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离婚律师他送我玫瑰 > 第18章 他放在前台的礼物出卖了真心

文吉那句“等一下,笑笑,你之前……”像一颗精心投掷的石子,骤然打破了李笑然决意离开的节奏。她的动作瞬间定格,身体维持着将起未起的姿态,仿佛电影里一帧突兀的暂停。

(李笑然内心OS:来了。又是挽留。)

文吉仿佛真的抓住了救命稻草,语气放得缓而沉,带着一种混合了疲惫与真诚的恳切,这恰到好处的脆弱感,是他这类男人惯用的、几乎炉火纯青的武器。“你之前提过一嘴,女儿出生后,你在沪上一家高端早教机构工作过?”他稍作停顿,观察着她脸上最细微的反应,随即精准地抛出了钩子,“我最近……真为我女儿的教育头疼。这方面你经验足,见识广,能不能……简单跟我说说那家机构的情况?就当给我这个迷茫的老父亲指个方向。”

(李笑然内心OS:方向?他需要的从来不是方向,而是延续这场对话的借口。用孩子做话题,安全,且能有效激发一位教育工作者本能的关注。)

涉及到孩子,李笑然紧绷的神经线确实不易察觉地松动了一瞬。她眼睫微垂,心算如精密仪器般运转:下午四点已过,即便此刻飞车赶赴浦东,也绝无可能在四点半之前抵达医院。晚上七点的粉丝培训是她副业的基石,不容有失。两相权衡,第五针疫苗延期一天,是唯一可行且后果可承受的选择。

她顺势坐回那张舒适过度的扶手椅,只是那只手袋没有再放回身侧,而是像一道明确的界限,依旧搁在并拢的膝头。她的姿态,是倾听,更是审视。“是‘启航家’。”她语气平和,仿佛刚才那段蓄势待发的离场从未发生,“沪上最早深耕一对一入户式高端早教的机构。”

“入户式?”文吉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光洁的实木桌面上,构成一个专注的倾听姿态,脸上流露出恰到好处、仿佛第一次听闻的好奇,“这模式听起来很贴心,免去了家长接送奔波。是在家里看着老师上课吗?他们对老师的要求,想必极其严苛吧?”他精准地抛出了一个内行人会关心的问题,引导着对话流向他所期望的专业领域。

“早期教育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是最基础的门槛。”李笑然清晰确认,并顺势将核心价值铺陈开来,“但‘启航家’真正的价值,在于宏观指导与系统协调。除了一对一的早教老师,我们还为每个家庭配备了每月固定入户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必须拥有扎实的心理学或教育学背景。他们的核心工作,远不止于教导孩子,更在于敏锐观察家庭教育的微环境,精准识别问题,并有效协调管理所有与孩子成长相关的人员——无论是育儿嫂的日常照料,还是家庭教师的学业辅导,目标是将围绕孩子的整个‘教育团队’效能最大化。”

她略作停顿,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手袋的帆布面上轻轻划过,补充了更具说服力的市场反馈:“很有意思的是,疫情期间,线下教育业态普遍受挫,但‘启航家’因为极其严格的入户消杀流程和绝对安全的一对一模式,反而逆势增长,成了许多高净值家庭保障孩子早期发展的首选,续费率和口碑都达到了顶峰。”

文吉脸上浮现出“茅塞顿开”的神情,仿佛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行业秘辛。他巧妙地顺势而下,将话题引向自身的“困境”:“听你这么一说,真是大开眼界。不瞒你说,我们之前就完全没接触过这类专业服务。孩子出生后,一直是育儿嫂全权负责,教育方面,主要也是她妈妈在主导。”他轻巧地将自身的缺席与责任撇清,双手优雅地一摊,做出一个混合着无奈与寻求帮助的姿态,“现在孩子两岁了,站在这个坎上,我是真纠结。上早教吧,0到3岁的黄金期就剩最后这一年了,感觉有点临急抱佛脚;可如果直接送托班,又担心里面的教育内容不够系统专业,耽误了她。”

“有权威经济学家做过详尽的追踪测算,在0-3岁阶段,每投入一元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其长期回报率至少能达到1:3以上,这包括了未来更好的学业表现、更高的收入能力乃至更健康的行为模式。”李笑然引用了一个更宏大且不容置疑的视角,目光平静地看着他,“而等到孩子18岁以后,再追加教育投资,其边际回报率递减明显,能有1:1就已相当不错。所以文吉,现在意识到并开始投入,远不是最晚的时候。”

(李笑然内心OS:他眉宇间闪过的,哪里是对教育效果的考量,分明是商人对“投入产出比”和“管理便利性”的本能计算。在他那套价值体系里,托班约等于托管省心,是资源外包;而早教则意味着需要他投入更多关注与协调,是管理成本的增加。他那把算盘,永远也算不出情感联结与认知潜能发展的无价。)

文吉沉吟了片刻,指节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叩,精明务实的一面彻底取代了刚才的“虚心求教”:“我完全认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具体到选择上,不得不考虑现实因素……冒昧问一句,你们当时一节课的收费标准大概在什么区间?单次课时是多长?”

