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离他几步远 > 第3章 影子的独白

离他几步远 第3章 影子的独白

作者:茶只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5 14:58:13 来源:文学城

将那条羽毛手链锁进抽屉的第三天,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周末的油画班。

这个决定做得突然,甚至有些冲动。经过公司楼下布告栏时,那张色彩斑斓的招生简章像一只无形的手,拽住了我的脚步。上面写着:“用色彩表达你无法言说的世界。”

我无法言说的世界是什么?是江西辰,是九年,是求而不得,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于是,我报了名。

画室坐落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旧楼顶层,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和颜料特有的气味。教画的老师是个扎着小辫子的温和男人,他让我们第一堂课自由发挥,画任何自己想画的东西。

“不必追求形似,感受色彩,表达情绪。”他说。

我对着空白的画布坐了整整半小时,调色盘上的颜色混乱不堪,如同我的心绪。最后,我拿起笔,蘸了一大坨普鲁士蓝,混合着一点钛白,在画布上涂抹开来。

那是一片沉郁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蓝色。像深夜的海,像他衬衫最常穿的颜色,也像我无数个等待他消息的夜晚,手机屏幕映亮的脸。

我画得专注,甚至没有注意到老师走到了我身后。

“很强烈的情绪,”他轻声说,没有评价好坏,“蓝色是忠诚,也是忧郁。你在画什么?”

我愣了一下,看着画布上那片近乎绝望的蓝,喃喃道:“……影子。”

一个见不得光的,忠诚而忧郁的影子。

老师点点头,没再多问,走向了下一位学员。我松了口气,却又感到一种被看穿后的虚脱。

就在这时,手机在画袋里震动起来。不用看我也知道是谁。周末的下午,尤欣悦通常有舞蹈排练,这是他“老朋友”的可用时间。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接起。我看着那幅蓝色的画,看着自己沾满颜料的手指,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在我和江西辰之外,还可以有第三个世界——一个没有他雪松香气,只有颜料和画布的世界。

电话固执地响了一会儿,终于沉寂下去。

几分钟后,陈昊的消息跳了出来:「听说你开始学画画了?不错,终于干点人事了。」

我忍不住笑了。他总是这样,关心也带着刺。

「不会说话可以不说。」我回道。

「江西辰刚问我你是不是在忙,说他打电话你没接。」陈昊的信息紧随而至,「我告诉他你可能在约会,没空理他。」

我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能想象到江西辰听到“约会”二字时微微蹙眉的样子。他会怎么想?会觉得意外,还是……有一丝不快?

「你别乱说!」我飞快地打字。

「怎么?怕他误会?」陈昊的回信带着洞悉一切的嘲讽,「蒋诗莹,你就是要让他知道,你的世界不是永远以他为中心。试试看,天塌不下来。」

我看着那句话,沉默了。

是啊,试试看。我深吸一口气,没有回复江西辰的消息,也没有打回去。我将手机调成静音,重新拿起画笔,在那片蓝色上,又覆盖了一层更深的蓝。

直到傍晚下课,我才打开手机。有三个江西辰的未接来电,和一条信息。

「诗莹,在忙?本来想约你晚上一起吃那家新开的日料。算了,下次吧。」

没有追问,没有担忧,只有一句轻描淡写的“下次吧”。仿佛我的失联,于他而言,不过是错过了一顿饭而已。他笃定我总会在线,总会回应,就像太阳总会升起。

这种笃定,比责怪更让人心冷。

我没有回复,拿着那幅未完成的蓝色画作,离开了画室。外面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却比我的画明亮许多。

周一上班,我刻意让自己沉浸在工作中,审稿、校对、联系作者,忙得脚不沾地。下午,江西辰的电话还是来了。

接通的瞬间,他那边有些嘈杂,像是在工地现场。

“昨天怎么失联了?真去约会了?”他语气轻松,带着惯常的笑意,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陈昊这个乌鸦嘴。

“没有,去学画画了。”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寻常。

“画画?”他果然有些意外,随即笑道,“怎么突然想起学这个?不过也挺好,培养点业余爱好。”

看,这就是他的反应。不过是一件“挺好”的事,像评价同事新换的发型,或者楼下新开的甜品店。他不会追问为什么是画画,不会想知道那片蓝色对我意味着什么。

“嗯,打发时间。”我说。

“晚上有空吗?”他切入正题,“欣悦跟她闺蜜去逛街了,我一个人吃饭没意思。”

又是这样。在尤欣悦不需要他的间隙,他来填充我的时间。过去九年,我对此甘之如饴,甚至暗自窃喜。可今天,听着他理所当然的语气,看着电脑屏幕上那篇关于“自我价值”的稿子,一股莫名的抗拒感油然而生。

“今晚不行,”我听见自己说,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我约了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约了人?”他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谁啊?”

