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黎家风雨:从南洋到新会的根 > 第10章 第10章 兵荒马乱的春节前夕

1924年的春节越来越近,雅加达的唐人街早已挂满了红灯笼,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房屋、采购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可林家老宅和果园里,却没有丝毫过年的喜庆氛围——自从林清源搬到果园后,就再也没回过老宅,王秀兰虽然心里惦记儿子,却拉不下脸面主动联系,林建国夹在中间,也是左右为难,家里的气氛一直很压抑。

黎卓安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林清源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想念父母。一周前,黎卓安特意做了一些林建国和王秀兰爱吃的中国传统点心,有糕点、包子、酥糖,还让林清源给老宅打电话,说想带着点心回去看看。

电话那头,王秀兰的语气依旧冷淡,却还是同意了他们回去。挂了电话,林清源看着黎卓安,眼里满是感激:“卓安,谢谢你。其实,我早就想回去看看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娘开口。”

卓安笑着说:“一家人哪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我相信,只要我们真心对待叔叔和阿姨,他们总有一天会完全接受我们的。”

当天下午,林清源带着卓安和卓远,提着装满点心的食盒,回到了林家老宅。老宅的院子里冷冷清清,没有挂红灯笼,也没有贴春联,和往年热闹的景象截然不同。王秀兰坐在客厅里,看到他们进来,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没有起身,林建国则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却根本没看进去。

“爹,娘,我们回来了,给你们带了些点心。”林清源走上前,把食盒放在桌上。卓安也跟着说:“叔叔,阿姨,这些点心都是我亲手做的,不知道合不合你们的口味,你们尝尝。”

王秀兰没有说话,林建国放下报纸,拿起一块芝麻糕,尝了一口,点了点头:“嗯,味道不错,跟我以前在老家吃的一样。”

卓远也凑上前,笑着说:“叔叔,阿姨,我姐姐做的点心可好吃了!”

王秀兰看着卓远天真的样子,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却还是没说话。客厅里的气氛依旧有些尴尬,卓安正想找些话题打破沉默,突然,林建国捂着胸口,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手里的芝麻糕“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爹!您怎么了?”林清源连忙冲过去,扶住林建国,紧张地喊道。王秀兰也慌了,赶紧站起身,走到林建国身边,声音带着颤抖:“老林,你别吓我,你到底怎么了?”

卓安也赶紧上前,摸了摸林建国的脉搏,发现他的脉搏跳动剧烈,又看了看他的症状,心里隐隐有些担心:“叔叔的情况看起来不太好,我们赶紧送他去医院!”

林清源立刻抱起林建国,往门外跑,王秀兰和卓安、卓远也赶紧跟了上去。车子一路飞驰,往雅加达最好的医院赶去,王秀兰坐在车上,紧紧握着林建国的手,眼泪不停地掉下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老林,你一定要没事啊,我们还没好好过年呢!”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医生立刻对林建国进行了紧急诊治。半个多小时后,医生从急诊室里走出来,脸色凝重地对林清源和王秀兰说:“病人是突发急性心肌炎,情况很危急,我们需要立刻给他注射一种特效药,可是这种药非常罕见,我们医院现在没有库存,需要从新加坡调运,至少要三天才能到。”

“三天?那我丈夫能撑到三天吗?”王秀兰抓住医生的手,急切地问,眼泪止不住地流。

医生叹了口气:“我们会尽力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但能不能撑到药来,就要看病人的意志力了。你们也可以想想其他办法,看看能不能在本地找到这种药。”

林清源也急得团团转,他立刻给华侨商会的朋友打电话,让他们帮忙寻找这种特效药,可朋友们都说这种药太罕见了,他们也没办法。王秀兰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急诊室的门,心里满是绝望,嘴里不停地自责:“都怪我,要是我早点跟清源和好,要是我们一家人好好的,老林也不会气出病来……”

卓安看着王秀兰难过的样子,心里也很不好受。她走到王秀兰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阿姨,您别太自责了,叔叔吉人天相,一定会没事的。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说不定能找到替代的药。”

就在这时,卓安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广州西关,父亲曾经告诉过她,有一种叫“串心莲”的草药,生长在深山里,对治疗急性心肌炎有很好的效果。那时候,邻居家的叔叔就是得了类似的病,医生都说没救了,后来邻居家的叔叔进山找到了这种草药,叔叔喝了之后,病情就慢慢好转了。

黎卓安赶紧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林清源:“清源,我想起我老家有一种叫‘串心莲’的草药,能治叔叔这种病,说不定能替代那种特效药。我们可以去山里找找!”

林清源愣了一下,随即眼前一亮:“真的吗?那我们现在就去!”

王秀兰听到这话,也抬起头,眼里满是期待:“黎小姐,你说的是真的吗?那种草药真的能治好老林的病?”

卓安点了点头:“阿姨,我小时候见过别人用这种草药治好过类似的病,虽然不敢保证一定有效,但我们可以试试,总比在这里等强。”

可问题来了,雅加达附近的深山很少有人去,而且山路崎岖,非常危险,林清源要留在医院照看父亲,没办法亲自去。卓安看了看身边的卓远,又看了看焦急的林清源和王秀兰,主动说:“清源,你留在医院照看叔叔,我带着卓远去山里找草药吧!我们一定能找到的!”

