的孩子。

这是奶奶走后,我第一次感受到的,真实的、不带怜悯的温暖。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五 阴

奶奶离开,已经一个多月了。

每次推开那扇不再有等待的门,孤单和痛苦就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

从前觉得扰人清梦的咳嗽声,如今却成了我午夜梦回时,最奢侈的渴望。我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和任何人交流。

除了她,顾念。

她以补课的名义,常常带我回她的宿舍。给我做饭,督促我学习,教我读那些我以前看不懂的深邃诗歌,鼓励我写下那些无人可诉的心事,甚至让我尝试投稿。那片小小的天地,成了我灰色世界里唯一的避难所,唯一的色彩。

心里那块因奶奶离去而塌陷的巨大空洞,似乎正被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小心翼翼地填补着。

我知道这不对劲,知道这很危险。

可是,我控制不了。

就像前天,在她的宿舍里,我们读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

当读到“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时,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那精雕细琢的骰子上的红点,不就是融入骨血、无法剥离的相思吗?

我下意识地抬起头,望向她。

我想从她眼里找到共鸣,找到某种确认。

然而,我捕捉到的,是她眼中一闪而过的慌乱。

她几乎是立刻别过头去,避开了我的视线,耳根似乎泛起了红晕。她匆忙地讲解起诗的背景和典故,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我的心,却因为她的这丝慌乱,而剧烈地、不受控制地跳动起来。

她……也在意我吗?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这个念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一圈圈混乱而滚烫的涟漪。

是欣喜,是不安,是恐惧,还有一丝……隐秘而罪恶的期待。

二零一五年一月一日星期三晴

母亲寄来的钱,父亲留下的卡和新手机,像冰冷的石块投入我心湖,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他们用物质填补缺席,以为这便是尽了义务。

父亲身边那个陌生女人不耐的神情,和他最后那句“没事就别联系我了”,像早已预料到的结局,心中连刺痛都变得麻木。

他们来了又走,这屋子依旧空荡,唯有回忆里昨晚顾念宿舍的温暖,还在顽固地散发着余热。

昨晚放学,她拉着我直奔超市。临近元旦,超市里人不多,暖黄的灯光下,她认真挑选着火锅底料、肥牛、蔬菜,像个准备盛宴的孩子,眼角眉梢都带着轻快的笑意。

她还买了一瓶橙汁,和几罐我从未碰过的啤酒。看着她把那些东西放进购物车,我心里有种奇异的、参与她生活的窃喜。

回到她那个小小的“避难所”,我第一次没有听话地坐在沙发上等待。我系上了她另一条围裙,印着傻乎乎的小鳄鱼,她在一旁笑得眉眼弯弯,一个劲地说“可爱,很适合你”。

洗菜,切肉,我手法熟练,她微微讶异,随即露出赞赏的目光。那种被认可、被当作“帮手”而非纯粹“被照顾者”的感觉,好得让我心尖发颤。

“陶梨,能帮我去冰箱里拿一下剩下的蚝油么?应该是装在一个白色小碗里的。”她正忙着给糖醋鱼勾芡,头也不回地吩咐。

我应声打开冰箱,冷气扑面而来。搜寻片刻,却不见那只白碗。“顾老师,我没有找到白色小碗呀。”

话音刚落,一只纤细修长的手从我身侧探入冰箱。是顾念的手。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指节分明,带着一种属于成熟女性的、优雅的力量感。

她的身体靠得很近,近到我能感受到她手臂传来的温热,近到我能看清她低头寻找时,长睫在眼下投下的扇形阴影。

冰箱的冷光勾勒着她侧脸的轮廓,鼻梁挺拔,唇线清晰,那瞬间的美带着一种不真实的冲击力。

“是我前两天用完了么,奇怪…”她轻声自语,气息几乎拂过我的耳畔。

我怔住了,痴痴地看着近在咫尺的这张脸。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血液奔涌着冲上耳根。

