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黎民报社 > 第57章 允昭行会

黎民报社 第57章 允昭行会

作者:日月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7 22:12:03 来源:文学城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孟允抒觉得这话一点不假。

随着报业行会建立申请的通过,接下来要处理的待办事项便堆满了她的案头,各位加盟商也纷纷派人送来书信,向孟允抒道喜的同时再询问接下来的各种事宜。

从文昌书坊回来后,孟允抒的大半天都在这些接踵而至的信件与文书中度过,可她即使卯足了劲地干活也不觉得疲累,也没发现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去。

最终,盛催雪的一句惊疑将她从纷繁的纸堆中拽了出来。

“许大人,你在这偷偷摸摸地干什么呢?”

孟允抒一下午都在给各方官员写信,脑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张王李赵大人,一时没能意识到这位“许大人”是谁。

“盛姑娘,你小声些。”一个男声刻意压低了嗓音,但语气依然急促,“别惊扰了允抒。”

孟允抒曾听过这声音的各种腔调变化,她瞬间意识到声音主人的身份,于是赶紧丢下笔,起身向门口奔去。

盛催雪不解地看着许昭,并未听从他的提醒:“你要找社长就直接进去,为什么——”

她的话说到一半,孟允抒便骤然拉开了办公室的大门,惊喜地喊道:“许郎来了?”

许昭转头看向孟允抒,有些窘迫地对她笑笑:“你现在忙吗,我有没有打扰到你?”

听到这话,盛催雪马上明白了许昭为何会作出那般举动。

她存心想打趣这两人,于是憋住笑意,上了台阶走到孟允抒身边,凑近她做出耳语的手势,说话时却故意提高了声音,好让许昭也能听见。

盛催雪瞅了眼许昭,故作神秘地说道:“社长,我们报社里有贼。”

孟允抒并不知道方才房门外的景象,连忙向她打听详情:“此话怎讲?”

许昭一时没反应过来她话中的含义,他也警惕地问盛催雪:“盛姑娘,你可有看清那贼人的模样?”

盛催雪露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对两人讲述着她刚才的见闻:“方才我从院中经过,却见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在社长门前张望。那男子见附近无人,便蹑手蹑脚地靠近门窗,从缝隙中偷窥里面的景象。”

孟允抒听得毛骨悚然:“竟有此事?”

许昭也一脸严肃地望向盛催雪。

“接着,这人又下了台阶,在社长门前徘徊,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我见状便上前询问,可我一来他就让我别声张。”盛催雪实在忍不住大笑起来,“你们说,这人不是贼是什么?”

从盛催雪最后的那句话中孟允抒听明白了,她这是在描述许昭方才的作为。

可许昭却对此浑然不觉,在孟允抒开口之前,他又疑惑道:“此处又没有金银钱财,那贼人想要盗取什么?”

盛催雪说话间已经移步至安全地带,防止孟允抒打她:“此地确实没有金银钱财,但有一位貌若天仙的妙龄女子,那可真是无价之宝。”

“催雪,你整日就没个正形。”孟允抒听出她的调侃,佯装嗔怒道,“连我的玩笑都敢开,真是没大没小。”

盛催雪见势不妙赶忙开溜,一边飞奔一边笑着喊道:“许大人,你怎么还没反应过来,孟社长的一颗心早都被你窃走了!”

许昭这才意识到盛催雪刚才是在取笑他,瞬间窘迫得无地自容,连衣衫上的绯色都迅速攀上了他的脸颊。

孟允抒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有些发烫,她为了给两人解围,岔开话题问许昭:“你怎么突然来报社了?”

“哦。”许昭想起了他来这的目的,“一个时辰以前我收到报社伙计的传话,说你今日事务繁忙,晚上要宿在报社,不回府休息。”

说着,他去墙根旁取来刚才被他放在一边的食盒:“今日你我的行动初见成效,我担心你高兴过头废寝忘食,所以从府里来给你送饭。”

孟允抒没敢告诉许昭,要是他不来,她还真有可能错过晚饭。

“那我们别在这里站着了。”孟允抒见他一脸灿烂地傻笑着,心中涌起一阵暖意,牵起许昭的手叫他进屋说话,“正好我还有些事想问你。”

两人进了办公室,许昭帮着孟允抒清理出桌面的一小块区域,将食盒放上去,随后又起身去搬凳子。

孟允抒打开盒盖,一股菜香扑鼻而来。食盒内的菜品样式不过三种,都是她爱吃的家常菜,但它们都被妥帖地装在暖盘里,以起到保温作用。

孟允抒顿时觉得食欲大增,她摆放好餐盘,见食盒内只有一双筷子,抬头向许昭问道:“许郎,你吃过饭了吗?”

