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李盼娣今天也想改名 > 第15章 升学

李盼娣今天也想改名 第15章 升学

作者:路灯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9:22:39 来源:文学城

2006年,六年级的下学期。班主任三番两次强调这是最关键的半年。

郑瑶瑶不懂,跟李盼娣小声嘀咕着:“现在又不用看分数,大家都能上初中啊,关键什么?”

李盼娣就笑她:“你觉得不关键你可以不学习啊,让我考一次第一吧!”

六年了,李盼娣几乎都是第二名,偶尔还会没发挥好考第三名。而郑瑶瑶始终都是第一。

想到这点李盼娣就忿忿不平,盯着面前这人,磨了磨牙。

郑瑶瑶挑衅一样哼了声:“各凭本事喽。”

让是不可能让的,最后的两个月俩人较着劲儿学习,你追我赶地,后排同学直呼受不了。

考完最后一场英语,对完答案,李盼娣非常自信,因为有好几道题都蒙对了。

而英语是她最弱势的一科,其他科目都跟郑瑶瑶差不多,数学甚至还能比郑瑶瑶高几分。

所以只要英语稳住,她这次就能压郑瑶瑶一头……的吧?

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骑车回家的路上,郑瑶瑶告诉她:“你还不知道吧?我们这次不用去学校拿成绩单了,不公布分数不排名次哦。”

李盼娣当场一个急刹车差点摔倒。

目瞪口呆,晴天霹雳。

郑瑶瑶回头看着她,笑得像只偷了腥的猫,又咯咯笑着骑远了。

直到这时李盼娣才有了她们已经毕业了的实感。对啊,她们已经毕业了,自然不用再回学校了,老师们也不必因为她或者郑瑶瑶或者其他某位同学没考好而拿着板凳腿吓唬人了。

李盼娣只伤感了不到一分钟,就咬牙切齿地喊着:“你不早点告诉我!我要跟你绝交!”然后追了上去。

夏日黄昏,她们在不那么宽阔的公路上你追我赶着,路两旁没有树木,只有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穗,笑声,自行车铃声,麦穗被风吹的哗哗作响声,和谐而自然地融为一体。

*

虽然李盼娣没拿到自己的成绩单,但她拿到了姐姐的成绩单。

今年的高考,李招娣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尽管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但她非常开心。特地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了一趟老家,并且表明自己上大学绝不花家里一分钱,她会想办法自己赚的。

李奶奶小声碎碎念着:“女娃子上大学没用,还不如早点嫁人。”

可惜没人搭理她。

金玉霞嚷嚷着要给大闺女做新被褥,又催着李建业让他赶紧吃饭,吃完去镇上把棉花弹了。

李盼娣捧着姐姐的录取通知书反复欣赏。

李爷爷抽着他的旱烟吞云吐雾,虽然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但还是凭借自己的“多年经验”语重心长地教导李招娣说:“去了大学要重视人际关系,要嘴甜,讨好校长和老师,人家觉得你人好,不就少收你点学费吗?等你在北京站稳脚跟,你给老师说说,让你弟也去北大啊。”

显然,他不懂什么是二本三本的,反正一听是要去北京上大学,那就是北京大学,顶顶厉害的学校了。

李盼娣听着翻了个白眼儿。被李爷爷看到了,立刻调转矛头道:“你咋?不信?你个小娃子屁都不懂。”

李盼娣不服:“我不懂您懂?我好歹小学毕业了,您进过小学的门吗?”

李爷爷扬起手臂。

李盼娣立刻溜了,看到都六七岁了还在院子里撒尿和泥的李博裕时,心道就他?北大?下辈子吧。

*

吃饭的时候李盼娣没见到奶奶,随口问了句。

李爷爷弹了下烟灰,冷哼道:“死老婆子,嘴上说着女娃上学没用,转头就穿着招娣给她买的新衣服出去招摇了。”

此时李奶奶正在村头槐花树乘凉,莫名打了个喷嚏。看着溅到自己新衣服上的唾沫星子有点可惜地哎呦了两声。

其他老头儿老太太们就夸她新衣服料子好,好看,问在哪买的。

李奶奶顺势就说:“哪呐!这是我们老三家招娣孝顺我的。这孩子自己努力啊,一边赚钱一边学习的,你们猜怎么着?她考上大学了。”

说起来,她们招娣还是庙前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呢。

她倒要看看还有谁敢嘴碎说他们家对女娃子不好。

不就是前几年领娣想不开闹了次笑话嘛?这群人就抓着不放了,没少在背地里嘟囔他们家苛待女娃,当她不知道?

再说背后说他们家的这些人谁家真疼闺女了?

钱老二家的丫头经常被打得胳膊腿上都是淤青,她爹还嫌丢人,大热天的让她穿长袖长裤。

孙老四家收了五万彩礼把闺女嫁进了山区,怀孕的时候都吃不饱饭,后来孩子没保住,自己也落下一身病,不得已回娘家找孙老四借钱,孙老四一个子儿都没给,把人轰走了。

都是一样的重男轻女,偏他们嘴上装的好,不就是装吗?谁不会?