太近了…近到我仿佛能数清她的睫毛,能感受到她皮肤下细微的血脉搏动。一种强烈的、眩晕般的冲动攫住了我,让我想不管不顾地再靠近一点点,去确认那肌肤是否如想象中般细腻温软…

“陶梨,陶梨?”她的声音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将我猛地拉回现实,她已经重新回到灶台前。

“帮我把冰箱门关上哦,不然冷气都跑光啦。”

她语气自然,带着惯有的、无需看见也能感知到的上扬嘴角。

“哦哦,好的顾老师。”我慌忙应声,手忙脚乱地关上门,捧起桌上早已凉透的水杯猛灌一口,冰凉的液体滑入喉咙,却无法浇灭脸颊滚烫的温度。

天哪…我刚才在干什么?

那种近乎失神的状态…这就是微博上说的,“犯花痴”吗?

羞耻感后知后觉地涌上,却混杂着一丝隐秘的、甜涩的交织感。

糖醋鱼,蔬菜沙拉,咕嘟冒泡的火锅。小小的桌子被摆得满满当当。她把菜移过来时,我注意到糖醋鱼放在离我最近的位置。

“她记得我喜欢糖醋口味。”这个认知像一小簇火苗,瞬间点亮了我内心的晦暗。

“她心里果然有我。”这个念头固执地生根发芽,带着不顾一切的盲目。

她给我倒了一杯橙汁,自己开了一罐啤酒。金色的液体在罐口冒着细密的气泡。

我看了看手中甜腻的果汁,又望向她手中那罐代表着“成人世界”的啤酒,鼓起勇气问:“顾老师,我今天不想喝果汁,我也想喝啤酒可以么?”

她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柔拒绝:“不行哦,小孩子不能喝酒,等你十八岁之后再喝吧。”

“小孩子”…又是这个词。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我并不是真的想喝酒,我只是…只是想被她平等地看待,想跨越那五年的鸿沟,想成为能和她并肩品酌、分享心事的人,而不是永远被护在羽翼下的“孩子”。

“好啦好啦,我们干杯,新年新气象!希望我们陶梨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她举起啤酒罐,笑容灿烂,试图驱散我那一瞬间的失落。

我勉强挤出笑容,举起果汁杯,与她轻轻相碰。“顾老师也是,新年新气象。”

玻璃杯与铝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却像敲在我心上的警钟。

理想大学…我的理想,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紧密相连,甚至…悄然变质。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五日星期四阴

心底那头名为“爱恋”的困兽,在一次次试探和那晚温暖的催化下,终于冲破了理智的牢笼。

我对她的感情,像野火燎原,再也无法抑制。那些无处安放的、汹涌的情感,只能通过笔尖,晦涩又狂热地倾泻在文稿纸上。

我怀着卑微的期待,希望她能读懂字里行间藏匿的密码,又恐惧着她真的读懂后,那可能的疏离。

恐惧却成了现实。

今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往日的温和,她板着脸,用我从未听过的严厉语气批评:“陶梨,你的文章情绪太私人化,高考作文不能这样写!要多关注时事和社会!”

“太私人化”… 这几个字像冰锥,狠狠扎进我心里。原来我视若珍宝、小心翼翼袒露的心迹,在她眼里,只是不合时宜、需要被修正的“私人化情绪”。

你不是也在意我么?

那天在冰箱前的慌乱,那些下意识的关怀,难道都是我的错觉,都是我的一厢情愿么?

巨大的委屈和失落瞬间淹没了我。如果连你,连我世界里的最后一束光,也要亲手将这爱意捻熄,告诉我这是错的,是不该存在的… 那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在意我真正在想什么,真正渴望什么呢?