他居然问了。他以前从不会追问这种细节。

“画室的同学,约了一起练习。”这不算撒谎,下课前确实有个开朗的女生约大家一起写生,虽然我还没答应。

“……哦。”他应了一声,停顿片刻,才说:“那行,你去吧。下次再约。”

挂了电话,我靠在椅背上,手心有些潮湿。拒绝他,原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天,也确实没有塌下来。

只是心里空了一块,仿佛习惯性为某人预留的位置,突然被撤走了。

下班后,我并没有去画室练习,而是去了书店。我在心理学书籍的区域流连,最后买了一本《依恋与情感独立》。结账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可笑,又有点可悲。

晚上,我泡了杯茶,坐在灯下翻看那本书。当看到“过度付出可能是一种隐形控制,企图用付出换取爱与关注”时,我的手指僵住了。

我这九年的陪伴、倾听、出谋划策,难道也是一种隐形控制吗?控制着他留在我身边,哪怕只是以朋友的身份?

这个认知像一根针,刺破了我长久以来为自己构建的“深情”外壳。或许陈昊说得对,我就是在自我感动式的奉献里上瘾了。

就在这时,手机亮了。是江西辰发来的一张照片——一碗看起来色香味俱佳的牛肉面。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附言。

这是他第一次,在非“求助”时间,主动分享他的生活日常。是因为我今晚的拒绝吗?是因为陈昊那句“约会”的戏言,让他潜意识里产生了某种微妙的、领地般的警觉?

我看着那碗面,心里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反而涌起一股更深的疲惫。

我没有回复。

放下手机,我走到书桌前,翻开了落满灰尘的日记本。上一次写日记,还是大学时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关于他的琐碎心情。

我拿起笔,在新的空白页上,缓缓写下:

「今天,我拒绝了他的晚餐邀约。第一次。

他说他一个人吃饭没意思。

原来,我只是他用来填补‘一个人’时光的工具。

原来,我做了九年的,不是一个默默守护者,而是一个……备选项。

影子渴望光,但光从未真正照耀过影子。

光,只是理所当然地存在着。

或许,影子也该学会,在黑暗里独自起舞。」

写到最后,笔尖几乎要划破纸页。

合上日记本,我走到窗边。城市的夜空看不到星星,只有被霓虹染成暗红色的天幕。楼下街道,车流如织,每一盏车灯都在奔赴明确的目的地。

只有我,像一艘迷失了航向的船,在名为“江西辰”的漩涡里,打转了九年。

但至少,今夜,我写下了第一个字。

画室的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的气味,我握着画笔,试图在画布上勾勒出老师布置的静物——一只粗陶罐。可笔触却不由自主地描摹出另一个形状,一个修长的、带着雪松香气的身影。

九年了。有些记忆像刻在骨头上的纹路,轻轻一碰,就隐隐作痛。

第一次见到江西辰,是在大一迎新晚会那个慌乱的后台。我抱着一摞节目单,像只无头苍蝇般冲向舞台侧方,却在转角处撞进一个带着清冽松香的怀抱。节目单雪花般散落,我慌忙蹲下,抬头时对上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

“小心点,这么着急要去哪里?”

那个声音像初春融化的雪水,清冷又温柔。我愣在原地,看着他蹲下来,修长的手指利落地帮我捡起散落的纸张。

“江西辰,建筑系大三。”他递还节目单,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弧度。

“蒋诗莹...中文系大一。”我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这就是一切的开端。后来我常常想,如果那天我选了另一条路,如果我们不曾相撞,如果我没有抬头看见他那双在昏暗光线下依然明亮的眼睛,我的整个大学时代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

但命运没有如果。

当晚,江西辰在台上弹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灯光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他微闭着眼,手指在吉他弦上滑动,嗓音低沉而深情。台下尖叫不断,我站在帷幕后面,心跳如擂鼓。

那一撞,那一曲,便撞乱了我整个青春。

“这里,阴影部分可以再大胆一些。”老师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我低头,发现画笔不知何时已在粗陶罐旁边勾勒出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我慌忙用颜料覆盖,心慌意乱。

大二那年,我鼓起平生最大的勇气,加入了他所在的音乐社团。第一次活动,我躲在角落,看着他被众人环绕,谈笑风生。他身边从不缺女生,漂亮、自信、会打扮的女生。像我这样安静得像是图书馆角落里无人问津的一本书,如何能引起他的注意?