李奶奶当即把李招娣吹了个天上有地上无的,顺便也吹了吹自己。

“她小时候我就觉得她聪明,全家都不让她上学,就我支持她。”

“我起早贪黑给她做饭洗衣服,才能让她专心学习。”等等谎话眼都不眨地往外说。

众人目瞪口呆,明明心里都跟明镜一样,还不能戳穿她。

别问,问就是要脸。

终于有人听不下去了,张口道:“大学毕业都得二十四五了吧?这么大岁数可怎么找婆家?”

说话的正是那个钱二家的,她儿子今年高考没考上,现在已经在张罗着给儿子介绍对象了,等结了婚,把媳妇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她儿子就能放心出去赚钱了。

这话正好戳中了李奶奶心里的担忧,一时间她讷讷地有些装不下去了。

旁人又开始附和:“是啊是啊,女娃子还是早点嫁人是正经。”

“要是真等读完大学,年纪大了生不出孩子肯定被婆家嫌弃可怎么弄。”

“……”

李奶奶最后低眉耷拉眼地回了家,她算了笔账,24毕业了怎么着也得等一两年才能结婚,那就26了,再等一年生个孩子,就是27了,第一个孩子要是儿子那还好,如果是个闺女,那养两年生个二胎就是30了,万一又不幸是个闺女……那三十多了还能再生吗?

越想越发愁,有心想劝劝要不还是别上学了?可惜她发现在这个家里她说话已经不管用了。

因为她老头子破天荒地支持起孙女上学了,教育她说:“招娣又没让你掏钱,你管那么多干啥?再说你不得为博裕考虑考虑?以后他姐过得好了,可不得提携他吗?”

李奶奶更愁了,心道招娣要是总帮娘家兄弟,那婆家不得更嫌弃她?再说他们博裕聪明着呢,以后有大出息,怎么就得指望他姐了?

但她说什么都没用,老头子认死理,他决定的事任何人都没有反对的余地。

*

李招娣没在家呆多久,又返回城里打工了。大姐结婚后就不再管店里的事情,再过两个月她又要去北京上学。到时候店里就只剩二姐一个人了。

李招娣想着她开学前尽量帮帮,然后劝二姐找个导购。

还要再想想去上学后要怎么赚生活费,她摸了摸书包夹层的钱这样想着。

爷爷和爸爸嘴上说着支持她上学,却谁也没提钱的事儿。

只有母亲偷偷给了她三百块钱。

*

初一开学那天,李盼娣带了一堆的行李,衣服被褥,脸盆饭缸保温壶,金玉霞给她收拾了满满两大蛇皮袋,生怕她落了点什么到学校还得额外花钱买。

因为东西过于多,骑自行车也放不下,只好厚着脸皮去找郑瑶瑶蹭车坐。

是的,郑父买了一辆汽车。

这几年他开始跑长途货运,赚了不少辛苦钱。不知从哪里淘换来一辆二手面包车,拿车第一天非常张扬地去接郑瑶瑶放学,把同学们羡慕坏了。从那以后就给郑瑶瑶安上了“小公主”的外号。

郑瑶瑶对此接受良好,她摊手,带着几分无奈和得意跟李盼娣说:“我爸妈有时也会这么叫我啦,习惯了习惯了。”

李盼娣承认那一刻她嫉妒了,直接上手把郑瑶瑶的脸捏成了包子,二人又咯咯笑作一团。

到了镇中学,依然是在学校外墙贴的班级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这一次二人没能那么幸运地被分到同一个班级。

李盼娣有些沮丧,六年了,她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她早都习惯一转头就能看见瑶瑶了。

郑瑶瑶安慰她道:“没关系,我们下课还能一起玩儿呀,还能一起去食堂吃饭。”

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

二人领了宿舍钥匙,各自去宿舍放行李。

镇初中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来维护也并不好,墙皮裂开脱落了大半,宿舍楼的翠绿色铁门也锈迹斑斑,楼梯狭窄昏暗。

李盼娣费了不少劲提着行李上了五楼。

宿舍是八人间,算上她已经到了七个。

其中只有一个女生是她的小学同班同学,叫杨静。

见到认识的人,李盼娣终于开心了点。和对方打过招呼,就开始手脚麻利地铺床。

因为郑父带着郑瑶瑶出去下馆子了,李盼娣不好意思跟着蹭饭,收拾完干脆喊着杨静一起去食堂。

说是食堂,其实没有桌子也没有凳子,只是一个空旷的大堂,最西头儿搭了一个台子,偶尔组织个文艺汇演之类的就在这里。

另外一头儿开了四五个打饭窗口,主食就是馒头包子花卷,菜就是常见的茄子豆角土豆这些,说是有肉,但一勺子下去经常都见不到一块儿肉。

李盼娣两毛钱买了一个馒头,一块五一份炒土豆丝,三毛钱一份白米粥。找了块儿空地蹲在地上吃。

又算了下按照这个吃法父母给的生活费显然不太够,叹了口气,心想炒菜还是不能天天吃,隔三差五吃一顿好了。

再转头一看,杨静已经把馒头掰了一半,说留着明早吃。

都是农村的孩子,家境基本差不多。瑶瑶毕竟是少数。

从杨静这里,李盼娣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她们小说班里有四个同学都没来读初中。

李盼娣突然间明白了班主任那句“这是最关键的半年”是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