“单次课程90分钟,收费三千元人民币。”李笑然清晰地报出数字,语气平稳,没有一丝波动。

文吉的眉峰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瞳孔深处仿佛有计算器的数字在飞速跳动。心算瞬间完成:“这个价格水平……据我了解,市面上不错的私立托班,月费大概在一万二到一万五之间,差不多正好是你们四节课的费用。”他身体微微后靠,陷入柔软的椅背,流露出一种基于商业逻辑的审慎与保留,“说实在的,一周一次,每次仅仅90分钟,对于幼儿来说,这么短暂的接触,其效果真的能如理论所说的那么显著吗?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李笑然听出了他话语底下那套熟悉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式,唇角掠过一丝极淡的、近乎悲悯的弧度。“文吉,我想你可能陷入了一个常见的认知偏差。”她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剖析的力度,“你需要理解,能够并且愿意每周支付三千元购买这90分钟服务的家庭,其家庭结构和你想象的完全不同。他们家中往往同时配置了处理家务的保姆、负责生活照料的育儿嫂,甚至还有进行日常学业辅导的一对一家庭教师。‘启航家’提供的这90分钟,核心价值不在于‘看管’或简单的游戏,而在于专业的观察评估、精准的问题诊断以及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系统的协调能力。”她稍作停顿,给出了一个他必然能心领神会的类比,“这就像顶尖律所的非诉咨询,合伙人级别的律师每小时收费数千甚至上万,客户购买的难道仅仅是他在那一小时里说的话吗?不,是他基于深厚经验和专业判断力提供的解决方案。我们这一定价,包含了定制化的教具、专业的师资□□以及基于严密观察的综合性判断输出,在目标客群看来,是完全合理的。”

这番直指核心、剥离表象见本质的解释,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让文吉一时语塞。他精心构建的成本质疑,在另一种他无法企及的“资源配置”逻辑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和局促。他迅速转移战场,试图在更虚泛的“教育理念”层面找回优越感和主动权:“那么,撇开这些专业的课程不谈,以你的专业眼光看,像我们这种事业繁忙,但真心想为孩子好的家长,平时最应该着力于什么?现在所有的育儿理论,不都强调父母高质量陪伴的不可替代性吗?”

(李笑然内心OS:开始祭出“高质量陪伴”这个政治正确的大旗了。试图用理念上的认同,来掩盖行为上的缺失,并为自己的“忙碌”寻找一个体面的开脱。)

“创造丰富多元的环境刺激,确实是高质量陪伴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笑然顺着他的话题,给出了一个具体而常见的建议,“比如,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们会有计划地带她出国旅行,让她从小就有机会深度体验不同的文化环境,拓宽视野吗?”

“唉,太忙了,实在是抽不出这样的整块时间。”文吉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被冒犯般的、‘何不食肉糜’的轻微不耐,仿佛李笑然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切实际、属于另一个遥远世界的话题。随即,他迅速提供了一个在他认知范畴内堪称“模范”且“实惠”的替代方案,语气也随之变得轻快:“不过我们非常注重周末的亲子时光!天气好的时候,几乎每周都会去徐汇滨江骑行,那边环境好,空间也开阔,我女儿特别喜欢。”

话语间,话题仿佛不受控制地、又极其自然地滑向了他价值体系中的高地——他的房产。他语气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对自身选择深感满意的炫耀,补充道:“而且说实在的,从长远看,徐汇区的教育资源在全市也是名列前茅的。我们当初下定决心买在滨江,除了自住品质,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算是一步到位的长远投资,现在看来,确实不亏。”

——“住在徐汇滨江”。这轻飘飘的五个字,看似不经意地分享着亲子日常,实则是又一次不动声色的阶层定位宣告和财富炫耀。亲子骑行是精英生活方式的贴标签行为,而滨江房产,才是他自信与优越感的真正基石。