“新来的?”他却注意到了我,走过来问道。

我点头,脸颊发烫。

“我记得你,蒋诗莹对吧?”他笑着说,“欢迎加入我们。”

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他会对我微笑,会和我聊天,会在社团活动时关心我的意见。但对所有人都这样——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

我满足于这种不远不近的距离,像一颗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

社团里有个叫陈昊的男生,是他最好的朋友。陈昊很快察觉了我的秘密——我看江西辰的眼神,那种小心翼翼的、藏着星火的注视。

“你喜欢西辰?”一次活动结束后,陈昊突然问道。

我吓得差点摔了手中的麦克风,连连否认。

陈昊笑了笑:“西涵这家伙,对感情迟钝得很。你要是不说,他可能永远都察觉不到。”

我只是一味地摇头。我不敢。在我心中,他是那样耀眼的存在,而我,只是个普通的中文系女生。我们之间,隔着太多步的距离。

画笔在调色盘上无意识地搅动,将蓝色和白色混成一片浑浊的灰。就像我此刻的心情。

大三那年秋天,江西辰在社团宣布,他喜欢上了外语系的系花尤欣悦。

“我准备追她。”他说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是我从未见过的神采。

所有人都起哄叫好,只有我低下头,假装整理乐谱,掩饰眼中的黯然。

那之后,江西辰开始频繁地向我请教如何追求女生。

“你们都是女生,应该更懂她在想什么吧?”他一脸诚恳,“帮我出出主意,好吗?”

我心里刺痛,却还是点头答应了。我帮他挑选送给尤欣悦的礼物,帮他分析尤欣悦可能喜欢的约会地点,甚至帮他修改情书——那些我梦寐以求的字句,却要由我亲手为另一个女生雕琢。

“你真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感激地说。

朋友。我咀嚼着这个词,尝到的全是苦涩。

有一次,我们为了尤欣悦生日礼物的事在咖啡馆长谈。他说尤欣悦喜欢某个小众品牌的饰品,但那个品牌只在另一个城市有专卖店。

“我周末要去那个城市一趟。”他说。

“就为了买个礼物?”我惊讶。

“嗯,她值得。”他回答得理所当然。

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愿意为尤欣悦跨越城市,而我,连一句喜欢都不敢说出口。

陈昊知道后气得不行:“你何必这样折磨自己?”

我勉强笑笑:“能帮到他,我很开心。”

这是谎言,也是真相。能参与他的生活,哪怕是以这种方式,对我而言也是一种隐秘的幸福。

颜料在画布上晕开,形成一片模糊的色块。就像那些年我的感情,永远无法明朗,永远混沌不清。

江西辰的追求并不顺利。尤欣悦是众星捧月的存在,身边从不缺乏追求者。她对江西辰若即若离,时而接受他的好意,时而又冷淡疏远。

那段时间,他常常找我倾诉。我们一起在校园里散步,在图书馆的角落低声交流。对我来说,这是甜蜜的折磨——我如此靠近他,却永远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为什么她不能像你一样懂我呢?”有一次,他沮丧地说。

我几乎要脱口而出:因为我比她更了解你,因为我注意你的一举一动,因为我记得你说过的每一句话。

但我终究没有说出口。胆小鬼连告白都要借开玩笑的名义,而我,连开玩笑的勇气都没有。

大四上学期,江西辰终于打动了尤欣悦,两人正式在一起。消息传开那天,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哭湿了半个枕头。

然后我擦干眼泪,微笑着对他说:“恭喜你们。”

毕业前夕,我们在学校的小酒馆聚会。大家都喝多了,江西辰也是。他搂着尤欣悦,笑得灿烂。我坐在角落,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散场时,他因为送尤欣悦回宿舍,把外套落在了酒馆。我主动提出帮他拿回去。

那件外套上还残留着他的气息,雪松的清香混合着淡淡的酒气。回宿舍的路上,我鬼使神差地将脸埋进外套里,深深呼吸。

那是我离他最近的一次,也是我最远的一次。

第二天把外套还给他时,他毫无察觉,只是笑着说:“谢了,诗莹。还是你靠谱。”

是啊,靠谱的朋友。这就是我在他生命中的定位。

“你的画……”老师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些许困惑,“很有表现力,但为什么要把主体覆盖掉?”

我低头,发现不知何时,我已经用大片的灰色覆盖了画布上那个模糊的人形。那只粗陶罐孤零零地立在画面中央,周围是一片混沌的、压抑的色彩。

“我……不知道要画什么。”我轻声说。

不是不知道,是不敢画。那些回忆像刺,轻轻一碰就疼。九年的暗恋,像一场漫长的雨季,而我始终没有等到天晴。

离开画室时,天色已晚。我独自走在回公寓的路上,初冬的风刮在脸上,带着刺骨的寒意。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江西辰。我没有接。

让回忆就停留在回忆里吧。那些甜蜜的、心酸的、求而不得的过往,都应该被封存在时光的琥珀里。

而我要学习的,是如何在没有他的世界里,重新调色,重新下笔,画一幅只属于我自己的、明亮的画。

即使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刃上,即使每一次回忆都像拔出一根深埋的刺。

这就是胆小鬼的代价。用九年的沉默,换来一生的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