许昭放下凳子,在孟允抒身边坐好,对她微微一笑:“我已经在府中吃过了,你快些吃吧。”

孟允抒并不相信他的话,在她还饿着肚子的时候,许昭绝不可能先动筷子。

她计上心来,将筷子塞到许昭的手里说道:“你方才在门外待了那么久,这些菜恐怕都凉了,你先帮我试试温度。”

许昭却只是抬手摸了摸盘壁,将筷子还给孟允抒,一本正经地说道:“这盘子都还是热的,你放心吃吧。”

孟允抒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索性直接抱住许昭的腰:“不行,你不吃我也不吃。”

许昭惊慌失措地推着她的胳膊,压低声音焦急地提醒她:“你快放手,这是在外面,万一待会有人进来,让旁人看到成何体统。”

孟允抒很清楚,许昭要是真想让她放手,推开她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她才有恃宠而骄的底气。

孟允抒最喜欢看许昭这副手忙脚乱的模样,她起了坏心思,在许昭耳畔笑道:“许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昨夜你和我共度**之时,你可有想过如今的窘态?”

“你别说了。”许昭难以招架孟允抒的攻势,只能无奈地拿起筷子,“我听你的便是。”

孟允抒的目的已经达成,于是松开许昭让他好好吃饭。

许昭装模做样地糊弄着这回事,他抬眼时恰巧瞥见孟允抒搁置在案头的那些文书,便转移话题道:“既然户部已经批准了你们的申请,接下来你们就要将报业行会的名称及下属商铺登记在册。”

说着,他小心地将话头和筷子一并递给孟允抒:“关于报业行会的名称,你可有什么想法?”

孟允抒一眼便识破了许昭的心思,但两人要是再这么互相推拒下去,谁都吃不上一口热乎饭。

于是她装出一副陷入沉思的模样,似是不经意地从他手里接来筷子。这让许昭误以为自己的计划取得了成功,颇为自得地笑了起来。

孟允抒努力憋住笑意,她望着许昭澄澈干净的双眸,大脑中忽然浮现出一个词汇。

“我当前是有一个主意,但稍后还要与各位同行的掌柜商量。”孟允抒对许昭笑了笑,语气温柔,满怀期待。

“我想将其命名为‘允昭行会’。”

许昭愣了愣,他意识到这个名称是在他和孟允抒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有些不好意思地推阻道:“这不大合适吧,毕竟我不是报业的从业者,没道理将我的名字冠上去。”

“谁说这是你我二人的名字?”孟允抒露出狡黠的微笑,“只是凑巧罢了。”

她言归正传,显出庄重的神色:“许郎,你应当读过‘允文允武,昭假烈祖’这句诗文,了解其含义。”

许昭点点头。这句话的引申义可用于赞美文武双全之人,强调其成就足以光耀门楣,传承先辈精神。

“从事报业的人多为文人士子,我们在外人看来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孟允抒用筷子指指她面前悬着的那支毛笔,“可很多人忘了,这就是我们的兵器。我希望每个报人都能明白这一点,学会使用这份力量,而不只是做一个温良无害的文人。”

“的确。”许昭感慨道,“过去许多民众都被谣言蛊惑,被事物的表象蒙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可如今他们逐渐明白,在面对新闻时要先考证其真实性。”

动用武力可以强迫人们改变行为,却无法扭转其思想观念。在这一方面,文化行业不费一兵一卒,却胜过千军万马。

接着,孟允抒解释了后半句话的含义。

“我不是第一个从事报业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我之前有许多人为此丢了性命,但如果没有他们,小报就不会问世,更不会演变成今日的模样。”她对许昭笑笑,“如今报业行会已经建立,我希望报业能后继有人,将那些先驱连同我们的理想薪火相传。”

这是孟允抒为后来者留下的教诲与训诫,也寄托着她对报业未来的美好期望。

“原来如此。”许昭思忖片刻,惭愧地对孟允抒笑笑,“的确是个好名字,是我鼠目寸光。”

孟允抒嗔怪地捏了捏许昭的脸:“你不必这样自谦,一直以来要不是你从旁协助,我哪能有今日的成就?”