这一刻,李笑然心中所有零散的观察碎片——从他抱怨“净身出户”的表演,到对早教成本的斤斤计较,再到此刻将亲子关系与房产价值直接挂钩——瞬间被一道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拼合成一幅清晰无比的画像。她彻底看透了:眼前这个男人,不过是一个摸爬滚打、好不容易才挤进所谓精英圈层的 “伪精英” 。他或许学会了精英的消费符号、投资手段和生活方式的皮毛,骨子里却依然是那个一切皆可量化、万事追求“性价比”和“投资回报”的精明商人。他缺乏真正精英阶层内核里,那种对家庭、对子女教育近乎本能的责任感、不计成本的投入以及深刻的情感联结。他可以为一套彰显身份与地位的滨江豪宅毫不犹豫地一掷千金,因为这看得见摸得着,是成功的勋章;却不愿为孩子那稍纵即逝、无可替代的早期发展,支付同等的心力、时间与真正意义上的重视。那有限的、仿佛从精英生活指南里复制粘贴而来的滨江骑行,与其说是温暖的父女陪伴,不如说是他精心策划的、用于巩固和展示其“精英人设”的又一场实地表演。

(李笑然内心OS:样本收集完毕,数据分析完成,结论清晰确凿。这场人性观察实验,可以宣告结束了。)

她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时间数字,内心警铃微作。不再给他任何延续话题的机会,她脸上那种倾听与探讨的柔和神情瞬间收敛,切换为一种明确、坚定、不容置疑的“事务性”模式。

“文吉,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和我聊了这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思考和困惑。”她先以一句得体的客套为这场漫长的对话收尾,随即一边利落地说着,一边毫不犹豫地拿起膝上那只始终未曾离手的德尔沃手袋,动作流畅而决绝地站起身,“时间实在不早了,我晚上七点在浦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粉丝培训,必须现在就出发。再耽搁下去,万一碰上晚高峰,恐怕就很难准时赶到了。”

这个离开的理由,是她精心选择的——疫苗关乎她个人的身体健康,他或许可以漠不关心,甚至暗自希望这“脆弱”能延长她的停留;但教学责任、职业信誉与事业发展,这些同为“精英”人设核心组成部分的东西,他无法、也不敢轻易质疑和阻拦。这是击穿他表演盔甲的、最有效的现实之矛。

果然,文吉脸上的表情瞬间凝滞了一下,那句显然已在唇边酝酿的新话题被硬生生堵了回去。他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跟着站起:“我送你!”

“真的不用麻烦了,你留步就好。”李笑然婉拒,脚步已迈向会议室门口,没有丝毫停滞。

“要送的,要送的,正好我也需要活动一下,坐得太久了。”文吉坚持着,语气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热切。同时,他做了一个极其微妙且迅速的动作——他拿起那个一直静静躺着的、精致的棕色礼品袋,却在迈出会议室门的瞬间,非常“自然”且“顺手”地将其放在了前台的桌角边缘。

前台后正在整理文件的行政人员闻声抬头,见到是文吉,立刻训练有素地展露职业化的微笑,并轻轻点头示意。文吉也回以一个随意而短暂的颔首,仿佛这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顺手放置物品的动作,没有任何需要特别解释的含义。

(李笑然内心OS:呵呵。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之前参观律所时,这份“礼物”就没有被带入他的办公室,此刻,它依然不被允许进入那个私密的领域。这表演性的“公开化”处理,精妙至极。既想让他律所的同事(或许还有偶然到访的客户)隐约看到,有“关系匪浅”的访客留下了颇具分量的礼物,暗示着某种亲密或受追捧的关系;又因为礼物“未拆封”且被“随意”置于公共区域,而保留了完全的可否认性——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客户赠礼或朋友心意,无需大惊小怪。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光明正大”。这行为背后,是既想炫耀又不敢负责的虚荣,是既想暧昧又害怕暴露的心虚,堪称精妙的虚伪。)

李笑然内心冷笑,面上却如同覆盖了一层薄冰,没有丝毫波澜。

文吉空着手跟上她,并未转向自己办公室的方向,而是抢先一步,越过她身边,伸手按下了电梯面板上的下行按钮。那亮起的向下箭头,明确无误地宣告:他不是顺路,他就是特意要,并且坚持要送她下楼。

两人沉默地站在空旷而安静的电梯厅里,光滑如镜的金属门模糊地映出他们一站一立的身影,像一幅扭曲的静物画。夕阳的余晖透过走廊尽头的玻璃窗,在地毯上拉出长长的、斜斜的光影。文吉的目光落在不断跳动的红色数字上,喉结微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就在电梯抵达发出“叮”一声轻响,门缓缓向两侧滑开的瞬间,他忽然转过头,看向李笑然,声音在寂静无声的走廊里被放大,带着一种刻意压低的、试图营造私密感的意味:

“笑笑,其实有件事,我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当面跟你……”

话语悬在半空,电梯门已完全洞开,里面空无一人,像一个等待填充的沉默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