我抬起头,望向她。她避开我的视线,表情严肃,带着一种我无法理解的、名为“责任”的冷酷。

世界里的光,好像真的,一点点碎掉,熄灭了。

我低下头,所有争辩的力气都被抽空,只剩下无边无际的荒凉。

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最终只挤出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的话:“我知道了,老师。”

跑出办公室,我躲到教学楼后面无人经过的角落,顺着冰冷的墙壁滑坐在地上。泪水再也抑制不住,汹涌而出。不是嚎啕,是压抑的、绝望的呜咽。

我想起昨晚,还在微博上偷偷搜索那些关于同性的话题。看到那些被称为“丑闻”的新闻,底下充斥着不解、嘲讽甚至恶毒的咒骂。

我一直固执地相信,爱本身没有错,心之所向,才是最重要的准则。

我甚至天真地以为,我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在乎师生身份的枷锁。

可是此刻,心脏传来的、清晰的绞痛告诉我,我可以不在意全世界,却无法承受她的否定。

她的“为你好”,她的“责任”,像最锋利的刀,凌迟着我刚刚鼓足勇气、探出躯壳的、柔软的情感。

我只是…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爱上了顾念。

这份爱,不见天光,不容于世,甚至连倾诉的对象,都亲手为我戴上了枷锁。

好疼。

真的好疼。

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三日星期四小雨

这一个月,我把自己缩回了壳里。

刻意避开所有可能与她单独相遇的路径,不再抬头迎接她探寻的目光。

可心里的声音,却嘈杂得像永不停歇的雨。

——她只是看你可怜,像捡回一只淋雨的流浪猫。

——那是教师的责任感,对缺失管教的学生的额外施舍。

——你在她眼里,永远是个需要被纠正、被引导的“小孩子”。

真的……全都是我错意了吗?

那她瞬间的慌乱,冰箱前靠近时那微红的耳廓,读懂我眉梢时的了然……又是什么?

如果她的世界容不下这样的感情,为何一次次为我敞开那扇门,任由我的依赖滋长成逾越的藤蔓?

为什么一遍遍将我拉近,又在我想靠近时,仓皇退后,留我一人站在原地,像个不知所措的傻瓜?

顾念,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这样折磨我了。

是不是因为我还不够好?还不够资格,与你并肩?

二零一五年二月十四日星期五 晴

今天是情人节。同桌收到了心仪男生的巧克力,一整日,笑容都甜得像是浸了蜜。

我的胸口却像是压着一块浸了水的棉絮,沉闷,湿冷。我在等待,等待夜晚的降临,等待一个结局。

书包夹层里,那封昨夜写就的信,安静地躺着,像一枚即将引爆的炸弹。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要把它交出去。

晚自习是顾老师看班。刚打铃,几个女生就雀跃着围上去,递上包装精美的巧克力,表达着对“顾老师”的喜欢。

她笑着,一一接过,那双曾专注凝视我的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对每个人都说着“谢谢”。

那一刻,胃里像是被人狠狠拧了一把。

原来,那曾经照亮我整个灰暗世界的笑容,并非独属于我。

原来,她给予的温暖,是可以这样轻易分发给许多人的。

原来,是我太贪心了。

我猛地低下头,笔尖用力划过纸张,留下深深的刻痕。

窗外,月亮不合时宜地透过云雾,清冷的光辉洒满走廊。我

第一次觉得月亮如此令人厌烦。

因为它如此慷慨,它的光芒平等地照耀每一个人,我无法将其私藏,无法独占哪怕一丝一毫的清辉。

下课铃响,同学们嬉笑着离开。她却没有立刻走,坐在讲台边,微蹙着眉批改作业。

灯光勾勒着她柔和的侧脸轮廓,那样好看,却仿佛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玻璃。

她忽然抬起头,像是感应到了我的注视。

这一次,她没有躲闪。

目光穿过稀疏离去的人影,直直地望进我眼里。

太熟悉了,我几乎能读懂她眼底每一丝细微的波动——那里有挣扎,有无奈,还有……深深的歉意。

正是这歉意,最让我难受。

我从未想过要她的愧疚,她给予我的,早已远超一个老师的分内。

我讨厌她用这样的眼神看我,仿佛我成了她的负担。

我看见她眼眶迅速泛红,水光在其中积聚,仿佛下一秒就要决堤。

积压了一整日的烦躁,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在最后一位同学的身影消失在门外的瞬间,我几乎是冲了上去,将攥得温热的信塞进她手里,然后,头也不回地逃离了教室。