接着,她顺口向他问起了正事。

“说起来,今日在朝会上你们是如何辩赢旧党的?”她咽下嘴里的饭菜说道,“在商议此事时,先前你拉拢的那些朝臣可有帮你说话?”

许昭回想起早朝时众位官员唇枪舌战的激烈场景,对孟允抒笑道:“自我做官以来,还从未见到哪天的朝会像今日这般热闹。”

听许昭的讲述,在早朝上,刚正义士慷慨陈词,顽固分子面红耳赤,中立之人见风使舵,无论是新旧两党还是中间派官员,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对此事发表意见,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立场。

而在那个时候,孟允抒等人正与胡行长作着紧张的较量。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民间与朝堂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

许昭尽可能地向孟允抒复述这场辩论赛的精彩细节,还特意提了一句齐安阳:“我没想到齐大人会竭尽全力地帮我,有好几次他都差点把程玄平骂得背过气去。每当我们落入下风时,他都会直击旧党那伙人的要害,带我们扭转乾坤。”

孟允抒满意地点点头。

看来齐安阳的那堆大石榴没白吃。

许昭无奈地叹息:“可下了早朝我去感谢齐大人时,他却又让我离他远些,忘掉这件事。他的心思可真是难猜。”

“齐大人这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这种人往往心思不坏,你日后可以同他多来往。”孟允抒评价道,宽慰似地拍拍许昭的脊背,“只是你要多受些委屈,经得起他辱骂你。”

许昭不以为意地笑笑:“无妨,反正我早就习惯了。那些更年长的大人训斥我时,言语的激烈程度比齐大人更甚。”

说到这,许昭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转头问孟允抒:“你还记得那位王昕王大人吗?”

孟允抒在模糊的记忆中搜寻到了这个人的身影。王昕如今已年逾古稀,算是朝中年龄最大的几名官员之一,曾经到访过许府。过去许昭也向孟允抒提到过他几次,说是王昕曾怒斥他不懂礼数,目无尊长。

在她的印象中,王昕算得上是位好官,但因他年纪渐长,不愿参与政斗,故而总是有意避开风暴中心,成为一名沉默的中立派人士。

孟允抒点头道:“记得。怎么了?”

“在今日的朝堂上,王大人一反常态地帮我说了话,但理由只是他认为民间报业乌烟瘴气,小报往往被有心之人利用,成为党争的工具。若能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则有利于肃清朝政。”

王大人的行为符合他一贯的立场,孟允抒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许昭话锋一转:“当然,这不是重点,关键在于王大人斥责程玄平时所说的那些话。”

这句话让孟允抒停下了夹菜的动作。

“程玄平认为王大人是在暗讽他,便对他紧咬不放,句句都与王大人针锋相对。王大人气急之时,曾对他施以人身攻击。”

孟允抒知道王昕这人有个缺点,他在发火时经常仗着年纪大和资历老来批驳对方。

“王大人说,在程玄平还是个黄口小儿时,他自己都曾说过,朝中百官理应齐心协力扶持明君,向其建言献策共治天下,不该结党营私,做那些投机钻营的事。而如今他却罔顾事实,只是一心想着排除异己,他难道不会感到愧对己身吗?”

孟允抒不可置信,程玄平竟然还说过这样的话。

她连忙问道:“那程玄平如何回答?”

“他说,那时他年少无知,不懂得朝政的复杂,想法太天真,王大人何必翻那些旧账。眼下他虽有心帮皇上效力,可朝中却总有不同的声音混淆视听,若是朝中诸臣不能统一意见,陛下当然也不好做出决断。”

孟允抒蹙起眉头:“听程玄平的意思,他的确提出过这般想法,只是现今他对这番言论嗤之以鼻。”

许昭颔首道:“没错。下朝后我曾专门向王大人打听此事的内情,但他说那是程玄平入朝以前的说法。自打程玄平为官以来,他便坚定地奉行他自己提出的那套学说,如今已有三十余年。所以王大人推测,程玄平可能确实如他所说,他自认为当时他太过年轻,所持的观念过于理想,不适用于实际,后来才会改弦更张。”

这番话落音后,孟允抒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这样看来,程玄平原本并不是今日的这般模样。

但一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才会让他彻底否定自己过去的观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