“不行!太危险了!”林清源立刻反对,“山里那么危险,你们姐弟俩去,我不放心!”

卓远却拍了拍胸脯,坚定地说:“清源头,我不怕危险!我跟姐姐一起去,我们一定能找到草药,治好叔叔的病!”

王秀兰看着卓安和卓远,心里满是复杂的情绪——她之前那么反对卓安,可现在,卓安却愿意冒着危险去给她丈夫找草药。她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最终只是说了句:“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卓安点了点头,说:“阿姨,您放心,我们会小心的。清源,医院这边就拜托你了,我们找到草药就立刻回来。”

说完,卓安和卓远立刻赶回果园,收拾了一些必要的东西——一把砍刀、一个水壶、一些干粮、一块雨布,还有一个装草药的竹篮和布袋。卓安还特意换了一双耐磨的鞋,接下来的路,会非常难走。

当天下午,卓安姐弟俩背着行囊,来到了雅加达附近的巴淡山——根据卓安的记忆,这种“串心莲”通常生长在海拔较高、湿度较大的山林里,巴淡山的环境最符合条件。可巴淡山常年人迹罕至,山路崎岖,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和陡峭的山坡,想要找到草药,绝非易事。

刚进山时,天色还比较亮,卓安拿着砍刀,一边砍断路边的荆棘,一边在前面带路,卓远则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路边的树木,防止滑倒。山路越来越陡,卓安走得很吃力,汗水很快就浸湿了她的衣服,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地上的落叶上。

“姐,你累不累?我们休息一会儿吧。”卓远看着姐姐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

卓安摇了摇头,笑着说:“没事,我们再走一会儿,争取在天黑前找到一个能休息的地方。”

可天不遂人愿,没过多久,天空就下起了小雨。雨水打湿了山路,让原本就陡峭的山路变得更加湿滑。卓安不小心脚下一滑,差点摔下去,幸好她及时抓住了身边的一棵大树,才稳住了身体。可她的鞋却被划破了一个口子,脚趾也被划伤了,渗出了血。

“姐,你受伤了!”卓远赶紧跑过去,扶着卓安,着急地说。

卓安摸了摸脚趾,笑着说:“没事,小伤,不碍事。我们赶紧找个地方躲雨,不然雨下大了,就更难走了。”

姐弟俩继续往前走,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一个山洞。卓安用砍刀砍了一些干燥的树枝,生起了一堆火,山洞里顿时暖和了起来。卓远拿出干粮,递给卓安:“姐,你快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

卓安接过干粮,却先递给了卓远:“你先吃,我不饿。”其实她早就饿了,可卓远还在长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

卓远知道姐姐的心思,他掰了一半干粮递给卓安:“姐,我们一起吃,不然我也不吃。”

卓安无奈,只好接过干粮,和卓远一起吃了起来。山洞外,雨声越来越大,风吹过树林,发出“呜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吓人。卓远靠在卓安身边:“姐,你冷吗?”

卓安摸了摸卓远的头,安慰道:“姐姐不冷。我们明天就能找到草药,然后就能回家了。”

那天晚上,姐弟俩就靠在山洞里的火堆旁睡着了。卓安怕卓远着凉,把自己的外套盖在他身上,自己则裹着雨布,勉强睡了一会儿。半夜,她被冻醒了,起来添了些柴火,看着身边熟睡的卓远,心里满是愧疚——要不是为了给林建国找草药,卓远也不会跟着她受苦。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卓安和卓远继续往山里走。山路越来越难走,到处都是深沟和悬崖,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慢慢走。卓安的脚趾因为昨天的伤口,加上长时间走路,已经开始发炎,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她的鞋也被磨破了,脚底磨出了好几个血泡,血泡破了,袜子和伤口粘在一起,每走一步,都像在竹尖上行走。

卓远也不好受,他的鞋子也磨破了,脚底也有不少水泡,可他却没说一句抱怨的话,只是默默地跟着卓安,还时不时地帮卓安砍断路边的荆棘。

“姐,你看,那是不是你说的‘串心莲’?”中午的时候,卓远突然指着前面山坡上的一片植物,兴奋地喊道。

卓安顺着卓远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片植物的叶子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叶面光滑,正是她要找的“串心莲”!她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不顾脚下的疼痛,快步跑过去,仔细确认了一下,没错,就是“串心莲”!