顾念,你其实……什么都不欠我的。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日星期五 晴

整理从凉城带来的旧书箱,大多是些课本和参考资料,带着南方特有的、驱不散的淡淡霉味。

搬了几次宿舍,始终没舍得扔。

手指划过箱底,一本蓝封皮的《双桅船》毫无预兆地滑落出来,“砰”的一声轻响,砸在地板上,也砸在心上。

书页早已泛黄,边角被摩挲得起了毛边,诉说着无数个深夜的反复翻阅。

翻开扉页,一片夹在其中、早已失水脆化的梨花标本,无声地碎裂成几瓣,像某种不祥的预兆,又像一场迟来的葬礼。

这是二零一七年夏天,我从老屋院子里最后那棵梨树下拾起的。

那时我以为,我将那片土地连同所有潮湿的、混杂着痛苦与…与她有关的记忆,一并永远地封存、告别了。

指尖无意识地抚过熟悉的诗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心脏像是被一只熟悉而温柔的手骤然攥紧,闷闷地,钝痛着,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原来,有些告别,不过是自欺欺人。是将过往更深地埋进土壤,以为不见天日便会腐烂,却不知它早已在心底盘根错节,稍一牵动,便是连筋带骨的疼。

来到邶城,已是第三个年头。这里的秋天干燥、凛冽,天空是高远而疏离的蓝,有凉城从未有过的、所谓“秋高气爽”。

我如愿考上了邶城大学中文系,曾经在无数个昏暗的夜里,这是支撑我埋头苦读的唯一光亮。

大学生活并非想象中那般全然美好。

课程排得很满,论文、小组讨论、社团活动…日子被填充得满满当当,忙碌和疲倦是常态。

穿梭在偌大的校园里,周围是来自全国最顶尖的同学,他们自信、耀眼,谈论着我看不懂的哲学流派,规划着清晰的、光明的未来。

我努力融入,试图让自己也看起来像个真正的“邶大学子”,可内心深处,总有一块地方是悬空的,与这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而每当深夜降临,白日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那片悬空之地便显露出它巨大的空洞。

我总会不可抑制地想起,曾经有个人,她的文字,她的话语,她那双看透我所有伪装的眼睛,是如何在那个逼仄的小城里,一次次试图将我从人心的水火与无边的孤寂中打捞起来。

顾念。

这个名字,像心口一道陈年的疤痕。

平日用理智和忙碌小心覆盖,假装它已愈合,不复存在。可一旦在某个毫无防备的瞬间触碰,所有被时间精心尘封的感受——那最初的悸动,那炽热的渴望,那被推开时刺骨的冰凉,以及这漫长岁月里不肯熄灭的余温——便如同挣脱了封印,呼啸着破土而出,瞬间将我吞没。

我记得她念诗时微哑的嗓音,像晚风拂过书页。记得锅包肉酸甜酥脆的滋味,和她看着我吃时,眼角眉梢那真实的、带着烟火气的笑意。

记得灵堂里,她拥抱我时传来的、驱散寒意的体温,和她衣襟上被我的泪水浸湿的那片冰凉。

更记得,最后一次,在空旷的教室里,她望着我,那双曾盛满温柔与理解的眼睛里,是如何被挣扎、痛苦和一种我那时无法完全理解的恐惧所取代。

我恨过她的懦弱,恨她那句轻飘飘的“为你好”,恨她亲手构筑了希望又亲手将其碾碎。

但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恨我自己。恨这不争气的、如同野草般烧不尽、吹又生的,漫长的思念。

时间并未抚平一切,它只是教会了我,如何与这道疤痕共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