“是!就是它!卓远,我们找到草药了!”卓安高兴地喊道,赶紧拿出竹篮,小心翼翼地把草药挖出来,生怕弄坏了根系。卓远也跑过来帮忙,姐弟俩齐心协力,很快就挖了满满一篮草药。

挖完串心莲,黎卓安先寻了块平坦之地,将篮子里的草药全部倒出细细整理。她挑出那些根系受损、叶片残缺的丢弃,随后把完好的串心莲小心翼翼地放进布袋,仔细扎紧袋口。这才轻轻舒了口气,抬手拍了拍鼓胀的布袋,确认稳妥后,将它放进了随身的竹篮里。

姐弟俩不敢耽误,立刻往山下走。可此时的他们,已经筋疲力尽,加上脚底的伤口越来越严重,走得越来越慢。卓安的脚底已经血肉模糊,每走一步,都疼得她直冒冷汗,可她还是紧紧抱着装草药的竹篮,生怕草药出什么意外。

“姐,我帮你背竹篮吧,你脚疼,走慢一点。”卓远看着姐姐痛苦的样子,心疼地说。

卓安摇了摇头:“不用,我能行。这草药很重要,我得亲自拿着,才能放心。”

卓远知道姐姐的脾气,不再坚持,只是走在卓安身边,时不时地扶她一把。走到一半的时候,卓安实在走不动了,她靠在一棵大树上,大口喘着气,脸色苍白。卓远赶紧拿出水壶,递给卓安:“姐,你喝点水,休息一会儿。”

卓安接过水壶,喝了几口,稍微缓解了一些。她看着身边的卓远,笑着说:“卓远,谢谢你陪姐姐来这里,要是没有你,姐姐可能真的坚持不下来。”

卓远挠了挠头,笑着说:“姐,我们是姐弟啊,我当然要跟你一起了。等叔叔的病好了,我们一家人就能开开心心地过年了。”

休息了一会儿,姐弟俩继续往山下走。傍晚的时候,他们终于走出了大山,来到了山脚下的小村庄。村里的村民看到他们狼狈的样子,都围了过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卓安简单地说明了情况,村民们主动给他们找了些干净的布条,让他们包扎伤口。

一个好心的村民还愿意用牛车送他们去医院,卓安和卓远感激不尽,连忙道谢。坐在牛车上,卓安看着身边熟睡的卓远,心里有着愧疚,这个傻孩子,为了帮自己,把他自个儿弄的这么狼狈。

天都快黑了,牛车终于到达了医院。卓安顾不上休息,立刻拿着草药,冲进了医院,奔向医生办公室。林清源和王秀兰看到他们回来,都激动地迎了上去。

“卓安,你们终于回来了!找到草药了吗?”林清源紧张地问。

卓安点了点头,把竹篮递给医生:“医生,这就是‘串心莲’,您看看能不能用。”

医生接过竹篮,仔细查看了一下,点了点头:“这种草药确实有清热解毒、治疗心肌炎的功效,可以试试。我们现在就去熬药,给病人服用。”

医生很快就把草药熬好了,给林建国喂了下去。没过多久,林建国的脸色就渐渐红润了一些,呼吸也变得平稳了。第二天一早,林建国竟然醒了过来,他看着守在床边的林清源和王秀兰,虚弱地说:“我……我这是在哪里?”

“老林!你醒了!太好了!你终于醒了!”王秀兰激动地哭了起来,紧紧握着林建国的手。

林清源也激动地说:“爹,您在医院,您突发急性心肌炎,情况很危机。幸好卓安和卓远去山里给您找来了草药,您才能醒过来。”

林建国这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卓安和卓远,他看着卓安和卓远狼狈的样子,尤其是卓安的鞋子上还沾着泥土和血迹,心里满是疑惑:“卓安,你们……你们这是怎么了?”

王秀兰擦了擦眼泪,把卓安和卓远进山找草药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建国。林建国听着,眼里满是感动,他看着卓安,轻声说:“好孩子,谢谢你,辛苦你们了。”

卓安笑着说:“叔叔,您别这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好好休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林建国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卓安的脚上。他发现卓安的鞋已经磨破了,露出的脚趾上还有不少伤口,心里更是感动。他对王秀兰说:“秀兰,你看看卓安,为了给我找草药,受了这么多苦。这姑娘心善,人品好,比那些只看重家产的小姐好多了。以前,是我们错了,不该因为她的出身就反对她和清源在一起。”

王秀兰听到这话,心里也是羞愧和内疚。她看了一眼卓安,又迅速低下头去,小声说:“卓安,以前是我不对,对你有偏见,还出馊主意去破坏你名声,希望你...希望你看在一个母亲全心爱着自己孩子的份儿上。不要怪我。”

卓安没想到王秀兰会主动道歉,她连忙说:“阿姨,您别这么说,我知道您也是为了清源好。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林建国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满是欣慰。经过这件事,他们一家人终于能解开矛盾,好好地相处了。

接下来的几天,卓安每天都会来医院照看林建国,给他熬药、喂饭,还陪他聊天。林建国的病情也在一天天好转,很快就能下床走路了。出院那天,林建国拉着卓安的手,笑着说:“卓安,等过了年,我和你阿姨就给你和清源办婚礼,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我们林家的儿媳。”

卓安听到这话,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林清源也紧紧握着卓安的手,眼里溢出激动和幸福——自己和卓安终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他们的爱情,终于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阳光洒在医院的走廊里,温暖而明亮,透过走廊尽头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斑,把空气中漂浮的细小尘埃都染成了金色。黎卓安看着身边的林清源、黎卓远、林建国和王秀兰,眼眶微微发热,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样,满是柔软的暖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